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託里縣沙爾巴克特金礦地質特徵及成礦規律研究

2021-01-11 中國選礦技術網
 

  區域地質背景

礦區地理位置屬西準噶爾地區,大地構造位置位於哈薩克斯坦-準噶爾板塊(Ⅰ級)準噶爾微板塊(Ⅱ級)唐巴勒— 卡拉麥裡古生代複合溝弧帶(Ⅲ級)西北緣內。區域地層屬 於北準噶爾地層分區-託裡地層小區,地層從 S~T 均有出 露,礦區主要出露下石炭希貝庫拉斯組和包古圖組 ;構造以 北東向達爾布特斷裂、瑪依勒斷裂、巴爾勒克斷裂為主體構 造,傍側平行次級斷裂發育,多期活動性明顯。上述斷裂構 造嚴格控制區內地層、巖漿巖及構造形態、礦化類型的空間 分布 ;區域巖漿巖種類繁多,從超基性巖至酸性巖均有分布, 其中以花崗巖為主,超基性巖次之,其中海西中期石英閃 長巖與成礦關係密切,年齡值為 300Ma~320Ma ;微量元 素特徵表明,中酸性小巖體中 Au、Ag、As、Cu、Hg、Sb、 Mo、Bi、Co、Cr、Pb 等 元 素 的 豐 度 值 高,其 中 Ag、As、 Au、Cu 值高出地殼十幾~幾十倍。區內蝕變巖型礦、斑 巖型(金)礦多賦存其內外接觸帶中。 礦區成礦帶位於唐巴勒 - 哈圖 Cr-Cu-Au-Fe-MoW-Sn-Mn-U-Be- 石棉 - 水晶礦帶的西部,該礦帶為新 疆金礦主要產地之一 , 金礦分布面積大,礦產地多,主要有 哈圖、包古圖、拉巴、廟兒溝等金礦成礦遠景區 , 成礦環境 優越。

  2 礦區地質特徵

  2.1 地層

礦區出露地層主要為下石炭希貝庫拉斯組(C1x)和包 古圖組(C1b)。 下石炭統希貝庫拉斯組(C1x):在礦區內廣泛出露,為 復理石建造,系淺海至深海相凝灰質碎屑巖,矽質巖、碎屑 巖、生物灰巖。 巖性以凝灰質巖屑長石砂巖、凝灰質含礫砂巖為主。希 貝庫拉斯組地層富集 Cu、Au、Ag、Sb、Hg、Ba、Zn、Cd、 P、W 而 貧 Na2O、Cr、Ni,為 Ag、Zn 第 二 富 集 層 位,Ba、 Cd 第三富集層位。 下石炭統包古圖組(C1b):整合於希貝庫拉斯組之上, 為一套淺海相極細火山碎屑巖、火山碎屑沉積巖、正常沉積 巖建造,包古圖組地層呈高背景分布的元素主要為 Sn、As、 Cu、Hg、Ag 五個元素,Zn、Au、Co、Mo 等元素含量與區 內背景基本接近,處於正常分布狀態。 Bi、W、Ni、Cr 等元素離散程度高,空間上含量變化較 大,尤其是 W、Ni 二個元素變化係數均在 2 以上,離散程度 極高,可能會在局部地段富集成礦 ;其它元素離散程度相對較低,在空間總體處於均勻分布,地層中熱液元素背景偏高, 認為主要是與中酸性巖漿和斷裂構造作用有關,局部地段亦 可能富集成礦。

  2.2 構造

斷裂構造發育,礦區位於瑪依勒大斷裂南側,近南北向、 北東向、北北東向次級斷裂構造較發育,巖體周邊近南北向 弧形斷裂構造發育,構造破碎帶很發育,沿破碎帶多充填 基—中酸性脈巖及淺成斑巖體,對原巖體改造特徵突出。 頻繁的巖漿活動,花崗巖體侵位過程中所提供礦液經節 理和張性斷裂向上運移並富集儲存。礦床的形成及礦床規 模、空間分布、礦體形態、產狀多受一定構造控制。

