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變與不變中探尋智能化戰爭制勝之道

2021-01-17 求是網

  引 言

  當今世界,人工智慧發展取得突破性重大進展,並加速向軍事領域轉移,對戰爭形態產生衝擊甚至顛覆性影響。面對日趨激烈的大國戰略競爭和權益博弈,我們應以發展的眼光,在對戰爭制勝規律「變」與「不變」的思辨中,理性審視、正確認知智能化,選準未來軍事競爭的戰略制高點和主攻方向,科學探尋智能化戰爭的制勝之道。

  智能化戰爭將重繪戰爭邊界,但戰爭制勝的標準仍然是達成政治收益,故能為勝敗之政

  智能化戰爭疆域向新領域拓展。恩格斯指出:「人類以什麼樣的方式生產,就以什麼樣的方式作戰」,智能技術向作戰領域的快速滲透,必將顛覆戰鬥力的表現形式。智能化戰爭在大數據、超級計算、智能通訊、腦科學等新理論、新技術推動下,將以「意想不到」的新方式和「無所不能」的新面貌,顛覆人們固有的認知。認知領域成為交戰雙方繼陸、海、空、天、電、網之後的又一較量空間,人類軍事對抗的疆域勢必從自然空間、技術空間、社會空間到認知空間,形成物理域、信息域、認知域三大作戰緯度,戰爭邊界向深地、深海、深空、深網、深腦領域延伸,呈現出極深、極遠、極微、極智與無人、無形、無聲、無邊的特點。智能化戰爭將泛化對抗爭奪,軍事與非軍事領域一體化特徵更加明顯,作戰領域極限拓展,平時與戰時邊界日趨模糊、前沿與後方界限不再分明,智能滲透到未來戰爭全要素全過程,重繪戰爭邊界,傳統的戰場和戰線難以再現,戰爭「頻譜圖」趨向寬泛化。

  達成政治收益是戰爭不變的制勝標準。戰爭作為一種特定的複雜社會現象,儘管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會呈現出不同的戰爭形態和邊界,並形成不同的戰爭認知,但戰爭是政治繼續的本質屬性不會改變,衡量戰爭勝利的標準始終是實現政治利益最大化。智能化戰爭顛覆了傳統的作戰樣式、作戰手段,武器裝備的打擊範圍拓展到人類的認知空間,戰場空間從物理空間拓展到認知、社會、網絡等無形空間,能夠更直觀地表達「意志強加於對手」的特點,更加強調在戰略、戰役、戰術層面奪取國家的意志、組織的觀念、人的心理與思維等主導權。智能化戰爭攻心奪志的制勝作用更加凸顯,政治移植、信仰打擊、精神控制、心理瓦解、文化滲透等攻心奪志手段也更加多元,爭奪與反爭奪在有形與無形戰場的較量更為激烈。圍繞戰爭展開的政治鬥爭更加複雜多變,民心向背、社會輿論、公眾心理對戰爭的制約力更加顯著,軍事服從政治體現得更加明顯,智能化戰爭的政治色彩更濃。軍事歸根到底是政治的延續,軍事上的勝利必須保證政治的領先。在我軍歷史上,毛澤東歷來反對單純軍事觀點,堅持軍事與政治的高度統一。美軍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中,實驗了大量的先進武器,並取得了作戰的勝利,但從戰爭制勝的標準來看,贏得作戰卻輸掉了戰爭,陷於道義泥潭,遠未達成戰爭制勝目的。作戰制勝不等同於戰爭制勝,要真正贏得智能化戰爭的勝利,必須佔據正義制高點,才能最終主宰戰爭的勝敗。

