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小文
鯨魚雖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但是它們卻溫順得很,對於人類,鯨魚既不會傷害,也不會把人類當成是食物,但是有一種情況,鯨魚會化身成可怕的「生化武器」,一旦它們發生爆炸,數公裡內的地方都會被「血洗」。
鯨魚作為一種體重在百噸以上的大型生物,它們死後會一直下沉到深海,而就在下沉的過程中,圍繞鯨魚遺體會形成一個龐大生物鏈。
據研究,海底中大約有43個種類12490個生物體會以鯨魚的殘骸為食,而由鯨魚供養的一套以分解者為主的循環系統至少會持續百年以上。
而鯨魚的下降過程也被稱為「鯨落」,也被認為是鯨魚對於大海最溫柔的回饋,但是,並不是所有鯨魚都那麼幸運的,一些因為擱淺而無法回到深海的鯨魚,它們就在陸地上成為了最可怕的武器之一。
這些被遺棄的鯨魚殘骸,通常都會變成「鯨爆」,鯨魚死後,它們體內還未消化的食物會迅速腐化,並產生大量的氣體,而在氣體的填充下,鯨魚的身體越發膨脹,最終,鯨魚的身體會鼓起來變成一個巨大的氣球。
在2004年的時候,臺灣臺南市的海灘上就出現了一頭巨大的抹香鯨殘骸,這頭鯨魚的身長超過17米,而體重則超過了50噸。
由於鯨魚的體型過於龐大,人們需要花費13個小時,運用到平板車、3臺起重機才勉強將其運走。
這條鯨魚的出現引起了市民的圍觀,本就擁堵的道路,因為市民的到來而變得寸步難行,也正因為如此,這條鯨魚在被運送的途中終於發生了爆炸。
鯨爆導致整條街被「血雨」侵染,街上全部是鯨魚的內臟和腸子,並且還發出了非常濃鬱的臭味,僅僅是清理鯨魚的殘骸,人們就花費了數周時間。
而在2014年的時候,一條擱淺的鯨魚出現在了紐芬蘭島沿海小鎮的石灘上,當人們發現它時,鯨魚的身體已經腫脹成一個氣球了,隨時有爆炸的危險,為了避免路人會被鯨魚爆炸波及,工作人員不得不動用炸藥將其爆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