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生不易,這些企鵝只能去偷石頭

2020-12-04 澎湃新聞

原創 Ent 物種日曆

2006年,紀錄片導演維納·赫佐格在南極的羅德斯角拍到了一隻企鵝。

這是一隻阿德利企鵝(Pygoscelis adeliae)。畫面中的它站在白茫茫的雪原裡,身邊幾隻同伴正搖搖晃晃地前往大海。但是它既沒有追隨同伴的腳步,也沒有回到繁殖地。它轉過身,蹣跚走向七十公裡之外的群山;在那背後,是五千公裡的廣闊荒原。

雪地中,它獨自行走。圖片:Werner Herzog / Encounters at the end of the world(在世界盡頭相遇)

沒人知道這是為什麼。

人類的規矩是不能干涉和阻止企鵝的行為,只能站在一旁目送它遠去。但是羅德斯角的常駐動物學家大衛·艾因雷曾經試著把一隻迷路的企鵝抓回繁殖地。沒有用。它會立刻回頭向著山的方向前進,迎接毫無疑問的死亡。

紀錄片中留下了它孤獨的身影。圖片:Werner Herzog / Encounters at the end of the world(在世界盡頭相遇)

有一些不很浪漫的猜想試圖解釋這樣的行為。也許它們只是迷路了,導航系統出了問題,錯判了大海的方位。然而總會有人忍不住去想,或許它們是企鵝中的瘋子和冒險家,無法再忍受繁殖地日復一日的喧鬧,決定拋下一切,前往企鵝不該去的地方,從未有企鵝抵達過的地方。

學術上講,不應該用人類的眼光代入動物。但這是企鵝:我們的文化早已將它接納為人類社會的影子了。

在最南端的岸邊眺望大海

和很多人的印象不同,多數企鵝並不真的分布在南極,而是在南半球的廣大海域(事實上,還有一種企鵝——加島環企鵝的分布跨越了赤道,成為唯一天然在北半球有分布的企鵝)。在17個企鵝物種裡,真的能算在南極的只有5種;而阿德利企鵝和帝企鵝以南緯77度的分布,成為全世界繁殖點最靠南的動物。

阿德利企鵝。圖片:Godot13 / wikimedia

事實上,阿德利企鵝的最南端繁殖地,比帝企鵝還要靠南一點點。不過這麼比較不太公平:它們去的季節不一樣。

因為電影《帝企鵝日記》,風雪中的漫長跋涉、在海冰上孵蛋、雌雄雙方小心翼翼交接蛋這些場景,似乎成了企鵝的標配。但帝企鵝在這裡是絕對的例外:全世界除了它再沒人會在南極的隆冬育雛。

在雪地上撫育幼崽的帝企鵝。圖片:EvaK / wikimedia

相反,阿德利企鵝(和其他在南極的企鵝)是在每年十月到十一月的冬末春初才從大海中返回陸上繁殖地,開始用石頭築巢;石頭本身當然不保暖,但是可以預防巢和蛋被融化的冰雪打溼。到了十二月南極最暖的時候,岸邊溫度可以高達零下2度,這時才是阿德利企鵝孵蛋的主要時間。

撫育幼崽的阿德利企鵝。圖片:Brent J. Sinclair / wikimedia

它每巢產2個蛋,夫妻以12天為一班交替孵蛋,孵化全程一般需要32~34天;小企鵝經歷一個多月的孵化之後出殼,接受雙親的反芻投喂。雖然半消化的磷蝦看起來很噁心,但是在胃裡經過了離子交換,這樣能降低其含鹽量,儘量減少初生小企鵝的代謝負擔。

