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國際醫師節。醫生是人類生命的守護者,感謝每一位醫生的辛勤付出,是你們一直以來默默地為人們的生命保駕護航。
在國際醫師節到來之際,人民網文娛部、「為你讀詩」邀請了三位戰「疫」一線的「90後」醫務工作者——復旦附屬中山醫院馳援武漢的醫療隊員劉凱、馳援黃岡大別山醫療中心的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ICU重症醫學科護士王冰、馳援武漢金銀潭醫院的上海中醫醫院護士吳怡穎,以詩歌朗誦自述戰「疫」心聲,傳遞出醫者對生命的熱愛。
疫情期間,以「90後」為代表的青年醫護人員挺身而出、擔當奉獻,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了自己的青春力量。或許我們看不清護目鏡、口罩包裹下的那些面孔,但他們的背影總會令人感到心安、溫暖。
「謝謝你,用生命守護生命。」
日落黃昏時,陪你看久違的夕陽
甘俊超 攝
劉凱:前些日子,很多朋友都在分享我與一位患者看夕陽的照片。患者是一位長我60歲的爺爺,一個多月了,他都沒有看到太陽......
其實,我也很久沒看到太陽了。於是,在做完 CT 隨訪回病房的路上,忍不住停留了一會兒。現在想起來,那一瞬間的夕陽,真的是美。
生命會有許多的不測,但大自然確實奇妙。有時候,光是曬曬太陽,心情就會好很多。
《我喜歡這黃昏》(餘秀華)
我喜歡這黃昏,喜歡空氣裡喑啞的香氣
和若有若無的鐘聲,從一棵樹裡發出來的
從一隻鳥的翅膀裡
發出來
我喜歡這藍色的、明亮的憂傷:
這從雲朵裡緩緩落下 來的光
我喜歡我自己身體裡破碎的聲音,
和癒合的過程
——那些悲喜交替,
那些交替的過程裡新生的秘密
甚至,這無望的人生,也是我愛著的
因為你在遠方揮動手的樣子
如同一道命令叫萬物生長
在悲喜交替的世界裡,黃昏裡的暮色仿佛成為了一種掩護,讓我們的內心放緩,忘卻生命裡的種種無常。
甚至,在微茫的光暈下,也讓我們看到了最理想的醫患關係。
與當年的救命恩人,在援鄂時重逢
王冰(左),劉清嶽(右)
王冰:身為重症醫護人員,這份職業是死神面前的最後一道防線,想要奪走生命,就先從我們這兒跨過去。
在我眼裡,生命往往是再堅持一下的努力。
13年前,在ICU裡插著呼吸機的我,也曾命懸一線。我是家裡的獨子,當年,劉清嶽醫生挽救的不只是我的生命,更是一個家庭的生機。
劉醫生,是我醫學生涯的啟蒙老師。高考後,我篤定地選擇了醫學方向,現在,在重症監護室工作。
《我就要最後那一顆》節選(海桑)
比之於樹木,我也許聰明些,卻未必智慧
比之於花朵,我也許智慧些,卻未必和美
作為生命,我只是千萬種的一個表達形式
興許還不是最好的那一種
天地之間,那些愚笨的和柔弱的就是愛吧
聽,它們的話語無倫次,聲音低小
說是要那些衰老的和沒有用的也好好存活
「天地之間,那些愚笨的和柔弱的就是愛吧」,似乎回應著醫者熱誠的生命經驗。
救死扶傷,不辭艱辛。將這份生命的謝意,化為對更多病患的悉心照顧。
生命的送別,是最艱難的路
吳怡穎護士
吳怡穎:面對病患,我只能儘自己所能,專注具體工作。每一次補液,每一次翻身,每一次餵水,每一次安撫,希望都是對他們的幫助。
有的患者會康復,有的患者病情會惡化,甚至被病毒奪走生命。送別每一位逝者,我都要說三聲「一路走好」。為了不讓逝者的頭有任何碰撞,讓他們走得順順利利,50米的長廊我走了8分鐘。
沒有家屬送別,這是一場安靜、莊重而悲傷的儀式。
作為醫護人員,來到這裡支援,我會堅持到底,不為別的,只為自己的這身白衣服。
《生命》節選(索德格朗)
生命不是一種離去的決心
或支撐脊背的蒼白的雙臂。
生命是俘虜我們的狹小的圓圈,
這無形的圓圈我們從未跨越,
生命是經過我們身邊的幸福,
是我們無力去邁的數千步。
……
生命是揮手暫別,回家,睡覺……
生命對於自己是個外人
生命對於每個外人是一副新的面具。
他們是眾多辛勤奉獻的醫務工作者的代表,他們的血脈裡流淌著希波克拉底的誓言——「無論至於何處,遇男或女、貴人及奴婢,我之唯一目的,為病家謀幸福」。
4月8日,武漢就要「解封」了,休眠的城市會甦醒,那些在疫情期間奮戰在一線的醫務工作者,將會被人們永遠銘記。
在這場戰「疫」中,他們尊重、關懷每一個生命,帶著愛和期望迎接春天。此刻,讓我們向所有奮戰在疫情一線的醫務工作者致敬,祝你們節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