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生命教育之道

2020-12-06 中國教育新聞網

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國人很多時候被迫「宅」在家中,每天面對疫情信息,生發了一系列的生命思考。近日,教育部等部委在部署疫情防控期間工作要點時,均將生命教育列為重要內容,一些省、市教育行政部門將生命教育作為疫情防控期間學校教育的重要方面,社會多方人士也在呼籲開展生命教育,一些中小學校長、教師也意識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並積極將生命教育作為本學期工作的重要內容。

學校生命教育怎麼做?學校目前被稱之為「生命教育」的實踐,是真正的生命教育嗎?這些問題是困擾中小學校長、教師的難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早已提出要重視生命教育,但至今並未在學校普遍推開。即使是已經開展了生命教育的學校,其也並未成為教育的主旋律。一些學校在開展生命教育時存在許多問題,比如許多一線教師並沒有深刻理解生命教育,不清楚該怎麼開展生命教育,這成為制約學校生命教育的最直接因素。

那麼,疫情防控期間,在不可能系統地開展教師生命教育培訓情況下,學校應如何開展生命教育?筆者認為,學校應緊緊抓住「關愛生命」這個關鍵詞、核心點開展生命教育。關愛生命是學校生命教育的行動指南,教師在實施生命教育時若能牢牢把握這一點並體現在具體的教育行動中,就不會偏離生命教育方向,就是行走在生命教育路上。

關愛生命

如何理解生命教育?儘管生命教育誕生20餘年來,研究者們對生命教育的界定已有多種,但至今還沒有達成共識。在此,我們可以將方方面面的生命教育主張概括為兩類,即有關生命的教育和生命化教育。

有關生命的教育,可謂狹義的生命教育,是指圍繞生命所展開的多維多層教育,如生命、人生、生死、安全、健康等教育。雖然不同維度的生命教育,其內涵側重點有所不同,但均直指人的生命議題,如生老病死、進退取捨、悲歡離合、喜怒哀懼等,是立足於人生學問的教育,其核心價值與意義在於關愛生命。

生命化教育,可謂廣義的生命教育,是立足於人之生命的教育主張,強調教育目的是為了保證人的生命,教育過程應遵循生命之道,以人的生命為本,尊重生命之獨特性、差異性、多樣性,為個體生命健康成長提供有效能量。生命化教育的實施重在關愛生命。

無論狹義還是廣義的生命教育,說到底是本真教育的回歸,是「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體現與深化,即「以生命為本」的教育。可見,生命教育凸顯的是生命,生命是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屬點;而生命存在與發展的必要條件則是關愛,故關愛生命是生命教育的宗旨所在。

因此,學校開展生命教育,不僅是增加有關生命的內容、開設生命教育主題活動、開發生命教育校本課程等,以此來幫助學生認識生命、理解生命、珍惜生命、保護生命,而且還要在學校教育全過程、全方位體現對生命的關愛,讓學生在學校生活中處處感受到生命之愛,從中獲得生命健康成長的能量。

形成「正能量場」

生命教育內容廣泛,不僅關涉個體生命的生老病死全過程,關涉人的肉體與心靈、人的情緒情感感受與體驗,而且還關涉人類的命運與未來發展、人與自然的關係等。在現實生命教育中,學校主要圍繞生命的不同方面開展,如生命安全教育、生命健康教育、生命幸福教育、生涯教育、死亡教育、生命價值教育等,關涉人的生命、生存、生活、生態等。

若用一個詞概括生命教育的核心,那就是「關愛生命」。無論開展哪些方面的生命教育,怎樣開展生命教育,都是圍繞關愛生命這一核心內容展開的。如何理解「關愛」?美國心理學家弗洛姆在《愛的藝術》中指出,愛是一種主動活動,而不是一種被動情感;它是「分擔」,而不是「迷戀」。在一般意義上,愛的主動性特徵主要是給予,而不是接受。除此之外,愛的主動性還包含著一些基本因素,它們是關心、責任、尊重和認識。由此,關愛生命是一個「大概念」,包含多個方面,如給予生命、關心生命、對生命負責、尊重生命等。其中,給予生命是關愛生命的實質所在。

