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紹祥:羅馬興衰的歷史機理

2021-01-20 觀察者網

【文/晏紹祥】

在中西文明比較中,中國的秦漢王朝與西方的羅馬帝國特別受到青睞。早在上世紀80年代中國興起的中西歷史比較熱中,中國學者就已經注意到兩大帝國之間的可比性。馬克垚先生討論過羅馬與漢代的奴隸制,指出奴隸的來源並不一定需要外部的補充,從帝國內部也可以解決。梁作幹先生寫過一部煌煌38萬言的《羅馬帝國與漢晉帝國衰亡史》。如果說那時的中西比較主要是中國學者的興趣,而且除少數人外,大多數比較從現代化的立場出發,把中國放在了不太有利的位置。近年面對日益崛起的中國,西方學者開始對中西歷史比較發生濃厚興趣。美國史丹福大學的沙伊德教授原本是做古代西方經濟史的,後來轉向了秦漢帝國與羅馬帝國的比較,他主編的《古代中國與羅馬的國家權力》最近剛由三聯書店出版,涉及兩大帝國的行政官僚體系、中央政府與城市社會的關係、財政收支、宗教信仰等諸多方面。筆者2015年在哈佛大學訪學時,合作導師艾瑪·鄧奇教授與另一位東亞系的教授正合作開設秦漢與羅馬的比較課程,當時也相當受歡迎,鄧奇後來還獲得該校類似教學名師的榮譽。

對秦漢與羅馬帝國比較的興趣,除中國崛起的客觀因素外,如沙伊德指出的,本身有足夠的理由:作為大約同一時期崛起於歐亞大陸東西兩端的龐大強權,幾乎在同一時間興起和衰敗,是前近代的龐大帝國中存在時間最為長久、也是最有成績的。只是近年來中國學者在這方面反倒不太積極,綜合性比較研究的成果更是鳳毛麟角。潘嶽先生的《秦漢與羅馬》嘗試從國家治理層面探討秦漢與羅馬的異同,並且在傳統與現代、文明共存與對話的層面,挖掘各自的「古老價值」,以實現「為所有古老文明互融互鑑開闢出一條近路」的宏偉目標,用心不可謂不良苦。對作者的基本看法:「秦漢與羅馬,兩條不同的文明道路,各有高峰低谷。我們不能用別人的高峰來比自己的低谷,也不能用自己的高峰去比別人的低谷。我們應當從高峰中體會到彼此的優點,從低谷中體會到彼此的缺陷,再尋找各自改進之途。」深刻地指出了學界在比較研究中可能落入的「陷阱」,值得我們認真對待。因該文的秦漢部分另有專家評議,我個人於秦漢史近乎白紙,不敢置喙,因而下面的評論會以羅馬史為主線,基本不觸及秦漢王朝及其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

潘先生顯然對羅馬史有相當的認識和研究,對波利比烏斯和西塞羅理論的評述,以及對羅馬共和國與帝國制度的論斷,尤其是對共和國向帝國過渡期間羅馬的歷史,提出了不少精闢的見解。對於希臘羅馬經濟始終是農業經濟、共和國的制度是某種程度的混合政制、共和國的滅亡源自羅馬貴族拒絕關注人民利益,基本是羅馬史學界共識,筆者也深表贊同。羅馬共和國能夠從臺伯河畔的一個小邦,經過兩百多年的奮鬥,統一義大利,又在統一義大利後不到兩百年的時間裡成為了地中海地區的霸主,共和國的混合政製程度不等地發揮過作用。

西塞羅雕像(圖源:新浪網)

