東北亞最大河流
在東北亞地區(通常包括中國東北地區、俄羅斯遠東太平洋地區及朝鮮半島、日本群島)有黑龍江、遼河、鴨綠江等大河,無論流域面積、河流長度還是年徑流量黑龍江無疑都是最大的。黑龍江的正源河是額爾古納河,發源於中國的大興安嶺西麓,開始叫海拉爾河,一路西流600多千米,經呼倫貝爾大草原,到呼倫貝爾市扎賚諾爾區附近折向北流,改稱額爾古納河,流過900多千米的流程來到中國漠河市西北的洛古河村,納入西來的長1300多千米的石勒喀河後正式稱黑龍江;黑龍江之後轉向東南流去,一路納入結雅河、松花江等支流,在中國黑龍江省撫遠市再次轉向東北流,最後在俄羅斯的尼古拉耶夫斯克注入韃靼海峽;以海拉爾河為源頭計,黑龍江全長4440千米,是東北亞地區最長河流,也是世界第十長河。由黑龍江及松花江、結雅河、烏蘇里江等構成的黑龍江水系龐大,流域總面積185萬平方千米,比我國長江流域面積還大,是世界流域面積最大的十條河流之一,流域跨中國東北地區(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和內蒙古自治區)、俄羅斯遠東及太平洋地區(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猶太自治州、阿穆爾州、赤塔州)和蒙古國東部地區,近一半流域在中國境內。黑龍江流域為溫帶季風氣候,年降水量多在400~700毫米,水系發達,水量很大,在黑龍江開始處(漠河洛古河村)年徑流量275億立方米,黑河市河段是590億、撫遠市河段年徑流量2729億,入海口處的年平均徑流量3408億立方米(比中國的珠江年平均徑流量3492億立方米略小),是東北亞地區水量最大的河流。
黑龍江水系圖
黑龍江分源流段、上遊、中遊、下遊四段,源流段自海拉爾河源頭到洛古河村,全長1660千米,納入的支流有根河、石勒喀河、激流河等;其中額爾古納河約900千米長河段是中國與俄羅斯的界河。石勒喀河源於蒙古國東部肯特山,向東北流經俄羅斯赤塔州,在洛古河村附近注入額爾古納河。黑龍江上遊段自洛古河村到中國黑龍江省黑河市,長900千米,是中國與俄羅斯的界河,流經中國黑龍江省漠河、塔河、呼瑪、黑河市等,納入的大支流有額木爾河、呼瑪河等;呼瑪河自西向東流經呼中、塔河、呼瑪三縣區,長524千米。中遊段自黑河市到烏蘇里江河口,流經孫吳、遜克、嘉蔭、蘿北、綏濱、同江、撫遠等縣(市)和俄羅斯阿穆爾州、猶太自治州等地,長950千米,也是中國與俄羅斯界河;中遊納入的支流有左岸的結雅河、布列亞河、比拉河等,右岸的松花江、烏蘇里江等。黑龍江下遊段自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到尼古拉耶夫斯克入海口,流經阿穆爾斯克、阿穆爾河畔共青城等城市,長930千米,全在俄羅斯境內,俄羅斯稱阿穆爾河。黑龍江第一大支流是松花江,第二大支流是結雅河,第三大支流是烏蘇里江。烏蘇里江源於俄羅斯東部錫霍特山脈,向東北流到哈巴羅夫斯克注入黑龍江,長909千米,流域面積18.7萬平方千米,烏蘇里江其中約600千米長的河段是中國與俄羅斯的界河。
呼倫貝爾大草原
在大興安嶺西到額爾古納河之間有一片被稱為「中國最美草原」的呼倫貝爾大草原,因呼倫湖、貝爾湖而得名,是新巴爾虎右旗、新巴爾虎左旗、陳巴爾虎旗、鄂溫克族自治旗和海拉爾區、扎賚諾爾區、滿洲裡市及額爾古納市南部、牙克石市西部草原的總稱,東西寬350千米、南北長300千米,總面積約11萬平方千米。呼倫貝爾大草原處於呼倫貝爾高原上,海拔在650~700米,整體東高西低,3000多條河流縱橫交錯,500多個湖泊星羅密布,自東向西依次是森林草原、草甸草原和乾草原,80%是天然草場,為針茅、冰草、鹼草、苜蓿等優良牧草,出產牛肉、羊肉、牛奶、羊毛、羊皮等畜產品。海拉爾河、伊敏河、莫爾格勒河、克魯倫河、烏爾遜河、額爾古納河等河流經草原;620多千米長的海拉爾河自東向西流經牙克石市、海拉爾區、陳巴爾虎旗、扎賚諾爾區、滿洲裡市的草原;伊敏河自南向北流貫鄂溫克族自治旗草原,在海拉爾城西注入海拉爾河,長359千米;莫爾格勒河長319千米,自東北向西南流經陳巴爾虎旗草原,先注入呼和諾爾湖,之後流出匯入海拉爾河,河道十分彎曲,有「天下第一曲水」之稱;從蒙古國西來的克魯倫河流經新巴爾虎右旗草原,注入呼倫湖;從貝爾湖流出注入呼倫湖的烏爾遜河長223千米,流經新巴爾虎左旗、新巴爾虎右旗草原;額爾古納河上遊自南向北流經額爾古納市南部草原。