給予生命是關愛生命的核心體現。在教育學意義上理解,給予生命,就是一個生命將自己的時間和自身的生命活力「獻給」另一個生命,使另一個生命豐富的同時也豐富自己的生命。給予生命,在學校生命教育中既是有形的,又是無形的,存在於學校的全方位、全時空、全過程。就教師而言,就是使自身生命「在場」,將生命時光和自身的生命活力賦予學生,與學生生命形成「正能量場」,為師生的生命賦能。具體而言,關愛生命的內容主要體現為關心生命、為生命負責、尊重生命等。學校生命教育應圍繞這些方面展開教育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對生命的關注與投入,激發他們對生命的同情、憐憫、擔心、牽掛、渴望之情;啟發學生懂得生命是有責任的,引發他們的生命責任感,引導他們成長為一個負責任的生命;幫助學生理解生命的獨特性、差異性、多樣性,讓他們學會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感恩生命。

在此強調兩點。一是關愛生命的「對象」是生命,而不是別的。這就是說,教師對學生的關愛,要落實於學生的完整生命,而不只是「知識」「成績」「紀律」等方面。筆者曾對某市一所小學的五年級學生進行有關生命的問卷調查,其中一道題是「老師是否愛你的生命,請給出實例」。一名學生選擇「否」,給出的實例是:「有一天,我生病了,向老師請假去醫院。老師準假了,可我回來後,老師連問都不問。」

二是關愛「誰的生命」。學校生命教育不僅針對學生生命,還有教師生命;不僅指向群體生命,而且指向個體生命;不僅指人的生命,而且還指動植物、微生物等的生命。所以,學校生命教育應注重引導學生關愛自己的生命(自愛)、關愛他人的生命(包括家人、朋友、陌生人等)、關愛他類生命(動植物、微生物)。

遵循生命之道

顯而易見,並不是所有的教育都是生命教育,也不能說以生命教育為名的教育就是生命教育,或在教育內容或活動中有了「生命」字樣就是生命教育。那麼,以何為標準來評判一種教育是否為生命教育呢?以何為原則實施的教育才是生命教育呢?對這些問題的回答,仍可以回到關愛生命。關愛生命是實施生命教育的總原則,也是衡量一種教育是否為生命教育的標準。當下學校開展生命教育,遵循這一總原則,才能行進在生命教育之路上。那麼,關愛生命的原則在學校生命教育中如何體現?

以關愛生命為原則,體現在認識與理解生命、遵循生命之道。若要真正做到關愛生命,就必須基於對生命的認識與理解,遵循生命之道。所謂遵循生命之道,就是在具體的生命教育活動中,關注每個學生的生命狀況,在設計與實施生命教育時,關注學生個體生命的獨特性與差異性,關注他們的生命需要與生命潛能,關注他們的經歷、境遇及其感受、體驗與經驗等。唯其如此才能真正體現關愛學生生命,才是遵循關愛生命之原則的體現。

以關愛生命為原則,體現在注重生命資源,向生命學習。生命教育是「在生命中」展開的生命影響生命、生命陶養生命的活動,故生命教育是「活」的,它離不開師生的生命共在,離不開生命資源的開發,離不開向生命學習。這次疫情中的「最美逆行者」「志願者」等,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人活著的意義、生命的價值所在。將這些人及其疫情期間的故事用於生命教育,可以為生命賦能,激發生命潛能,為學生的生命健康成長提供方向、榜樣。

以關愛生命為原則,要求教師在心中「深扎」關愛生命之根,深度理解關愛生命之內涵,具有關愛生命的能力。在教育教學行動中,教師應自覺以關愛生命為指導,在師生生命之間建立良性應答關係;並能以關愛生命為標準,反思、改進教育教學,「跳出」學科本位的局限,實施以生命為本的教育。

(作者系首都師範大學兒童生命與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教育報》2020年07月09日第6版

