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晚,白雲機場屏幕顯示當晚最遲的航班為23:20 羊城晚報記者 林桂炎攝
機場有了「三條腿」航班延誤會變少嗎?
●耗資50億的白雲機場第三跑道今啟用,僅用於降落
●專家稱機場容量因此提15%,調整空域規劃更關鍵
●未來或陸續開建第四、第五跑道,接待力達1億人次
廣州白雲國際機場第三跑道今早8時正式啟用,白雲機場自此進入「三跑道」時代!
雖然表面上和普通的水泥馬路無異,第三跑道的投用卻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它代表著廣州邁向世界的「第三條腿」,為改善旅客出行效率、提升白雲機場運營品質奠定了基礎。
緣起
為什麼要建第三跑道?
新白雲國際機場乃是國內第一個兩條跑道同時建設並投入使用的機場,舊有的兩條跑道分別分布在航站樓的東西兩側。在2004年剛建成運營時,白雲機場還被譽為國內乃至亞洲最大最好的機場,但這個稱號很快就被北京、上海超越而成為「過去時」,基礎設施的短板愈來愈凸顯。
與此同時,機場的旅客吞吐量卻連年跳,到2011年已經突破4500萬人次(2013年突破5000萬人次),超過了既有航站樓的容量。此外,機場僅有的兩條跑道每天允許起降飛機架次不超過1000次,飛行區的保障能力接近飽和。
資源緊張、供不應求,催逼了白雲機場二期擴建工程的啟動,第三跑道和二號航站樓是主打項目。第三跑道於2012年8月20日正式開工建設土方和排水工程,直至2014年8月20日順利通過工程竣工驗收,花費整整兩年時間。而它的重要配套工程——二號航站樓於2013年才正式動工,投入使用預計要到2018年。
據了解,未來白雲機場還將陸續開建第四、第五跑道,其中第四跑道位於白雲機場現有西跑道西側,已進入規劃研究階段;第五跑道位於東跑道東側,將與第三跑道形成年接待能力2000萬人次的T2航站區,加上年接待能力8000萬人次的T1航站區,白雲機場未來接待能力將達到1億人次。
揭秘
第三跑道牛在哪?
新投用的第三跑道長3800米、寬60米,飛行區等級指標為4F,已達到國內外機場跑道的最高性能。雖然乍看上去和普通的水泥馬路沒有什麼差別,三跑道的建設耗資卻高達50億元,其中暗藏玄機。
硬體「夠硬」
500噸的飛機任意起降
「跑道是機場最關鍵的基礎設施,像白雲機場的跑道每天要承受成百上千架次的飛機起落,跑道道面必須堅實、穩定、耐用,並保證在各種天氣條件下都能給飛機提供充分的支撐。」據民航業內人士介紹,一般來說,新跑道的施工規劃在跑道動工之前幾年就要提前做好,跑道的長度、寬度、強度取決於機場的類型(是通航機場還是商業機場),主要服務的飛機的大小和目前每年的交通量以及未來幾年的交通量。
在地基厚度方面,普通高速公路的混凝土或石料地基厚度一般在5釐米左右,但機場跑道的表面厚度可達數十乃至數百釐米。機場跑道對平整度的要求也很高,路面不能有石頭或金屬顆粒物,以免捲入飛機發動機發生危險。
至於道面使用的材料,一般要考慮吸水性,以滲透因雨雪導致的積水,目前絕大部分機場的跑道是由人造材料製成的,通常是瀝青、水泥或兩者的混合,白雲機場第三跑道道面採用的是水泥混凝土結構。
另外,經常坐飛機的旅客會留意到,機場跑道的道面都進行了均勻的開槽,開槽是為了增加摩擦力,同時以便排水,減少飛機在大雨後滑水的風險。
上述民航業內人士表示,機場會定期對跑道進行裂縫、鬆散塊或其他潛在問題的檢查,新跑道通常在建成20-30年後才需要一次全面的修復。
