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陽醫院職業病與中毒科,「解毒醫生」宋玉果尋找致病元兇。
醃製泡菜的容器、父母求來的「偏方」、一次平常的消毒……這些看似普通的物品與操作最終卻成了致命的元兇。
「許多患者得了找不到病因的毛病,這時候他們到我們這兒來追根溯源了!」北京朝陽醫院有個職業病與中毒科,這裡的醫生每天就像偵探一樣,破解著種種「謎案」。
全身無力最後竟是鉛中毒
「大半年了,頭暈、腹痛,時常累得站不住,各大醫院、各科室走了一圈兒下來,什麼毛病都沒瞧出來,可怎麼辦啊?」以為得了「疑難雜症」的李女士平時工作忙,時常出差「飛來飛去」,長期缺覺。很長一段時間,她都感到倦怠、乏力,還出現了一系列消化道症狀。起初,李女士並沒把這些小「狀況」太當回事,覺得就是「亞健康」狀態,好好休息休息就可以緩解。
然而,半年前開始,她的「亞健康」症狀越來越嚴重,已經影響到她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有時候開著會就頭暈目眩,難以支撐。」這時,李女士才開始掛號問診,想要調理一下身體。可是,各家醫院、各個科室查下來,除了有一點貧血以外,李女士的各項標準都是正常的。
一面是難以「對症下藥」的檢查結果,一面是每況愈下、難以維繫的身體狀況,她感覺整個生活都陷入了困頓和絕望。
面對難查病因的「疑難雜症」,李女士來到朝陽醫院職業病與中毒科尋求答案。職業病與中毒科博士生導師宋玉果詢問了李女士的病情,懷疑她是重金屬中毒,立刻安排她進行各項檢驗。檢驗結果一出來,李女士嚇了一跳,自己血、尿樣本中的鉛含量高倍超標。
在宋玉果的追問下,李女士回憶起自己的父母也有類似的症狀。父親也是貧血、頭疼,伴有各種消化道症狀,起初懷疑是得了腫瘤,但各家醫院檢查下來,各項結果也都很正常。母親最近常常覺得疲勞倦怠,但「小病小痛」也沒當回事兒。宋玉果趕緊讓李女士將家人一併送到醫院,進行驅鉛治療。
李女士一家的鉛中毒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詳細詢問了這家人的情況後,宋玉果發現,李女士來自一個「南北結合」的家庭。家中發生中毒的李女士和父母來自東北地區,而李女士的丈夫和公婆都是南方人,他們都沒有中毒。這一大家子人幾乎同飲同食,何以有的中毒了,有的卻沒有呢?
原來,身為北方人的李女士和父母都喜歡吃泡菜,每年到了季節就開始醃製泡菜,一日三餐,佐粥伴飯,少不了它。而李女士的丈夫和公婆卻從來不吃泡菜。針對這一情況,宋玉果推斷,李女士父母新購置的醃製泡菜的容器出了問題,含鉛量應該是大幅超標了。
宋玉果提醒李女士一家,一定要遠離有鉛環境,防止食用鉛汙染的食物和飲料,服用含鉛藥物應嚴格控制劑量,不得過量,避免意外吃進過量的鉛化合物。經過治療,李女士一家人的症狀很快緩解,並最終痊癒。醫生提醒:疑難病來中毒科查查
「這個病例提醒我們,如果生活中遇到了疑難病、罕見病,查了一圈兒又『什麼病都不是』,那應該考慮一下是不是中毒了。」宋玉果說,中毒的一個重要特徵在於它是一個全身性、多臟器受損的疾病,如果在生活中突發一些病痛,並長時間找不到病因,應考慮到中毒科就診、檢驗,排除中毒性疾病。
大學生「形銷骨立」禍根在「砒霜」
一天,又來了一位不到20歲的女大學生。本該朝氣蓬勃的年紀,她卻面色灰暗、骨瘦如柴,要不是哥哥攙扶著,都走不進診室。