呼倫貝爾大草原
呼倫貝爾大草原上最大的湖泊是呼倫湖,又稱「達賚湖」、「達賚諾爾」,面積2339(歷史最大面積)平方千米,是我國第五大湖,位於新巴爾虎旗右旗、新巴爾虎左旗和扎賚諾爾區之間;呼倫在蒙古語中是「海一樣的湖」之意。呼倫湖水來源主要是克魯倫河和烏爾遜河(連接貝爾湖與呼倫湖的河流),是吞吐型湖泊:當呼倫湖水位高時,呼倫湖水通過達蘭鄂羅木河流入海拉爾河;當呼倫湖水位低時,海拉爾河水則進入呼倫湖。近年來呼倫湖水位持續下降,2000年到2009年,呼倫湖水位已下降了4.6米,平均每年下降0.5米,呼倫湖水域面積已縮減了470多平方千米,近年來呼倫湖面積已不足1800平方千米;如今呼倫湖水不再流入海拉爾河,湖水的礦化度也較高,是微鹹水湖。貝爾湖是呼倫貝爾大草原第二大湖,在呼倫貝爾大草原西南部邊緣,該湖地處中國與蒙古國邊境,總面積608平方千米,其中中國境內水域面積約40平方千米。
呼倫湖風光
呼倫貝爾大草原如今還是中國大型煤炭基地之一。位於鄂溫克族自治旗伊敏鎮(伊敏河中下遊)的伊敏煤田已探明露天可採煤炭儲量23億噸以上(另有井工可採煤炭儲量14億噸),目前該地已建成華能伊敏煤電有限責任公司伊敏露天煤礦和伊敏電廠,年生產原煤能力2200萬噸,是中國第四大單體煤礦(2017年),同時建有裝機容量340萬千瓦的伊敏電廠(坑口火電廠),年發電量170億度(2017年)。距海拉爾市區25千米的陳巴爾虎旗煤田已探明可採煤炭保有儲量90億噸以上,該煤田主力礦-神華寶日希勒能源有限公司寶日希勒露天煤礦,年生產原煤能力3500萬噸,是中國最大的露天煤礦之一,所產煤炭銷往海拉爾電廠、根河電廠等電廠。
近年來呼倫貝爾大草原草場退化沙化較嚴重,國家加大了對草原的生態保護力度,設立了呼倫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輝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位於鄂溫克族自治旗境內的輝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3468平方千米,保護溼地、草甸草原生態系統、沙地樟子松疏林生態系統及一些珍禽。內蒙古呼倫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呼倫貝爾市新巴爾虎右旗、新巴爾虎右旗、滿洲裡市和扎賚諾爾區境內,屬野生動物類型、溼地生態系統類型、草原生態系統的綜合性自然保護區,總面積7400平方千米,主要由呼倫湖、新達賚湖、貝爾湖(中國部分)、烏蘭諾爾、烏爾遜河、克魯倫河入湖口、湖漫灘、河流兩岸溼地、以及草原、沙地等多樣生態系統組成。
大興安嶺與小興安嶺
位於中國內蒙古東北部和黑龍江省西北部的大興安嶺是東北——西南走向的一系列山地,長1400千米,寬200千米,面積32.7萬平方千米,海拔多在1000~1400米;大興安嶺以洮兒河為界分南北兩段:北段北到黑龍江,長770千米,地處黑龍江流域內;大興安嶺南段不在黑龍江流域內。