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對大學生進行生命教育 尊重和熱愛生命

2021-01-09 央視網

重視對大學生進行生命教育 尊重和熱愛生命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5月25日 09:29 來源:光明日報

    5月25日,由共青團中央、教育部、衛生部、全國愛衛辦組織開展的第四屆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節活動在全國各地拉開帷幕。取「5·25」之「我愛我」諧音的這一高校學生活動,每年都會在5月25日通過心理學知識宣傳、心理學講座、放映心理影片等形式,推動全社會共同關心青年學生心理健康。

    關心學生心理健康是全體教師的職責

    「那天,我在校園裡遇到了她。我感到她的情緒有些不對,好像要跟我說什麼。但當時我忙著去辦事,就匆匆走了。哪知道第二天她就……」前幾天,北京某高校發生一起女生墜樓事件,她的一位同學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對自己的疏忽後悔不已。

    專家表示,人在選擇極端方式結束生命之前,一定是有徵兆的。比如劇烈的人際衝突、抑鬱程度加重、社會交往急劇減少……這時候,當事人周邊的人應該及時幹預。但是,目前高校危機幹預機制整體上還比較薄弱。

    按照要求,每3000名至5000名大學生就應當配備一名專業的心理諮詢教師。目前北京約有70萬在校大學生,但統計顯示,2006年的心理諮詢教師數量只有108名。按5000名學生配備一位算,人數遠遠不到位。老師少,學生湊。一些高校的心理諮詢室由心理院系的學生「掌控」。另外,作為公共必修課開設的心理學課程,並沒有達到預期效果。一位大學生告訴記者:「都是照本宣科講理論,跟別的課沒有什麼不同。」

    但是,高校危機幹預機制的建立不能僅僅依靠幾位心理諮詢教師和幾堂心理課。對於心理脆弱的人,別人一個肯定的眼神、一個友好的動作,也許就能讓他們鼓起足夠的勇氣。來自湖南醴陵的肖敬長期研究心理危機幹預,他告訴記者,有一次他在網上遇到一位女大學生,她的情緒極其糟糕,甚至有輕生的念頭。肖敬好好勸導了她一番,最後主動把手機號碼留給了她,讓她心情不好時給自己發簡訊。此舉讓這位學生激動不已,「她說獲得了信任,突然覺得自己好像買了份保險。」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諮詢中心主任聶振偉認為,心理健康教育絕對不是學校少數心理健康教育專職教師的事,而是全體教師乃至全校教職工的共同職責,因為每個教師都有關心學生心理健康的義務。所以,她建議有必要對學校管理工作者和全體教師進行集中、有效的培訓,使之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疏導方法;同時,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教育能力,使之以良好的心態面對學生、影響學生、引導學生。另外,高校還可以舉辦家長學校,幫助父母與子女溝通、交流,與子女一起成長。她還認為學校應該與周邊社區聯合,創建和諧、健康的社區環境。

    要自始至終重視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

    在首都師範大學初等教育學院教授劉慧看來,要引導大學生拋棄輕生的念頭,不能僅僅依靠大學來「救火」,而應在整個教育體系上自始至終地重視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的概念是美國20世紀60年代針對青少年吸毒、自殺、他殺、性危害等現象高發而提出的。其內涵是倡導認識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愛護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提升生命質量,創造生命價值。但是,中國長期以來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都比較重視對青少年進行應試教育和成才教育,反而忽視了最根本的生命教育。劉慧說:「我們的教育重視培養孩子應對知識考核的能力,但這只是一個小考場。更大的『考場』是社會,我們更要培養孩子應對社會生存的能力。」

    劉慧認為,當前社會在發生急劇變化,從曾經的封閉不斷走向開放,由確定的存在不斷走向不確定的存在,從按部就班不斷走向多種選擇,環境的變化要求人們必須具備基本的適應能力。生命教育的重要一環就是對學生進行生存能力的培養。但是由於急功近利的教育思想大有空間,這種本能性的培養消退了甚至被抹煞了。兩者之間的錯位容易讓人無所適從,以致造成對生命的漠視。

