曱甴簡史——誕生於4億年前,北方人畏之如虎,南方人來者不懼

2020-12-04 孤罔炎史

我猜這兩個字,屏幕前的你很可能不認識。因為我在寫這篇文章以前也不認識。不過,看看它們,有沒有很像甲蟲?或者是一種古老的海洋生物鱟(hòu,4億年來沒有任何變化的生物,被稱為活化石)?就是下邊的這種。

曱甴,讀作曰由(yuē yóu),寫成這2個字,也是為了方便更多人記住它們的讀音。曱甴其實就是蟑螂,是南方的方言,同時也被用來形容陰險惡毒的人。這個詞第一次在文學史上登場,則是在民國時期,初見於上海話的小說中。

同時,這個詞還有另一種叫法,名為甴曱。甴曱除了做蟑螂講,還有一個意思,指的是舊社會的一種刑罰,是專門用於女主人對待寄養小孩的。因為甴字像是剪子這類尖利的物品,曱像受了傷的指甲,因此這個詞指的就是戳指甲。更準確的說,是用銳物戳指甲縫,那種疼痛光是想想就令人頭皮發麻。

回過頭來講曱甴。蟑螂是早在4億年前就存在於地球上的生物,比恐龍出現的時間還要早1億年。作為與人類同處於非洲的鄰居生物,他們在智人走出非洲以後,陸陸續續經由客商走向了世界各地,成為全球通用的有害生物。不過,其實在蟑螂家族中,總計高達6000種的分支中,只有50種左右是有害的。其他種類因為是野生物種,對人類是無害的。

因為蟑螂更喜歡南方的溫潤潮溼,所以南方更容易見到蟑螂,而且體型更大。對於見怪不怪的南方人而言,自然是沒什麼可怕的了,但是對於少見多怪的北方人,這些小傢伙們可就有點讓人畏之如虎了。

中國人對蟑螂的記載,大概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成書於戰國、兩漢之際的《爾雅》一書中提到了它在那個時代的稱謂——蜚、香娘子、負盤。蜚,就是流言蜚語的蜚。但讀音卻是fěi,與蠊字組成的蜚蠊(lián)一詞,特指蟑螂,也是那個龐大的6000多種類的家族蜚蠊目的稱謂。蜚讀作一聲的時候,指的是蚱蜢類的昆蟲。

至於負盤這個稱謂,因為沒有查到資料,所以只能猜測,它可能是基於外形的一種稱呼。而香娘子則比較難以理解,因為《唐本草》的記載中,說它「此蟲辛臭」,實在是不知道香從何處來。

到了李時珍時代,《本草綱目》又記載了它的其他別稱——石姜、滑蟲。其中,對於石姜的稱謂,是李時珍引自於南北朝時期的醫學家陶弘景寫下的這句話:「此有兩三種,以作廉姜氣者為真,南人啖之,故名。」什麼意思呢?大概是說,那些能散發出類似廉姜氣味的,才是真正有用的,也因此得名石姜。

滑蟲的稱謂,則可能是來自於它的口感吧,畢竟,在《本草綱目》中,關於吃蟑螂的記載最起碼有3處。上邊的這是一處,啖,讀作dàn,本義是咀嚼。另外2處,分別是「此蟲辛臭,漢中人食之,名石姜。南人謂之滑蟲」和「西南夷皆食之,混呼為負盤」。

到了現代,國人則更習慣稱呼它為「小強」,因為這傢伙的生命力實在是頑強。將它的腦袋摘除,這個小傢伙仍然可以存活9天,最後被活活餓死。而在全球範圍內,除了南極還未發現蟑螂的蹤跡,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有它們的身影。

它們與人類的相愛相殺之路,恐怕還要繼續走下去好久好久。

往期精選:

