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溫度傳感器應用於物聯網+冷鏈行業

2020-11-30 RFID世界網

  起文從溫度傳導理論知識解釋開始,以便於大家基礎知識一致並在同一語境下理解。

  溫度(temperature)是表示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微觀上來講是物體分子熱運動的劇烈程度。在冷鏈行業主要體現在生鮮食品和醫藥兩大類,失溫導致食品變質不能食用,藥品不能達到療效,更甚導致人命關天的事故。

  溫度只能通過物體隨溫度變化的某些特性來間接測量,從物聯網的角度測試動作往往是由溫度傳感器來完成。溫度傳感器如何感知溫度的變化,還要解釋一下溫度的傳導方式:熱傳導、對流和輻射。

  1、熱傳導實質是由物質中大量的分子熱運動互相撞擊,而使能量從物體的高溫部分傳至低溫部分,或由高溫物體傳給低溫物體的過程。比如一頭手握鐵棍在一頭加熱,不多時就會感覺燙手,就是指熱傳導方式。

  2、對流是液體和氣體中熱傳遞的主要方式,氣體的對流現象比液體明顯。對流還分為自然對流和強迫對流兩種,冷鏈行業中冷鏈車、冷鏈倉儲的製冷設備多採用強迫對流方式,來達到空間的溫度下降和溫度達標。當然對流過程中也會有熱傳導的參與,空氣和液體作為一種介質也能完成熱傳遞,但作為熱的不良導體,在其中的效果有限。

  3、輻射是指物體因自身的溫度而具有向外以電磁波的形式發射能量的本領,如太陽的熱量就是以熱輻射的形式,經過宇宙空間再傳給地球的。冷鏈行業大部分的小型冷櫃多數採用輻射的方式。

  熱傳導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往往是互相交叉而綜合產生的結果。

  說完基礎理論知識,我們回到主題。冷鏈行業在選用溫度傳感器的相關溫度測量設備時,供應商往往被客戶問到幾個問題:

  1、溫度測量值準不準?

  2、是外置溫度傳感器準確還是內置傳感器準確?

  回答第一個問題,還是要從溫度傳感器的原理解釋說起,應用在物聯網冷鏈行業的電子溫度記錄儀,多用以下兩大類接觸式溫度傳感器:

  1、模擬傳感器:NTC傳感器、PT傳感器,這類傳感器多利用傳感器本身因溫度變化而導致的電阻變化,進而通過電壓值AD數據化後再與溫度值與電壓值間的對比表來轉換獲取。這類傳感器的溫度準確性受到以下因素影響:

  ▲傳感器本身材質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電路設計中電壓基準源的一致性和穩定性;

  ▲電壓信號處理電路(放大器)的一致性和穩定性;

  以上的差導,會導致溫度記錄儀的準確性和成本,相對而言PT的成本要高於NTC,準確度也高。

  2、數據傳感器,即晶片傳感器。這類傳感器利用集成電路封裝了模擬電路,一致性較高也有利於開發,但成本較高,且可測試溫度範圍較窄。

  在冷鏈行業以上兩類傳感器較為廣泛,除了乾冰和液氮環境使用PT外,NTC和晶片傳感器都可以針對性使用。

  不同類型的傳感器都可以直接封裝在溫度記錄儀內部,也可以製作成探頭形式置於溫度記錄儀外部。從測試角度或是溫度校量實驗室角度,這兩種形式在溫度恆定環境下最終測量的溫度值都是準確的,但在實際冷鏈應用中因為環境差異所體現的差異也是存在和明顯的。

  實際冷鏈環境的溫度往往是不完全恆定的,冷庫因為環境大,溫度較為恆定;冷鏈車,常開冷櫃溫度變化幅度大。內置傳感器的溫度記錄儀因為其外殼、電池、PCB等器件的蓄熱效果對內置傳感器產生熱輻射效果,從而提升整個溫度記錄儀的熱時間常數,最終體現出來的表象為:

  1、 從室溫20度置於-20度環境後,溫度下降到-20度需要30分鐘,有些記錄儀甚至時延達60分鐘。

  2、 對於溫度的變化響應滯後,且有可能忽略溫度變化而產生的峰值。

  另外,有些含有無線通信功能的溫度記錄儀因為設計不合理原因,電路也會產品熱量,進一步導致溫度記錄儀測量不準確。相較而言,外置探頭形式的溫度記錄儀不存在以上問題。

  綜合以上,在冷鏈應用中溫度相對恆定的環境且對溫度時延性要求不高的環境可以使用內置形式的溫度記錄儀;溫度變化大且對溫度較為敏感的環境,需要優先使用探頭外置形式的溫度記錄儀,如果實在因為結構問題無法使用外置形式的溫度記錄儀,也必須考慮對設備預先製冷。