資料顯示,一架空客A380飛機的起飛總重量往往會超過500噸,目前白雲機場三條跑道均可滿足A380起降的強度要求。
軟體先進
天氣能見度更低也能飛
除了上述嚴格按照國際標準進行的道面建設,飛機跑道的複雜性還在於其配套工程。
記者從建設部門獲悉,白雲機場第三跑道建成3800米長道面的同時,還在跑道兩側各配建了6條快速出口滑行道、3條快速穿越滑行道、迴轉滑行道等。這些滑行道的作用是連接飛行區各個部分的飛機運行通路,以便降落的飛機能迅速離開跑道。
此外,飛機跑道的配套工程還包括飛行區的燈光與配電工程,包括助航燈光工程、燈光站工程;消防工程,包括消防管網、消防分站;安防工程,包括周界防範工程、通信管網工程等。
白雲機場方面介紹,相比舊有的兩條跑道,第三跑道的滑行道系統相對複雜,因布置了跑道快速穿越道,在兩側均有平行滑行道。同時,第三跑道助航燈光工程部分光源採用了節能、環保的LED光源,安防系統圍界報警設備採用了振動光纜(現有圍界報警設備採用的是震動電纜),精確率更高、防雷性能更好。最值得一提的是,第三跑道儀表著陸系統(ILS)按雙向Ⅱ類精密進近建設(現有的東、西跑道均按Ⅰ類精密進近運行),可以實現Ⅱ類精密進近,通俗地說,第三跑道可以在能見度更低的天氣條件下運行。
展望
能夠減少航班延誤嗎?
正值春運,邁入「三跑道」時代的白雲機場能否為旅客出行提速,減少航班延誤?民航專家認為,提升白雲機場整體運營水平是白雲機場擴建工程的目標所在,但單單建成投用第三跑道只是「萬裡長徵」的第一步。
第三跑道「只降不起」
機場容量僅提升15%
據了解,白雲機場現有東西跑道的間隔為2200米,而新投用的第三跑道幾乎是挨著東跑道而建,位於其東側400米處,屬於窄距平行跑道。
「雙跑道」變「三跑道」後,原來兩條獨立進行航班起降的東西跑道將有新的分工:西跑道依然獨立承擔西邊航班的起降,第三跑道則與東跑道一起組合使用,其中第三跑道主要用於降落,東跑道主要用於起飛。
這和上海浦東機場的三條跑道運行分工一樣。據悉,上海浦東機場於2008年實現三跑道同時運營,其新建的第三跑道和舊跑道中的一號跑道相距460米,同樣是窄距平行跑道。
「這樣的分工是由窄距跑道的性質決定的。對於兩條平行跑道之間的間距小於760米的平行跑道我們都稱為窄距跑道,兩條窄距跑道在實際運行中往往只能當作一條跑道使用,也就是說這兩條跑道不能同時用於起飛或降落,只能一起一落。」民航資源網專家朱智瑋分析,兩條窄距跑道的容量之和大約是單跑道容量的1.3倍而達不到2倍,這導致三跑道投用後,白雲機場容量的提升有限。
優化空域結構更重要
空管水平也需相配套
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民航專家綦琦認為,白雲機場第三跑道不能同時承擔起飛和降落的功能,固然是其「硬傷」,但最終能否實現飛行提速,還取決於與之配套的空域規劃。
據悉,白雲機場上空的空域猶如無形的「空中立交橋」,引導飛機按照既定程序飛行,安全、高效地完成進離場等一系列動作。新增的第三跑道如同為整個公路網增加了新的主幹道,原有的「空中立交」路線圖需要重新設計和優化。
「理論上說新建跑道需要配套空域,需對新跑道起降航線進行使用空域的規劃,進而優化調整整個機場的空域結構。」綦琦表示,白雲機場日益飆升的旅客吞吐量導致空中交通擁堵,僅靠增加地面跑道是不夠的,必須使空域結構、航線網絡等和地面建設相匹配,方能真正改善廣州空中交通的擁堵現狀。
此外,空管水平也會對三跑道的運行效率產生影響。記者從中南空管局了解到,該局早已制定了詳細的培訓計劃,針對所有相關管制員,開展多跑道運行基礎理論培訓、多跑道運行高級理論培訓,同時利用全景模擬機等先進手段,推進第三跑道運行模擬機驗證工作,並開展第三跑道運行模擬機培訓,幫助管制員熟悉第三跑道的運行保障程序,從根本上握緊空中交通「指揮棒」。記者 呂楠芳
