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花崗巖的開採和加工區,腦海中便會浮現出機器轟鳴、碎石遍布、粉塵滿天的景象。12月8日,第四屆中國(岑溪)石材建材博覽會將在「花崗巖之都」岑溪市開幕,開發礦產資源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再次成為關注焦點。
然而,在岑溪市的花崗巖礦區,經過政府部門的有效治理和企業的資源再利用開發,探索出綠色持續發展新產業——固廢收集再加工、液廢分離再利用、礦區復綠再推廣,變成綠水青山,又是金山銀山。
01固廢收集再加工
開採花崗巖前,須剝離表層覆蓋層、風化層、夾層、圍巖和一些無開採價值的碎礦;開採中,用切割機鋸切巖體及運輸,都會產生碎礦;加工時,大石塊被一排鋸片分割,再打磨和切割成小塊,依然會產生碎礦;為增值,企業上線花崗巖深加工車間,繼續產生粉塵。
開採和加工花崗巖,都會產生大量的碎石,俗稱固廢。岑溪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莫石堅介紹說:為了整治固廢和再利用,岑溪市各監管部門打出一套「組合拳」:
一是加強礦山開採監督管理。嚴格執行礦山開發利用方案、地質環境恢復治理與土地復墾方案、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水土保持方案、礦山初步設計等,嚴格落實安全生產、環境保護、水土保持的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的「三同時」制度。
二是加強礦山治理,促進生態修復。1.嚴格新建礦山綠色準入——新建露天礦山須符合礦產資源規劃、生態環境保護和國家產業政策要求,嚴格控制採礦權數量,提高新建礦山準入門檻,從嚴把好露天礦山開採礦種、開採規模和開採範圍準入「關口」;2.嚴格生產礦山同步治理——健全生產礦山修復治理監管工作機制,嚴格落實礦山企業「邊開採、邊治理、邊修復」主體責任,確保不產生新的治理欠帳;3.創新廢棄礦山治理——編制實施廢棄礦山生態恢復治理規劃,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廢棄礦山修復並保障其合理收益,確保還清治理舊帳。
三是加強和促進礦山固廢的綜合利用。鼓勵對尾礦及礦業固廢物的綜合開發利用,大力督促礦山企業加快處置歷史堆存的尾礦、廢石等固體廢物,實現對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達到變廢為寶的目的。
一套組合拳後,岑溪市建成投產或正在建設的固廢加工企業20家,投產後可處理花崗巖固廢約3000萬噸/年,每年可上交稅收1200萬元。
02液廢分離再利用
相對於固廢的處理,切割和拋光石材產生的液體廢棄物則更加難以處理和再利用。然而,功夫不負有心人,岑溪市瀚博再生資源有限公司(下稱「瀚博再生公司」)經過多年的實驗摸索、分析液廢成份及含量,通過物理方法將液廢分離為多種原材料,再加工使用,實現了收回來的是石漿,輸出的是清水、混凝土和仿古磚等有價值的材料。
據瀚博再生公司董事長孫正猛介紹,首先將各類加工廠不同材料產生的液廢石漿分類儲存(岑溪紅、三保楓葉紅和海浪花石材)。用泥漿泵抽至一級沉澱灌,濃漿經過一級高頻振篩選出粗骨料,第一道工序分離出建築用沙;濃漿再經過二級振篩選,第二道工序分離出真石漆原料;濃漿再回到攪拌池攪拌,經過大型旋流器除去雲母,再經過兩次電磁離心機除鐵,第三道工序分離出陶瓷原料——鉀鈉沙。
第四道工序,雲母及硫化鐵流入廢料池,再沉澱,分出沉底及懸浮部分。沉底部分經過壓濾機還原清水,固體部分等待下一步提取,懸浮部分進一步沉底壓濾,分離出塑膠填充原料。
第五道工序,沉底部分的固體可用於防火門的填充料、隔熱板原料、鋁粉發泡的環保泡沫磚原料、承壓仿古青磚原料等。
孫正猛說:「通過化學方法分離液廢,汙染嚴重。我們通過以上物理方法分離每一種材料,不僅保護了環境,還將液廢『吃幹榨淨』,一點渣渣都不浪費。」
據了解,在岑溪市收集處理液廢的企業有幾家,但能夠把液廢「消化」得如此乾淨的,不多。
03持續復綠再推廣
在岑溪市祥雲礦區觀景臺,眼前的一幕令人震撼:以往散亂堆放、光禿禿的開採完的礦山經過重新覆土植綠修復,一座座山上長滿青草,披上了綠衣,綠意盎然。
隨著人們對自然環境保護觀念的進步,國家對綠色環境建設的高要求,岑溪在礦山復綠建設上全面提速,加快實現綠色礦山建設:
明確綠色礦山建設範圍——2020 年起所有新建礦山須按照綠色礦山要求進行建設,有效期內的生產(在建)礦山原則上都需要創建。明確創建級別——自治區自然資源廳關於加快推進綠色礦山建設確定的76座礦山、自治區審批頒發採礦許可證的生產規模中型(含)以上金屬類礦山以及生產規模大型的非金屬礦山、礦泉水及地熱礦山應建設自治區級綠色礦山,其它礦山建設市級綠色礦山。明確創建數量——從2020年起,用三年時間按3O%、5O%、20%的比率任務,到 2022 年全市所有應建礦山分批達標全面建成綠色礦山的要求,未按要求在限期內達標的一律停產整改,整改不達標的有序退出。第四,明確檢查整改要求——加大對綠色礦山建設的檢查督導力度,組織有關專家,定期不定期對計劃完成建設的礦山開展檢查,指導解決綠色礦山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督促礦山加快建設進度並按時完成建設任務。
04綠水青山再成金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國家領導人在2005年8月提出的科學論斷。
規劃先行,是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的前提,也是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頂層設計。固廢的收集再加工,液廢的分離再利用,持續復綠的再推廣,是岑溪市依託自身豐富的資源與生態優勢,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通過開展綠色礦山建設,實現綠色發展的生動體現。
岑溪市委副書記、市長吳偉華介紹說,岑溪市在全面貫徹落實自治區主要領導在岑溪市調研時提出的「依託豐富自然資源,大力發展稀土新材料、石材加工等產業,著力構建資源循環利用生態園區」的要求,積極推進石材產業轉型升級,規範石材行業管理和發展秩序,加快構建石材產業生態綠色循環產業鏈,大力推薦石材產業綠色發展、聚集發展和融合發展。
近年來,岑溪市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區提出的「三個一定」和「一個全力」要求,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加快建設綠色礦山工作方案》和《梧州市綠色礦山建設工作方案》,按照「政府引導、企業實施、試點先行、示範引領」模式,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推進礦區環境綜合治理,不斷地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走出了一條符合本地資源稟賦特點、體現地區優勢和綠色的發展路子。
花崗巖,是大自然饋贈給岑溪人民的金山銀山,開發利用後,岑溪人民再把礦山治理成綠水青山,又是金山銀山。
文:姜鋒
圖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