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辨析:穿鑿附會與牽強附會

2020-12-05 騰訊網

【成語】

穿鑿附會 與 牽強附會

【拼音】

穿鑿附會[ chuān záo fù huì ]

牽強附會[ qiān qiǎng fù huì ]

【意思不同】

「穿鑿附會」意思是:將不相通的義理勉強湊合解釋。

「牽強附會」意思是:把沒有某種意義的事物硬說成有,也指把不相關聯的事物強拉在一起,混為一談。

【出處不同】

1、穿鑿附會

出處:宋代洪邁的《容齋續筆·義理之說無窮》:「用是知好奇者欲穿鑿附會固各有說雲。」

翻譯:於是有好奇的人想將不相通的義理勉強湊合解釋,固然各有各的說法。

2、牽強附會

出處:清代曾樸的《孽海花》:「後儒牽強附會,費盡心思,不知都是古今學不分明的緣故。」

翻譯:後代通習儒家經書的人把不相關聯的事物強拉在一起,想盡辦法,不知道都是古今學不分明的緣故。

【近義詞】

穿鑿附會: 妄生穿鑿 生拉硬扯 蠶績蟹匡

牽強附會: 斷章取義 牽強附合 牽合附會

【反義詞】

穿鑿附會: 順理成章 合情合理 言必有據 天造地設

牽強附會: 融會貫通

【用法】

1、穿鑿附會

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指勉強湊合。

2、牽強附會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指亂混為一談。

【成語故事】

1、牽強附會成語故事

牽強附會原作牽合附會,典故出自〈通志總序〉。《通志》是宋代鄭樵所寫的一部講典章制度的政書,他在該書的序裡提到:自然現象變化多端,人間的福禍也都難以測知,人如何能將某些純屬於自然現象的變異,與人世福禍連繫起來?且必然視為是福禍降生的症兆呢?然後代史官卻都好將此種自然現象與人事變化結合起來解讀,西漢時候的董仲舒尤其是如此,如《漢書.卷二七.五行志下之下》:(魯襄公)二十七年『十二月乙亥朔,日有食之』。董仲舒以為禮義將大滅絕之象也。時吳子好勇,使刑人守門,後閽戕吳子。對於《左傳.襄公二十七年》日有食之這條資料,董仲舒將日食這種自然現象,視為是禮義將大滅絕之象也,後來更舉出襄公二十九年時,吳子餘祭死於守門者之手來加以證明。像這種情形,鄭樵即認為是牽合附會,沒有道理的。後來牽強附會這句成語就從這□演變而出,用來指生拉硬扯,勉強湊合的情形。

2、穿鑿附會成語故事

穿鑿附會系由穿鑿及附會二語組合而成。穿鑿一語見於《漢書.卷七二.王貢兩龔鮑傳.王吉》。王吉,字子陽,西漢時琅琊人,他不畏權勢,剛直不阿,忠君敢言。宣帝時王吉被任命為博士、諫大夫,他認為朝中所以綱紀混亂,缺少章法,是因為那些庸俗無卓見的官吏,治理人民沒有根據,任意穿鑿,各取所需,因此禮義敗壞,難以修復。附會一語則見於《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列傳》。袁盎,字絲,西漢楚人。文帝時為郎中,以建言有名。在〈袁盎鼂錯列傳〉文末,太史公說:袁盎雖然不好學,可是他善於將古事融合時事,發表議論,並以仁愛之心為本體,常常徵引大義,慷慨激昂。附會在此並無貶義,之後則指牽強湊合,遂有貶義。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用成穿鑿附會,用來指生拉硬扯,牽強解釋。如明.胡應麟《詩藪.內編.古體上.雜言》:『餐秋菊之落英』,談者穿鑿附會,聚訟紛紛。便提到有些人對〈離騷〉中餐秋菊之落英這句話的意思不清楚,妄加解釋,造成不少爭端。

【造句舉例】

1、穿鑿附會

他的這種解釋多有穿鑿附會之處,大家聽了紛紛搖頭,這種解釋很難讓大家心服口服。

為了支撐自己的錯誤觀點,他只好穿鑿附會,胡亂拼湊或者杜撰各種證據。

2、牽強附會

這明明就是兩件事,你怎麼可以牽強附會地混為一談呢?