  智能化戰爭將重構作戰力量,但戰爭制勝的關鍵因素仍然是人,致人而不致於人

  智能化戰爭作戰力量發生質變。作戰力量是人、武器裝備及作戰方式構成的力量體系的整體描述,代表著軍事技術和作戰方式的發展趨勢,本質上是先進軍事技術與新型作戰思想聯姻的產物。智能化戰爭是人機智能一體的作戰,是從武器平臺、指控體系、作戰終端、戰場環境等全方位、全領域進行升級、換代、重塑的戰爭形態,呈現出人機協同、智能主導、雲腦作戰、全域對抗的特徵。智能技術賦能改變最基礎的作戰要素,作戰樣式、時間、地域、空間等作戰要素瞬息萬變,作戰力量組成發生結構性變化,人逐漸退出對抗一線,智能化裝備將大量、成建制地走上戰場,傳統意義上「人對人」的戰爭將變為「機器對人」或「機器對決」的戰爭。傳統支援力量向主體作戰力量轉變,網絡從業人員、科技精英、心理、宗教、法律等專家和非國家行為體等多種民間力量,會以不同的方式參與到戰爭中來,從後臺走向前臺。一些新型作戰力量從分散化、配屬化的組織形態向增加比重、融合成軍、獨立成軍方向發展,從配角變為主角,軍事力量體系發生革命性重塑。

  人依然是戰爭制勝的決定性因素。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指出:「武器是戰爭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決定的因素,決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作戰力量始終是交戰雙方最直接、最重要的工具,也是最核心的制勝條件,人永遠是作戰力量中最活躍的因素,同時也是作戰力量中最具決定性的因素。智能化時代,武器的擬人化和人的武器化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無人作戰系統將與有人系統深度融合為有機共生體,人與武器之間的傳統界限趨於模糊,重建人與武器的關係。武器系統具備更大程度的自主性和能動性,從而使人在戰爭中的活動方式發生深刻變化。特別是「腦控技術」的發展,對武器的控制流程將由傳統的「大腦-神經-手-武器」簡化為「大腦-武器」,這不僅僅意味著武器裝備的發展升級,而且標誌著人與武器的融合已達到新的層面。腦機接口、外骨骼系統、可穿戴設備、人體植入等人機結合技術手段將全面提升認知、生理等人的內在能力,打造出「超級士兵」。人的作戰思想更多地以軟體和數據的形式被提前物化到智能武器中,戰爭中由智能武器來貫徹人的作戰意圖,達成預定作戰目的。人在未來戰爭中的決定作用,仍然是戰爭的謀劃者、組織者和實施者。自主系統、腦科學等智能技術更大的價值是介入戰爭,發揮協助指揮和控制的作用。智能化武器自主作戰的背後依然是人的作戰方法、指揮方式與意志品質的較量,人依然是戰爭勝負的決定因素,善戰者必須要充分而科學地發揮人的能動作用,不可陷入為武器裝備所控的被動局面,真正做到致人而不致於人。

  智能化戰爭將重建交戰規則,但戰爭制勝的基礎仍然是創造作戰優勢,勝兵先勝而後求戰

  智能化戰爭顛覆傳統交戰規則。戰爭是一個由多種因素構成的極其複雜的系統,交戰規則涉及戰爭性質、目的、主體、手段、時空條件,以及戰爭形態、戰爭行動、戰爭指導等諸多方面的因素。隨著人工智慧技術能夠全時、全域、全維對作戰力量的各種行動進行動態感知、推理決策、評估預測,作戰樣式由「體系作戰」向「開源作戰」演進,跨域非常規、非對稱較量成為對壘新常態,戰爭進入系統自主對抗、察打行動秒殺立決的階段,以無人化為突出標誌的作戰樣式重新改寫交戰規則,重塑保障流程。制智權代替制空間權成為作戰重心,作戰行動在有形和無形戰場全域展開,戰場全息透明,消滅敵人、保存自己的戰爭基本目標也隨著顛覆性技術的發展表現為從「基於毀傷」轉變為「基於失能」。戰爭殺傷機理由化學能、動能轉變為定向能、生物能,傳統的暴力行動將向隱打擊、軟殺傷、控意識等方式演變,無聲殺傷成為主流。「知」「戰」能力向一體化方向演進,通過物理域、信息域與認知域的共同行動,實時精準地掌控參戰力量,憑藉己方的信息優勢和決策優勢,在去中心化的戰場中切斷和遲滯對手的信息與決策迴路,癱敵作戰體系,達成物理上摧毀敵人與心理上控制敵人之效。

