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命價值 寫下生命的約定 生命教育課直擊中小學生心靈

2020-11-30 網易新聞

  

  2020年以來,各地發生多起中小學生意外事件,學生因這樣那樣的原因選擇輕生,把痛苦留給了家人。這些令父母不能承受的生命之殤警示著家庭、學校、社會:對中小學生開展生命教育已刻不容緩。值得欣慰的是,越來越多的中小學校加入了生命教育的行列中,請跟隨華商報記者的腳步走進中小學的生命教育課堂,看看打動學生的精彩瞬間有哪些?

  生命教育課上視頻看哭了孩子

  寫下「生命的約定」

  生命教育課上,四段關於生命的視頻令學生動容,留下了感動的淚水,這節主題為「熱愛的、最愛的」生命教育課,帶給學生的是震撼,是對生命的珍惜。

  11月23日下午,西安鐵一中分校初一學生迎來了本學期第一節生命教育課。西安鐵一中分校校長助理、資深心理老師蘇芸茹老師為大家帶來一節感人至深的生命教育課。

  蘇老師首先播放了一段開場音樂,有同學聽出了這段純音樂名為《生命線》,並為大家做了解讀。原來這段音樂記錄了一個白血病女孩生命的最後5分13秒。音樂時長5分13秒,滴答聲160次,心跳驟停三次,最長20秒,最短11秒,最快心率每分鐘39次,最快每分鐘33次。每一個音調都深深地觸動著人們的心,感受到女孩與死神抗爭的強力。

  在「致敬生命」環節,同學們用起立表達了對生命的敬意。蘇老師告訴大家,每一個生命來之不易,可以說是2億分之一的機會,「你們每一個人都是天使,都是天選之命」。她還給出了一組「新冠疫情下的大數據」,請同學們思考並談了感受。

  一名女生感慨地說:「我主要看的是4月20日到5月9日之間的兩組數字,一個是世界累計確診人數,從200多萬直接上升到了近400萬,世界累計死亡人數從10多萬增長到將近30萬,這兩組數字讓人非常震撼,每次看到這些數字都想哭……」

  當天課堂的主要對話方式是收看視頻,並根據其中一段視頻在紙上寫下最感慨的一句話——「生命的約定」。蘇老師為大家播放了四段視頻。首先是3D「生命的誕生」視頻,直觀介紹了生命誕生的過程。「他的五官開始發育……他的神經有了感覺,此時此刻的媽媽很辛苦……」蘇老師同步解說著。接下來又播放了電影《尋夢環遊記》關於生死的片段,電影《悲傷逆流成河》遭受校園暴力的女孩在悲憤中輕生的片段,描述看不見的校園暴力對一個人有怎樣的影響。最後一段視頻——「年輕的大體老師」,講述了一個因病去世的10歲男孩為醫學做貢獻捐獻遺體成了最年輕的大體老師,這段視頻有父母與男孩撕心裂肺般的分離,看得師生潸然淚下。在蘇老師的提議下,大家起立為這名男孩默哀。

  蘇老師請同學們寫下「生命的約定」:不自殘,不傷害身體;任何情況下不輕易放棄生命;拒絕校園欺凌和網絡暴力,不虐殺動物,不吃野生動物。

  在分享環節,同學們紛紛表達內心的感受,一名同學說,自己不僅尊重人的生命,還尊重其他生命,包括動物,敬畏逝者、銘記逝者,「我們要堅強,不輕易放棄生命。我們要在這個世界上保持自己的精彩,也不枉來這世界一遭」。

  最後,蘇老師給同學們留了作業:和爸爸媽媽一起,講一講關於「生命」的那些事,用「熱愛的,最愛的」字眼寫一封信或一則故事,也可以錄成短視頻,並給家人一個擁抱。

  「我覺得這節課非常有用,讓我體會到了生命的珍貴,我會更堅強、更樂觀、更開朗!」課後,鐵一中分校初一學生杜晗濤說,大體先生的視頻最令自己感動。很多同學表示,這節課令人震撼,吳思影同學說生命的價值在於尊重生命,「我們要在拓寬生命寬度的同時,去幫助更多的人」。