    要讓學生珍惜生命,還要讓他們理解什麼是死亡。目前,英國教育部擬定在學校開設「死亡課」。比如在小學課堂上,殯葬行業的從業人員或護士對小學生談人死時會發生什麼事,並讓學生輪流通過角色替換的方式模擬一旦遇到如父母因車禍身亡等情形時的應對方式。肖敬認為有必要把這門課程也引進我們的校園,「因為它的目的是讓青少年了解死亡意味著什麼,並體會死給親人帶來的巨大悲痛,從而尊重和熱愛生命,以積極的態度面對人生」。江西師範大學教授鄭小江認為,開展死亡教育,要把握由「生」觀「死」、又由「死」觀「生」的原則,出發點和落腳點皆應落在「生」上。

    「還要讓學生們意識到,活著對親人來講就是最大的孝,輕生是最大的不孝與不敬。」一位大學生家長表示。

    不管碰到什麼困難,我們都是自己的驕傲

    我們提倡開展生命教育和死亡教育,最終歸結於培養學生的生命意識。良好的生命意識要求學生熱愛生命、珍惜生命,在遇到困境時進行及時的心理調整。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2004級碩士研究生李瑤在接受採訪時說,心理問題會時刻困擾當事人,並不會在諮詢室的短短幾小時內就能得到解決。關鍵還是要當事人自己進行必要的心理調適,減輕或克服不良念頭的滋生。

    北京師範大學一名心理學專業研究生對記者說,他覺得當代大學生不能總是抱著「坐、等、要」的觀念,期待社會、學校來「解放自己」,而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正確對待問題,科學解決問題。每個人都有情緒低落的時候,關鍵是要懂得採取各種方式來調適心情,比如找朋友傾訴、唱歌、逛街、運動、看喜劇電影,哪怕是洗澡、吃零食也是好辦法。

    劉慧認為,大學生群體要克服過大的情緒落差,就要明確目的和目標之間的界限。在她看來,希望就業前景光明、畢業論文寫得精彩、個人情感順利,都是人生具體的目標,但卻不是人生的最終目的。人生的目的在於實現生存和發展,在於追求幸福和快樂。所以,如果一個人的眼睛只盯著一個個具體目標而忘卻了人生的目的,他就沒有真正認識到生命的意義,也就容易自暴自棄。

    對於那些選擇極端方式結束生命的逝者,肖敬有著無比的痛惜,「生命中的那些成功與失敗、榮譽與恥辱、純真與蕪雜,都是一本內容不同的書,或是一幅風格迥異的畫。沒有誰應該拒絕生命,沒有誰必須拒絕生命,因為活著,就是一首好詩。」

    對於生者,肖敬希望不管碰到什麼困難,大家都要堅守一個信念:「我們都是自己的驕傲,家人的驕傲。」(記者 王國平 通訊員 曾琪)