  創造作戰優勢是戰爭不變的制勝基礎。在決定時機和決定地點擁有壓倒優勢,是取得軍事勝利的規律。智能化戰爭時空特性將發生重大變化,各種作戰行動可以全天候、全天時、多方向並行發起,戰爭中的「秒殺」現象更加突出,但作戰力量癱敵體系的作用點沒有變,創造作戰優勢的本質沒有變,掌握戰爭主動權、揚我之長、擊敵之短的戰爭制勝法則沒有變。未來戰場將成為大面積「無人之境」,要奪取戰爭主動權,必須採取突然、多維融合的行動,在進攻與防禦之間實現敏捷、彈性的態勢轉換,進攻與防禦優勢將會超越過去的相對靜態,進入不斷演化的動態反轉,因此未來戰爭的藝術就是檢驗作戰雙方在持續不斷的突發狀態中是否具備耐力和有序性,取決於作戰體系和戰爭支撐體系的先進性。各類作戰人員、裝備、設施、環境要素在智能化的戰場態勢支撐下,形成巨型複雜自適應對抗體系,「雲聚」成為新的作戰力量凝聚機理,統一的聚能平臺成為謀求全維優勢的基礎,智能優勢成為決勝性優勢。未來戰爭集中兵力的思想將在智能技術的推動下螺旋式上升,跨域非對稱優勢在智能化戰爭將更有戰略意義和決勝作用。提前設計戰爭、超前籌劃戰爭,基於敵情我情塑造非對稱優勢,加緊在重要領域形成聚集優勢,加強戰略制衡力量建設,全面提升國家應對各類威脅風險的能力,成為智能化戰爭勝兵先勝而後求戰的必然。

  (作者單位:國防大學)