雖然羅馬共和國的高級官職基本被顯貴控制,顯貴往往又限於少數有政治傳統的家族,範圍相當狹小;由卸任高級官員,其中大多數可以相信是顯貴或者他們的後代,組成的元老院在羅馬共和國中佔據重要地位;所謂的民主因素:公民大會決定宣戰與媾和和通過立法、選舉和監督官員、以及保民官必須時刻注意人民利益等民主因素,在共和國的很長時期裡,經常處於蟄伏狀態,難以真正對所謂的貴族因素和君主制因素形成有效制約。但是顯貴內部的競爭,讓羅馬人民的選票仍然具有意義:羅馬的官員一年一任,一般不得連任,而且在很長時間裡,所謂的榮譽階梯,迫使有心從政的羅馬顯貴不能不從最基層的財務官做起,之後歷經市政官、副執政官,最後到最高官職執政官。在他擔任財務官之前,他還必須服役10個戰季。從擔任財務官到最後擔任執政官,也必須有一定的間隔,因此即使他一切順利,等到他爬到執政官的職位時,也已經40多歲了。由於羅馬所有官職選舉產生,而羅馬人民是否會投票支持某個貴族的政治生涯,除他本人家族的勢力外,還有他是否足夠的金錢並且慷慨,或有足夠能力不斷贏得成功,或如西塞羅那樣足夠雄辯,能夠積累起足夠的人脈關係,以達成最後的成功。

因此,羅馬官職的候選人必須像今天西方的某些政治家一樣,經常出現在公民面前,適當地討好選民,並且謹言慎行。如果他志在競選執政官,則必須在擔任市政官或副執政官時,做出足夠讓羅馬人民印象深刻的事情,讓羅馬人能夠知道他和認可他。否則他可能如同馬略那樣,在一天中兩次輸掉市政官選舉,也可能如西庇阿·納西卡那樣,因為一個不恰當的玩笑而輸掉競選1。在這個意義上,羅馬共和國的貴族們並不完全是忽視民意的。

潘先生提到的羅馬共和國的殖民,既是為了羅馬戰略上的需要,當然也是為了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而殖民者的土地,就來自羅馬擊敗敵人後奪取的公有地。正如芬利等注意到的,公元前218年之前,羅馬人至少把9000平方千米的土地分給殖民者或個體定居者,另有1萬平方千米的土地出售或出租;在公元前200年之後的一代人裡,羅馬為羅馬公民和拉丁同盟者創造了5萬座小農場。其中9000平方千米大約相當於公元前5世紀末羅馬領土的10倍2,而5萬座小農場,如果一座對應一個家庭,則相當於當時羅馬公民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重新獲得了土地,即使5萬人中僅有一半是公民,也有10%左右的人重新得到了土地。所以,至少在公元前2世紀中期之前,羅馬的貴族們並不完全是忽視農民利益的。格拉古改革的發生,以及隨後發生的農民爭取土地的鬥爭,正因為公元前2世紀中期以來,羅馬分配土地的行動基本停止了。由於分配土地的停止,共和國末年的羅馬破產農民才不能不求助於高級官員和保民官,以從國家再獲得一塊土地。

所以,共和國的穩定,正因為羅馬的那些掌權者們時刻關注農民的需求,而一旦他們不再關心,則農民就轉向高級官員兼軍隊統帥以及保民官,羅馬共和國的末日,也就來到了。在對共和國瓦解的原因做出判斷時,我們是否需要應該把整個共和國的歷史都考慮進來,而不主要依據共和國後期的證據立論?

同樣的情況適用於共和國貴族對政治行動的態度。早期的羅馬貴族的確有不少傲慢的,也不乏潘先生文中所說只會高談主義、不幹實事的,但也有不少真正為國或為自己出力的實幹家。畢竟羅馬從臺伯河畔的蕞爾小邦擴張成為一個囊括地中海區的大帝國,絕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更不都是帕加馬國王送來的,而是羅馬人一塊塊地啃下來的,尤其是面對迦太基的威脅時,羅馬人多次經歷艱難,才終於取得了成功。

第一次布匿戰爭的關鍵階段,是羅馬富人出資組建了艦隊;坎奈慘敗後的歲月裡,費邊、馬爾凱魯斯、西庇阿等將領的浴血奮戰,為羅馬人贏得了熟悉漢尼拔戰爭技術的機會,最終利用迦太基的戰術,在扎瑪擊敗了他們的老師漢尼拔;在對馬其頓戰爭中,羅馬成功維持了一條長達上千千米的後勤供應線;羅馬人對希臘文化的吸收和學習,使得他們有可能充分利用希臘人的成就去統治希臘。從某種意義上說,羅馬的貴族們不在乎主義,只在乎實用,才能夠贏得後來那個把地中海視為內海的帝國。在《外族的智慧》中,莫米利亞諾對此有精彩論證,不再贅述。