作者:劉慧

相關焦點

  • 探尋生命價值和意義!上海「生命教育」聯合教研室落戶靜安→
    探尋生命價值和意義! 日前,由上海市學習型社會建設服務指導中心辦公室搭建的上海社區教育課程聯合教研室(又稱「上海『生命教育』聯合教研室」),在靜安區社區學院成立,並舉行揭牌儀式。
  • 淮陰師範學院生命科學學院:探尋生命科學 解碼生命奧秘
    生命之美,盡在生科。歡迎選擇淮師生科院,讓我們一起探尋生命科學奧秘,放飛人生夢想!01.專業介紹  NO.1 生物科學(師範)  生物科學(師範)專業培養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和心理素質,具有紮實的生物科學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實驗技能,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綜合素質高,能夠適應基礎教育現代化和中等教育改革和發展
  • 人類對外星生命的探尋
    人類對地外智慧生命的探尋的過程是漫長的,而世界未解之謎似乎都會與外星人搭上關係,金字塔、巨石陣、稻田怪圈、百慕達三角、復活節島上的巨石像等等,這也似乎是間接地將外星人歸結為未解之謎的系列,而這也正符合人類天生的強大的好奇心。我們對深邃美麗星空嚮往已久,我們同樣也渴望知道我們到底會不會是廣袤無垠的宇宙中孤獨的存在。
  • 解讀《道德經》,探尋老子心中的道!
    解讀《道德經》,探尋大道永存的奧秘眾所周知,老子是我國古代春秋時期的一位著名思想家、哲學家,他是中國道家學說的創始人,也是道教的開山鼻祖。老子的思想最典型的就是「無為而治」、「道法自然」等。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邦,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完善的建造者,其建造的不能拔除。完善的保守者,其保守的不會失落。應當祭祀敬拜這完善者,子子孫孫永不停息。一個人若這樣,他身上的恩德必真實無偽。
  • 技術與生命之維的耦合:未來教育旨歸
    因此,該文基於耦合視角,提出未來教育需在技術與生命之維的雙向擴展中達成耦合。技術是一把雙刃劍,新技術變革引領著未來教育的器物、制度和思想之變,但同時也以其「用」「藝」和「道」規約著教育,帶來遮蔽生命意義的異化風險。未來教育的邏輯起點、價值過程和行動指向均與生命不無關係,生命之維是未來教育的原點和歸宿,但生命之維的實現離不開技術的支撐。
  • 濱州高中生物名師工作室:搭建知識與能力的腳手架 探尋生命浩瀚之美
    「名師引領教學相長 助力教育質量提升——濱州名師工作室巡禮」(三十)濱州高中生物名師工作室:搭建知識與能力的腳手架 探尋生命浩瀚之美學術顧問:邊清傑主持人:賈新生、於豔春、徐祥孔秘書長:李躍國、賈金堂 團隊成員:蘇孝寶、程旭陽、車海燕、胡香榮、吳金東、武海霞、姚秉周、賈新生、李躍國、尹琦、高慧穎、李志遠;
  • 藍蝶任誌慶:專注生命教育培養生命領袖
    這是2012年5月,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生命教育導師》課程對生命教育的詮釋。11月8日,2016亞洲教育論壇年會上,蓋婭藍蝶董事長、藍蝶親子幼兒園發起人任誌慶先生分享了生命教育理念,以推動生命教育為己任,以身心健康為特色的藍蝶幼兒園品牌也正式向全球發布。
  • 《教育的本質 》前言
    2016年的夏夜,在浙江省杭州市千島湖姜家鎮龍川灣80公社,伴隨著蛙鳴陣陣,螢火蟲紛飛,一批來自全國各地的教師、家長聚集此地,與郭永進老師一起,針對「教育的本質」,展開了一場精彩絕倫的互動探討。本書完整地還原了當時七個夜晚郭永進老師與學員們「圍爐夜話」的場景。
  • 九江市第十一中學開展「探尋生命奧秘」主題科普研學活動(組圖)
    大江網/九江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陳玉文報導:為拓展孩子們的視野,加深其對人體構造及相應功能的了解,提高其對學習的積極性及準確度,樹立科學學習的方法,12月11日,九江市十一中組織同學們來到九江市婦幼保健院健康教育基地開展了一場「探尋生命奧秘」主題科普研學活動。
  • 2018年·電影觀後感·第134部·生命之樹 (2011)
    「正是生命之樹的枝椏伸展的地方。我們看到無從探源的光芒,廣闊的星雲,移動的星辰,成形前的星球,太陽和月亮被黑風暴所阻擋,給予生命能量的一道道閃電,汩汩地悸動著的原始湖泊,史前植物、動物,緩緩舞蹈的水母,雙髻鯊,棲身河岸的恐龍,一個胎兒的眼睛,以及最重要的,初生的孩子。」