  2.3 巖漿巖

礦區侵入巖發育,主要有閃長巖,其次是石英二長巖、 花崗閃長巖、輝長巖、閃長玢巖、石英閃長斑巖等。東部發 育拉巴小巖體,呈小巖株產出,面積約 23.95 平方千米,巖 體邊緣廣泛分布角巖化,接觸帶見有含金電氣石石英脈、方 解石脈,分布有鉀長花崗巖小巖株,花崗斑巖等巖脈發育, 見有矽化、黃絹英巖化等蝕變,化探分析平均 Au 含量為 10.6ppb,金含量明顯高於其所在地層中的含量,說明這些 侵入體中的 Au 發生過遷移,位於外接觸帶中的金礦則應是 巖體中 Au 活化、遷移、富集的結果,從而說明侵入巖是其礦成礦的主要物質來源,同時也為成礦提供了熱動力來 源。

  2.4 地球化學及物理特徵

區內分布有 1 :5 萬化探 Hs-5- 乙 2 綜合異常,異常以 金、銅為主,均與含礦熱液活動有密切關係,屬礦致異常。1: 5 萬 M-7 磁力異常分布在區內,異常對應出露的華力西中 期的二次侵的花崗閃長巖,分析有花崗閃長巖引起,有找 銅、金及赤鐵礦的前景。 1 :1 萬 巖 石 地 球 化 學 測 量 對 Au、Ag、Cu、Pb、Zn、 As、Sb、Bi、W、Sn、Mo 等 11 種元素化驗分析。化探數據 顯示下石炭統希貝庫拉斯組 Au、As、Sb、Bi、Cu、Zn 背 景值明顯高於地殼克拉克值,其中 Au 元素的背景值高出地 殼克拉克值的 5.67 倍,As 元素的背景值高出地殼克拉克值 的 11.32 倍,Sb 元素的背景值高出地殼克拉克值的 3.95 倍, Cu 元素的背景值高出地殼克拉克值的 1.85 倍,對金礦床或 地球化學異常的形成起重要地質作用。 圈出 1 :1 萬綜合異常 4 個,異常為以 Au、Cu 為主,元 素組合為 Au、Cu、As、W、Mo、Bi、Ag、Sb、Pb、Zn、Sn。 其中 Au、Cu、As、W 元素異常具有面積大、強度較高、套合 較好的特點,主成礦元素 Au 異常極大值 1228.00×10-9,Cu 異常極大值為 638×10-6,均具三級濃度分帶,找礦前景較為 有利。

  3 礦床特徵

沙爾巴克特金礦產於拉巴小巖體巖體與地層的外接觸 帶內,金礦體主要賦存於石炭系包古圖組(C1b),賦礦巖石 主要為蝕變凝灰巖、強角巖化凝灰巖,構造發育,並控制礦 體形態,具破碎蝕變巖型金礦床特徵。礦區圈出金礦體 11 條,其中地表 4 條,盲礦體 7 條。 礦體多脈狀、部分透鏡狀產出,長 80m~200m,厚度 0.8m~2.2m,平均品位 1~1.51 克 / 噸。礦體沿走向具有膨 縮及分枝聚合變化,針對 Au Ⅱ、Au Ⅳ深部施工鑽孔見到 1.8m~4m 的金礦體,金品位平均 1.08~2.57 克 / 噸,最高品 位 7.32 克 / 噸,說明礦體在深部延伸穩定,礦化增強。賦礦 巖石淺褐灰色蝕變凝灰巖,具褐鐵礦化、黃鐵礦化、高嶺土 化、碳酸鹽化、絹雲母化、綠泥石化等,另局部可見到呈淋 濾狀發育的孔雀石化,非常零星。通過光片鑑定知其中還有 其中,磁鐵礦化等發育。 黃鐵礦、磁鐵礦都呈微晶粒狀,兩者呈微晶聚集長條狀 不均勻分布,白石也呈微晶粒狀,不均勻分布透明礦物之 間,個別的褐鐵礦呈他形 - 半自形粒狀,相對聚集狀局部分 布,原礦物已不殘留。

