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電子智能化和電動化已成為全球汽車產業技術領域的發展重點和產業戰略增長點,同時也極大地提高了汽車電子的需求與未來機遇。2018年我國汽車電子產品市場規模增長至5584.50億元,預計未來幾年內,中國汽車電子市場將以10.6%速度增長,增速超過全球平均值。
面對未來更多的汽車電子市場需求,AUTOMOTIVE WORLD CHINA 2019(汽車電子技術展覽會)致力於面向汽車前裝市場,提供從汽車電子設計到製造全產業鏈的視覺盛宴。除此以外,展會重點關注5G背景下汽車電子行業創新產品,更是同時囊括了車身電子、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新能源汽車技術等五大板塊的專業展示平臺,為中國的汽車工程師帶來具有前瞻性與創新力的技術解決方案。
秉承推動汽車電子行業向前發展的展會理念,憑藉多年專注汽車電子前沿的追蹤與探索,奠定了AUTOMOTIVE WORLD CHINA 2019作為亞洲極具影響力汽車電子行業品質強展的重要地位。尤其是展商的範圍不斷拓展,促進展會的國際化程度持續提升。本屆AWC汽車電子技術展共迎來多個國家的數十知名展商入駐,產品鏈覆蓋極為廣泛。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汽車等工業發展,電子電氣等領域有隊導電材料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導電材料既具有優異的導電性能,又能起到減震或屏蔽的作用,導電矽橡膠正好滿足這一要求,矽橡膠具有良好的耐熱性、耐候性和耐寒性,還具有耐高低溫、耐老化、抗電弧、以擠壓成型和對環境友好等卓越的性能,使導電矽膠在汽車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路上所能見的幾乎所有車型基本上都使用了亞伯特的導電矽膠按鍵,公司成立於1985年,作為一家瑞士企業,在國內設立的分公司包攬長期的磨具開發、物流 、銷售、進出口等一系列業務,帶來的成效也是極為可觀,中國市場佔據了亞洲市場全部銷售份額的99%。公司的產品主要為各種橡膠、塑膠按鍵和各種連接器,廣泛應用於汽車、電子、通訊、家用電器及消費娛樂用品等領域。得益於多年的經驗,亞伯特對於小眾領域的研究十分深入,甚至是整個行業標準的制定者和參與者,可謂是行業內的龍頭企業。今年亞伯特在泰國完成了IPO,隨著中國市場的擴大,預計中國的汽車品牌未來一定會走向全球市場,亞伯特將會通過收購或者重建的方式建立自己的研發基地。
在本次展會上上,焉知汽車科技新媒體對亞伯特佑進行專訪,以下是採訪實錄:
焉知:感謝您能接受我們的採訪,首先請您介紹一下亞伯特公司及其主體業務。
亞伯特:我們是一家瑞士企業,中文叫亞伯特,在中國設有公司,但是沒有工廠,目前生產工廠集中在東南亞地區,分別在泰國和馬來西亞。公司成立於1985年,主營的是是各種矽膠類產品,第一個板塊是導電矽膠部分,主要應用在汽車的開關、顯示屏、連接等部分。在汽車開關部分的應用是最為廣泛,也佔據了銷售的主體部分,其中包含各種導電矽膠按鍵,例如汽車玻璃的升降開關、一鍵啟動開關、汽車座椅調節開關以及透視鏡等各種控制按鍵都有所應用。我們的優勢在於有多種專利產品,例如SCP,該產品具有電阻低、抗氧化、壽命高、成本低等特點。
在我們發明該專利產品之前,汽車行業運用的是導電精觸點,它的成本較高,並且對環境也有著極高的要求,必須在無塵室進行組裝,除此以外,精觸點也極易氧化。基於該現象,我們研發了一種浮法的鎳合金觸點,商標為SCP。這個觸點對於整個行業都算是革命性發明,並快速被各大主機廠接受,現在路上的任何一款車,包括蘭博基尼、法拉利、保時捷、奔馳、寶馬、大眾、五菱以及一些造車新勢力的車型等等,或多或少都會使用到我們的觸點。
焉知:請您詳細為我們介紹一下浮法鎳合金觸點是如何使用的?