  • 撥開歷史的雲霧,《從長安到羅馬》第二季講述文明社會治國之道
    該片通過品味東西、城市奇觀、時尚設計、美術雕塑、治國之道五個系列主題、每個系列十集的內容,以國際視野講述中國的西安與義大利的羅馬這兩座千年古都的前世今生,以及東西文明交融互鑑的傳奇故事,為中意兩國架起文化交流與民心相通的影視橋梁。其中,「治國之道」主題系列以長安和羅馬作為東西方世界領主的象徵,用平實的話語和獨特的視角,將那些大國崛起背後制度文明的秘密娓娓道來。
  • "死亡作文"敲響生命教育警鐘
    一個孩子對死亡人認知態度,映射出孩子對生命的感悟程度。孩子「讚賞死亡」,這說明孩子對生死觀還缺乏科學的解讀。應該說一篇「死亡作文」為我們敲響了生命教育的警鐘。   一直以來,孩子們所接受的生命教育較為薄弱,面對孩子對「生」與「死」的主動探究,大多數家長往往採取迴避的態度,認為生死問題不是孩子應該關注和思考的問題。這樣就會給孩子傳遞關於死亡的錯誤信息,使孩子們對死亡缺乏理性的認識。
  • 郭德綱的教子之道,能給我們帶來哪些教育啟發?
    這名星二代卻沒有半點張揚的作風,這與「老郭」郭德綱的教育是分不開的。在郭德綱北漂之時,很早就生下了兒子郭麒麟。但是那個時候是個,日子過得很苦,吃不上飯,租不起房,當時只能把郭麒麟送回天津,先讓他的爺爺奶奶養著。直到郭麒麟6歲大的時候郭德綱才將其接到北京。
  • 科學家們從未停止過探尋外星人,尋找外星生命是探索宇宙的一部分
    人類將第一顆人造衛星送上太空後,就渴望得到其他宇宙生命存在的信息,以證明在浩瀚的宇宙裡,人類並不寂寞尋找地球外生命也是各國探索宇宙奧秘的一部分,科學家們從未停止過探尋外星人,一直積極地以各種方式在宇宙中尋找可能存在的生命體。
  • 在變與不變中探尋智能化戰爭制勝之道
    面對日趨激烈的大國戰略競爭和權益博弈,我們應以發展的眼光,在對戰爭制勝規律「變」與「不變」的思辨中,理性審視、正確認知智能化,選準未來軍事競爭的戰略制高點和主攻方向,科學探尋智能化戰爭的制勝之道。  智能化戰爭將重繪戰爭邊界,但戰爭制勝的標準仍然是達成政治收益,故能為勝敗之政  智能化戰爭疆域向新領域拓展。
  • 季維智:探尋生命奧秘的引領者
    探尋生命奧秘的引領者——訪中國科學院院士季維智今年71歲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昆明理工大學靈長類轉化醫學研究院院長季維智,一路走到國際靈長類研究的最前沿。「通過研究猴子,能夠探索人類生命發育的奧秘。」季維智解釋自己研究猴子的初衷,「現在很多疾病沒有特效藥,人們對這些疾病的發病機理不了解,不知道早期發病的症狀。通過研究猴子模型,就能早點發現發病的症狀和機理。」1977年恢復高考時,他考入雲南大學生物系學習。
  • 浙江安全體驗館系列之浦江縣生命教育體驗中心
    紅十字應急救護培訓基地浙江安全體驗館系列之浦江縣生命教育體驗中心於2019年5月建成開館,是浙江省紅十字會系統首個綜合性生命教育體驗館。安教安全體驗館生命教育體驗中心是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立項的應急救護培訓示範基地,總建築面積達2400平方米,是一個集「生命教育、安全體驗、救護培訓」等功能於一體的活動場所,主要是為了保護人的生命和健康,維護人的尊嚴,緬懷組織
  • 教育 I 什麼是道
    什麼叫道呢?我們眼睛能看見的道叫路,我們眼睛看不到,需要用心靈去感悟出來的路才是道。
  • 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之二 講述地球生命多樣性的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 記者 李悅春 攝展廳分為三層,展出展品4738件:展示生命大爆發,講述澄江化石及其在生命史上的重要地位;講述地球生命長河中曾經存在過的璀璨生命遺蹟及地質歷史變遷;展示「環球健康與教育基金會」捐贈的來自非洲、美洲的標本,以及草原、雨林、極地、溼地等動物生活場景,體現了地球生物的多樣性。
  • 大洋鑽探:到地球深處探尋生命極限—新聞—科學網
    本航次大洋鑽探的一個重要科學目標,就是通過研究巖芯中的微生物,探尋下地殼和含水的地幔中是否存在生命,生命的極限形式是什麼。 作為一個有生命的星球,地球上的巖石圈、水圈、大氣圈和生物圈,通過物質、能量和生命的流轉交換,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但人類對地球內部的生物過程還缺乏認知。 「深部生物圈」的發現,是大洋科學鑽探取得的最重要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