大興安嶺北段是松花江水系與額爾古納河水系的分水嶺,西側河流西流入額爾古納河,東麓發育的河流多進入嫩江(松花江支流);西流入額爾古納河的主要有根河、激流河等;根河發源於大興安嶺北段的伊吉奇山西坡,自東北向西南流經根河市、額爾古納市、陳巴爾虎旗後入額爾古納河,長429千米,流域面積15796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徑流量20億立方米;激流河發源於大興安嶺西北麓的三望山,西流經根河市、額爾古納市後入額爾古納河,長468千米,流域面積15845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徑流量42億多立方米。大興安嶺北段80%以上覆蓋著寒溫帶針葉林和溫帶針闊葉混交林森林,以興安落葉松為主,另有樟子松、紅皮雲杉、白樺、蒙古櫟、山楊等,是中國最重要的林業基地之一。大興安嶺生物資源豐富,有馴鹿、駝鹿、棕熊、獐、紫貂、狍子、黑嘴松雞、花尾榛雞、黑龍江林蛙、樟子松、蒙古櫟、藍莓、紅豆等珍貴野生動植物,僅野生藍莓的蘊藏量就達8萬多噸,佔中國總量的90%。
位於中國黑龍江省東北部的小興安嶺,是西北——東南走向的一系列山地丘陵,南北長450千米,東西寬210千米,面積7萬多平方千米,一般海拔500~1000米,山勢和緩,南高北低,是黑龍江水系與松花江水系的分水嶺,北入黑龍江的河流有遜河、沾河等,南入松花江的河流有湯旺河、呼蘭河等;湯旺河發源於小興安嶺中北部,流經伊春市、湯原縣,長509千米,流域面積21245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年徑流量55億立方米。小興安嶺地區70%以上覆蓋著溫帶針闊葉混交林,以紅松、興安落葉松、雲杉、冷杉、樟子松、胡桃楸、水曲柳、黃菠蘿為主,是中國重要的林業基地,森林面積500多萬公頃,林木蓄積量4億多立方米,其中紅松的林木蓄積量佔中國一半以上,有「紅松之鄉」的美稱。小興安嶺野生動物資源豐富,有駝鹿、馬鹿、青羊、貓豹、黑熊、猞猁、紫貂、斑啄木鳥、松鴉、東北雨蛙等。小興安嶺地區的石墨、煤炭、黃金、銅、石英石等礦產資源也十分豐富,尤其是小興安嶺東南麓蘿北縣雲山鎮的石墨礦,是亞洲最大的石墨礦床,已探明儲量10億噸以上,現年產石墨30萬噸以上,佔中國石墨總產的1/3;小興安嶺東端的鶴崗市煤炭資源豐富,鶴崗煤田可採儲量11億噸,原煤開採已有百年歷史,現仍可年產原煤800萬噸以上。
小興安嶺紅松林
大興安嶺、小興安嶺的森林資源曾在20世紀50~70年代遭到大規模的採伐,現全部為人工林、次生林,已無原始森林。大、小興安嶺是中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屏障,須加強保護。目前這裡設立了許多自然保護區,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黑龍江呼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興安嶺汗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盤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太平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茅蘭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豐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勝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黑龍江呼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黑龍江省呼中區境內,面積1672平方千米,主要保護寒溫帶針葉林及黑嘴松雞、金雕、貂熊、原麝、紫貂等珍稀動植物。大興安嶺汗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內蒙古根河市境內,面積1073平方千米,主要保護寒溫帶針葉林及野生動植物。