相關焦點

  • 腦控武器的制勝之道
    題記:    層出不窮的新技術、新概念為戰爭發展提供無限技術可能,同時也加速武器裝備的更新和戰爭形態的轉變。只有掌握科技進步趨勢, 並對戰爭內在機理與外在形態進行前瞻判斷,才能在未來戰爭中佔據主動。
  • 摸準「數據」制勝之脈
    在歷史的長河中,因沒有數據支撐而「抱憾」甚至為此丟掉性命的事沒少發生。眾所周知,哥白尼假設並提出「日心說」,卻沒有得到世人認可,甚至布魯諾為支持「日心說」被活活燒死在羅馬鮮花廣場。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哥白尼缺乏數據,不能「以數服人」,還被教會誣稱為「異端」。
  • 在工廠普遍智能化的今天,箱變殼體如何存活下去不被淘汰的呢?
    在箱變殼體發展至今,可以說是經歷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大多數工廠企業不斷向智能化、節能化、便捷化方向發展的趨勢下,箱變殼體在廠房內的應用也順應時代的發展向小型化、智能化、安全係數高的方向發展,那麼是如何繼續存在不被淘汰的呢?
  • 信息化戰爭謀略的運用
    信息化戰爭謀略起不起作用呢?我們辯證地分析一下,近年來的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是作戰雙方實力極不對稱的戰爭,怎麼打都能贏,只是時間長短和代價多少的問題,不能完全反映戰爭本質。我們看朝鮮戰場、越南戰場,美軍技術上也佔有很大的優勢,可結果卻不能取得勝利,這說明現代戰爭同樣需要謀略。越戰後,美軍發動的幾次戰爭也是技術與謀略並用的戰爭,從美軍對孫子兵法的重視和左勾拳行動就很說明問題。
  • 己巳之變的過程與結果 己巳之變的影響
    己巳之變的過程,其實重點就是皇太極和袁崇煥雙方的對決,而在這個過程中,袁崇煥沒有輸給皇太極,而是輸給了君臣之間的不信任。己巳之變結果後金在1629年開始舉兵向明朝國都京城,也就是北京展開進攻,而且一度兵臨城下,這一大事件被稱為己巳之變,那麼,己巳之變結果是什麼?
  • 5年4次改造坦克訓練跑道,「路徑之變」帶來戰力升級
    新疆軍區某合成團5年4次改造坦克訓練跑道—— 「路徑之變」帶來戰力升級 ■解飛 解放軍報特約通訊員 王雪振 烈日下,額頭上的汗珠吧嗒吧嗒往下掉。
  • 《孫子兵法》與現代企業經營之道
    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企業面對的是紛紜複雜、競爭激烈的「經濟戰爭」,應採取怎樣的戰略戰術,才能不斷獲勝成功呢?從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歷史,並被經濟列強奉為「兵法聖典」「商業天條」的《孫子兵法》中,可以得到許多有益的啟示。
  • 執著的力量:沙百靈的制勝之道
    雖然它的身體只有麻雀那麼大,可每次在與「沙漠之王」響尾蛇的較量中,它每戰必勝。探險家記錄下了這精彩的一幕。面對響尾蛇的攻擊,身體靈活的沙百靈用自己並不是很有力量的爪子狠狠地拍打響尾蛇的頭部,儘管力量有限,對響尾蛇似乎也構不成什麼威脅,可是沙百靈並沒有因此停止對響尾蛇的拍擊。它一邊靈活都躲閃著響尾蛇的血盆大口,一邊用爪子急速地不停地怕打著響尾蛇的頭部,準確度分毫不差。
  • 脆弱性與反脆弱性並存——對智能化作戰體系特點的認識
    任何時候,戰爭勝負的天平總是偏向利用對手脆弱性來把握戰爭不確定性的一方。●對於作戰體系反脆弱性能力的理解,不應該認為是遭受打擊後能夠快速恢復,而應是針對可能的不確定性打擊實施的先期調節能力。 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智能化技術對現代戰爭產生了深刻影響,並催生作戰體系發生新變革。美軍提出2035年初步建成智能化作戰體系,俄羅斯在敘利亞戰場首開成建制無人作戰先河。
  • 釐清未來戰爭中的人機關係
    但是不管戰爭形態如何更迭,人都應該是戰爭迴路中的主體性和決定性因素。釐清未來戰爭中的「人機」關係,對於研析打贏未來戰爭的制勝要素、轉變作戰思維、研究關鍵技術等都有重要意義。戰場信息爆發式增長,亟需高效人機互動模式,智能人機互動系統能提升作戰效率信息化戰爭時代,戰場信息量越來越大。智能化戰爭對信息的依賴度將會更高。
  • 對軍事智能化的哲理思考