接受雙親反芻投餵的小企鵝。圖片:Jerzy Strzelecki / wikimedia

這種好日子沒多久。阿德利企鵝畢竟是最靠南的企鵝,所以它在繁殖地停留的時間也最短。阿德利企鵝的幼崽出生不到兩個月就必須和父母一起下海離開,相比之下巴布亞企鵝(Pygoscelis papua)的幼崽可以在陸地上窩三個半月,悠閒多了。綜合起來,一隻阿德利企鵝每年只在繁殖地度過四到五個月時間,而有的金圖企鵝全年都賴在繁殖地附近不走。

巴布亞企鵝一家。圖片:Liam Quinn / wikimedia

如此靠南的分布還讓它成為了倒數第二晚被發現的企鵝,也讓它機緣湊巧成了唯一一個被法國人發現的企鵝。因此,別的企鵝名字都是對外觀的描述,唯有它遵循法國人的浪漫傳統(霧)而間接得名於發現者的妻子,阿德利·杜蒙特·德維爾。

不過發現得晚並不影響它成為最深入人心的企鵝物種,因為它的外貌太典型了。

穿燕尾服的紳士

大部分企鵝的主色調都是背黑腹白。這種配色其實是海洋生物裡非常經典的雙向迷彩:從天上往下看,黑色的背側和暗色的大海融為一體;而從水裡向上看,白色的腹部和明亮的水面也難以區分。除了企鵝,虎鯨也是使用這一配色的典型例子。

企鵝的雙向迷彩與直立行走,讓它像一位穿燕尾服的紳士。圖片:Nanosmile / wikimedia

企鵝又是直立行走的,這讓它的黑色背側連同尾巴變成了一件絕妙的燕尾服。為了便於遊泳,企鵝的上腿骨很短,直立的時候和地面水平, 令膝蓋正好在重心正下方,看起來始終是半蹲的狀態。這樣的小短腿骨骼結構意味著每一步都伴隨著身體重心的很大波動,如果像正常走路那樣上下顛簸,那額外的重力勢能就會白白浪費掉;為此,企鵝採取了一種左右搖擺的步姿,盡力把重心變化在水平方向上解決掉。

左右搖擺的企鵝。圖片:Liam Quinn / flickr

這樣的姿態和它的燕尾服打扮合在一起,製造了一種出乎意料的擬人感和喜劇效果。雖然卓別林堅決否認他的標誌步姿是從企鵝那裡學來的,但無論是觀眾還是評論家,觀看他的表演時都很難不想到企鵝。如果企鵝揚起它的雙翼,這種感覺就更加逼真了。

誰看了不誇一句「企鵝可愛」呢。圖片:Ignacio Ferre Pérez / flickr

1898年南極探險船Belgica號在冰上越冬期間,有一天水手遠遠看見地平線上有人影,以為是來視察的,趕緊全船穿上正式衣服,阿蒙森親自帶隊下去接,結果走近了一看才發現是企鵝。無獨有偶,1950年一個地質考察隊在南喬治亞島迷路了,趕去的救援隊伍遠遠看到似乎有人在揮手,心想這肯定是企鵝而沒有回答,走近了才發現真的是人在呼救……

至於阿德利企鵝,乾脆把這個配色用到了極致:它的整個腦袋都是黑的,除了一個小小的白眼圈之外,再沒有別的裝飾性元素。

和大熊貓一樣拍不出彩照。圖片:Christine Veeschkens / flickr

可能是因為比較好畫,在企鵝的卡通形象裡,有一半都是明顯的阿德利企鵝,包括買了假辣椒醬的企鵝和Linux的吉祥物Tux企鵝。(另一半的卡通企鵝整個臉都是白色的並和肚子融為一體,自然界沒有這種配色的企鵝,可以看做是眼圈放大的阿德利、丟掉黃色頭冠的皇家企鵝或者帝企鵝幼崽的腦袋接上阿德利的軀體。)甚至大名鼎鼎的企鵝叢書,其標誌都曾經是阿德利企鵝;不過幾經修改後,今天的標誌企鵝頸下有一道白斑,又變得和現實中的企鵝不同了。

