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開歷史的雲霧,《從長安到羅馬》第二季講述文明社會治國之道

2020-11-24 騰訊網

為紀念中國和義大利建交50周年,中意雙方在「一帶一路」框架下取得的首個影視合作成果——由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原創策劃的《從長安到羅馬》第二季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科教頻道、西安廣播電視臺、愛奇藝播出,義大利國家廣播電視公司於14日在歷史頻道播出義大利語改編版,《全景報》《真理報》等義大利主流媒體將聯動播出,19日將在廈門衛視播出第一季,該片同名圖書已於近日上市,音像製品、國際版圖書及衍生產品也將陸續推出。

該片通過品味東西、城市奇觀、時尚設計、美術雕塑、治國之道五個系列主題、每個系列十集的內容,以國際視野講述中國的西安與義大利的羅馬這兩座千年古都的前世今生,以及東西文明交融互鑑的傳奇故事,為中意兩國架起文化交流與民心相通的影視橋梁。其中,「治國之道」主題系列以長安和羅馬作為東西方世界領主的象徵,用平實的話語和獨特的視角,將那些大國崛起背後制度文明的秘密娓娓道來。

公法教育機構教授、義大利法學專家、羅馬記者協會阿戈斯蒂諾 卡裡諾表示,「義大利和中國擁有燦爛的遺產,這些遺產賦予了不同的制度形式實質性的內容,但是表達了相同的文明使命:羅馬帝國和中國古代王朝。」

「治國之道」主題系列的第一集,從兩千多年前漢朝長安城的一場變革開始。然而該片並未使用大段篇幅介紹變革的全過程,而是從長安的長治久安引出國家的法度與秩序的建立,過渡到「同一時期,西方的古羅馬也正在經歷一場變革。」在同一話題之間的時空交錯中,影片以平行的視角對東西方兩大文明社會的進程同時展開敘述。文化學者蒙曼穿越於東西之間,探尋兩大文明的社會進程。通過這樣的敘事表達,該系列的每一集都形成了各自獨立的話題,並在「治國之道」這一大主題之下與其他話題相連,建構起清晰簡潔又獨具特色的話語體系。

在這樣的話語體系內,該系列以「總-分-總」的方式進行敘事邏輯的處理,在第一集《崛起之道》從宏觀的社會大變革切入之後,從第二集開始分別對涉外法律、治國理念、人才選拔、身份等級、商業貿易、家國情懷、道德禮儀、養老保障進行敘述。在敘述中,或通過一件文物,或通過一本古籍,亦或是相關領域專家講解,以小見大地對古中國與古羅馬兩大文明治國之道進行多角度深挖。

該系列最後一集《放眼天下》回歸宏觀視角,講述兩大文明統治者的天下觀。而對古中國的萬邦來朝、古羅馬的徵服四方這樣相似的內容表達,無形中又為東西方兩大文明建立起深層次的連接,也使「相知無遠近,萬裡尚為鄰」成為了這一系列的情感升華。

此外,作為一部具有科教性質的紀錄片,《從長安到羅馬》讓觀眾從歷史的角度對東西方兩大文明形成一定的了解。然而不同於美食、建築等具象的內容,政治制度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因此,該片的敘述重點放在了場景層面,文化學者蒙曼在各個場景中進行沉浸式體驗,例如第六集《百工九市》中,蒙曼在西安的手工作坊中體驗陶藝製作,由此引出對古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商品出口國以及絲綢之路與長安貿易的探討。加之其平實通俗的話語,觀眾得以在輕鬆的氣氛與直觀的鏡頭語言中,體會到文明背後的歷史秘密。

洞悉前路,方知去向。通過時空交錯的視角、沉浸式的表達,以及多角度的挖掘,《從長安到羅馬》第二季「治國之道」主題系列生動講述了東西方兩大文明社會背後制度的秘密。儘管歷史的煙雲早已遠去,但對治國之道的探尋並未停歇,該片也為今天的發展之路留下了思考的空間。