責編:張瑩

相關焦點

  • 從學前兒童到大學生,家長如何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
    學前兒童生命教育的意義在於:讓孩子尊重大自然和社會,幫助孩子與天地萬物建立和諧的關係,使孩子更健康、安全、快樂的成長。在尊重孩子興趣和能力的基礎上,引導孩子學會尊重和珍惜生命。   近年來,中小學生自殺、暴力傷人、弒殺親人等事件越來越暴露於人們的視野中,使我們不得不關注、重視起來。
  • 生與死的意義是什麼 生命教育:尊重生命是核心
    因此,對於生命,我可能要比別人要多一點點珍惜,對於生活,可能會多一點點熱愛,就是這多出來的『一點點』,讓我對工作也多出一點堅韌,對朋友和家人也多出一點寬容和體貼……」他和盤託出了自己的答案。張偉所在講師團由安徽省生命文化研究中心發起籌建,是安徽第一支以生命教育為研究主題的講師團。他們相繼走進高校、中小學、社區等單位,在青少年心中播撒生命教育的種子。
  • 從理解生命到「尊重生命」,最好的教育是教會孩子明白生命的意義
    二、「不尊重生命」的原因「不尊重生命」的原因有很多,都沒有把寵物的生命。就算是家裡養了寵物的家庭,很多都沒有把寵物真正的當作是自己家裡一員,只是一個「玩具」而已。① 生命教育的缺失。很多孩子會有「不尊重生命」的現象,主要是因為家長對孩子沒有一個生命的教育,孩子的表現和家長有著很大的關係,家長對孩子沒有進行一個生命的教育,就會讓孩子從小對於生命沒有一個概念,對於寵物來說,沒有把寵物當作一個獨立的生命。
  • 讓學生明白生命含義 成都推廣生命教育
    本網訊 (四川新聞網記者 代朗) 生命是什麼,怎麼樣才能活出價值來?這對於中學生們來說也許並非那麼容易理解。4月22日,一場別開生面的生命教育現場研討會在成都市石室中學舉行。針對如何在學科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當天研討會舉行的兩堂示範課不但在同學中獲得了良好反應,也得到與會教育專家們一致認可。
  • 對孩子開展生命教育,學會尊重生命,讓孩子懂得宅在家的意義
    一、孩子久宅在家無事可做,不如對孩子開展「生命教育」在網課的教育下,這種特殊的時期,不能讓孩子只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我們要做的事引導孩子正確的認識到現在的情況是怎麼樣,不能模糊的告訴孩子只是肺炎,所以不能出門。
  • 大學生心理健康指導中心開展「生死哲學與生命教育」講座
    為增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意識,營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圍,大學生心理健康指導中心於12月7日晚在中心校區開展了「生死哲學與生命教育」主題講座。講座由哲學社會學院李聰老師主講,首先從教育的育人本位談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從培養對生命的人文關懷探討了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 當孩子虐待動物,是時候進行「生命教育」了
    3、父母沒有進行生命教育其實孩子虐待動物的最大原因是因為父母沒有對其進行生命教育,父母沒有讓孩子意識到生命的重要性,沒有讓孩子認識到動物,其實跟我們人一樣都是一個生命,都是不能夠隨意對待的,要懂得去尊重動物,尊重生命。
  • 教育的局部缺失引發生命無端逝去 ——大學生墜亡案輿情觀察
    在畢業走向社會時,更要把好「出口」關,只有培養大學生的多元化價值觀,使其在學業和事業之外應當還有更多熱愛的事物和豐富的人生,才不至於在某一方面遭受重大打擊時被整體擊潰。   2、輿論呼籲社會寬容和大學生的抗壓能力並重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就業形勢的不斷嚴峻,許多大學生丟掉了傳統的東西,變得「烏託邦」起來。
  • 生命教育當融入日常生活
    據媒體報導,在不久前安徽省生命教育講師團舉辦的一場生命教育論壇現場,面對孩子們關於從事殯葬行業的真實感受、生與死的意義等話題,講師團成員、「90後」殯葬禮儀策劃師張偉和盤託出了自己的答案,因為見過很多人生的「最後一程」…
  • 重慶大學生辦生命體驗活動:不同人生經歷感悟生命意義
    圖為大學生蒙上雙眼進行殘障體驗。 陳超 攝「媽媽,您總是『刀子嘴、豆腐心』,給了我很多關愛。未來,我會像你照顧我一樣去照顧你。」當天,由重慶市殯葬事業管理中心主辦,重慶工商大學社會工作者協會承辦的「感悟生命,感恩生命—清明校園生命體驗活動」在重慶工商大學舉行。大學生們通過孕育體驗、老人體驗、殘障體驗、「死亡」體驗和遙寄思念環節,體驗模擬孕育、年邁、殘障和死亡等場景,感受不同的人生經歷,感悟生命意義。
  • 探索生命價值 寫下生命的約定 生命教育課直擊中小學生心靈
    生命教育課上視頻看哭了孩子  寫下「生命的約定」  生命教育課上,四段關於生命的視頻令學生動容,留下了感動的淚水,這節主題為「熱愛的、最愛的」生命教育課,帶給學生的是震撼,是對生命的珍惜。  11月23日下午,西安鐵一中分校初一學生迎來了本學期第一節生命教育課。