盤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大興安嶺支脈伊勒呼裡山的低山丘陵區,面積550平方千米,主要保護寒溫帶針葉林生態系統及貂、貂熊等瀕危野生動植物。豐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小興安嶺伊春市五營區境內,面積182平方千米,主要保護以紅松為主的溫帶針闊葉混交林生態系統和珍稀野生動植物資源。勝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黑河市愛輝區境內,小興安嶺西北坡,面積600平方千米,主要保護紅松、雲杉、白樺、黃菠蘿、刺五加、駝鹿、白頭鶴、金雕等珍稀動植物。
松花江
黑龍江最大的支流是松花江。松花江發源於中國長白山天池,西流經吉林市等地至吉林省松原市後轉向東北流,該段稱西流松花江(全流程在吉林省境內也稱吉林松花江);松花江在接納來自大興安嶺支脈伊勒呼裡山的嫩江後流經肇源市、哈爾濱市、方正縣、依蘭縣、佳木斯市、富錦市等地,在同江市注入黑龍江,該段也稱東流松花江。全長1927千米的松花江(以長白山天池為源頭計)一路納入的較大支流有輝發河(長268千米)、飲馬河(長387千米)、嫩江(長1370千米)、拉林河(長448千米)、螞蟻河(341千米)、牡丹江(長726千米)、呼蘭河(長523千米)、湯旺河(長509千米)等,流域面積達55.7萬平方千米,涵蓋中國黑龍江省大部、吉林省大部、內蒙古自治區一部和遼寧省一小部,佔整個黑龍江流域面積的31%。松花江最大支流嫩江從源頭一路南流經嫩江市、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納河市、齊齊哈爾市、大安市等地,到吉林松原市注入松花江,全長1370千米,接納的支流有甘河、納謨爾河、諾敏河、雅魯河、洮兒河等,流域面積28萬平方千米。松花江流域年降水量多在500~600毫米,東南部山區多達700~800毫米,故水量豐沛,多年平均年徑流量762億立方米,遠高於黃河、淮河的年徑流量。松花江流域人口約5000萬,人均地表水資源擁有量1500多立方米,遠高於黃河流域(人均600多立方米)、遼河(人均500多立方米)、海河(人均300多立方米)、淮河(人均400多立方米)。
松花江流域水能豐富,建有裝機容量100萬千瓦以上的豐滿水電站、白山水電站等大型水電站。流域內還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已建成了大慶油田和吉林油田;大慶油田位於嫩江下遊一帶,該油田已開採60年,仍是中國最大的陸上油田,現年產原油3000萬噸以上;吉林油田位於松花江、嫩江交匯處松原市境內,年產原油700萬噸。松花江流域城市眾多,I型大城市(市區常住人口300~500萬)有哈爾濱、長春市兩座,II型大城市(市區常住人口100~300萬)有吉林市、大慶市、齊齊哈爾市三座,中等城市(市區常住人口50~100萬)有牡丹江市、伊春市、佳木斯市、鶴崗市、綏化市、雙鴨山市、七臺河市、白城市、松原市等九座。
松花江畔最大城市是有「東方莫斯科」、「冰城」之稱的哈爾濱。哈爾濱坐落在東流松花江中遊兩岸,是東北地區主要的交通樞紐,鐵路東通中俄邊境綏芬河,西通中俄邊境滿洲裡,南通瀋陽、大連、北京,北達黑龍江南岸的黑河、漠河;哈爾濱港是松花江最大河港,可泊千噸級貨船,現已開通江海聯運航線,從哈爾濱經黑龍江下遊出海,東出韃靼海峽,可直達日本、朝鮮、韓國和東南亞地區;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是東北地區最大機場之一,年旅客吞吐能力在1000萬人次以上。哈爾濱是東北四大經濟中心之一,有機電、汽車、電子、製藥、紡織等工業;哈爾濱也是東北的文化教育中心之一,有哈爾濱工業大學、東北林業大學、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哈爾濱音樂學院等著名高校。哈爾濱1898年設市,現為黑龍江省省會,下轄9個區、2個代管縣級市和7個縣,總人口1086萬,城區常住人口485萬(2018年末)。