    可以預見,軍事智能化作為新一輪軍事變革的核心驅動力,將深刻改變未來戰爭的制勝機理、力量結構和作戰方式。軍事智能化的快速發展,不僅對軍隊發展戰略、裝備體系、組織形態、作戰理論等各個方面產生廣泛而全面的衝擊,更深層次的是對人們的戰爭觀產生重大影響。
  • 第四次中東戰爭以色列憑什麼反敗為勝?世界最強小國的制勝之道
    第四次中東戰爭是以埃及為首的阿拉伯國家,在軍隊數量上佔有絕對優勢的情況下,主動進攻以色列的復仇之戰。起初,由於阿拉伯國家充分的戰前準備和攻擊的突然性,輕而易舉地粉碎了以色列軍隊的抵抗,獲得了戰場的主動權,但後來以色列發動反擊,最終成為了第四次中東戰爭的戰勝國,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 變容二極體在調諧電路中的作用
    此處電容比是指反偏電壓最小時的電容與反偏電壓最大時的電容之比。因而,電路的調諧特徵曲線(偏壓一諧振頻率)基本上是一條拋物線。  變容二極體是一種利用半導體二PN結電容隨外加反向偏壓變化而變化的原理製成的半導體二極體。容二極體通常替代可變電容,應用在調諧器中。只要改變加在變容二極體上的反向偏壓,就可改烴調諧器的諧振頻率,因此這種調諧器被稱為電調諧器。
  • 智能化生產提速「玻璃變屏幕」
    在重慶中光電,智能化、自動化生產工藝成為手機屏幕生產流水線重要組成部分。記者 夏元 攝一塊普通玻璃,經過智能化工藝加工「搖身一變」,居然成為用於手機、電腦的顯示屏,身價倍增。在渝北區臨空創新經濟走廊中光電產業園,重慶市中光電顯示技術有限公司(簡稱重慶中光電)通過智能化生產應用,為一大批「重慶造」手機提供了顯示屏。15天,這是一大塊普通玻璃變為一塊塊成品顯示屏所需的完整加工周期。
  • 智能化戰爭中的網絡攻防
    隨著人工智慧進入戰爭領域的步伐加快,現代戰爭形態進入了一個嶄新的臨界點,智能化戰爭呼之欲出。面對未來的智能化戰爭,世界各國都加大投入精力,提速網絡戰能力攻關,爭先在網絡攻防領域搶佔屬於自己的話語權,在未來的智能化戰爭中提升其自身的作戰能力。
  • 《大明風華》土木堡之變
    也先邀請了漠北漠南各部,總共拼湊了16萬軍隊,貌合神離,也先的叔叔阿喇,韃靼大汗脫脫不花,都認為進攻中原就是送死,完全是出工不出力。從紙面實力來看雙方都沒有必勝的本錢,其中率先發難的也先直屬軍隊圍攻大同,宣大防線一直都是明朝重兵集團,朱祁鎮御駕親徵帶領三大營,作戰目的很清晰,就是從外面包圍對方,這也是宣大防禦一直以來的戰略構想,但是幾十萬人行動遲緩,中途就收到大同淪陷的消息,加上出兵倉促糧草不濟,只能折返,返回途中又沒有及時撤回居庸關以內,遭到對方突襲,土木堡之變短短時間,幾十萬軍隊潰散,皇帝被俘。
  • 「變啦健康減脂技術」開啟AI數字健康管理新時代
    衛健科技攻克數字健康管理智能化難題發布會現場,衛健科技CEO林偉華介紹,科技創新是「變啦健康減脂技術」誕生的基礎,也是衛健科技作為大健康行業企業走向國際的驅動力。從創始之初衛健科技就立志要成為世界級的智慧大健康平臺,成為數字健康管理領域內的標杆,通過健康管理數位化的手段讓更多人更直觀、更方便、更科學地管理自己的健康,最終實現讓人類更健康的終極目標。
  • 變容二極體在電調諧器頻率合成中的應用
    變容二極體是一種利用半導體二PN結電容隨外加反向偏壓變化而變化的原理製成的半導體二極體。容二極體通常替代可變電容,應用在調諧器中。
  • 蔡文勝的制勝之道:洞察局勢,預見未來
    來源:時刻頭條《史記》中寫:運籌策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裡之外。意思是,只有能洞察局勢,做出正確部署的人,才能在千裡之外的戰場上取得勝利。借古喻今,作為美圖公司董事長、天使投資人的蔡文勝,就充當了行業洞察者和時代預言家的角色。
  • 【鄉村之變】古老土地變出生態觀光園
    當地百姓在自家土地上當起了園丁式的「工人」這個大棚不僅給當地百姓帶有身份之變,還帶來幸福之變。鄉村之變。開欄語:這幾年,一幅幅波瀾壯闊的脫貧攻堅畫卷正在張家界鄉村全面展開。2016年,武陵源區率先摘帽,成為全省最早的二區之一;今年,張家界將力爭79241人脫貧,180村退出,永定區和慈利縣摘帽;明年,深度貧困縣桑植也要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