與秦漢王朝相比,羅馬帝國的確對基層基本不加幹預,讓各個城市或者地方共同體自主處理自己的事務。但那並不意味著羅馬真的讓地方自行其是,需要的時候,羅馬是會出手的。只是大多數時候,羅馬人通過籠絡當地的精英階級,成功掌控了帝國的政權,根本不用他們出手。基層的普通民眾或許並沒有多少人說拉丁語,至少在帝國西部,大多數人只說希臘語。在帝國西部的諸多地區,當所謂羅馬化的外表被揭開後,深層的基因,也仍然是當地原有的文化,新近對帝國西部城市如西班牙和迦太基的研究,越來越多地表明,帝國內部的多樣性,遠不是籠統的羅馬化可以涵蓋的。但這似乎與基層民眾不認同羅馬統治並不能完全等同。卡拉卡拉敕令,更準確地說是安東尼敕令於212年頒布的時候,整個羅馬帝國,尤其是那些因此獲得公民權的人,實際仍是歡欣鼓舞的3。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實際已經不可能通過公民權獲得官職,也不太可能獲得經濟上的好處,但仍然非常珍視自己獲得的公民權。3世紀那麼嚴重和延續時間約半個世紀的危機,也未能徹底分裂羅馬國家,戴克里先仍能把帝國統一起來,顯然要考慮到羅馬人對帝國認同的因素。甚至到拜佔庭帝國的居民,在西部羅馬滅亡很長時間以後,仍自認羅馬人,否則我們不知道君士坦丁堡的皇帝們還抱著羅馬人的皇帝稱號有什麼意義,查理大帝、奧託大帝、還有俄羅斯的伊凡雷帝等,如果真的對臣民沒有任何意義,何必那麼急急忙忙地宣布自己是羅馬的繼承者。奧古斯丁的確並不認同羅馬帝國,但那是在羅馬被西哥特人攻陷、許多人轉而把罪責歸到基督教頭上的時候。在此之前,基督教是非常希望與羅馬合作、認可羅馬統治的。即使那些衝入西部羅馬帝國的蠻族,例如西哥特人國王阿圖爾夫(410-415年在位),一旦他們在羅馬帝國境內站穩腳跟,為了需要也積極認同於羅馬,他對自己的妻子、羅馬公主加拉·普拉西狄婭說:

最初我曾強烈要求消除羅馬這一名稱,羅馬的全部土地應轉變為哥特帝國;我希望羅馬的應變成哥特的,而阿圖爾夫應成為奧古斯都(即羅馬皇帝)。但是許多事實教育了我,桀驁不馴的哥特人從不遵循法律,而一個共和國沒有法律則不成其為共和國。因此我選擇了更為可靠的道路,希望以哥特的勇力恢復和增長羅馬名聲的光榮。我不可能改變帝國的形式了,希望能作為復興羅馬的首倡者而流傳後世4。

如果他統治的臣民真的都像奧古斯丁所說,根本不關心羅馬統治是否延續,我不知道阿圖爾夫的做法還有什麼意義。

位於馬德裡皇宮的阿圖爾夫雕像(圖源:維基百科)

