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和成:巴斯夫檸檬醛工廠停產有望超預期,產品漲價公司業績彈性大

2021-01-10 騰訊證券

巴斯夫檸檬醛工廠發生火災,全球檸檬醛供應緊張。

2017年10月31日,巴斯夫檸檬醛工廠發生火災,受此次事故的影響,巴斯夫宣布了一系列產品的不可抗力聲明,涉及的產品包括檸檬醛以及檸檬醛下遊中間體。檸檬醛合成過程複雜,全球僅3家工業化生產,供給高度中。巴斯夫是世界最大的檸檬醛生產商,全球產能佔比超過70%,市場份額超過60%。根據Feedinfo 報導,巴斯夫檸檬醛工廠的供貨要到2018年三月份之後才能正常,部分終端用戶被告知,原定今年第四季度交貨的訂單會被推遲到2018第一季度執行。我們認為巴斯夫工廠事故停產將超預期,對檸檬醛及下遊產品VA/VE 和香精香料供給產生較大衝擊。

VA 香精香料受影響較大,VE 有望持續漲價。

巴斯夫是全球最大的VA 原料檸檬醛供應商,VA 全球市場份額達到了26%,安迪蘇、金達威等公司的檸檬醛也由巴斯夫提供,此次事故導致全球大約40%~45%的飼料維生素A 的供應受到影響。目前國內VA 報價545元/公斤。

但巴斯夫事故已導致歐洲價格漲至130-175歐元/公斤。未來國內VA 有望加速上漲。檸檬醛也是芳樟醇的原材料,芳香醇全球供需平衡,受此事故影響,海外市場價格從此前5-6美元/公斤漲至15美元/公斤,未來原料短缺有望導致芳香醇價格繼續上漲。全球VE 生產商主要是DSM、巴斯夫、浙江醫藥、新和成、能特科技、北沙製藥等公司,巴斯夫產能全球佔比17%,採用以檸檬醛為原料的工藝路線,此次巴斯夫檸檬醛停產將明顯衝擊全球VE 供給。VE 價格已經從底部39元/kg 漲至62元/kg,未來有望繼續上漲。

新和成產業鏈配套完整,漲價業績彈性巨大。

公司擁有檸檬醛配套,產業鏈配套完整,VA/VE/VH/芳香醇生產不受巴斯夫事故影響,VA、VE、VH、芳樟醇每漲價10元/公斤,分別增厚EPS0.067,0.27,0.03,0.08元,業績彈性大。

盈利預測與估值:預計巴斯夫事故停產超預期,VAVE和芳樟醇等產品價格上漲有望超預期,上調17-19年業績預測至17.1億、30.0億、33.5億,目前價格對應PE19.6/11.2/10.0倍。考慮到未來幾年公司業績繼續維持高增長,估值相對便宜,短期VA漲價業績彈性大,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VA、VE 價格大幅下跌;蛋氨酸產能過剩;項目投產不達預期。