1

相關焦點

  • 溫度傳感器物聯卡有哪些應用?你知道嗎?
    運用物聯網系統的溫度傳感器可以進行高效的溫度調控,保證農作物的正常生長周期,可以說溫度傳感器的應用讓農作物種植擁有了可靠的技術支持。物聯卡作為物聯網技術的核心產物,對溫度傳感器的作用也是顯著的,因此有些人會問,溫度傳感器物聯卡在哪買?溫度傳感器物聯卡有哪些應用?
  • 傳感器對物聯網有多重要
    傳感器或物聯網系統的「物」構成了前端。這些在信號轉換和處理後直接或間接連接到物聯網網絡。但是所有傳感器都不相同,不同的物聯網應用需要不同類型的傳感器。例如,數字傳感器使用串行外圍設備接口(SPI)總線即可輕鬆直接與微控制器接口。但是對於模擬傳感器,可以使用模數轉換器(ADC)或Sigma-Delta調製器將數據轉換為SPI輸出。
  • 十大流行的物聯網傳感器
    物聯網傳感器的類型很多,應用和用例的數量更多。以下是10種比較流行的物聯網傳感器類型及其一些用例。 1. 溫度傳感器 溫度傳感器測量熱源中的熱能,使其能夠檢測溫度變化並將這些變化轉化為數據。製造業中使用的機械通常要求環境和設備溫度處於特定水平。
  • 物聯網應用和傳感器至今聯繫有多深
    物聯網系統的「物」以及傳感器構成前端。這些都是經過信號轉換和處理後直接或間接連接到物聯網網絡的。隨著物聯網應用的發展,對傳感器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有多種傳感器可用。但對於物聯網應用來說,選擇合適的傳感器和物聯網平臺也非常重要。 在物聯網(IOT)生態系統中,有兩件事非常重要:網際網路和傳感器類的執行器等物理設備。物聯網系統的底層由傳感器連接和信息採集網絡組成。
  • 四種最常見的溫度傳感器
    通過對過熱現象的檢測,系統可以採取預防性措施,在這種情況下,溫度檢測電路必須在預期的工作溫度範圍內可靠。「溫度傳感是石化、汽車、航空航天、國防、消費電子等行業最敏感的性能或參數之一。這些傳感器被安裝到設備中,目的是在給定的一組要求中,準確有效地測量介質的溫度。」設計一個強大的溫度檢測電路並不一定要昂貴。
  • 智能集成溫度傳感器的分類和應用
    智能化集成溫度傳感器自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後期發明以來,世界範圍內在物聯網相關行業中都迅速推廣應用。當前,國際上新型傳感器正從模擬式向數字式、從集成化向智能化的方向發展。在眾多溫度傳感器種類當中,集成溫度傳感器具有線性好、精度適中、靈敏度高、體積小、使用方便等優點,得到廣泛應用。
  • 溫度傳感器行業生命周期及發展特徵(附報告目錄)
    目前,常用的傳感器種類繁多,主要包括力敏傳感器、熱敏傳感器、溼敏傳感器、磁敏傳感器、氣敏傳感器、加速度傳感器、生物傳感器等。另外,隨著近年來自然界眾多效應不斷地被探索出來,並應用在傳感器行業,新興的傳感器類型有光傳感器、光電傳感器、圖像傳感器、光纖傳感器、多功能傳感器、仿生傳感器等。在類型眾多的傳感器中,溫度傳感器是最早開發、應用最廣的傳感器類型之一。
  • 溫度傳感器的七種特性
    溫度傳感器收集有關環境的數據,並通過分析優化業務流程。選擇合適的無線溫度傳感器是部署溫度傳感的關鍵。大多數傳感器都是無線的,即通過無線網絡傳輸讀數的無線傳感器。無線傳感器支持遠程和智能傳感功能,它們的特性決定了它們滿足各種行業應用需求的能力。
  • 物聯網的關鍵!你真的了解傳感器?
    傳感器種類繁多,在不同的產品中就有不同的應用,就拿簡單的手機來說,就有重力傳感器、加速度傳感器、距離傳感器、光線感應器、三軸陀螺儀、電子羅盤等,未來更可能會有熱傳感器、溫度傳感器、溼度傳感器、紫外線傳感器、壓力傳感器等等。很難一一列舉!
  • 潮科技 | Aernos發布新一代物聯網應用納米氣體傳感器
    AerN2S突破了核心技術,可用於構建微型、高精度且經濟型的氣體傳感器,並廣泛應用於在物聯網(IoT)互聯設備的多種氣體探測,比如空氣品質監測、危險氣體探測以及其它電子鼻應用。AerNos的AerN2S技術標誌著的一次重大的技術革新,它包括MEMS電路、混合納米結構、納米電子學、機器學習、算法,並可實現氣體傳感器模塊大規模製造的納米加工技術。
  • 智能傳感器在物聯網應用開發中的挑戰分析和應對措施
    第二個挑戰源於行業寬泛的分散特性。當下,MEMS傳感器的大部分收益來源於智慧型手機——每年智慧型手機銷量超過十億部,每臺智慧型手機至少包含一臺MEMS傳感器。根據智慧型手機原始設備製造商(OEM)設定的規格,Bosch Sensortec等廠商開發了相應的MEMS傳感器。  但物聯網是一個特殊的領域,其特點在於競爭性技術平臺結構的高度分散性。