西部羅馬帝國覆亡了,覆亡的原因當然非常複雜。社會關係的變化,統治階級的內亂,氣候的突然變化,瘟疫的爆發,當然還有蠻族的衝擊,都會發揮或大或小的作用。但根本的原因,正如英國學者湯普遜在論及西羅馬帝國的崩潰時所說,一個帝國的滅亡,是需要理由的,而這個理由,主要的當然在內部。羅馬帝國前期,共和傳統仍有某種程度的殘存,皇帝固然需要軍隊,但不能不在一定程度上依靠民眾的支持,為此不能不給予平民一定的關注。擴散羅馬公民權、提高行省地位、強化行省治理、懲治貪汙腐敗,最重要的是維護帝國和平,使民眾可以安居樂業,由此造成了帝國前200多年的繁榮。但權力一旦落入皇帝手中,它天然的擴張傾向,逐漸侵蝕了其他機構如元老院和民眾的權力。羅馬皇帝可以依靠的,只有軍隊了。而軍隊也發現,他們固然需要皇帝發工資,可以也可以左右皇帝。在68-70年的內戰後,塔西陀所謂羅馬的秘密暴露了的評論,正指士兵發現他們可以創造皇帝的事實。弗拉維王朝和安東尼王朝的皇帝們大體賢德,還能掌控軍隊,但皇權的擴張和軍隊重要性的增加,在不知不覺中逐漸加深,終至出現了3世紀危機中士兵拍賣帝國的最惡劣景象。所以,羅馬帝國的滅亡,與皇帝權威的強化、官僚隊伍的膨脹與軍隊的增加是有關係的。相應地,其他階層特別是普通勞動者地位日益淪落,公民權徹底貶值,以至於到了帝國末年,一些羅馬人寧可逃到蠻族中生活,也不願再成為帝國的臣民。因此,帝國的瓦解,其他因素當然不能忽視,但在一個農業社會中,如果忽略了統治者對普通勞動者尤其是農民的態度,大約也難以完全令人信服。

歷史比較研究的核心,首要的是要選擇合適的可供比較的對象,之後是對可比較的各項參數的具體考察。在比較研究中,條件的對等非常重要。但歷史研究,無論學者們多麼試圖客觀,總難免個人情感、經歷、掌握的材料、知識和理論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所以當我們提出某個問題的時候,心裡可能已經知道了自己要去追求的答案。歷史研究的魅力正在這裡。如果所有人都持一個看法,那猶如這個世界所有人都穿著同樣顏色和款式的衣服一樣,令人奇怪。我非常贊成潘先生的基本看法:在比較研究中,我們需要實事求是地對待歷史,不能用對方的缺點比自己的優點,也不能用自己的缺點去比對方的優點。借用劉家和先生的話說,要對歷史抱著敬意5。好的比較可以給我們提供許多新的思路和啟迪,促使我們進一步去探討。潘先生從國家治理的角度去看秦漢王朝和羅馬帝國,並且從後來西方以及中國的歷史發展中,發掘出過去許多被忽視的方面,提出了非常好的問題,也做出了精彩的論證,於理解秦漢王朝和羅馬傳統的身前身後,多有啟迪。我這裡只是從羅馬方面做了一點補充,而且因為不了解秦漢,不免就羅馬論羅馬,片面和不當之處,請潘先生和讀者諸君不吝批評指正。

注釋:

1. 馬略開始作為貴族市政官參與競選,落選後轉而同一天競選平民市政官,但兩次選舉他都告失敗,因此一天之中兩次輸掉了市政官選舉。納西卡則因為看到一個農民手上因幹活而磨出厚厚的老繭,開玩笑地說這農民是不是用手走路。結果這句玩笑在羅馬人中傳播開來,許多羅馬人覺得他看不起農民,因此拒絕投票支持他,導致他在執政官選舉中出局。