  蘇芸茹老師介紹,學校的生命教育課程內容,初一年級主題為「初中,你好」,初二年級主題為「青春,你好」,初三年級主題為「中考,你好」。學校在每年11月底到12月初的心理健康周上都會進行「生命領養」活動,讓學生能夠通過親自種植一棵植物或者養一條金魚等方式去體驗生命生長的過程。

  學校會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例如心理醫生、婦產科醫生等進行講座,幫助剛剛步入青春期的初中男女學生科學認識青春期心理和生理的微妙變化,定位好自己的生涯規劃,學會與異性正確的交往,快樂地度過青春期。

  模擬體驗媽媽懷孕的辛苦

  PK誰才是照顧寶寶的小能手

  除了鐵一中分校,還有一些中小學也開設了生命教育課,如西安航空基地第一小學、西安高新第一小學等學校。

  據航空基地第一小學心理老師寧紅介紹,學校的生命教育課程體系包括:人與己(心理健康課、道德與法治課、家長課堂)、人與人(陽光體育、社會實踐、《弟子規》力行活動)、人與環境(勞動課、STEM課、研學旅行)及人與生命(安全教育、生涯規劃和感恩教育)。

  「比如,我們在上《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7課『生命最寶貴』時,會讓孩子們模擬體驗媽媽懷孕的辛苦:在胸前背書包1個小時,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取下來,並且要注意保護好『寶寶』」,寧老師說,課堂上公布了幾則招聘啟示,給出了不同年齡段孩子的特點,比如0-3個月的嬰兒每天吃奶不少於8次,每天排便排尿不少於8次,非常脆弱,需要時時悉心照顧。請孩子們根據任務單上的招聘要求完成組內競聘,並推選最優秀的應聘者在全班PK,讓孩子們講一講如何照顧0-3個月嬰兒期、1-3歲幼兒期及6歲-14歲學齡期的孩子,效果很好,孩子們通過模擬家長體會到了父母的不易。

  寧老師說,前不久,在三年級道法「心中的『110』」這節課上,通過生動的情景劇及闖關遊戲形式,讓孩子們知道了突如其來的危險有哪些,不假思索的後果是什麼,讓學生識破生活中潛藏的人際交往的危險,初步建立社會安全防範意識,懂得如何應對拐騙、性侵等危險,一旦遇到類似情況,能進行自護、自救。

  關注生命教育

  中學生曾寫下政協提案

  精彩紛呈的生命教育課給中小學生打開了珍愛生命的大門,也引起了中學生的關注。2019年兩會前夕,西安鐵一中蘇宇軒、馮碩偉、羅翊萌、白雪兒、郭了嘉等同學做了《關於推進我國青少年生命教育》模擬政協提案,由省政協委員帶著提案赴京參加兩會。