相關焦點

  • 《埃及、希臘與羅馬》:地中海文明的誕生史,西方史學的工具書!
    這一次相當於從頭開始學習這部古代地中海的文明誕生史,《埃及、希臘與羅馬》全書將古代地中海地區的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的藝術、歷史、文學、建築進行了囊括總結,以藝術、建築等為媒介,講述古代地中海沿岸的文明興衰,探討西方文明的起源與形成。
  • 俯瞰美麗中國 記錄偉大時代《航拍中國》第二季今日開播
    《航拍中國》第二季 3分鐘預告片今晚,《航拍中國》第二季經過兩年的拍攝製作,又將帶你天際遨遊。紀錄片《航拍中國》的拍攝,是迄今為止我國規模最大、範圍最廣、飛行航時最多的空中拍攝行動。第二季延續第一季「東西南北中」的全方位布局,選取了浙江、四川、內蒙古、甘肅、廣東、福建、江蘇七個省區,開啟高空視角,帶你發現前所未見中國。
  • 秦漢與羅馬
    日前,中央社院黨組書記、第一副院長潘嶽同志為即將出版的研究成果「秦漢王朝與羅馬帝國比較」作序,探討秦漢治理之道與羅馬盛衰之由,澄清「西方中心主義」對中華文明的偏見與誤判,呼籲中西文明應當在交流互鑑的基礎之上,既尋找各自的改進之途,更淬鍊人類共同價值,共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 《文明6》羅馬文明怎麼玩 羅馬文明玩法解析
    ,下面就給大家帶來文明6羅馬文明玩法解析,一起來看看吧。羅馬 爆鋪流/注重偵查/統治...   文明6中羅馬文明有什麼推薦的勝利方式呢,該怎麼操作才能玩好羅馬文明呢,下面就給大家帶來文明6羅馬文明玩法解析,一起來看看吧。
  • 秦漢與羅馬_文化_中國西藏網
    日前,中央社院黨組書記、第一副院長潘嶽同志為即將出版的研究成果「秦漢王朝與羅馬帝國比較」作序,探討秦漢治理之道與羅馬盛衰之由,澄清「西方中心主義」對中華文明的偏見與誤判,呼籲中西文明應當在交流互鑑的基礎之上,既尋找各自的改進之途,更淬鍊人類共同價值,共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 依法治國是現代文明重要標誌
    依法治國是現代文明重要標誌 2014-10-22 09:01 來源:德州新聞網
  • 撥開層層雲霧 星圖帶領您探索宇宙奧秘
    撥開層層雲霧 星圖帶領您探索宇宙奧秘類型:原創 作者:閆瑾 時間:2014-03-04 06:19:54【手機中國 軟體】連續幾天的霧霾讓大帝都五米外雌雄難辨,十米外人畜不分,想看星星?真是比登天還難!
  • (轉載)「道」的歷史哲學:地球上唯一的原生文明及其演進與變異|...
    迄今為止的所有的國內外的歷史研究與考古項目,都走不出西方中心論的窠臼;其中的大部分均在致力於偽命題,像是泛西方之「古老、古典」以及「西來說」等。學術若背「道」而馳,求真則南轅北轍。本文要告訴大家,什麼是歷史的「道」及其所展開的真相。
  • 《長安十二時辰》:講述「大唐反恐二十四小時」
    隨著劇集的播出,《長安十二時辰》原著小說亦再次受到讀者的熱烈回應。 據該書出版方介紹,馬伯庸以每半個時辰為一章,一共二十四章,即一天時間、十二時辰,創作出了這本《長安十二時辰》。在小說中,作者精準描摹了唐天寶年間長安城的生活細節,突破真實與虛構的界限,揭秘不為人知的「十二時辰」,打造令人窒息的歷史懸疑巨著。
  • 羅馬不再是羅馬,羅馬不再有信仰——重新思考羅馬帝國的滅亡之說
    羅馬的衰亡是腐敗還是腐化?分析兩者之間的同與異羅馬作為當今西方世界引以為傲的輝煌歷史,甚至將其作為自己的法治源頭。羅馬也確實給人類文明帶來很多的借鑑和思考。其中對於羅馬帝國如何衰落的問題,一直是經久不衰的熱門話題。很多人在政治、經濟、法律、社會以及外族入侵,政府的貪汙腐敗等各個方面論述了羅馬衰落並滅亡的原因。
  • 從羅馬帝國衰亡到羅馬世界轉型 :晚期羅馬史研究範式的轉變
    16世紀初藝術家瓦薩裡第一次經典性地勾勒了藝術從衰亡到復生的千年史。此後各種看法層出不窮。 到啟蒙運動時期,伏爾泰、孟德斯鳩和大衛•休謨等人從歷史哲學的角度,不約而同地論述了羅馬文明衰亡。而英國學者吉本秉承時代潮流,用生花妙筆,從史學的角度將羅馬帝國衰亡史加以經典性地敘述,最終確立「羅馬帝國衰亡」範式。
  • 什麼是內聖外王之道?王者不僅能齊家,而且也能治國平天下