2. 芬利:《古代世界的政治》,商務印書館2015年版,第142-143頁。

3. 劉小青:《安東尼努斯敕令新論》《世界歷史》,2013年第6期。

4. 轉引自馬克垚:《西歐封建經濟形態研究》,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4頁。

5. 郭小凌:《對歷史的敬意——劉家和先生訪談錄》《史學史研究》,1993年第2期。

相關焦點

  • 歷史上各個文明的興衰能告訴我們什麼?
    來源:新浪科技這張圖表列出了研究中分析的各個古代文明,並指出一個文明的平均壽命為336年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2月26日消息,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崩潰研究專家盧克·坎普(Luke Kemp)表示,研究歷史文明的消亡可以告訴我們,人類今天面臨著多大的風險。令人擔憂的是,情況似乎正在不斷惡化。
  • 《中國科學》:氣候冷暖變遷關乎歷史朝代興衰
    《中國科學》:氣候冷暖變遷關乎歷史朝代興衰
  • 《文明6:迭起興衰》正式發售 以全新方式改寫人類歷史
    《文明6:迭起興衰》也增加了九位新領袖和八個新文明,包括深受玩家喜愛、再次回歸遊戲的祖魯夏卡和蒙古成吉思汗,還有其他首次在《文明》遊戲中登場的新領袖,例如韓國善德女王和蘇格蘭羅伯特一世。「《文明6:迭起興衰》也不例外,這款資料片除提供了全新的精彩故事並升級了遊戲系統,更為玩家稱霸世界的旅程帶來重重挑戰。」  「《迭起興衰》為《文明6》主遊戲程序帶來豐富的擴充內容,並為玩家提供改寫人類歷史的精彩全新方式,」Firaxis Games首席設計師Anton Strenger表示。
  • 氣候冷暖變遷與歷史朝代興衰有關
    來自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顯示,過去兩千多年的氣候冷暖變遷,與我國歷史上一些朝代的興衰更迭存在對應關係,大多數朝代的垮塌都是發生在氣候變冷的低溫區間。這一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科學技術部等共同資助,相關論文已刊登在我國權威學術期刊《中國科學》雜誌上。
  • 《埃及、希臘與羅馬》:地中海文明的誕生史,西方史學的工具書!
    這一次相當於從頭開始學習這部古代地中海的文明誕生史,《埃及、希臘與羅馬》全書將古代地中海地區的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的藝術、歷史、文學、建築進行了囊括總結,以藝術、建築等為媒介,講述古代地中海沿岸的文明興衰,探討西方文明的起源與形成。
  • 羅馬徵服希臘,「一國兩語」構建羅馬人的文化和民族認同
    幾次布匿戰爭則是羅馬布德澤於「天下」的開始,此後,羅馬開始對被徵服地區實行行省統治,政治制度和社會文化為之一變,希臘也正式成為羅馬人的目標。歷史見證著羅馬的興衰。2.遇見希臘所謂「光榮屬於希臘,偉大屬於羅馬」,希臘羅馬,後世往往並稱,都是西方文明的濫觴,從現在的地圖上看,兩地相距也並不遙遠。
  • 羅馬歷史上5個兇猛的敵人,曾經是羅馬最可怕的噩夢!
    第五:塞諾尼斯的布雷納斯 歷史上可能有很多布雷納斯。 布雷納斯和他的手下最初忙於圍攻羅馬北部的克魯西烏姆城,這時一些羅馬人插手了他們的事務。戰火紛飛,布雷納斯很快向羅馬進攻。他和他的士兵向帝國的城市進發,在阿里亞河附近遇到了羅馬軍隊。 在隨後的戰鬥中,羅馬軍隊被高盧人擊潰(約公元前390年)。在洗劫了這座城市之後,布雷納斯很快包圍了卡皮託利亞山。
  • 清華大學陳昌鳳教授:在歷史中去探尋人類文明興衰|度書三問
    清華大學陳昌鳳教授:在歷史中去探尋人類文明興衰|度書三問 2020-05-11 18: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秦漢與羅馬
    中央社會主義學院(中華文化學院)近年來設立一系列中西文明比較研究課題,從學理上探尋中西文明的本源,以歷史自信提升文化自信,以文化自信強化理論、制度和道路自信。  前言  《歷史的終結》作者福山近年來多次撰文指出,中國制度具有「強大的國家能力」,中國從秦漢開始就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現代國家」,先於歐洲1800年[1]。「現代」是指一套非血緣、依法理、科層明確、權責清晰的理性化官僚體系。  與秦漢同時是羅馬。歐洲史上,凡是追求建立大規模政治體時,無不以羅馬為精神象徵。