亞伯特:控制開關部分,現在的一鍵啟動僅需按下一個按鈕就能啟動點火,車窗以前靠手搖動進行控制,如今一個按鈕就能完成操作。按鈕都含有導電矽膠,但是汽車上的導電按鈕與普通遙控器的按鈕並不相同,它既是功能鍵,又是結構鍵還是一個電子鍵。汽車的電壓是12伏,對於開關部位的電阻要求是越低越好,它並不是一個傳統按鈕所能替代的。
對於一個結構鍵來說,要求間距按壓操作力及回彈力,並強調每一個開關的手感具有高度一致性。舉例來說,大眾量產500輛車,不能說出產一臺車手感是4牛頓壓力,明天一臺車是8牛頓壓力。
焉知:必須要保持高度一致性。
亞伯特:在整個汽車電子行業中,對於導電矽膠這個小眾領域的細小部件要求非常高,亞伯特就做到了這一點,在這個小眾領域內,我們擁有最高的市場佔有率和銷售額。
焉知:本次展會帶來了哪些新的產品或技術?
亞伯特:我們發明了一種液態矽膠,其主要應用於汽車的LOGO燈、氛圍燈以及其他一些需要導光的位置。以前在導光模組這個領域內採用的是亞克力的背光模組,其對於燈光LED燈組的用量非常大,市面上的LED燈很貴,像可樂瓶大小的LOGO燈可能需要十幾個燈珠,我們的新型液態會叫導光具備曲面導光的能力,並且導光效率非常高,僅需要一顆燈珠就可以點亮整個面板。
焉知:它是物理性質的液態嗎?
亞伯特:與傳統矽膠採用的油壓不同,它的生產工藝是液態注射的,這是一種新型產品。除此以外,我們還帶來了散熱矽膠,主要應用於汽車的新能源電池模組以及晶片方面。眾所周知,汽車的大小燈都需要散熱,散熱矽膠也是我們的新型專利產品,具有散熱係數高、散熱快、成本低、熱功率大的特點。
焉知:汽車對電能耗的要求非常低。
亞伯特:能耗要求是非常低,我們的散熱係數是8瓦在行業內是最頂級的,它是單位面積內熱的傳導性,例如晶片使用到一定程度會很燙,接著就會燒毀,需要一種介質將熱量散發出去,以前使用的導熱矽脂,像玻璃膠一樣塗在上面,但是它的流動性非常不好,本身也容易揮發。汽車行業會對低分子的測試有著要求,它不一定能夠通過VOC的氣味測試,並且成本非常高,我們的散熱矽膠做成了口香糖式、高體裝,根據體積和面積的大小進行裁切,將離心紙撕掉以後可以直接附著在上面。
焉知:產品在環保性方面的表現如何?
亞伯特:我們的產品通過了全部的環保性測試要求,包括壽命測試、耐溫測試、散熱測試、VOC測試以及低分子環供應測試等。
焉知:是由第三方公司進行測試嗎?
亞伯特:我們委託第三方進行測試,我們的合作機構有SGS以及上海華測等一些測試機構。
焉知:如何保證第三方檢測機構額度公信力。
亞伯特:這是在汽車實驗大綱、車廠實驗大綱要求下指定的第三方測試機構,並不是我們自己拿去檢測。
焉知:這套測試實際上是滿足車廠的要求。
亞伯特:對的,沒錯。在新能源汽車充電箱密封的部分,我們使用的是一種新型NBR橡膠防水套。
焉知:它主要應用在充電箱的哪個部分?
亞伯特:主要應用在連接部分,有一個密封的防水結構,類似於傳統加油槍,但是新能源充電槍對於耐熱有著更高的要求,所以我們的材料也具備了耐高溫、耐油、抗氧化的特點。
焉知:5G的到來對汽車晶片算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它所產生的熱量也越來越高,貴司是否有應對該現象的解決方案?
