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精準醫療研究院為基層抗疫研究「武器」

2021-01-08 中原新聞網

伊遠學(右一)與團隊在實驗室。(受訪者供圖)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重慶精準醫療研究院執行院長兼重慶迪安實驗室主任伊遠學很忙。他帶領實驗室團隊率先建立並完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螢光定量PCR標準操作程序,日檢測能力達到3000例,已為全市各區縣完成3萬多例檢測;同時,他和團隊研發的等溫PCR(聚合酶鏈反應)檢測系統和3類檢測試劑盒,具有結果準確、檢測快速、操作簡便等特點,成為重慶基層抗疫的有力「武器」之一。

然而在伊遠學看來,研發和檢測工作僅僅是一個開始。3月14日,他接受重慶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希望將相關技術和成果進一步完善,能服務更多的人群。

第一時間投身抗疫研發

今年49歲的伊遠學是一名黨員,也是醫學檢驗領域的專家,還曾是一名軍人。

「建功偉大時代,是黨員應有的擔當!」1月26日,伊遠學在微信朋友圈留言,激勵重慶迪安實驗室的黨員們團結起來,抗擊疫情。

伊遠學的呼籲,很快得到響應。1月28日,伊遠學與同事一起向大渡口區衛健委遞交請戰書;1月29日,伊遠學牽頭成立以黨員為骨幹的重慶迪安新冠核酸檢測小組,迅速制定科學完備的檢測方案。

2月1日,項目團隊向市委、市政府及市衛健委主動請纓,承擔新冠肺炎疫情檢測工作。2月5日,重慶迪安獲批成為全市首批開展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病原學檢測的第三方機構。

「我是黨員,又是科技工作者,抗擊疫情,責無旁貸。」伊遠學說,抗疫所需的檢驗技術,正是重慶迪安的強項。作為重慶迪安實驗室主任,他必須行動起來,為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貢獻力量。

 新型檢測試劑盒15分鐘可出結果

疫情防控需要什麼樣的檢測技術?伊遠學深入一線開展調查,很快發現「痛點」——社區等基層單位檢測需求量大,對檢測結果的時效性要求高,卻缺少專業的檢測設備和技術人員。

原來,疫情防控之初,新冠肺炎檢測大多採用變溫PCR檢測,需要在高等級實驗室中由專業人員完成,實驗條件高,檢測時間長,很難在基層推廣。

能否研發一種結果準確、檢驗快速、操作簡單的檢測產品?伊遠學和團隊反覆論證,決定研製等溫PCR檢測試劑盒。

歷經上百次測試和對照試驗後,伊遠學團隊成功研發出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新冠病毒核酸等溫擴增快速檢測試劑盒、新冠病毒核酸等溫擴增+基因捕獲螢光報告法快速檢測試劑盒,社區工作人員、基層醫療單位醫護人員經過簡單培訓後即可進行準確檢測,檢測時間僅15分鐘,真正實現了檢測結果立等可取。

已在全市完成3萬多例檢測

研發成功了,但伊遠學一點也沒閒著。脫下防護服,走出實驗室,他又來到大渡口區的社區一線,為基層防疫人員提供培訓。

「把握時機,找準位置,兩側顎弓,咽及扁桃!」培訓中,伊遠學發現,因為缺乏經驗,有的基層防疫人員的採樣不夠標準。遇上這種情況,他總是親自示範,並總結出一套「口訣」傳授給大家。

為了提高培訓效率,他又想到了線上授課。至今,伊遠學開設線上科學防護授課16次,為9000餘人講授相關知識,並主動為其他第三方檢驗機構和相關企業提供技術指導。

目前,實驗室團隊已經在全市完成3萬多例檢測。伊遠學透露,下一步,將在持續服務公眾的同時,重點關注微生物、病毒領域,力爭為全社會構建和完善精準醫療支撐體系。(記者 申曉佳)