這種牽強附會的解釋,根本與事實有著很大的出入,很難令人接受。

更多成語視頻請關注

相關焦點

  • 五個詞語辨析方法,詞語辨析題怎麼做?看完你就知道了
    除了語境分析之外,做四川言語理解邏輯填空題我們還可以使用詞語辨析,詞語辨析就是通過對相近和相似詞做辨析,選出符合文段要求的詞語。這樣的題目在高考,考研考試中都有的。那麼,四川公務員考試中行測言語理解邏輯填空中的詞語辨析應該如何使用呢?
  • 2020軍隊文職言語備考:成語辨析題需要避開的五大陷阱
    江西軍轉幹考試網同步江西華圖招聘信息:2020軍隊文職言語備考:成語辨析題需要避開的五大陷阱,報名時間:,請考生多加關注。   軍隊文職考試中,成語辨析題是言語理解與表達科目的常客,對於考生來說,在做成語辨析題的時候很容易陷入解題誤區,為了助力各位的2020年軍隊文職考試,本文把該類題目容易碰到的「
  • 風塵僕僕、牽強附會,你知道它們的正確讀音嗎?
    成語,言簡意豐,在口語和書面語當中被廣泛地運用。由於成語本身的特殊性,成語的讀音問題一直困擾著很多人。請閱讀下面4個句子,看您能否把黑體字成語的音讀準確吧。4、如果這個問題你實在是答不出來,也不必如此牽強附會,生搬硬套,來糊弄為師。下面,要公布黑體字成語的正確讀音了,一起來看看。
  • 語文複習之詞語(成語)| 學霸都知道的8種辨析方法,收藏速看!
    原標題:語文複習之詞語(成語)| 學霸都知道的8種辨析方法,收藏速看! 初中語文 關於詞語的考查吧,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是難!原因還是在於同學們的基礎掌握的不是很紮實,有一些字詞總是給弄混淆了。
  • 2014歷年山東公務員考試行測考察成語庫
    成語的釋義及使用是言語理解與表達必考內容之一。今天,中公教育專家給大家整理了一下近幾年省公務員考試以及國家公務員考試考查到的成語以及成語的易混辨析,希望對大家的成語積累有所幫助。 2007-2013年國家、省市公務員考試邏輯填空中考查了3次及以上的成語 成語
  • 歷年公務員考試行測考察成語庫
    今天,中公教育專家給大家整理了一下近幾年省公務員考試以及國家公務員考試考查到的成語以及成語的易混辨析,希望對大家的成語積累有所幫助。  2007-2013年國家、省市公務員考試邏輯填空中考查了3次及以上的成語     成語 考查次數 成語 考查次數 成語 考查次數 成語 考查次數   南轅北轍 6 不謀而合 5 司空見慣 5 無所適從 5   獨樹一幟 5 未雨綢繆 5 首當其衝 5 居安思危 4   莫衷一是 4 此消彼長 4 家喻戶曉 4 理所當然 4   大相逕庭 3 變幻莫測
  • 高中語文必修1-5最易混淆105組成語辨析!附35道精選成語題!
    因而正確地辨析和運用成語也一直是歷年高考試卷上的必考內容。今天學習哥就為大家整理了105組易混成語辨析,無論你是高一、高二、高三,把下面內容弄懂,對你的語文學習一定有幫助。③陳教練當時就斷定,只要假以時日,韓曉鵬一定會有讓人_______的那一天。④時間真如_______,剛剛邁進高中大門的那一刻仿佛就在昨天,轉眼間,我們距離高考已經只剩一百多天了。
  • 公務員考試行測:正確理解成語含義
    公務員考試行測:正確理解成語含義   在近幾年的地方公務員考試中,對成語這一重要考點的考查表現為邏輯填空、成語使用正誤判斷、成語替換三種形式,而其中尤以邏輯填空最為常見。   理解成語含義是破解成語類題目的基礎,也是關鍵。
  • 高中語文成語題如何不丟分?這12種辨析方法學霸都在用
    原標題:高中語文成語題如何不丟分?這12種辨析方法學霸都在用 學習、積累成語是為了使用。近幾年高考試卷「正確使用詞語」的考查中,重在考查成語的理解和運用。
  • 2020寧夏省考行測解題技巧:十組成語辨析(一)
    今天,寧夏華圖為大家帶來十組成語辨析(一),希望大家及時鞏固、積累。   洋洋大觀VS洋洋灑灑   【詞義】   洋洋大觀:形容美好的事物複雜繁多,豐富多彩。   洋洋灑灑:意思是形容文章或談話豐富明快,連續不斷。   【辨析】   洋洋有盛大,眾多的樣子的意思。
  • 2020年軍隊文職言語理解與表達備考:容易混淆的六對成語