    《大學》的三綱八條實際上講的是儒家的內聖外王之道。明明德是內聖,親民是外王,止於至善則是內聖外王的最高理想的實現。雖然人們一般認為,內聖外王是中國傳統思想中儒道禪三家共同追求的目的,但只有儒家,特別是《大學》將它表達得最為典型。這在於《大學》提供了一套內聖外王的原則和方法。
  • 晏紹祥:羅馬興衰的歷史機理
    【文/晏紹祥】在中西文明比較中,中國的秦漢王朝與西方的羅馬帝國特別受到青睞。早在上世紀80年代中國興起的中西歷史比較熱中,中國學者就已經注意到兩大帝國之間的可比性。馬克垚先生討論過羅馬與漢代的奴隸制,指出奴隸的來源並不一定需要外部的補充,從帝國內部也可以解決。梁作幹先生寫過一部煌煌38萬言的《羅馬帝國與漢晉帝國衰亡史》。
  •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 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12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迴法庭敲響法槌,宣告聶樹斌無罪。這個跨越2 2年的冤假錯案終被改寫。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啟動新一輪司法改革以來,已有呼格案、陳滿案等20多個具重大影響力的冤假錯案得到平反,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而此輪司法改革,廣度、深度也前所未有。過去20多年,中國的司法改革一直在行進,但路途曲折。
  • 《航拍中國》第二季亮相2018年央視紀錄片巡展
    第二季主創團隊攜獨家片段亮相,總導演郭瀅介紹了第二季使用到的三種拍攝新手法:空中長鏡頭、衛星影像的運用、貼近性鏡頭。《航拍中國》系列製片人韓雯說,新一季節目拍攝了四川、河北、甘肅、浙江、江蘇、廣東、內蒙古、福建這8個省,預計暑期播出。在現場,她代表紀錄頻道,宣布了《航拍中國》第三季正式啟動!
  • 中華文明的四大倫理原則與近代西方的四大觀念,有何根本區別?
    我對這個「文明根柢」的歸納,就是從湯因比的文明基本架構理念中提煉出來的湯因比的一個基本觀點是,以文明為單位來研究世界歷史,可能比以國家或地區為單位更能抓住本質性的東西。在湯因比看來,各種文明儘管出現時間有先有後,但都是可以進行比較的,這就是所謂歷時性與共時性同在的問題。湯因比重點研究了各種文明由分裂到成為統一國家的問題,這讓我很受啟發。
  • 羅馬歷史上5個兇猛的敵人,曾經是羅馬最可怕的噩夢!
    羅馬,這個名字讓人聯想到一個龐大的古代帝國,不同時代的專家都被它前所未有的恢宏所吸引。古羅馬定義了西方文明的起源,但它也吸引了成群的敵人。羅馬的敵人中最勇敢的人雖然看到了它巨大的力量,但仍然決定面對這個可怕的對手。
  • 如何理解「提高社會文明程度」?
    「提高社會文明程度」的重大意義恩格斯曾指出,文明是「社會的素質」。這就告訴我們,人類社會各個時期、各個領域、不同群體的文明,都體現為社會文明。文化建設與社會文明的共生共存關係,使得文化建設的進展成就,能夠直接表明社會文明的發展程度。文化建設和社會文明的關係,決定了推動社會文明程度不斷得到新提升、達到新高度,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目標要求和重要保證,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大任務。
  • 「文明互鑑 文明互譯」天外舉辦第二屆社會語言學高端國際論壇
    天津北方網訊:10月19日上午,天津外國語大學舉辦第二屆「文明互鑑•文明互譯」學術交流季(以下簡稱「學術交流季」)啟動儀式暨第二屆社會語言學高端國際論壇。
  • 上海交大師生堅信:終能撥開雲霧見青天,在最美好的季節裡重逢
    課上,清華大學艾四林、中國人民大學秦宣、北京師範大學王炳林、中央財經大學馮秀軍四位教授,結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四門必修課教學內容,解讀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於疫情防控的決策部署,分析中國戰疫彰顯的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講述防疫戰疫一線的感人故事,發揮高校思政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