現場不知機場臨時關閉 有旅客趕凌晨航班
4日18時許,記者趕往廣州白雲機場,據機場三樓出發大廳的出發航班信息屏顯示,當天晚上最後一班航班是AF3895、MU3864、CZ6778、MF4409和MU3468的聯合航班,從廣州飛往海口,計劃登機時間23:20。
機場門口的多個提示牌上都有滾動信息提醒:「因第三跑道啟用需要,白雲機場將於2月5日0:00-8:00臨時關閉,部分航班延遲或取消,感謝您的配合與理解!」機場內也有售票、行李託運等服務櫃檯的顯示屏滾動相關信息,提醒旅客。
20時05分,記者在機場入口附近、三樓出發航班信息顯示屏處看到,有一外國乘客本來要乘坐晚12點後的法國航空前往巴黎,但不知道航班已經取消了,他盯著屏幕看了很久,詢問工作人員後才知道具體原因,由於航班在5日凌晨後起飛,那時機場還處於臨時關閉狀態。據機場工作人員稱,當天晚上已經有好幾位乘客不知道23:30以後的飛機停飛,前來準備辦票登機。
「之前就有一位乘坐伊朗馬漢航空的乘客前來詢問,他也不知道他所要乘坐的航班已經取消。」有機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航班變更信息一般由航空公司或者機票售賣點的工作人員告知旅客。」記者在現場致電伊朗馬漢航空廣州辦事處電話,結果被語音告知不在辦公時間內。該航空公司微博也沒有一條有關啟用新跑道而帶來的航班變化信息。
記者隨即在白雲機場採訪了20多位旅客,發現只有1人知曉5日凌晨至早上8時機場臨時關閉的消息。
4日22時許,記者遇到從花都趕到機場的林先生和林太太。他們不久前剛在機場買到了回老家海口的機票,「我們非常慶幸,能在白雲機場臨時關閉前坐上最後一班航班。」林先生對記者說,「下午聽到家裡有人出事了,就急急忙忙趕過來,在地鐵上遇到一個人,也是過來坐飛機的,告訴我說機場今晚有跑道更新什麼的,可能有飛機不能起飛,我還很擔心趕不回去,坐上今晚最後一趟飛機,真是萬幸。」
據機場快線工作人員稱,4日晚的空港快線與機場快線在5日凌晨後不再出車。 記者劉雲、甘韻儀
連結
南航波音777機長:新跑道試飛感受非常好
2014年12月11日凌晨,兩架波音777-300ER飛機首次試飛白雲機場第三跑道。參與試飛的南航機長宋雲龍告訴記者,對第三跑道最明顯的感受就是「新」——新顏色、新設備、新燈光。
該次試飛是繼白雲機場第三跑道去年12月5日通過校飛後組織的一次飛行程序實地驗證試飛,也是新跑道通過校飛後首次迎來民航客機。執行此次試飛任務的兩套B777機隊加強機組來自南航廣州飛行部,飛行員對白雲機場第三跑道的導航設施、助航燈光、通信設備、飛行程序、淨空環境、保障能力等進行了全面的試飛驗證,驗證試飛從12月11日凌晨1點開始至5點結束,2架飛機共試飛了4個多小時。
南航機長宋雲龍有幸成為第三跑道的第一個落地操縱者,他告訴記者,第三跑道試飛感覺非常好,令人很滿意。由於是全新跑道,顏色比相鄰的東跑道更白、更亮,燈光設備也非常鮮豔醒目,跑道的RNP程序(精密導航)以及各項保障設施運行起來都沒有任何問題,完全滿足通航條件。
不過,宋雲龍也提醒飛行員們,儘管新跑道的設計和舊跑道一致,它的啟用意味著白雲機場從固有的「雙跑道」模式向「三跑道」模式轉變,給飛行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飛行員的航前準備需要更加充分細緻。記者呂楠芳、通訊員李曉嵐