賭王何鴻燊再上熱搜,名字卻被很多人念錯,來認識一下五行疊字

孫權背盟原因何在?這事恐怕還得從孫策傳位說起

文章圖片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作者,立即刪除。

相關焦點

  • 曱甴,一種活了4億年能傳染40餘種疾病的常見蟲類
    曱甴,這兩個字有沒有姿勢水平高的小夥伴一眼就認識呀?不認識也沒關係,小姐姐先來為大家說文解字一下。曱甴是蟑螂的粵語寫法,不過在粵語裡它的讀法與普通話不同,讀作「嘎砸」。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很多人都害怕的,被稱為打不死小強的蟑螂。
  • 沒有暖氣的南方冬天到底有多冷?聽聽在南方居住的北方人咋說?
    因為地域差異的原因,不同地區的人對於寒冷的理解也是不盡相同的。在有些人看來,東北冬天零下數十度的嚴寒會冷的讓人無法接受。而在另外一些人看來,東北好歹有暖氣,南方冬天潮溼的冷空氣,才是讓人無處可逃的夢魘。那麼,沒有暖氣的南方冬天到底有多冷呢?
  • 中國最「無奈」省份:南方人眼裡屬於北方,而北方人覺得屬於南方
    導語:中國最「尷尬」的省份,南方人眼裡屬於北方,而北方人覺得屬於南方!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各個地區的文化以及風俗都是不盡相同的。譬如中國的南方和北方也是存在著極大的差異的。南方人委婉,喜歡精打細算。而北方人卻比較豪爽,不會有太多的小心思。再者,在飲食方面,兩個地區的差別也是非常大的。南方人在日常生活中一般都是吃米飯的,而北方人最喜歡吃麵條。除了衣食住行,南方和北方有著不同之外,兩個地方的風景也是十分迥異的。就拿園林來說,南方園林大多小巧精緻,而北方園林卻大氣磅礴,頗有帝王之氣。雖然南北方都屬於中國,但是兩個地域的差別還是很大的。
  • 中國「最尷尬」的省份,北方人說它是南方的,南方人說它是北方的
    它是中國的安徽省,為什麼說它有意思,中國在地理上的劃分上,有南北之分,沿海和內陸之分,但是這幾年南方和北方有很多人關注,比如,南方先進城市多,北方先進城市少,南方炎熱,北方寒冷,還有一些南北習俗等等,為什麼說安徽,因為安徽的地理位置比較特殊,所以可以說非常無奈,為什麼呢?北方人認為是南方人,南方人認為是北方人,安徽省內的人也不怎麼說清自己是南方人還是北方人。
  • 曱甴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常用來形容陰險惡毒之人
    曱甴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常用來形容陰險惡毒之人時間:2019-12-23 16:27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曱甴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常用來形容陰險惡毒之人 普通話讀音:yuēyu,廣東話讀gaza。多指蟑螂,也用來形容陰險惡毒之人。
  • 國內備受爭議的省份,北方人說它是南方,南方人說它是北方
    中國在全世界是國土排名第三的大國,而我國也有南北之分。南北之分的根據就是依賴於氣候,由於秦嶺淮河前後氣候變化顯著特徵,所以人們就把秦嶺淮河當成南北分界線。不過這可苦了一個省,江蘇由於地處秦嶺淮河之中,一直以來都沒有被明確分為南北城市,那麼江蘇到底是南還是北呢?
  • 看看南方和北方農村人是如何取暖的
    根據中央氣象局的報導,我國的大部分地區將受到強冷空氣的影響,在一些地方還發布了寒潮藍色預警,如北京、南京、廣州、哈爾濱等地。大家可以趕緊把自己的羽絨服拿出來穿了,免得著涼。南方地區緯度較低,冬季氣溫相對北方而言要高一些,但是南方水汽充足,人們感受到的是溼冷。所以南北的取暖方式差異較大。
  • 全國人民都在罵的「曱甴」,到底怎麼念?
    、吳語、閩南語、客家話、潮州話中,所以北方地區的朋友看到這兩個字可能會覺得很奇特。文字「曱甴」的誕生,還得感謝民國時期上海的小說家們,他們用上海話進行文學創作時,發明了「曱甴」的寫法。儘管念法各異,「曱甴」在各地的意思都是一樣的,均指「蟑螂」,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小強」。現在「曱甴」經常被大陸網民用來諷刺亂港的暴徒。
  • 香港曱甴之我見猶憐
    曱甴們失了民心,民主和自由的假皮慢慢被剝落,政府換一哥釋放加強鎮壓的信號,中央爸爸一直撐著國際環境,這場浩浩蕩蕩的而不知所謂的暴亂,應該已經接近尾聲。以我這麼個水平來講香港的問題,顯然是不能夠的。知識不夠,信息不夠,層次不夠,高度不夠。今天想講幾點關於曱甴們的想法。
  • 人是怎麼從魚變成人的,科學家:3.8億年前的一次進化很關鍵