  4 成礦規律及礦床類型

礦區賦礦地層主要為包古圖組,根據巖石測量結果, 對該地層單位的 11 種成礦元素的平均含量綜合分析表明 : Au、As、Sb、Bi、Cu、Zn 元 素 背 景 值 高 出 地 殼 克 拉 克 值,其中 Au 元素的背景值高出地殼克拉克值的 5.67 倍, As 元素的背景值高出地殼克拉克值的 11.32 倍,Sb 元素 的背景值高出地殼克拉克值的 3.95 倍,Cu 元素的背景值 高出地殼克拉克值的 1.85 倍,表明該地層對上述元素富集成礦有利。

礦區金礦體均見於中酸性巖體、圍巖區、靠近巖體斷裂 構造帶。含礦層位主要為下石炭統包古圖組(C1b)。金礦化 與構造巖、蝕變巖和石英脈關係密切,表明產於不同容礦巖 石中的金礦化,是由斷裂和熱液活動控制的。 本區金礦的成礦作用具有多階段性,礦石物質成分復 雜 , 圍巖蝕變普遍發育,礦石以熱液充填為主,礦物元素等 具有明顯的分帶性,成礦溫度由高到低呈正向演化。這些均 是巖漿期後熱液成礦作用的重要標誌,而區內花崗質巖石中 微量元素 As、Mo、Sb、Bi 等含量較高,說明其巖漿期後有 熱液活動。 花崗巖為金礦的成礦提供了部分成礦物質,後期的構 造、巖漿活動使礦源層的砂質被活化、遷移 , 進一步疊加、 富集,形成了礦體,即對本區礦質起了重要的運移作用。 分析礦床的形成為巖漿或構造熱液不斷活化萃取圍巖 中金等成礦元素,形成富含金的成礦熱液,在構造應力相對 薄弱的斷裂中,金等成礦物質發生沉澱。海西晚期與中酸性 小巖體同成分的中基性、酸性脈巖的脈動式侵人,疊加了早 期的金礦化,繼而形成金礦。 對比相鄰吉爾吾沙克及博孜阿特等破碎蝕變巖型金礦 特徵,筆者認為沙爾巴克特金礦類型為中—低溫和巖漿熱液 有關的破碎蝕變型金礦床。

