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軍區某合成團5年4次改造坦克訓練跑道——
「路徑之變」帶來戰力升級
■解飛 解放軍報特約通訊員 王雪振
烈日下,額頭上的汗珠吧嗒吧嗒往下掉。
眼前這條訓練跑道對於坦克特級駕駛員高凱峰來說,再熟悉不過。長達14年的坦克駕駛生涯中,他已記不清在這條訓練跑道上跑過多少次。這一次,他卻跑出了久違的「陌生感和緊張感」。
4月底,新疆軍區某合成團完成了對這條坦克訓練跑道新一輪的升級改造,陡坡、雷場等障礙散落其間。作為團裡的訓練尖子,高凱峰率先「試路」,在高速機動條件下打擊目標。
鐵甲出擊,沙塵飛揚。一路驚險,眾人屏息。
「挑戰最大的是過雷場。」高凱峰一邊抹著汗水一邊告訴戰友,「原先雷場與搓板路是分開的,改造後二者合在一起,駕駛訓練時我必須更多地考慮戰術動作,再也不能像以往那樣只顧猛打猛衝了。」
起初,動議升級改造這條跑道時爭議不小。
有人說,這事費時費力又費錢,一時半會兒看不到效果,不划算;有人說,跑道還沒到非修不可的程度,不如把時間精力投入到戰法攻關上;還有人說,把跑道修得太複雜,以後訓練要是出了事故,豈不是自找麻煩?
「不改不動是省心了,可打仗的硬功夫從哪裡來?」該團團長蒲勇說,「比如車轍橋,練多了,駕駛員都能輕鬆通過;比如運動間實彈射擊,運動路線爛熟於心,老炮手毫不費力就能打中固定目標。如此一來,很難實現戰鬥力躍升。」
面對爭議,該團黨委態度堅決:「實戰化必須要下足『實』功夫,訓練場地是戰鬥力的『磨刀石』,不能因為費時費力就不去改造升級。」為此,該團認真分析總結去年演訓得失,在組織官兵利用室內模擬器展開專業訓練的同時,調配人員和機械對這條坦克訓練跑道進行升級改造。
這次改造,坦克訓練跑道的寬度、走向、障礙物設置等均有調整,進一步滿足了裝甲、步兵、工兵等多兵種協同訓練需求,極限條件下多項高難課目訓練有了更加實戰化的條件。
事實上,這條坦克訓練跑道已不是第一次升級。2016年,該團代表陸軍備戰俄羅斯「坦克兩項」國際軍事比武競賽時,就進行過升級改造,並幫助參賽隊員在比武競賽中取得優異戰績。
2017年,該團吸取國外軍事比武競賽跑道設計優點,對射擊目標進行重新設置,更好地模擬戰場的嚴酷條件。
2018年底,為進一步滿足夜間訓練需要,該團在掩體構築和障礙設置上對跑道進一步優化,實現了單兵戰術基礎動作訓練、班戰術訓練和實彈射擊訓練在這條跑道上的連貫實施。
「加上這次,跑道已經4次改造,但這次改造肯定不是最後一次。」蒲勇說,瞄準未來戰場,對標實戰要求,坦克訓練跑道的升級改造還會繼續。
編 後
礪劍先改「磨刀石」
■段江山
俗話說,寶劍鋒從磨礪出。要把一支軍隊錘鍊成勝戰利劍,必須要有過硬的「磨刀石」。戰爭年代,我軍可以從戰爭中學習戰爭,「打一仗進一步」。和平時期,沒有了槍林彈雨,實戰化訓練場就是最佳「磨刀石」。
礪劍先改「磨刀石」。訓練場這塊「磨刀石」設置得越貼近戰場,制勝之刃就能磨礪得越鋒利。跨越實戰化到實戰的「一字之距」,需要付出智慧、艱辛和汗水。未來戰場波詭雲譎,作戰方式日新月異,平時訓練的戰場環境設置必須因勢而變、升級改造,變「粗放模擬」為「精確營造」,最大限度地貼近實戰,「磨刀石」效應才會越發凸顯。
升級改造訓練跑道,意在通過戰場環境實戰化設置,不斷磨礪提升打仗能力。當然,部隊各級除了對訓練場有形空間進行改造外,還需不斷完善網絡、電磁等無形戰場環境的設置,使部隊真正具備制勝未來戰場的實戰硬功。
本文刊於6月22日解放軍報01版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軍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