亞伯特:亞伯特是一家瑞士企業,總部在蘇黎世,我們產品的研發一向是基於市場的需求進行的,每年會投入大量的研發經費來滿足市場的需求。今年正在籌備另外一款產品,正處於研發階段,預計將於今年年底正式推向市場。這款產品是我們最新型的觸摸式按鍵,採用了IML的技術工藝,簡單來說它是一個手寫式開關,既有機械手感,又有觸摸反饋。現在市場上有很多的TFT屏,包括IPHONE手機也是電容屏,反饋方式有震動以及聲音輸出,但我們都會發現一個問題,手指一旦沾上水很容易出現誤操作。因為汽車不允許有任何的誤操作出現,於是我們將手寫式的便利和機械式反饋結合在一起,研發出一種3D界面,例如我們應用在賓利上面的屏就帶有一定的弧度,迎合了內飾設計的美感。在表面採用了PUR材質可以組成任意的弧度和角度,軟膠背面採用的是IML線路,在內部組裝彈片,從而實現具有機械形式的手感。
在5G和新能源的背景下,我們對新型材料的研發也加大了投入,特別是目前熱度較高的一些產品,類似於T-BOX以及ECU上面都會用到我們的矽橡膠。特別是T-BOX上面的降噪矽膠對聲學的要求非常高,它的分子鏈、結構鏈是不同的,傳統矽膠並不具備降噪的功能。我們的矽膠在還原聲學方面,在波長的波粒方面有著明顯的降噪效果。在5G的毫米波雷達領域,散熱也有尤為重要,我們的散熱矽膠在這個領域極受歡迎。
焉知:因為電會產生熱,所有和電相關的都能與亞伯特的產品適配?
亞伯特:我們的產品在燈的領域也有廣泛的應用,例如現在流行的LOGO燈、氛圍燈、前閘燈以及後行李箱燈等,都會有散熱的需求。
焉知:材料的發展是否會受到市場變化的約束?
亞伯特:10年前我們整個行業幾乎都是借用歐美、日韓的標準,國產自主品牌都沒有形成自己的標準。現在各大車廠例如吉利、長城、長安包括比亞迪都成立了自己的汽車電子研究院,他們的標準相比奔馳、寶馬包括歐美的傳統汽車品牌更加嚴格。目前我們對材料的要求就是要做到價格更低、測試更苛刻、開發周期更短。
焉知:相較於同類型的其他公司而言,亞伯特的優勢表現在哪些方面?
亞伯特:我們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我們是一家全球性公司,總部在蘇黎世,分公司和銷售處遍布全球,良好的市場給予我們更多與主機廠互動的機會。其次我司擁有眾多專利產品,對於小眾領域的研究十分深入,甚至是整個行業標準的制定者和參與者。第三我們的研發一直緊緊跟隨市場的需求和客戶的需求,研發成果的轉化率非常高,我們研發宗旨是切實解決客戶的需求。
焉知:目前國內是否設有研發中心?
亞伯特:國內並沒有研發中心,除了生產以外,長期的磨具開發、物流 、銷售、進出口都包含。
焉知:請您介紹一下貴司產品的更新換代情況
亞伯特:一般情況下,我們的產品與車輛的使用周期一樣,近些年來我們做了許多平臺項目,例如大眾的MQB平臺,基於平臺打造的車輛使用壽命在5-7年。國產車的壽命會縮短,周期就會加快,相應我們投入的開發周期會比較短。
焉知:亞伯特是否計劃在中國設計研發中心?
亞伯特:今年亞伯特在泰國完成了IPO,公司已經完成了更名。接下來隨著中國市場的擴大,預計中國的汽車品牌未來一定會走向全球市場,我們在國內將會通過收購或者重建的方式建立自己的研發基地。儘管中端客戶是暫緩需求,有些訂單延遲發貨,但並不代表它的他的需求會腰斬或者下降,集團CEO對未來有著非常明確的布局,要在國內加大投入設立工廠和研發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