相關焦點

  • 新疆阿爾金斷裂北帶礦產成礦規律
    不同地質發展階段所形成的礦床(點)或成礦系列,與相應的大地構造單元演化歷程密切相關,表現出礦產在時空分布上的互應關係。因此,成礦規律研究應是對成礦物質在不同時間、空間上的聚集以及內在成因關係諸方面因素的綜合研究。而任何礦床都是地質演化過程中的特殊地質體,與特定地質階段構造部位的沉積建造、巖漿建造有關。
  • 新疆豐富的礦藏資源:金礦的情況
    託里縣包古圖闊個沙依金礦床金礦位於託里縣境內,克拉瑪依市北約60千米,北距哈圖金礦70千米。區內地勢較平坦,海拔750~934.米,可通汽車。該礦新疆儲管局審查批准C4-D級金金屬儲量6.05噸。該礦於1993年發現,1999年10月完成地質評價報告,提交D4-E級金金屬儲量7.64噸.其中D級1.50噸,平均含金品位3.96g/t。金礦床處於塔裡木板塊與伊犁微板的接合部,區內斷裂構造極為發育,其中薩瓦亞爾頓—吉根大型韌性擠壓帶貫通礦區,並對該區的成礦起著至關重要的控制作用。
  • 勉略構造帶研究取得新突破,探索地質找礦與綜合研究新模式
    金礦床成礦作用研究奠定重要基礎。)金成礦事件,首次釐定水得溝金礦為勉略構造帶內又一典型造山型金礦,獲得了一批高精度測試數據,建立了成礦模型,總結了成礦規律,初步構建了深部三維成礦模型,將陽山、鏵廠溝、水得溝等構造帶金礦進行統一系統對比研究。
  • American Mineralogist:膠東三山島金礦金成色時空演化與成礦末段...
    彭紅衛等-AM:膠東三山島金礦金成色時空演化與成礦末段效應膠東半島是我國最重要的金礦集區,探明的金資源量超過4500噸,已躍居世界第三大金成礦省。膠東金礦典型礦化特徵是顆粒金與硫化物共生,金的成色可指示成礦作用及流體演化,但缺乏不同成礦深度金成色變化規律的研究。
  • 地質地球所研究揭示新疆蘇雲河大型斑巖鉬礦床成礦流體演化與成礦...
    前兩種類型主要分布在北美,以發育豐富的氣液型包裹體、滷水包裹體、含或不含CO2三相包裹體為特徵;後者主要分布在我國大別山地區,以發育豐富的純CO2或含CO2包裹體為特徵。可見,不同成礦帶的斑巖型鉬礦床在成礦流體方面具有較大差異性。
  • 科技創新人物 | 院士陳毓川:願為地質找礦奉獻一生
    成礦系列理論的礦床學家1988年9月 陳毓川在新疆阿舍勒銅礦從壯年組織號令全國地勘工作到晚年開展礦產資源戰略研究1995年5月 陳毓川在甘肅省地礦局三大隊大水金礦考察他將自己提出並發展成礦系列理論,為礦產勘查、成礦預測、區域成礦理論研究作出突出貢獻;他曾任原地質礦產部總工和中國地質科學院院長,領導了一個時期的全國地質找礦工作。
  • 新疆烏恰薩瓦亞爾頓金礦床
    新疆烏恰薩瓦亞爾頓金礦位於中國與吉爾吉斯斯坦兩國的交界處,處於西南天山銻、汞、金成礦帶上,在該成礦帶上中亞多國找到眾多的相似金礦床,例如烏茲別克斯坦的穆龍套巨型金礦床、吉爾吉斯的庫姆託爾金礦和薩瓦亞爾頓金礦床,該成礦帶已經探明黃金量達到6100噸。
  • 中國大礦是如何形成的?快收藏這些成礦模式圖(高清)!
    自整裝勘查區設立以來,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一系列突破性的找礦成果,如西藏多龍銅礦、山東三山島金礦、江西朱溪鎢礦、江西大湖塘鎢礦、安徽沙坪溝鉬礦、貴州道坨錳礦、內蒙古雙尖子山銀礦、青海夏日哈木鎳礦、新疆火燒雲鉛鋅礦、內蒙古大營鈾礦、四川甲基卡鋰礦、新疆黃羊山晶質石墨礦等一批世界級礦床,開闢了一批大型礦產資源基地,為實現地質找礦「358目標」和重塑礦產勘查開發新格局奠定了堅實基礎。
  • 新疆三大山脈蘊藏多個大型金礦帶 開發前景誘人
    新疆三大山脈蘊藏多個大型金礦帶 開發前景誘人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6月15日 13:55 來源:中新社   中新社伊犁六月十五日電(陶拴科)記者今日從新疆有關部門獲悉,新疆三大山脈蘊藏大型金礦帶
  • 金礦找礦技術研究
    在取得初步成果的基礎上,「八五」又繼續設立了「我國重要金礦類型的成礦模式找礦方向及找礦選礦技術方法研究」這一重大科研項目。經過10年的艱苦努力,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1997年,這一「八五」科研項目成果獲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特等獎。1998年,該項目的幾項主要成果又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鉍礦的特徵及找礦標誌
    在表生條件下,輝鉍礦易風化成鉍的氧化物或碳酸鹽,如鉍華Bi2O3、泡鉍礦Bi2CO3O2。其鑑定特徵與輝銻礦相似,為錫白色,光澤較強,解理面上無橫紋;鑑定與和它相似的輝銻礦的區別是輝鉍礦具有更強的光澤,更大的比重,並且二者與KOH之反應不同。
  • 【新華網】新疆加快中亞造山帶成礦域「探礦」步伐