  • 防患於未然 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在12月16日清華大學召開的自殺問題媒體報導論壇上,清華大學教育研究所心理研究室主任樊富珉教授在題為《高校自殺預防》的報告中提到,中國大學生自殺人數每年為600人。 樊富珉介紹說,按照教育部的研究結果,我國大學生自殺率在十萬分之2~4之間。她個人的調查數據是十萬分之2.59。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熱愛生命,不止是自己的生命
    在今天選取的四篇短文中,有生活在城市中的獵犬後代、千百年來陪伴人類穿行大漠的駱駝、讓人心生恐懼的蛇和美麗而稀少的普氏原羚。無論是哪一種動物,在人類社會中扮演何種角色,在霜的筆下,都是獨立的、平等的、需要被尊重的個體。我想這也回應了她在開營日寫的那句話:「熱愛生命,不止是自己的生命。」這大概也是生物多樣性的美麗所在。
  • 探尋生命教育之道
    學校生命教育怎麼做?學校目前被稱之為「生命教育」的實踐,是真正的生命教育嗎?這些問題是困擾中小學校長、教師的難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早已提出要重視生命教育,但至今並未在學校普遍推開。即使是已經開展了生命教育的學校,其也並未成為教育的主旋律。
  • ...和諧校園 陽光心靈」主題教育活動 全面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學校領導高度重視主題教育活動的開展,大學生健康教育領導小組召開專門會議部署相關工作,明確各級職責。學校大學生健康教育中心、學院健康輔導站、學生心理自助中心各部門分工明確,組織有序,保障得力。大學生健康教育中心負責全面協調開展全校的各類活動,並對學院工作落實情況進行指導和監督。
  • 孩子對生命的認識,父母要趁早教育,別讓不幸發生在自己身上
    生命教育真的刻不容緩,也許家長對於這個話題比較陌生,那麼什麼是生命教育呢?生命教育是家庭向孩子進行圍繞生命的這個話題講述,生命的孕育和發展知識的講解。教會孩子學會尊重一切存在於這個世界上的生命,熱愛生活,熱愛生命。儘可能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幸福追求,進而形成正確的生命觀。
  • 尊重動物就是尊重生命
    尊重生命、善待動物、不虐待動物的理念直接源於一百多年來人類在道德、倫理方面的思考和進步。如果沒有尊重生命、善待動物、不虐待動物的理念,一切都是不可能的。  最後,要樹立敬畏生命的觀念。敬畏生命就是像敬畏自己的生命意志那樣敬畏所有的生命意志,滿懷同情地對待生存於自己之外的所有生命意志。只有有了這樣的認識,才能談得上對動物權利的尊重,才能讓尊重動物的行為落到實處。
  • 死生關懷:儒家的生命意識是「尊重生命」,向死而生
    儒家的生命意識、死亡哲學的第一個方面是「尊重生命」。孔子講「未知生,焉知死」;「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現,無道則隱」。當時他的門徒中,子路非常好勇,他經常告誡子路要尊重生命,不要暴虎馮河,不要去無畏地犧牲。子路最後是死於衛國的內亂,孔子聽說他去了,就知道他可能回不來了。
  • 生科學院在第四屆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雲南賽區)上喜獲佳績
    11月21日,第四屆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雲南賽區)暨第二屆雲南省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決賽落下帷幕。經過激烈角逐,昆明理工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代表隊榮獲特等獎1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
  • 「熱愛生活·珍愛生命」2020年河源市心理健康教育宣傳互動活動...
    9月24日下午,由團河源市委、市文明辦、市衛健局主辦,團連平縣委協辦,河源市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承辦位開展「熱愛生活·珍愛生命」2020年河源市心理健康教育宣傳互動活動走進連平縣油溪鎮油溪中學。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伍小燕老師面對70餘位同學,結合2020年重大疫情,採用真實案例引發學生們的深思,教育學生要珍惜愛護生命,正確面對困難和挫折,磨鍊自己的意志,以積極的態度來關愛生命,提高生命質量,珍惜生存的機會,實現生命的意義。 在活動中還發放了12355和市輔導站的宣傳單張,鼓勵同學們在遇到難以解決的心理困惑時可以拔打電話尋求專業的指引,以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