相關焦點

  • 凱普生物與中科院深圳先進研究院籤約成立精準醫療聯合實驗室
    下午,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在會展中心舉辦《科學與中國》院士巡講暨重大項目籤約儀式,凱普生物(300639)董事兼副總經理管秩生受邀出席並籤約成立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凱普生物「精準醫療聯合實驗室」。  精準醫療作為新一代診療技術,已經成為國家的重要戰略之一。
  • 諾獎得主斐裡德·穆拉德加盟北京精準醫療與健康研究院
    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項佳楚)3月31日上午,北京精準醫療與健康研究院(籌)在北京科技大學揭牌。包括諾獎獲得者斐裡德・穆拉德等在內的全球精準醫療與健康領域頂尖科學家接受聘任。
  • 「網際網路+」腫瘤防治 為患者打造精準醫療
    信息時報訊(記者 劉俊 實習生 唐賓鴻)12月26~27日,「2020中國腫瘤防治聯盟年會暨中國精準醫學大會」在穗舉行。本次大會邀請到國家衛建委、中國醫院協會、中國癌症基金會等領導及十餘位院士參會,共同探討腫瘤防治、精準醫療、網際網路+醫療等熱點話題。
  • 陝西省衛健委副主任楊聯昌考察創新港精準醫療研究院
    8月28日下午,陝西省衛健委副主任楊聯昌考察創新港精準醫療研究院,醫學部綜合辦公室主任孟曉軍,二附院暨精準醫療研究院院長李宗芳陪同,二附院副院長張蓬勃、總會計師李文博及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參加。 楊聯昌一行參觀了精準醫療研究院實驗室區域、精密儀器室、會議室及各辦公區域,李宗芳陪同介紹。在參觀過程中楊聯昌對「精準醫療」的科研理念表示認可,對精準醫療研究院整體的建設情況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 歐洲精準醫療研究院賦能中國大健康產業
    歐洲精準醫療研究院(PreciMed)作為一家集創新研發及投資於一體的跨國機構,將在JP.ARMAND主席的領導下為臨港乃至中國的大健康產業創新賦能。在大健康產業聯盟主體論壇上,歐洲精準醫療研究院亞太區總裁金曄先生對中國創新藥的發展進行了深入的剖析,金曄先生提出,中國的醫藥行業正在由市場驅動轉向創新驅動。
  • 「信息時報」「網際網路+」腫瘤防治,為患者打造精準醫療
    信息時報訊(記者 劉俊 實習生 唐賓鴻)12月26~27日,「2020中國腫瘤防治聯盟年會暨中國精準醫學大會」在穗舉行。本次大會邀請到國家衛建委、中國醫院協會、中國癌症基金會等領導及十餘位院士參會,共同探討腫瘤防治、精準醫療、網際網路+醫療等熱點話題。
  • 3D列印精準醫療研究院項目落戶湘潭 總投資兩億元
    華聲在線9月14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蔣睿 通訊員 劉瀾)9月13日,總投資2億元的3D列印精準醫療(湘潭)研究院落戶湘潭高新區。該項目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增材製造創新中心主任、增材製造國家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盧秉恆牽頭,依託其團隊的技術、人才、資源等優勢,在湘潭高新區建設省內唯一、輻射中南五省的高標準綜合型3D列印精準醫療研究院。據了解,3D列印精準醫療(湘潭)研究院項目主要包括「一個研究院、一支產業基金、一個專業孵化器」。
  • 【創新港平臺建設在衝刺】二附院精準醫療研究院「科創月」動員...
    李宗芳對創新港精準醫療研究院平臺建設情況、職能架構進行了詳細介紹,闡述了「科創月」的重要意義,向全院傳達了學校關於「科創月」活動的工作要求及安排部署,並對「科創月」4場會議籌備的工作人員表示感謝。「科創月」活動是醫院展示形象風貌、擴大影響力、爭取多方合作的難得機遇,醫院上下要加緊步伐,繼續全力以赴推進研究院平臺建設,積極做好「科創月」活動的籌備工作,辦好每一場會議,爭取利用這個高水平、高層次的大平臺,展示出精準醫療院及二附院的學術特點、亮點及標誌性成果。
  • 山東省大健康精準醫療產業技術研究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成立大會暨第...
    原標題:山東省大健康精準醫療產業技術研究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第一次醫學倫理委員會會議舉行魯網7月2日訊 近日,山東省大健康精準醫療產業技術研究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第一次醫學倫理委員會會議在濟南高新區中關村成功舉行。
  • 重慶醫科大學抗疫主題展開展 這些方式還原英雄抗疫故事
    抗疫實物、藝術作品還原英雄的抗疫故事 重慶醫科大學「醫之模樣」抗疫主題展記錄了在這次抗擊疫情的鬥爭中,學校發揮醫療和科研優勢,踐行醫學報國的初心使命,為疫情防控提供「重醫經驗」的全過程。
  • GE醫療成立GE藥業精準醫學研究院 推動影像科研成果向臨床轉化