相關焦點

  • 新和成:巴斯夫檸檬醛產線火災導致VA、VE停產,歐洲產品價格大幅...
    BASF檸檬醛、VA、VE停產致VA、VE價格連續跳漲,公司檸檬醛完全自給,業績彈性巨大。由於10月底BASF檸檬醛產線起火導致裝置停車維修,其VA、VE裝置也被迫停產。公司目前具有VA產能約1萬噸(銷量約6000噸),且檸檬醛完全自給,VA每上漲100元/kg,EPS增厚0.45元;VE約36000噸,VE每上漲10元,EPS增厚0.27元。  BASF明年開始升級VA生產線,有望支撐VA長期景氣。BASF明年開始對VA生產線進行升級改造,2020年產能提升約30%,在此期間,改造過程將對VA的連續生產造成一定影響,整體供應量將下降。
  • 新和成:被低估的穩健醫藥公司
    新和成2019年第一季度業績預告: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盈利:3.73億元—6.72億元,同比下降:55%—75%。  2018年財報和2019年一季度預告點評:一、總營收和淨利潤增長的主要原因是產品價格提升所致。因為2017年10月31日巴斯夫發生一起事故,公司的檸檬醛生產線遭到破壞,被迫停產。
  • 新和成深度解析:打造精細化學品產品群,精細化工龍頭蓄勢待發
    1.1、 產業鏈邏輯驅動產品種類逐步多元化公司發展戰略清晰,產品研發實力雄厚,致力於建立全產業鏈生產並將產品做到 行業領先水平。產業鏈邏輯驅動公司產品的多元化,公司從 VE 中間體異植物醇 和三甲基氫醌入手,逐步完善 VE 產業鏈。通過 VE、VA 生產流程中的中間體— —芳樟醇和檸檬醛進入香精香料行業,提升了公司的一體化水平。
  • 誰都知道VA減產、價格將飆,但卻不知道金達威檸檬醛供應充足,18年...
    事件:10月31日BASF宣布因火災導致檸檬醛及其下遊中間體的生產受到影響,11月10日宣布VA和VE生產受到影響;11月22日晚安迪蘇宣布將被迫顯著降低VA產量。全球VA巨頭產能受影響,價格有望持續上漲。
  • 微觀層面解析本輪化工品漲價
    中從宏觀層面提示投資者在全球貨幣寬鬆的大背景下,未來全球經濟復甦正在路上,實體經濟的恢復是推動全球資產配置的最核心要素,有望形成預期資產和實體經濟共振的良好局面,料大宗商品的價格在此階段向上動力更強。以MDI和有機矽DMC為例:MDI:2020Q3開始MDI價格受海外經濟邊際回暖且疊加部分裝置的不可抗力開始加速上行,漲價的幅度和速度超預期,尤其供給端的影響更大、歐美地區科思創、巴斯夫、陶氏、亨斯邁等多個裝置陸續出現不可抗力而停產、同時疊加部分檢修,國內出口調貨也導致短期的供需錯配。
  • 洗盡鉛華 鉛蓄電池公司"剩"者為王
    供給生變看好鋰電   對於近期鉛蓄電池產品的漲價,中國電池工業協會人士認為,主要原因是環保整治過程中企業的大面積停產整頓導致產品供需失衡,未來隨著部分產能淘汰出局,供給緊張的情況短期內難以改變,產品價格上漲是必然趨勢。據介紹,有望通過環保整治的大企業佔行業總產能的比重為70%-80%。   供給減少的同時,需求則在穩定增長。
  • 員工確診 村田福井工廠停工:MLCC電容又要大漲價?
    今天,業內傳出消息稱,村田福井工廠的停產時間被延長到了14天。但是芯智訊查詢村田官網的聲明,發現目前福井工廠的停產時間並未延長,仍然是4月5日至4月7日。也就是說,如果明天福井工廠順利恢復生產的話,那麼對於整個MLCC市場的影響並不大。但是,不排除後續村田宣布延長停產時間。另外,疫情對於村田日本MLCC工廠產能的威脅依然存在。
  • 石大勝華:電解液溶劑龍頭,DMC系列產品漲價帶來超高利潤彈性
    公司最核心產品是碳酸二甲酯(DMC)系列,另有甲基叔丁基醚(MTBE)以及液化氣、油類和混合芳烴等產品。DMC產品廣泛應用於鋰電池電解液溶劑、塗料以及聚碳酸酯合成等領域。DMC系列以外產品均為公司一體化裝置的聯產品或再加工產品,毛利率較低,2017年DMC系列產品在公司收入佔比達到37%,毛利佔比達到83%,是公司利潤彈性的主要來源。
  • 聚氨酯強勢反彈 化工品漲價潮蔓延
    從螢石、雙鹼等開始引發的本輪化工品漲價潮正向更大範圍內蔓延。本報記者昨日了解到,近段時期MDI、TDI等聚氨酯品種的價格顯著上漲。此外,尿素、硝酸等品種也開始步入上漲通道。  但是,前期上漲較大的一些品種近日則有所滯漲。
  • 2021杜邦、巴斯夫漲價函即將生效...
    巨頭漲價函直漲4000元/噸,2021年即刻生效!  熱門原料年底回調,刺激各位商家提前備貨。此外,2021年第一波漲價函就要生效了!巴斯夫:2020年1月1日起,MDI、TDI價格上調!  巴斯夫近期宣布,自2021年1月1日或合同允許時間起,巴斯夫公司將所有Lupranate®MDI產品的價格提高0.08美元/磅,Lupranate®TDI產品的價格上調0.09美元/磅,所有Pluracol多元醇的價格上調0.09美元/磅。
  • 檸檬醛的應用進展
    檸檬醛是一種單萜類化合物,由香葉醛和橙花醛兩種異構體組成,因具有檸檬樣香氣,而被作為調香劑廣泛應用於食品及化妝品領域。現代研究表明,檸檬醛還具有抗菌抑菌、殺蟲及抗氧化等多種活性作用,其潛在的應用性得到廣泛關注。檸檬醛天然存在於很多植物中,其中檸檬草、山蒼子、丁香羅勒等植物中含量十分豐富,平均檸檬醛含量佔植物精油的60%以上,是天然提取物的主要來源。
  • 2017年原料藥行業業績預告,這10大企業很牛氣
    公司在原料藥領域採取聚焦優勢產品的戰略,僅保留了少數具有技術和規模優勢的品種,並做到世界領先。東北製藥2018年1月底發出2017年度業績預告:2017年1-12月,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10億元至1.20億元,同比上漲360%至400%。與上年同期對比,公司主導產品維生素C價格上漲。
  • 全球電子元件龍頭漲價幅度超預期 概念股全解析(名單)
    供需嚴重失衡,節後三連漲,全球電子元件龍頭漲價幅度超預期,概念股全解析(附股)數據寶現階段晶片電阻等被動元件庫存水位過低,需求高於供給,製造商重新掌握主導權,再度啟動漲價。國巨電子在大陸的產能佔比非常大,其漲價動作對行業影響巨大,業內可能會同步跟進。國巨蘇州廠佔公司總產能的70%,晶片電阻方面,國巨月產能約1,200億顆,全球市佔率達34%,用於手機、筆電的中端MLCC的生產都在蘇州廠,估計國巨全球中低端MLCC市佔高達30%。MLCC、晶片電阻的漲價一般有聯動效應,國巨蘇州廠的產能也將會影響到全球電阻、電容的供給和報價。
  • 萬華化學停產25天!80萬噸MDI裝置即將停產檢修
    近日,萬華化學(或稱「公司」)公告披露,根據化工企業生產工藝和生產裝置的要求,為確保生產裝置安全有效運行,按照年度計劃,本公司全資子公司萬華化學(寧波)有限公司的MDI二期裝置(80萬噸/年)將於
  • 全球第一大MLCC廠商停產
    綜投網(www.zt5.com)4月7日訊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第一大MLCC生產商村田日本福井工廠停產此前,村田菲律賓工廠已因疫情停產。自2月份以來,村田一直處於開工不足、產能利用率不高狀態。另一家MLCC龍頭企業國巨已於3月底對渠道進行一輪漲價,個別品種價格漲幅達30%至50%。  業內認為,如果日本和東南亞的疫情不能在短期內得到有效控制,可能有更多廠商進入停產狀態,不排除再度出現漲價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