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今天(5月12日)是國際護士節。據統計,2018年底我國註冊護士總數超過400萬,隨著行業的發展,護理服務在不斷改善,護理專業技術水平持續提升。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的健康服務需求。在護理隊伍中有一個特殊的群體,被外科醫生稱為「護士隊伍中的特種兵」,他們就是在無影燈下守護生命的那一縷綠色,手術室護士。
每天一早的交接班例會預示著新的一天緊張的手術工作進入到備戰狀態。布置完工作,護士長穆莉像往常一樣開始檢查各手術室的準備工作。今天,第五手術間第一臺手術就是一臺脊椎手術,20多年養成的職業習慣,讓穆莉對於相對複雜的手術格外關注。
穆莉所在的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第二住院部手術室有近80多名護士, 為了保障手術的安全順利,提前檢查藥品、設備、環境情況,手術前後清點手術物品、進行手術患者的核查,了解患者的身體情況、在麻醉後進行患者體位擺放護士們都不能有半點馬虎。正是這種工作中點點滴滴的細緻入微,為手術患者提供了最優質的護理。
科室所負責的17間手術室同時開臺手術已經是一種常態, 每年完成手術20000餘例,一臺手術最短的一兩個小時,最長的20多個小時,在這場持久的戰鬥中,護士們不眠不休,甚至不能喝水和上廁所,手術中承擔著與外科醫生相同的工作強度。
對於這樣的「戰場」生活,手術室的護士們已經習以為常, 科室裡的統計表上顯示,為了保證手術的進行, 穆莉所在的科室每天三分之二的護士都要加班,最長的加班6、7個小時,同時要做到手機24小時保持暢通,隨叫隨到。長時間高負荷的工作對於護士們身心都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在科室裡,穆莉的角色既是領導也是家長,晚上辦公室就成了穆莉的宿舍。對於家庭她充滿愧疚,孩子馬上就要高考了,就連參加一場家長會對她來說都成了奢望。但是當她看到無影燈下那一個個忙碌的身影時她又充滿動力。在穆莉的手機中保留了許多護士們發的微信,也紀錄下了一個個感動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