市交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第三跑道開通後只增加十多架次航班運力
廣州第二機場選址正研究論證
昨日廣州市人民代表大會上,廣州市交委相關負責人向記者透露,白雲機場第三條跑道開通後,受限於航空管制只能增加十多架次航班的運力,無法達到運力翻倍的預期,廣州第二機場的選址正在進行研究和論證。
「第三條跑道開通後,只能增加十多架次航班的運力,無法達到運力翻倍的預期,」4日,市交委負責人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採訪時解釋,由於受到空中管制的原因,因此第三跑道無法達到當初設計的運力,不能更好地緩解目前運力不足的情況。
第三跑道運力達到極限之後,是否考慮繼續建第四、第五條跑道?該負責人透露,第四、第五條跑道是否建設正在進一步研究中,「因為經濟學家認為,再多建兩條跑道需要的費用可能很大,不夠經濟,效益也不好。專家認為,如果一個機場就有四五條跑道,還不如另建第二機場。」
白雲機場運力負擔過重,廣州第二機場是否會再度提上日程?「第二機場已經提上日程,目前選址正在進行研究和論證,」該負責人表示,廣州市發改委正在對第二機場的選址進行研究和論證當中。
增加運力後,白雲機場的交通配套是否能滿足需要?該負責人透露,「目前廣東省發改委正對白雲機場計劃醞釀整套交通樞紐的配套方案,其中包括地鐵、城軌、高速等配套也會圍繞2018年將落成的第二航站樓統籌考慮。」
目前廣州只有一個航站樓在超負荷運行,不能滿足運力服務,第二航站樓的建設跟第三跑道是否有關係?該負責人告訴記者,兩者之間有關係,因為第三跑道增加了運力需要第二航站樓的配合,但就算不建第三跑道也要建第二航站樓,「第一航站樓已經遠遠不夠用了。」記者凌越
關於「一夜切換」的那些事
問:現有的滑行道編號存在著哪些問題?
答:可用於滑行道編號的字母資源已基本用完;較多的短滑行道採用單字母編號嚴重浪費字母資源,而且不利於主要滑行道和一般滑行道的區分;雙字母編號的滑行道不利用塔臺指揮員與飛機駕駛員之間語音聯絡;部分滑行道的編號未按照使用功能進行分類,而且編號沒有規律性,不易記憶。
問:原有的東、西跑道編號都需要更換麼?
答:現有兩條跑道是以航站樓以東的東跑道和航站樓以西的西跑道為一組跑道考慮的,東跑道(一跑道)編號為02R-20L(南-北)、西跑道(二跑道)編號為02L-20R(南-北)。從現只有兩條跑道使用的情況下,該組跑道的編號是沒有問題的。隨著第三條跑道的建設使用,以及規劃五條跑道的布局,跑道的分組及編號需要按照國際民航組織對跑道編號規則要求做相應的調整,才能滿足實際使用的要求。
問:新的全場跑滑系統編號有什麼特點?
答:新的全場編號規劃方案按照相關標準的要求編制,並且按照機場五條跑道的總體規劃對機場的跑道、滑行道進行統一編號,滿足機場未來建設和發展的需要。此外,新的全場編號方案在滿足機場安全高效使用和管理需要的同時,節省編號字母資源,並儘量有規律性和邏輯性。
問:新舊編號如何實現切換呢?
答:2月4日晚會完成白雲機場東、西飛行區的跑道、滑行道、聯絡道及站坪的標記牌改造,以及上述區域與原有助航燈光系統、道面標誌標識系統連接處的改造。共計轉換516塊標記牌及相關配套設施,擦除和劃設地面標誌線50處,涉及面積達7000平方米。預計經過8個小時的緊張施工,白雲機場跑道和滑行道編號可實現一夜切換。(呂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