Linux官方的吉祥物Tux。圖片:Larry Ewing / wikimedia

不過僅僅是外貌,還不足以解釋我們對企鵝為何如此迷戀。雖然是出於偶然,但人們在企鵝的行為裡,也看到了太多自己的影子。

文化想像中的高貴他者

在我們和野生動物之間,通常有一個無人區。它們害怕我們,躲避我們。但是企鵝是地球上僅有的幾種跨越這一界限的動物之一。它們似乎把我們也看做企鵝……不管怎麼說,我們直立站著,成群行動,話說個不停,時不時也會搖晃幾下。

——Diane Ackerman

我去過南極,不幸沒能見到阿德利企鵝的繁殖地,只是遠遠看到了一隻孤零零的阿德利在雪地上滑行。但以我見過的成百上千隻帽帶和金圖而言,企鵝確實有一種獨一無二的平等感。它們對人類的到來似乎無動於衷,完全不介意從人邊上路過;就算人不小心走得離它的巢太近,做出的威脅姿態也和威脅別的企鵝沒什麼區別。按照規約,人不能主動靠近企鵝到五米之內,換做大部分其他野生動物,兩倍於這距離已經跑得沒影兒了。

企鵝似乎毫不介意人類靠近自己。圖片:Royal Navy Media Archive / flickr

這當然也是出於偶然:企鵝面臨的威脅是被豹海豹和虎鯨吃,被賊鷗和鸌偷蛋偷幼雛,而在陸地上,它們並沒有步行天敵。假如人類是飛著靠近的話,它們早就進入戰備狀態了。但人類文化本來就是建立在各種偶然之上的,企鵝的這種狀態,完美符合了人們對自食其力、不卑不亢的「高貴野蠻人」的想像。這種感受不但令人驚嘆,也令人不安。T·R·亨利曾有這樣的描述:

「企鵝是自然界對人類的溫和諷刺:這些喜歡鞠躬和發表演說的古怪鳥兒是一條跨越廣闊白色深淵的橋梁,一頭是二十世紀,另一頭是南極還是一片綠色大陸、人類的最初祖先都還未曾登場的時代……等到某個遙遠的未來,地球重新冷卻,人類要麼迎接改變要麼消亡的時候,最後殘留人類的掙扎求生,也許就是今天企鵝的面貌。」

意料之中地,企鵝也是最早喚起大眾保護意識的野生動物之一。從19世紀末期反對獵殺企鵝煉油開始,一直到今天,但凡涉及對南極的保護,其中必定有企鵝的身影。

或許,企鵝就是有這樣的魅力。圖片:Gregory "Slobirdr" Smith / flickr

一個有趣的插曲發生在1987年:地處阿德利地的法國杜蒙特·德維爾科考站(其名字正是阿德利女士的夫姓)打算修建一條機場跑道,地形所限正好必須經過一個阿德利企鵝繁殖地。環保人士組織了規模盛大的抗議,然而正當社會爭論抵達高潮時,一場意料之外的大浪襲擊了這個小小的半島,把法國人的先期工作席捲一空。再也沒人提出重建的計劃。

企鵝界的一股泥石流

企鵝的文化名譽也許在2005年《帝企鵝日記》上映時達到了巔峰,甚至被一些保守人士作為宣揚養育後代和一夫一妻等傳統家庭價值觀的典範(諷刺的是,帝企鵝雖然每個繁殖季是比較忠貞的,但其實第二年有高達85%的概率會換個新的配偶)。但是沒過多久,它就面臨了一股泥石流般的輿論:大眾發現原來企鵝也可以很壞。這股潮流的引領者,恰恰又是阿德利企鵝。

讓我康康是誰在說我壞話。圖片:Ignacio Ferre Pérez / flickr

早在一百年前,斯科特試圖抵達南極點的那次多災多難的探險裡,一位名叫 喬治·莫裡·萊韋克的動物學家就被阿德利企鵝的行為震驚了。尤其令他坐立不安的,是觀察到一隻年輕的雄性阿德利企鵝試圖和一隻死去的雌性交配。