  提案建議,加強政策引領,建立完善的生命教育體制,教育部門明確推進生命教育的主體責任,對學校每學年的生命教育成果以問卷、活動展示等方式考評;將生命教育納入中小學課程體系;發動社會群體輔助力量,拓展實踐活動內容。引導學校與醫院、殯儀館、殘疾人協會等對接,為學生提供參觀產房、入殮,職業體驗、志願服務機會,並將其納入學生社會實踐考評;增進專業生命教育基地建設;積極利用新媒體與網絡資源,創新教育途徑。 華商報記者 耿豔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成都中學生課堂體驗「死亡」,寫下對生命的感悟
    「死亡」突然降臨,來不及好好說句再見這是一堂特殊的課,全程約1個半小時,上課一開始,老師先播放了一段關於生命的短片,「生命是什麼」「多彩的生命是什麼樣的」……隨後老師借用「李香山的追悼會」引導學生,不要讓生命留下遺憾。隨後,20分鐘的「死亡」體驗正式開始。
  • 綻放生命之花 湖南舉行2017未成年人 「珍愛生命·快樂成長」主題...
    湖南省各地生命教育成果顯著如何培養和引領未成年人,解決好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不僅事關我國未來發展,更事關民族前途命運。一直以來,湖南省創新機制,豐富主題,搭建平臺,淨化環境,在三湘大地打響了關愛未成年人的「心靈保衛戰」。
  • 宣城市:互動型心理健康公開課護航中小學生健康成長
    宣城市:互動型心理健康公開課護航中小學生健康成長 2020-05-22 17:06:22   來源:安青網
  • 探尋生命價值和意義!上海「生命教育」聯合教研室落戶靜安→
    探尋生命價值和意義!該教研室將引領全市社區教育機構,開展生命價值和意義以及如何提升生命質量等方面的理論與實踐研究。上海仁濟醫院黨委宣傳處處長袁蕙芸、呼吸科主治醫師查瓊芳也應邀前來現場,介紹了上海首批援鄂醫療隊救治患者情況並講述了《查醫生援鄂日記》的創作背景。
  • 心靈海蓋婭創辦人、生命藝術家:王婷瑩解讀生命藝術的真諦
    事實上我們從一個個人的成長,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種漸進式從點到線到面的一個唯度去進行整個教育的布局。我們發現一個很重要的是,教育不是只是關在教室裡或者在課本裡的文字能夠達到的。教育是必須透過觀念的認知的啟蒙。達到的人的人性內在的情感中心的一種所謂的感知系統。所以觀念認知啟蒙後,再就是情緒情感的感知系統的啟蒙,之後才能夠來到所謂的心靈的覺知系統的啟蒙,最後來到所謂的生命知行合一的全知性系統。
  • 藍蝶任誌慶:專注生命教育培養生命領袖
    「生命教育,即是直面生命和人的生死問題的教育,其目標在於使人們學會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義以及生命與天人物我之間的關係,學會積極地生存、健康地生活與獨立地發展,並通過彼此間對生命的呵護,由此獲得身心靈的和諧,事業成功生活幸福,從而實現自我生命的最大價值。」
  • 讓學生明白生命含義 成都推廣生命教育
    本網訊 (四川新聞網記者 代朗) 生命是什麼,怎麼樣才能活出價值來?這對於中學生們來說也許並非那麼容易理解。4月22日,一場別開生面的生命教育現場研討會在成都市石室中學舉行。針對如何在學科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當天研討會舉行的兩堂示範課不但在同學中獲得了良好反應,也得到與會教育專家們一致認可。
  • 生與死的意義是什麼 生命教育:尊重生命是核心
    在我國,生命教育還比較缺乏。」張偉介紹道。去年,一所中學在合肥市殯儀館上「生命文化教育課」,張偉和同事根據真實故事,策劃了一場遺體告別儀式。學生們都感慨:「從沒接觸過這些,對死亡有了更多理解。」張偉還記得,有一個男孩生前在國外留學,學習成績好,但是不幸出車禍去世。
  • 複課在即,開學第一課怎麼上?不妨給孩子們來一次生命教育的「開學...
    今天,我們為大家請到了全國知名班主任 田冰冰老師,與我們分享如何設計以「生命教育」為主題的開學節,快來一起看吧~如何上好複課當日的開學第一課?當我們帶著對嶄新生活的嚮往,帶著重回正常生活的期許返回校園,不妨以多學科聯動、多模塊組合的方式,從健康意識、協作意識、居家意識、規劃意識四個板塊,來設計複課首日「生命教育」為主題的開學節,將這段非常經歷課程化,帶著學生上好「回頭看」的課,上好「向前看」的課,認真開啟有序有質量的新學期生活。模塊一 生命·健康意識書到用時方恨少,練到熟悉才生巧。
  • 重視對大學生進行生命教育 尊重和熱愛生命
    一位大學生告訴記者:「都是照本宣科講理論,跟別的課沒有什麼不同。」     但是,高校危機幹預機制的建立不能僅僅依靠幾位心理諮詢教師和幾堂心理課。對於心理脆弱的人,別人一個肯定的眼神、一個友好的動作,也許就能讓他們鼓起足夠的勇氣。來自湖南醴陵的肖敬長期研究心理危機幹預,他告訴記者,有一次他在網上遇到一位女大學生,她的情緒極其糟糕,甚至有輕生的念頭。
  • 臺灣法鼓山生命教育心靈環保體驗營在綿陽中學舉行