    為加速查明新疆礦產資源分布與儲量,早日建立中亞金屬礦床成礦模式和找礦模型,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啟動「造山帶大陸動力學與增生成礦作用」研究項目,確定7大找礦區域。據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地質成礦與礦產資源研究室主任周可法介紹,該項目前期投入資金1億元,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聯合北京大學、西北大學、南京大學、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的相關專家,運用「超低空飛行探測技術平臺」,在西準噶爾謝米斯臺礦帶和東天山覺羅塔格礦帶展開淺覆蓋區大面積快速探測試驗。
  • 託里縣:首批500隻巴什拜羊發車遠售杭州_中新網_新疆新聞_新疆新聞網
    中新網新疆新聞11月27日電(通訊員:陳嬌)託里縣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項目,為助力電商農產品上行,開展「電商+企業+分倉」模式,通過建立內地分倉,讓託里縣本地農特產品走出新疆,面向全國。近日,新疆西域傳奇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運營的託里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舉辦了「新疆西域傳奇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託里縣牧原綠風電商銷售」發車儀式。
  • 新疆託里縣:多種牲畜多種模式養殖 釋放扶貧疊加效應
    新疆託里縣:多種牲畜多種模式養殖 釋放扶貧疊加效應 2020-06-20 16:02:09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黃鈺涵 責任編輯:黃鈺涵     19日早晨,新疆塔城地區託里縣畜牧扶貧產業園內
  • 張國偉院士作序推薦,大比例尺構造巖相學填圖技術與找礦預測
    在金屬成礦盆地、熱液角礫巖構造系統、巖漿侵入構造系統、成巖成礦系統等方面,進行了構造巖相學填圖和技術方法實踐。通過在雲南、貴州、新疆、內蒙古、海南以及智利科皮亞波等地區進行了應用和穩定性評價。  本書是作者們在長期理論創新和新技術研發、國內外找礦預測實踐基礎上編寫,可供相關研究單位和礦山企業集團的科技人員,以及高校師生等參考使用。
  • 10年,山東煙臺先後發現4個儲量百噸以上超大金礦!
    金礦,在煙臺,是論「床」和「田」的:金礦床是指單個的金礦區,而金礦田是指由同一成礦區帶內的幾個金礦床組合形成的。  十年間,煙臺累計投入資金44.5億元,鑽井、坑探、採掘等工程392萬米,勘探了46個中型以上金礦產地。單是煙臺市的找礦成果就超額完成了2011-2020全國找礦目標。
  • 巖石建造與成礦系列主要類別及其找礦意義
    從上面所述的概念可以看出,它與前述成礦系列不同之處是強調了各種巖石組合與成礦系列在特點自然、地質環境之下形成的,而且,與地殼的發展有密切的聯繫。例如主要的巖漿建造及其成礦系列劃分的依據就是成因相同、時代和構造位置相近的各種巖漿巖體的組合。除此之外,一般還都強調了大地構造背景,同時包括了在相似條件下形成的具有共同特徵的許多雜巖體。
  • 新疆吐魯番地區礦產資源
    解放以來,黨和國家對吐魯番地區的地質工作極為重視,為了查明本地區的地質礦產特徵,為礦業開發提供可靠的地質礦產依據,國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進行了大量的地質工作。1/20萬區域地質調查面積已經覆蓋全地區,底格爾、奧拉圖的部分地段開展了1/20萬區域化探掃面工作。在庫米什—底格爾一帶的部分地段還進行了1/5萬區域地質調查。對有一定成礦遠景的礦床(點)進行了礦產勘查工作。
  • 膠東七裡山金礦床載金礦物的礦物學 特徵和金賦存狀態
    膠東地區是我國重要的金礦產地之一,累計查明的金資源儲量已經超過 4000 t 。由於膠東 地區金的超常富集,使得該區成為金成礦作用研究的熱點地區。前人對膠東金礦大量的研究表明金 礦床的主要類型為破碎帶蝕變巖型和石英脈型,此外還有網脈型、硫化物石英脈型、角礫巖型和蝕變 礫巖型等。雖然金礦類型不同,但多被認為是同一構造背景下成礦作用的產物。
  • 一文講遍23種礦的找礦方法
    通過礦物標型特徵研究可以提供以下方面的找礦信息:1)對地質體進行含礦性評價。利用礦物標型可以較簡捷地判斷地質體是否有礦。例如,金伯利巖中的紫色鎂鋁榴石含Cr2O3≥2.5%時,可以判斷該巖體為含金剛石的成礦巖體;鉻尖晶石中的FeO>22%,其所在的超基性巖體通常具鉑、鈀礦化;再如金礦床中石英呈菸灰色時,其所在的石英脈含金性一般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