暴風雪和刺骨寒冰也就罷了,這種有傷風化的事情在他一個愛德華時期的英國紳士眼中怎麼了得!然而作為迄今為止唯一一個完整旁觀過阿德利企鵝整個繁殖季的科學家,他不得不見證了以下雄性試圖交配的對象:其他的雄性,受傷的雌性,掉出巢的幼鳥,屍體(好幾個還是去年的),以及大地。

正在交配的(活的)阿德利企鵝。圖片:Brocken Inaglory / wikimedia

萊韋克選擇用希臘語來記錄這些發現,以保證只有體面紳士才能看懂;回到英國後他把這些發現寫進了他的阿德利企鵝報告,但最後出版時這四頁關於性行為的內容被刪掉了。這些內容長年以來只在少數研究者手裡流傳,外界毫不知情。

如今,這些事實隨著新一代的企鵝紀錄片以及他手稿被重新發現,又逐漸變得廣為人知了——伴隨的還有新發現,比如阿德利企鵝如何偷石頭,又如何出賣色相來換石頭。有一個研究把幾個阿德利企鵝巢替換為彩色石頭,每巢一種顏色,結果繁殖季還沒有過半,幾乎整個繁殖地的巢都變得五彩繽紛了。

「這些石頭都是我的。」圖片:Nik Borrow / flickr

事實證明,萊韋克的觀察十分準確;只是學術解讀並沒有他以為的那麼黃暴。強姦和姦屍之類行為的發起者,幾乎都是沒有交配經驗的年輕雄性,它們不知道如何解讀雌性的信號,會把比如死掉企鵝躺倒在地眼睛半閉的姿態當作同意。(相比之下,案例和統計證明,人類社會中的強姦大部分都是有預謀的,而非精蟲上腦或無處發洩慾望。)而雌性企鵝的「賣淫」也不是人類社會的雙方交易,而是雌性單方面以性姿態來降低對方的敵意,伺機偷走石頭拿去築巢而已。

最重要的是,不要拿屬於人類的價值觀來要求企鵝。圖片:Ignacio Ferre Pérez / flickr

但是文化想像何曾被科學解讀束縛過?一如企鵝曾經是滑稽的小紳士或者高貴的野蠻人,今天的企鵝也充分承擔了大自然帶你毀三觀的角色。說到底,維繫人類社會的基礎之一就是設身處地、用自己代入他人的能力,這種感受延伸到動物身上不但是難以避免的,甚至還誕生了許多美麗的文化產物——只是要記得:它們屬於我們,不屬於企鵝。

來自大海,仍歸於大海

而阿德利企鵝並不在乎人怎麼想。事實上可能不在意得過頭了——哪怕法國人的工程機械都停在邊上了,繁殖地的阿德利也一樣喧鬧。某種意義上這也能理解,阿德利和其他企鵝的最後分家發生在1900萬年前,以地質視角來看,人類和它比不過蜉蝣一般。

但也可以說是因為,大海是地球上最後的處女地,而南極被大海所包圍、所守護,就算是人類帶來的氣候變化,也只是擾亂而無法摧毀。作為一種分布廣泛、數量眾多又最遠離人群的動物,阿德利企鵝也許是這個世界上最安全的動物了。而到頭來,哪怕選擇前往群山,企鵝的背後總還是有大海可以回去的。

哪怕選擇前往群山,企鵝的背後總還是有大海可以回去的。圖片:Murray Foubister / flickr

1910年,澳大利亞洛內市的幾個漁民捉到一隻企鵝,用一缸海水把它養了起來。起初兩星期它很兇猛,但是慢慢冷靜下來接受了人的投喂。人們給它起名叫比利。兩個月後,比利跟在幾個去遊泳的人身後,第一次重新回到海灘。看熱鬧的人鼓勵它下海,搖搖晃晃的比利被海浪打翻了好幾次,但是終於鼓起勇氣走到了深水。一個旁觀者這樣描述他的經歷:

「一旦鑽進了浪花裡,他就變得如魚得水,我們一邊潛泳一邊追逐他,就像在沙灘上遛狗一樣。不久之後比利厭倦了嬉戲,開始潛水抓魚,逐漸向深處遊去。我們呼喚他的名字,他轉頭鳴叫幾聲作為回應,但是始終在遊向遠處。他突然意識到他又一次身處大海當中。大海呼喚著他,而他聽從了。」

大海呼喚著他,而他聽從了。圖片:Anita Ritenour / flickr

鵝生不易

原標題:《鵝生不易,這些企鵝只能去偷石頭》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企鵝,鵝,鵝,鵝,鵝,鵝
    企鵝,鵝,鵝,鵝,鵝,鵝 2020-06-28 18: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企鵝是鳥是魚:是魚,水裡比陸地靈活;是鵝,賊頭賊腦當小偷
    在陸地上看企鵝動作慢條斯理,可是在海上,它們好像都自備電動馬達,身手靈活得讓人難以快速對焦,例如在南極半島上最常看到的巴布亞企鵝,它們在海上遊泳的時速可達35公裡,在海面上看到它們的身影真的是眨眼之間。陸地上的企鵝,立刻被打回「鳥形」,第一回去南極時是11月,剛好是孵蛋的季節,只見企鵝蹲在石頭堆上孵著蛋,形態真的是「鵝」。夏天的南極1點才天黑,4點多就天亮了,拜訪企鵝的時間多是在光亮亮的大白天。
  • 企鵝這些年騙得我們好苦!它們根本不是什麼好鵝!
    不過,大家千萬不要被企鵝的賣相給騙了!它們從頭到尾就不是什麼好鵝。幾乎每個去過南極的人,都會對企鵝永生難忘。一是忘不了它們可愛憨厚的樣子,二是忘不了它們拉屎的樣子。然而,呆在它噴糞射程範圍內的鵝就遭殃了,常常被莫名其妙地糊一臉屎。重點是,它們又喜歡擠成一堆……畫面有點好笑。企鵝還是不折不扣的腹黑鵝。其中阿德利企鵝最有心機,演技爐火純青,臉皮厚到幹壞事怡然自得、面不改色。
  • 看過企鵝的「鵝生」,你還好意思不努力生活嗎?
    估計有人會覺得奇怪,企鵝不是南極的代表性動物嗎,南極海洋裡的魚類任他享用,有厚厚的皮毛也不怕天寒地凍,還有什麼不舒心的日子嗎?在看紀錄片之前,我也從沒想過這些問題,但看後才發現,真相遠遠比我們預知的要殘酷。最大的危險恰恰來自我們人類自己。全球變暖已經是一個被說了又說的話題,但人類的利己主義以及工業社會的快速發展,使這一切似乎都不可逆。
  • 非洲企鵝: 我也是
    除了非洲企鵝,還有赤道企鵝,沙漠企鵝這2種企鵝也鵝生一輩子沒見過雪。環企鵝屬包括麥哲倫企鵝,斑嘴環企鵝--即非洲企鵝、洪堡企鵝以及加島環企鵝,除了麥哲倫企鵝,其他的環企鵝都是南方鵝,沒見過雪。BBC於2012年出品的紀錄片裡,由神秘博士 「大提提」大衛·田納特擔任旁白解說了洪堡企鵝危機四伏的不易鵝生: 它們從受精卵(蛋) 開始,每一天都危險重重。
  • 逗鵝冤!騰訊上了老千媽的當,大家就不要在企鵝傷口上撒老乾媽了
    本以為今天又是相安無事,平平無奇的一天,卻萬萬沒想到卻出現了一個讓人十分不能理解的瓜,某企鵝公司居然起訴遠在貴州的老乾媽公司。按理說這兩家公司的各項業務都處於八竿子打不著一起的關係,能出現在一個話題上就已經讓人摸不著頭腦,但是事實兩家確實產生了一些糾紛。