    成都2018年6月4日電 /美通社/ -- 2015年,科技部召開「國家精準醫療戰略專家會議」,成立中國精準醫療戰略專家組,並計劃在2030年前由政府投入600億元。隨著精準醫療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近年來其在中國經歷了飛速的發展。然而,要發展精準醫學,影像技術必須先行。
  • 總投資2億元 3D列印精準醫療(湘潭)研究院項目落戶湘潭高新區
    9月13日上午,3D列印精準醫療(湘潭)研究院項目籤約儀式在盤龍山莊酒店舉行。該項目的引進和建設,對於湘潭市進一步匯聚創新人才、發展尖端產業意義重大。3D列印精準醫療(湘潭)研究院項目由盧秉恆院士牽頭建設,依託他本人及團隊的技術、人才、資源等優勢,在湘潭高新區內建設湖南省內唯一、輻射中南五省的高標準綜合型3D列印精準醫療研究院,計劃總投資2億元。項目內容主要包括一個研究院、一支產業基金、一個專業孵化器。
  • 我院「2020年兒童疑難肝病精準醫療論壇 暨兒童肝病及感染性疾病...
    我院「2020年兒童疑難肝病精準醫療論壇 暨兒童肝病及感染性疾病診治進展學習班」成功舉辦 2020-12-25 14: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歐巴馬提出的「精準醫療」真的可行嗎?
    隨後,美國發布《美國創新新戰略》,明確將包括幹細胞在內的精準醫療作為美國在醫療領域的未來發展戰略。與以往在科技前沿步伐稍顯緩慢不同,中國政府在精準醫療的發展方面緊跟國際速度。在美國提出「精準醫療計劃」之後的兩個月,中國科技部召開精準醫學戰略專家會議計劃啟動精準醫療計劃。同時,「精準醫療」擬被列為「十三五」健康保障發展問題研究的重大專項之一。隨後便在清華大學舉辦了中國首屆精準醫學論壇。
  • 【創新港平臺建設在衝刺】顏虹督查創新港精準醫療研究院建設工作
    為嚴守時間節點、保障創新港醫學板塊平臺建設,8月10日下午,副校長顏虹帶隊在創新港21號樓現場檢查醫學部6個研究院建設及搬遷情況。 督導組就目前研究院實驗平臺使用情況提出新的要求,要求精準醫療研究院加緊購置設備,完善科研平臺硬體設施。 顏虹對精準醫療研究院整體搬遷入駐狀況表示肯定。
  • 李滄區讓優質基層醫療服務「觸手可及」
    放眼整個李滄區,像藍孝釧一樣的家庭醫生,以及如此精準、周到、貼身的「家人式」家庭醫生服務,早已經走進了千家萬戶,成為李滄基層醫療服務的「新常態」。自2016年在全市率先推進「家庭醫生籤約服務」試點工作以來,李滄區不斷強化重點、挖掘亮點,全面提高籤約服務質量和水平,擴大籤約服務覆蓋面。截至目前,李滄區組建了164支3+X+1特色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團隊,籤約服務21萬人。
  • 歐美日韓中國精準醫療產業大佬都在這裡了,2016全球精準醫療(中國...
    隨後,提出中國精準醫療計劃,並將其列入國家「十三五」科技發展重大專項,上升為國家戰略。政策上的利好消息,極大地刺激了相關企業和醫療機構投入人力、財力來研發精準醫療。產業界、投資界、創業界均被精準醫療產業的巨大成長空間想像所激發,產業創投活躍,商業模式和業務模式創新思維不斷湧現。中國的精準醫療產業現狀和前景如何?國際精準醫療前沿技術領域有哪些?
  • 2016全球精準醫療(中國)峰會
    2015年初,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國情諮文演講中從國家戰略層面提出「精準醫學計劃」,精準醫學迅速成為全球醫學界熱議和關注的焦點。同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批示國家科技部和國家衛計委,成立中國精準醫療戰略專家委員會。隨後,提出中國精準醫療計劃,並將其列入國家「十三五」科技發展重大專項,上升為國家戰略。政策上的利好消息,極大地刺激了相關企業和醫療機構投入人力、財力來研發精準醫療。
  • 實現精準醫療沒那麼簡單
    精準醫療能治什麼病?  瞄準腫瘤診斷和治療等方面  美國精準醫療計劃的短期目標很接地氣——加強精準醫療在癌症治療上的應用。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主任弗朗西斯·柯林斯在《新英格蘭雜誌》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指出,癌症是常見的疾病,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他們已是美國以及全球其他地區主要的死亡原因。
  • 美研究「私人定製」精準醫療
    為了解答上述問題,美國研究者準備招募上百萬人,對他們的基因、環境與生活方式之間的相互作用進行研究,最終實現為個體「量身定製」疾病預防及治療方法。  美聯社25日報導,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弗朗西斯·柯林斯博士說,目前的醫療「依靠的是通常的、一刀切的方法,因為這是我們掌握的最好的方法」。一項名為「我們所有人」的研究項目正在改變這一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