    1、信口開河、信口雌黃   【辨析角度】語意輕重   【詞義辨析】「信口開河」比喻隨口亂說一氣。「信口雌黃」比喻不顧事實,隨口亂說。兩者都有隨口亂說的意思,但後者有歪曲事實,隨意掩蓋真相,進行誹謗污衊之意,語意比前者重。
  • 中考奪冠之成語解析
    解析 這是一道成語運用題,回答這個問題不但要了解成語的準確含義,還要結合語境體會成語在上下文中的感情色彩以及成語是否有特定的使用對象等。A.苦心孤詣:費盡心思鑽研或經營,達到別人達不到的境地。此處為褒義貶用。B.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C.嘆為觀止:讚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極點。此處為褒義貶用。D.天倫之樂:指家庭中親人團聚的快樂。 此處為用錯對象。
  • 成語 一觸即發 詳解
    比喻事態發展到了十分緊張的階段,稍一觸動就立即會爆發。成語出處毛澤東《評蔣介石發言人的談話》:「共產黨主張成立聯合政府,就為罅內戰。現在蔣介石拒絕了這個主張,致使內戰有一觸即發之勢。」緊縮式成語正音發,不能讀作「fà」。
  • 成語題的準確率及語病識別和語言連貫的介紹
    我們先從問題入手,看看同學們在高三備考的過程中,做成語辨析題的8大誤區。①望文生義。有的同學僅從成語的字面意思上去判定其含義,實際上很多性成語的字面意義和本義相反或者無關。②張冠李戴。倘若你對成語的使用範圍不明確,那就很容易出現此類問題。③不辨褒貶。有些成語聽起來像表揚,但或許是批評;有些成語聽起來像帶有惡意,卻或許是忠言逆耳。④不合邏輯。
  • 2020年高考備考乾貨,105組高考常見近義成語辨析!
    105組高考常見近義成語辨析1.開誠布公: 開誠:敞開胸懷;表示誠意;布公:公正無私地發表自己的見解。指坦白無私、誠懇公正地亮出自己的見解。推心置腹 : 把赤誠的心交給人家。比喻真誠待人。辨析:「孤注一擲」和「破釜沉舟」;都有「最後拼一下以求勝利」的意思。但「孤注一擲」偏重在盡所有力量作最後一次冒險;是中性成語;「破釜沉舟」偏重在於下決心決一勝負;多含褒義。義無反顧: 做正當合理的事,只有上前的事;絕不回頭。
  • 一天一個成語——動輒獲咎.生僻成語,動不動就被人罵,被人責備的意思
    【成語名字】動輒得咎
  • 2011成考高起點語文易錯成語總結二
    弄清用錯的類型  成語使用時應注意成語本身的限定、前提和條件,成語本身的詞素含義,成語的感情色彩與適用範圍,還要注意這些成語與上下文語境之間的相關性與融合性。根據歷年高考考試的特點,熟悉這些出錯的類型,適當積累和練習,就能有的放矢。
  • 高考中哪些成語容易出錯?注意以下幾點,高考成語選擇題妥了!
    語言文字運用的選擇題包括成語、病句等。我們今天就來重點說說關於成語選擇題的那些事兒。如果你正好需要,就請接著往下看吧~做成語選擇題的時候要注意「六個看」。1.看對象,忌張冠李戴有些成語有特定的適用對象,如果對這些成語適用對象缺乏了解,就會使陳述和被陳述對象之間出現張冠李戴的現象。
  • 成語作文:小學生外貌描寫必用詞——炯炯有神
    01基礎成語解析炯炯有神【出處】清·石玉昆《七俠五義》第六二回:「莊致和見那道人骨瘦如柴,仿佛才病起來的模樣,卻又目光如電炯炯有神。」【近義詞】目光炯炯【反義詞】暗淡無光【成語正音】炯 讀作jiong」,不能讀作"tong」1【成語辨形】炯,不能寫作「迥」。【用法辨析】和「目光炯炯」一樣,二者都形容「眼睛明亮有神」,有時可通用。但「炯炯有神」偏重於「有神」,描寫「眼睛」和「目光」;「目光炯炯」偏重於「明亮」,描寫「人」。
  • 少見多怪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管見所及,反義詞有:見多識廣、多見少怪,少見多怪是貶義成語,複句式成語;可作謂語、狀語;含貶義。少見多怪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少見多怪(shǎo jiàn duō guài)成語釋義:少見:見識少。見識太少;遇到事情就以為奇怪。多形容見聞淺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