    7月26日至29日,由臺灣法鼓山慈善基金會舉辦的「生命教育心靈環保體驗營」在綿陽中學舉行。綿陽中學100名即將踏入高三的學生以及臺灣10名中學生、自願者參加了本次活動。
  • 智庫建議|將抗擊疫情作為「活教材」融入中小學生命教育與價值觀教育
    疫情的全球蔓延,危及各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嚴重衝擊世界經濟和社會的穩定發展;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疫情就是一本生動的「教科書」,每個學生都是這次疫情的經歷者、體驗者,而不是旁觀者。這些體驗和經歷對於處在生命歷程中重要發展期的中小學生的影響,更是非同小可。
  • 奉獻便是生命的永恆,奉獻便是生命的價值
    那不如,生活中、工作中,就讓這「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完完全全徹徹底底的滲入我們的心靈,著心、心平氣和的去體驗、去察覺這一種靈魂深處的安詳,側耳聆聽這僅屬於我們自己生命最原始最動人的節奏。但,這種聆聽,它絕不是僅限於、執著於「我」,而是觀察一種生命狀態能夠擴展和超脫到什麼程度,也就是那「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深處又會是如何?生命不止,奮鬥不息!
  • 學科特寫 | 生命科學學院:探索生命的奧秘
    有人說,一切知識都來自人類的好奇,而最讓人類好奇的莫過於生命的奧秘。探索生命的奧秘,讓我們一起走進生命科學學院。他們培養了嚴楚江、徐仁、王伏雄、談家楨、吳階平、趙以炳、吳徵鎰、沈同、陳閱增、林昌善等生物學界的傑出學者,形成了一支中國現代生物學教育和科研的專家隊伍,對我國生物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 "死亡作文"敲響生命教育警鐘
    一個孩子對死亡人認知態度,映射出孩子對生命的感悟程度。孩子「讚賞死亡」,這說明孩子對生死觀還缺乏科學的解讀。應該說一篇「死亡作文」為我們敲響了生命教育的警鐘。   一直以來,孩子們所接受的生命教育較為薄弱,面對孩子對「生」與「死」的主動探究,大多數家長往往採取迴避的態度,認為生死問題不是孩子應該關注和思考的問題。這樣就會給孩子傳遞關於死亡的錯誤信息,使孩子們對死亡缺乏理性的認識。
  • 探尋生命教育之道
    在此,我們可以將方方面面的生命教育主張概括為兩類,即有關生命的教育和生命化教育。有關生命的教育,可謂狹義的生命教育,是指圍繞生命所展開的多維多層教育,如生命、人生、生死、安全、健康等教育。雖然不同維度的生命教育,其內涵側重點有所不同,但均直指人的生命議題,如生老病死、進退取捨、悲歡離合、喜怒哀懼等,是立足於人生學問的教育,其核心價值與意義在於關愛生命。
  • 生命意義與幸福人生——我校舉辦生命教育專題講座
    西工大新聞網12月14日電(唐婧)12月12日晚19:00,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邀請南京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研究中心原主任費俊峰教授為我校學子帶來題為「生命意義與幸福人生」的翱翔雲課堂心理健康講座接下來,費老師通過一則漫畫小故事道出「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由此指出生命的意義在於不斷探索。
  • 向陽而生 綻放生命之花
    為進一步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學生關注自身發展,認識自我,珍愛生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5月25日,通川區一小啟動開展「向陽而生、綻放生命之花」主題心理健康周活動。心靈是一棵永不老去的樹,總在千迴百轉中,尋找最初的自己。通過繪製「心靈之樹」,學生們從中體驗著自身的存在價值,做到認識自我、接納自我,樂觀自信。
  • 重慶工商職業學院《繁星》引起傳唱 講述生命的意義
    「《繁星》是學校在持續開展大學生生命教育過程中催生的作品。如何用學生喜歡的方式進行對話?如何引導學生認識生命的價值、積極地對待生活?我們選擇了歌曲的方式。」作詞者蘇丹老師表示,「《繁星》是創作的《禮讚生命》大學生生命教育組歌之一」。
  • 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生命的存在要有價值和意義。文天祥不幸兵敗被俘,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文天祥寫下著名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此表明捨生取義,至此不渝的決心。文天祥的愛國精神,代代相傳,早已成為中華兒女共同的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