  • 中國傳感器行業發展現狀,光電傳感器行業發展趨勢
    光電傳感器按其可接收光線波長可分為:X線傳感器、紫外光傳感器、可見光傳感器、紅外傳感器等。   1、政策對產業發展的影響 傳感器是構築物聯網的感知層的重要感知設備之一,是物聯網獲取信息和實現物體控制的首要環節,其性能對物聯網起著相當重要的影響。因此,物聯網相關政策對傳感器應用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 aTiny雷射位移傳感器在食品行業可實現的應用
    傳感器作為自動化系統的關鍵核心,也已經大量應用在食品工業中。依靠位移傳感器獲取食品工業生產信息,已經是現代化食品加工企業的發展趨勢。在我國,位移傳感器在食品工業中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隨著食品檢測在我國的重要性逐步提高,檢測技術應用領域將進一步擴大。
  • 高靈敏高速度,光纖傳感器的原理及應用解析
    2.光纖傳感器的發展現狀  自光纖傳感器誕生以來,其優越性及應用廣泛性受到了世界各國的密切關注及高度重視,並對其展開了積極的研究及開發。目前,已經實現了光纖傳感器對位移、壓力、溫度、速度、振動、液位和角度等70多種物理量的測量。
  • 溫度傳感器的類型(深度解析)
    截至2016年,該市場為51.3億美元,預計到2022年,溫度傳感器市場將增長4.8%,達到67.9億美元。這是由消費者和行業趨勢的變化以及隨著溫度傳感器的新需求推動創新的技術變革所驅動的。許多製造商,如高科技汽車和半導體行業,需要先進的溫度傳感器來提高能源效率和自動化過程控制,以改善生產設施。要做到這一點,您需要一個更智能的溫度傳感器,具有準確的通信和自我診斷功能。
  • 物聯網應用領域有哪些呢?
    2)傳感網技術已成熟應用;3)網絡接入和信息處理能力已適應多媒體信息傳輸處理需求;4 物聯網主要應用領域物聯網的應用領域廣泛,簡單介紹幾個應用場景:物流與倉儲、健康與醫療、智能環境、社交智能交通、智能建築、文物保護、古蹟的實時監測、智能家居、定位導航、物流管理、視頻監控、數字醫療等產業都有廣泛的應用。
  • 紅外傳感器的發展趨勢及在溫度傳感器等行業中的應用
    因此,簡單地說,紅外線傳感器是利用紅外線為介質來進行數據處理的一種傳感器。紅外傳感器大致有兩種,即透射型紅外傳感器和反射型紅外傳感器。當需要檢測物體之間的任何運動時,可以使用透射型紅外傳感器。它被放置在物體之間,當物體之間通過某些物體時,透射傳感器會檢測到該活動並告知該活動。在反射型傳感器中,當反射傳感器前面有東西時,它將檢測到該活動以及有關該活動的信息。
  • 物聯網核心是傳感器,靈魂是數據
    傳感器部署作為物聯網基礎設施,多年前就有國家提出萬億傳感器革命,旨在推動社會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中每年使用1萬億個傳感器,並預計在2030年後將100萬億傳感器嵌入到各種場所。  數以「億」計的傳感器被嵌入到各個角落,城市建築、橋梁,智能終端、電錶和工業機器等,傳感器把人、機器、數據給連接起來,讓一切可以被量化,工廠可實時監控機器的運轉狀態、改善生產線運轉,提升效率、釋放潛能。
  • 區塊鏈在物聯網中的應用
    ,第二部分是區塊鏈+物聯網的產業現狀和應用場景,第三部分是區塊鏈+物聯網的挑戰和可新標準的需求。探討區塊鏈+物聯網的進展,要跟垂直的行業結合才有針對性,我們以能源物聯網為例,傳統公司和區塊鏈初創公司正雙向發力,不斷促進區塊鏈在行業裡的廣泛普及和加速融合。從傳統電力公司的角度看,主要是通過與初創公司合作、成立子公司、甚至買下初創公司等方式,投資不同的試點項目,打造分布式能源系統和點對點的能源交易平臺。
  • 你不得不知,盤點物聯網領域常用的6大傳感器
    按照一般的劃分,物聯網在結構上分為感知層、網絡層和應用層三個部分。其中感知層作為網絡層傳輸的數據源頭、應用層計算的數據基礎,更是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構成感知層的最重要組件之一就是各種各樣的傳感器。按照不同的劃分方式,傳感器可以被分為不同的類別。例如按照被測的非電物理量劃分,可以分為壓力傳感器和溫度傳感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