  • 中國北方季風區過去2200年氣候變化及其對歷史朝代興衰更替的影響
    中科院地球環境所孢粉與熱帶氣候變化研究團隊及其合作者,根據孢粉數據和氣候模型集成重建、模擬了中國北方季風區過去2200年的降水、溫度變化歷史,並收集了17個定量的歷史文獻記錄,利用統計方法分別定量評估了降水、溫度變化對歷史朝代興衰更替的影響。重建結果顯示,通過區域記錄對比分析,基於孢粉定量集成重建的降水和溫度序列,可以代表大範圍的中國北方季風區過去2200年氣候演化過程。
  • 《文明6迭起興衰》奇觀作用分析及評分 迭起興衰要搶什麼奇觀
    導 讀《文明6迭起興衰》要搶什麼奇觀?很多朋友都不知道每個奇觀的重要性,下面就為大家帶來《文明6迭起興衰》奇觀作用分析及評分,不清楚的朋友來看看吧!
  • 秦漢與羅馬_文化_中國西藏網
    中央社會主義學院(中華文化學院)近年來設立一系列中西文明比較研究課題,從學理上探尋中西文明的本源,以歷史自信提升文化自信,以文化自信強化理論、制度和道路自信。  前言  《歷史的終結》作者福山近年來多次撰文指出,中國制度具有「強大的國家能力」,中國從秦漢開始就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現代國家」,先於歐洲1800年[1]。「現代」是指一套非血緣、依法理、科層明確、權責清晰的理性化官僚體系。  與秦漢同時是羅馬。歐洲史上,凡是追求建立大規模政治體時,無不以羅馬為精神象徵。
  • 歷史上古羅馬的「浴桶刑」到底有多恐怖?
    這類肉刑被廢棄,按照傳統歷史角度,是漢文帝受到緹縈的建議,而頒布詔書廢掉這類刑罰,但如果從歷史唯物角度來說,則是隨著時代的變化,原始社會殘忍文化的遺留遭到了捨棄——時至今日,刑罰依舊在不斷進步,比如注射死刑逐步取代了槍斃。
  • 《文明6:迭起興衰》簡單評測
    評分:8.6優點:偉大時代等系統增加了遊戲的豐富性與隨機性 遊戲進程、行為步驟更為明確 對歷史進程的模擬更為真實 《文明6:迭起興衰》是《文明6》時隔一年推出的首部大型資料片,它完成了一部資料片應有的使命:通過增加遊戲系統與機制,有機規避先前出現的問題;加入新文明、為玩家提供多樣選擇。為什麼叫「迭起興衰」?《文明6:迭起興衰》著重強調「變化的過程」。
  • 羅馬不再是羅馬,羅馬不再有信仰——重新思考羅馬帝國的滅亡之說
    羅馬的衰亡是腐敗還是腐化?分析兩者之間的同與異羅馬作為當今西方世界引以為傲的輝煌歷史,甚至將其作為自己的法治源頭。羅馬也確實給人類文明帶來很多的借鑑和思考。其中對於羅馬帝國如何衰落的問題,一直是經久不衰的熱門話題。很多人在政治、經濟、法律、社會以及外族入侵,政府的貪汙腐敗等各個方面論述了羅馬衰落並滅亡的原因。
  • 《大熊貓的起源》:再現熊貓家族興衰演化歷史
    近日,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大熊貓的起源》一書將帶領我們穿越時空,回到800萬年前的史前地球,從始熊貓、小種熊貓、巴氏熊貓等熊貓的祖先們開始,精彩再現熊貓家族興衰演化的歷史
  • 撥開歷史的雲霧,《從長安到羅馬》第二季講述文明社會治國之道
    為紀念中國和義大利建交50周年,中意雙方在「一帶一路」框架下取得的首個影視合作成果——由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原創策劃的《從長安到羅馬》第二季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科教頻道、西安廣播電視臺、愛奇藝播出,義大利國家廣播電視公司於14日在歷史頻道播出義大利語改編版,《全景報》《真理報》等義大利主流媒體將聯動播出,19日將在廈門衛視播出第一季
  • 《文明6》迭起興衰大時代總督等新機製圖文介紹
    導 讀 第1頁:總覽 展開 《文明6》迭起興衰DLC更新了哪些內容?雖然之前公布了很多關於新領袖方面的內容,不過涉及到核心玩法機制上面玩家所知還是非常之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