「大夫,我妹妹時常噁心、沒力氣、便秘、貧血,現在連學都沒法上了。」眼前這個女孩,1米72的大高個兒,體重卻只有96斤,瘦得「形銷骨立」。由於症狀日漸嚴重,女孩如今已從大學休學,家人帶著她尋醫問藥,已經把家鄉省城的大醫院走了個遍,卻一直沒有查出病因。女孩輾轉北京多家醫院,最終找到朝陽醫院的專家求助。
「病人在日常飲食上有沒有什麼偏好?有沒有吃過什麼特別的藥?」宋玉果詳細詢問發現,女孩有便秘的情況,一直服用父母在家鄉求得的一個號稱通便益氣有奇效的「偏方」,長達五年時間。
「許多人迷信『偏方治大病』,其實,許多偏方往往含有大量毒性重金屬成分,長期使用會造成重金屬中毒,危害身體健康。」最終,醫生在女孩的尿樣中發現了高倍超量的砷,也就是時常出現在古裝影視劇作品中的毒藥「砒霜」的主要成分。
「服用偏方、『仙丹』導致中毒的情況,在中毒科時常發現。」宋玉果舉例,他經常遇到一些病人,由於信奉「仙丹妙藥」,出於強身健體或醫治頑疾的目的,重金求得「仙丹」,甚至自己照書「煉丹」,服藥後急性汞中毒,全身多處皮膚破潰還以為是「仙丹」藥力見效,身體在「排毒」。最終實在扛不住了,才到醫院來求救。
醫生提醒:「仙丹」殘餘大量重金屬
「所謂的『丹藥』,主要成分是燃燒過後生成的硫化物,如硫化汞、硫化鉛等,裡面殘餘著大量重金屬,是現代科學證明有毒的東西。」宋玉果提醒,偏方、土方不可取,「仙丹」更是與現代醫學背道而馳,服用後容易發生中毒。患者在選擇、服用中醫藥時,一定要到正規醫院開方抓藥,並嚴格遵醫囑使用。
劉阿姨胸悶憋氣原是氯氣作怪
「上不來氣兒,憋悶。」60多歲的劉阿姨操持家務活兒是一把好手。尤其疫情期間,消毒、清潔每天必做,家裡還有1歲多的小外孫,育兒環境務必一塵不染。
有一天,劉阿姨突然難受起來。最開始是胸悶和咳嗽,劉阿姨以為是家務勞累,想坐在沙發上緩一緩。沒想到症狀越來越嚴重,發展成了呼吸困難、口唇紺紫。家人趕緊把劉阿姨送到朝陽醫院就診,一照胸部X片——急性肺水腫。
病是這麼個病,可是怎麼得上的呢?醫生和家屬百思不得其解,按理說劉阿姨心電圖檢查一切正常,一沒有冠心病,二沒有心梗,不應該啊!難道是中毒了?於是,中毒科的醫生來會診了。
一問才知道,原來這劉阿姨當天在家搞了一天的衛生,疫情期間,家裡置備了許多84消毒液,稀釋過後用來給家居環境、物品表面消毒。劉阿姨在刷馬桶的時候,為了消毒「徹底」,將84消毒液和潔廁靈混合倒進了馬桶。
「84消毒液是含氯消毒劑,潔廁靈則含有酸性成分,它倆混合起來一反應,當場釋放大量氯氣,幾秒鐘都不用,就會給人體呼吸道造成傷害。」宋玉果解釋,這種情況造成的中毒,往往發病頭幾個小時症狀不太明顯,但24小時內就會迅速發展出很嚴重的病情。正是由於從發病到產生明顯症狀有數小時的「延時」,醫學稱為「潛伏期」,所以中毒的情況時常被病人和家屬所忽略。
醫生提醒:84、潔廁靈不能混著用
宋玉果提醒,在消毒時一定要特別注意安全,含氯消毒劑和潔廁靈千萬不能同時使用。此外,消毒劑也不是越濃、味兒越衝越好。「市面上賣的含氯消毒劑一般濃度在5%到10%左右,濃度較高。居家消毒通常只要500毫克每升的濃度就夠了。也就是說,要對消毒劑進行一百倍到兩百倍的稀釋後再使用。」
(原標題:解毒醫生破謎案)
來源 北京晚報
記者 孫樂琪 製圖 張存
流程編輯 劉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