  • 企鵝身體表面為什麼不易結冰? 看完又漲知識了!
    企鵝身體表面為什麼不易結冰? 看完又漲知識了!時間:2016-11-27 13:59   來源:科學公園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企鵝身體表面為什麼不易結冰? 看完又漲知識了! 企鵝生活在世界上最寒冷的地方,然而它們身上卻極少結冰,這究竟是為什麼?
  • 第一次看到雪的企鵝,和你一樣嘛
    雖然天氣冷了,但是也有一些令人開心的事情在我們身邊 龍宮大白鯨景區的工作人員帶著2隻新生的巴布亞企鵝去室外「賞雪」。小企鵝探著腦袋在雪地上「撒歡」,非常呆萌。 這兩隻企鵝自去年人工孵化成功後,一直在室內成長,這是它們鵝生第一次看見自然環境下的雪。
  • 竟然先不是企鵝!騰訊 4 月 1 日宣布正式養鵝,正在貴州規劃建山洞...
    因QQ企鵝形象,騰訊公司一直被外界冠以「鵝廠」之名。此次開辦真正的飼養鵝廠,騰訊表示,是其布局網際網路+農業、AI+農業、以及智慧零售的一次新嘗試。由於企鵝所需飼養條件較高,目前騰訊將先以貴州平壩灰鵝作為試點,未來或考慮引入天鵝和企鵝。
  • 「毀三觀」的阿德利企鵝,為了「房子」出賣色相,隔壁老王有話說
    QQ企鵝陪伴了很多人走過了最青蔥的一段歲月,如今雖然很多人都很少用到QQ了,但是企鵝呆萌可愛的形象也一直印刻在我們的腦海裡。而QQ企鵝的原型正是我們今天的主角——阿德利企鵝。不過,我們也不能被阿德利企鵝可愛的外表所欺騙,雖然一直以來企鵝們都被人們稱為是「南極精靈」,但特麼阿德利企鵝是「驚嚇」啊!在眾多憨態可掬的企鵝種類中,阿德利企鵝仿佛是泥石流般的存在,「三觀盡毀」。
  • 企鵝只能生活在南極?不!熱帶企鵝了解一下!
    還有一種「短命」的企鵝,非洲企鵝!非洲企鵝又叫南非斑點環企鵝、黑足企鵝,是一種較為珍貴的企鵝品種。斑嘴環企鵝平均壽命10歲,所以叫它「短命企鵝」。它以像驢一樣渾厚響亮的叫聲而著稱,因而也常被稱為「叫驢企鵝」。如果你身臨其境地聽過它們「動聽」的叫聲,就能體會到這個愛稱有多貼切。
  • 大連兩隻企鵝穿中式冬裝,網友:穿新衣過年了
    1月7日,遼寧大連有網友發布一段企鵝穿中式冬裝的視頻走紅,引發網友關注。視頻截圖畫面中,兩隻企鵝身穿藍色和紅色冬裝,看起來十分開心。對此,網友紛紛表示好可愛,企鵝都穿新衣服過年了。延伸閱讀:呆萌!人工孵化企鵝第一次看到雪受寒潮影響,江蘇淮安氣溫驟降,並迎來降雪天氣。龍宮大白鯨景區的工作人員帶著2隻新生的巴布亞企鵝去室外「賞雪」。小企鵝探著腦袋在雪地上「撒歡」,非常呆萌。據了解,這兩隻企鵝自去年人工孵化成功後,一直在室內成長,這是它們鵝生第一次看見自然環境下的雪。原標題:可可愛愛!
  • 企鵝家族又添新成員,20多隻珍貴企鵝落戶武漢