    從生命誕生後很長的時間內,生命一直都在最最基本的單細胞和多細胞狀態下發展,即使到二十多億年前的大氧化時代時,也不過是藍菌而已,生命的發展異常緩慢,一直到12億年前的有性生殖開始出現!這對於生命來說絕對是一個跨越,因為有性生殖直接導致了基因變異的增加,相對於自然變異,這這種方式效率大增,因此生命的多樣性開始發展。
  • 還是曾經那些曱甴,沒有一絲絲改變
    新冠病毒在全球肆虐,香港曱甴則在香港作妖,還自帶素材送上門給有理哥罵,那滿足一下他們又何妨。那這些曱甴最近在幹嘛?我們來看看。香港眾志4月10日召開記者會,宣布與黃店合作發售35萬個口罩,支持黃色經濟圈。
  • 為什麼北方供暖而南方不供暖?科學告訴你-導熱 北方人 熱傳導 暖氣...
    4氣溫和溼度,誰對體感溫度更有影響力    雖然大多數人承認溼度對體感溫度的影響,但也有北方人堅持認為,溫度是主導因素,他們的理由很直觀:湖南現在只有零下四度,再怎麼冷也不可能把人體溫度降到零下五度;而北方已經是零下十幾度了,人體溫度的下降空間顯然要大得多。
  • 對付曱甴
    點擊上方獅子山下關注香港最新時事筆者:屈穎妍人生馬拉松   很多人都怕曱甴,不是因為牠武功高強
  • 南方北方誰更愛亂吃?奧運冠軍勞麗詩:北方人愛吃稀奇古怪昆蟲
    喝早茶一般是兩種人,一種人是老人,一種人是閒人,當然了,我算是前者」。勞麗詩在幽默了一把後,看到一位網名為「天津蕭卓」的網友評論說:「可是廣東人天上飛的,地下跑的,水裡遊的,什麼都吃,確實讓北方人受不了」後,勞麗詩則反駁說:「這一點不能認同,北方夜市烤串的大部分食材(例如各種稀奇古怪的昆蟲)我們都不吃的」。
  • 4億年前,恐龍和人類還沒有誕生,那個時候的地球是什麼樣子?
    人類就是誕生於500萬年前的誕生生命,而在人類誕生之前,地球還出現過一個同樣非常輝煌的時代,那就是恐龍時代。恐龍生活在6500萬年前,稱霸地球長達1.6億年時間,那個時候的恐龍數量眾多,遍布全球,可是後來一顆小行星的撞擊滅絕了恐龍。那麼在恐龍之前的地球又是什麼樣子呢?曾經有人提出這樣一個問題:4億年前,恐龍和人類還沒有誕生,那個時候的地球是什麼樣?
  • 為什麼南方地區腦血栓(中風)患者很少,而北方人很多?
    無論是腦血栓還是動脈硬化,再或是其他心腦血管疾病,都存在一個讓人很難理解的特點,就是「南方的患病人數比北方要少」。為何南方患腦血栓的人比北方少?北方人口味重:相比南方和北方,北方人民對於餐食的要求更多是「口味重」,口味重就代表著食鹽的添加量大,當鈉離子大量攝入體內後,無疑會增加高血壓的發病風險,而高血壓恰好是腦血栓的前期病症。
  • 南方菜和北方菜的分量有什麼差別?北方人:到了南方要吃兩份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最近很多網友紛紛列出了南方和北方各種差異。例如南方冬天室內冷死,北方冬天室內熱死。南方冬天不囤貨,北方冬天要提前囤貨還有北方的菜量和南方的菜量簡直沒法比等等。
  • 《地球簡史——46億年地球的起源和演化》
    我向大家推薦一本關於生命科學的科普讀物——《地球簡史》。它是一本配有精美繪圖和詳細文字說明的繪本,按照時間的順序簡單明了地介紹了地球的發展歷史,非常適合小學生閱讀。我一直很好奇我們人類是怎麼來的?地球又是怎麼形成的?這些問題爸爸媽媽回答不了我,我在書本中找到了答案,真是太令人興奮。《地球簡史》從46億年前開始介紹地球誕生。
  • 中國有一個省份,北方人認為它是南方的,南方人卻認為它是北方的
    中國的南北分界線是秦嶺淮河,而且由於氣候不同,南方和北方的風俗習慣是有較大差異的,但是我們中國有一個省份,一直以來大家對它的爭議都比較大,北方人認為它是南方的,南方人卻認為它是北方的,它就是安徽。我們都知道,北方主要種植小麥,所以北方人都很喜歡吃麵食。安徽越往北的地方跟隨北方的飲食,也很喜歡吃麵條、包子之類的東西。南方主要種植的是水稻和茶樹,所以南方人喜歡喝茶、吃米飯,安徽越往南的地方和南方人的飲食習慣簡直一模一樣,所以安徽的茶葉在中國也是比較出名的。
  • 中國「兩彈一星」元勳一共23個人,是南方人多還是北方人多?
    1960年11月5日,中國仿製的第一枚近程飛彈發射成功。1964年10月16日15時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使中國成為第五個有原子彈的國家。1967年6月17日上午8時我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1970年4月24日21時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使中國成為第五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