哈爾濱市容
三江平原
三江平原位於中國黑龍江省東部,北起黑龍江、南抵完達山支脈分水崗、西起小興安嶺支脈青黑山、東至烏蘇里江,總面積4.3萬平方千米,包括黑龍江省樺川市、友誼縣、綏濱縣、富錦市、同江市、撫遠市、集賢縣、饒河縣等,是由黑龍江、松花江和烏蘇里江三大河流衝積而成的低地平原,也稱「三江低地」;地勢低平,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平均海拔50~60米,最低處在撫遠市黑瞎子島,海拔僅34米;零星分布著一些殘山丘,如黑龍江南岸同江市的街津山,海拔491米。這裡是溫帶季風氣候,冬季漫長嚴寒,凍結期長6~7個月,但夏季溫暖,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2度以上,無霜期120~140天;年降水量500~650毫米,80%以上的降水集中在6~10月,雨熱同期,適宜優質水稻、高油大豆的生長。這裡廣闊低平的地形,洪峰突發的河流,以及季節性凍融的粘重土質,使得地表長期過溼,積水過多,形成大面積沼澤水體和沼澤化植被、土壤,構成獨特的沼澤景觀,是中國最大的沼澤分布區,沼澤和沼澤化土地約2.4萬平方千米,佔三江平原一半多面積。
三江平原的溼地
三江平原85%的沼澤是苔草沼澤,其次是蘆葦沼澤,主要沼生植物是苔草、沼柳、蘆葦、小葉章等,土壤主要是沼澤土、草甸土、白漿土等,大多有機質含量高。20世紀50年代以前這裡人煙稀少,草甸、沼澤無邊,人稱「北大荒」。20世紀50年代以來,14萬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轉業官兵、20萬支邊青年及50多萬知識青年先後來此墾荒種地,開墾耕地1000多萬畝,建起50多個大型農場,大量生產小麥、大豆、水稻和玉米,成為我國9大商品糧基地之一,過去的「北大荒」成為如今的「北大倉」。位於三江平原腹地建三江墾區(現為北大荒農墾集團建三江分公司,主要在富錦市境內)總面積1.24萬平方千米,現有耕地800多萬畝,林地200萬畝,天然水面70多萬畝,年生產糧食30億斤以上。富錦市是黑龍江省糧食生產第一大縣(市),2017年糧食產量42.8億斤(不含建三江分公司的國有農場),人均糧食產量9000多斤,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0倍,有「北國糧都」、「中國大米之鄉」「中國大豆之鄉」的美譽。
三江平原多年來的開墾建設,已出現了溼地萎縮、生態退化、物種瀕危、土壤肥力下降等問題。國家為維護好這裡的生態,已決定停止開墾,設立自然保護區加強保護。目前三江平原地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三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七星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寶清縣、友誼縣一帶,面積208平方千米)、黑龍江洪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三江平原腹地同江市與撫遠市交界處,面積218平方千米)、撓力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寶清縣、饒河縣境內,總面積1606平方千米)等。三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撫遠市、同江市境內,面積1981平方千米,是一個以保護東方白鶴、大天鵝、丹頂鶴、虎頭海雕、玉帶海雕等珍貴水禽及沼澤溼地生態系統為主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02年被選入《國際重要溼地名錄》,同年被批准加入國際鶴類保護網絡。