    近日,清涼的武漢海昌極地海洋公園迎來了20餘只珍貴可愛的企鵝,在這個炎熱的夏天為武漢人民送來了新一輪的冰爽和福利。據悉,新來的企鵝中包含3隻帽帶企鵝、3隻帝企鵝以及19隻阿德利企鵝。帽帶企鵝脖子底下有一道黑色條紋,像海軍軍官的帽帶,顯得威武、剛毅。
  • 企鵝只能生活在南極?不!熱帶企鵝了解一下
    一提起企鵝,我們的腦海中就出現了帝企鵝的身影,想一下它們憨態可掬的樣子,嘴角就不自覺上揚。可是你知道嗎?在熱帶非洲也有企鵝,這可能顛覆了我們的認知,但正如東北虎和華南虎的區別一樣,南極企鵝和非洲企鵝也是如此,不同的品種可以適應不同的地域。
  • 馬達加斯加的企鵝:肩負責任與勇氣,菜鳥也可以是重要角色
    一部2005年上映的動漫電影《馬達加斯加》大火一場,其中最受歡迎的不是主角獅子斑馬河馬和長頸鹿,而是四隻「特工企鵝」,於是2014年《馬達加斯加的企鵝》橫空出世,再次引爆螢屏。《馬達加斯加的企鵝》是夢工廠出品的一部笑點密集的動畫電影,講述了四隻企鵝——老大,科斯基,瑞克,菜鳥攜手摧毀章魚戴夫消滅一切可愛生物的陰謀的故事。
  • 超Q超萌的企鵝故事!
    時間主要聚焦在企鵝們養育下一代的這段時間。帶著我們圍觀了一下企鵝談戀愛……尤其是帝企鵝,它們每年都會更換配偶,所以需要找對象的朋友,就要開始自己的表演了。戀愛不易,小鵝嘆氣。這部紀錄片除了上面三種主鵝公外,還有一個超萌看點。那就是企鵝群裡的「特務」。
  • 南極之戀幕後花絮「放大招」 趙又廷瘋狂吸企鵝集齊萌寵團
    影片的幕後花絮也終於「放大招」,最萌演員企鵝上線。趙又廷興奮同框直喊「可愛」,搖晃「企鵝步」學不停。全網一片「吸鵝」呼聲,期待早日近距離感受南極世界。趙又廷登「企鵝島」蹭合影 網友棄蛙求「吸鵝」  一望無垠的雪白大地上,劇組邂逅了一群企鵝天使,憨態可掬連趙又廷都跑去「求合影」。導演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繼邀請海豹出鏡外,再次即興策劃一場萌寵大戲。誰知「大牌」的企鵝們超難配合,趙又廷只好一遍遍悄悄爬過去,步步為營,雪地匍匐多次才完成了這場高難度「企鵝步」表演。
  • 去非洲還可以看企鵝?它們不怕熱麼?
    企鵝是一種非常可愛的動物,一面黑色一面白色的「服裝」、古怪的行進步伐、比小鴨子更清脆的「嘎嘎」叫聲,為它們吸引了一大波粉絲。但是,人們總覺得企鵝不像大熊貓、羊駝、甚至虎豹一樣可以輕易看到,很多人從小在學字的時候就知道「企鵝在南極生活」,然而企鵝真的只能生活在南極嗎?如果有人告訴你非洲大陸上也有企鵝,你一定認為是在開玩笑。
  • 這個動物園怎麼搞的,養的企鵝都是充氣的!
    近日,廣西玉林出現了一個動物園,據說還有企鵝,當地人民喜聞樂見、奔走相告。然鵝,去過了的網友都一臉懵圈……不過,充氣企鵝就算了,這些雞、鴨、鵝又是什麼鬼?看完之後才發現,我的想像力,可以說是很匱乏了——  說真的,看這些我去菜市場看得了,為什麼還要去動物園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