黑龍江畔的名城
黑龍江在中國東北地區和俄羅斯遠東及太平洋地區的流程有2700多千米,養育了沿河的中國黑河市、俄羅斯布拉戈維申斯克、哈巴羅夫斯克和阿穆爾共青城等名城。
坐落在黑龍江中遊北岸、結雅河口的布拉戈維申斯克是俄羅斯遠東第四大城市,原名海蘭泡,1858年依據《中俄璦琿條約》歸於俄羅斯,改名布拉戈維申斯克;20世紀50年代以來,建起了造船廠、紡織廠、木材加工廠、食品廠等,現在是俄羅斯遠東工商業重鎮和交通樞紐之一,有造船、建材、紡織、電子、食品等工業,有鐵路與西伯利亞大鐵路連接,有國際機場和河港,有航道通往結雅河上遊、黑龍江畔哈巴羅夫斯克等地;布拉戈維申斯克1958年設市,面積321平方千米,人口20多萬,是阿穆爾州(俄羅斯一級行政區)首府和最大城市。結雅河是黑龍江左岸最大支流,發源於俄羅斯斯塔諾夫山脈南坡,自北向南流經俄羅斯阿穆爾州,一路納入吉柳伊河、烏爾坎河、謝列姆賈河等支流,最後在布拉戈維申斯克注入黑龍江,長1242千米,流域面積23.3萬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年徑流量578億立方米,是黑龍江水系中僅次於松花江的第二大支流。
俄羅斯布拉戈維申斯克市容
哈巴羅夫斯克坐落在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交匯處,原名伯力,1860年根據《中俄北京條約》伯力城及其烏蘇里江以東至海的廣大地區被沙俄割佔,1893年改名為哈巴羅夫斯克,成為俄羅斯遠東地區重鎮;1916年西伯利亞大鐵路通到哈巴羅夫斯克,1940年建成通往蘇維埃港(太平洋韃靼海峽沿岸)的鐵路後交通條件進一步改善,成為俄羅斯遠東地區重要的鐵路樞紐和大河港;現在是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俄羅斯一級行政區)首府和經濟文化交通中心,有造船、機械、石油加工、木材加工、建材等工業,還有俄羅斯太平洋國立大學、遠東國立交通大學、遠東國立醫科大學等高校。哈巴羅夫斯克1880年設市,城市面積386平方千米,人口近62萬(2018年),居俄羅斯遠東地區各城市首位。哈巴羅夫斯克與我國的哈爾濱市、牡丹江市、三亞市是友好城市;設有中國駐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領事館。
哈巴羅夫斯克
從哈巴羅夫斯克順黑龍江而下400多千米就來到阿穆爾河畔共青城,該城正式設市於1932年,是俄羅斯遠東重要的水陸交通樞紐,貝阿鐵路上主要站點;1947年從阿穆爾河畔共青城通往蘇維埃港的鐵路建成,之後又建設了通往哈巴羅夫斯克的鐵路,1974年開始建設通往3100千米外的烏斯季庫特的鐵路(貝阿鐵路一段),至1985年建成通車(貝阿鐵路西起西伯利亞大鐵路上的泰舍特,經烏斯季庫特、北貝加爾斯克、 阿穆爾河畔共青城到太平洋沿岸的蘇維埃港)。現在阿穆爾河畔共青城是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第二大城市、俄羅斯遠東地區重要的工業城市,有阿穆爾斯克造船廠、共青城飛機製造聯合體、阿穆爾鋼廠等大企業;城市面積325平方千米,人口近25萬(2018年),是俄羅斯遠東地區僅次於哈巴羅夫斯克和符拉迪沃斯託克的第三大城市。
阿穆爾河畔共青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