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出現直立性頭痛,這個病因可別漏診了

2021-01-13 澎湃新聞

原創 MaGic 醫學界神經病學頻道 來自專輯神經影像室

這個容易被忽視的病因你了解了嗎?

現在的人,十個人裡就有九個人有過頭痛,很多時候,我們神經科醫生看見頭痛患者也「頭痛」,因為能引起頭痛的病因實在太多、太複雜......

我們今天暫時先不談引起頭痛的常見病因,而是講述一種容易被臨床醫生忽視的病因——自發性低顱壓(SIH)。

1

SIH的介紹及診斷標準

SIH常常由硬腦膜腦脊液漏引起腦脊液(CSF)容量或壓力降低,通常由醫源性事件引起硬腦膜損傷所致,如腰椎穿刺、手術、分流或創傷。

SIH由Georg Schaltenbrand於1938年首次描述。發病率尚不確切,少數文獻報導在100,000名原發性頭痛患者中的患病率為2%-5%。在這些研究中,女性的發病率是男性的兩倍,中年發病率最高。

■ 臨床表現:

低顱壓的典型臨床表現症狀是腰椎穿刺、顱腦手術或外傷後出現的直立性頭痛。頭痛多呈是瀰漫性,每個患者的疼痛程度不一。

其他一些非特異性的症狀包括頸部疼痛、僵硬、噁心、耳鳴和畏光。

硬膜下血腫和靜脈竇血栓形成是顱內低血壓的後遺症,但在確診的SIH病例中可能是主要症狀。

■ 國際頭痛協會已經制定了SIH的診斷標準(圖1):

圖1

翻譯版如下:

A.直立性頭痛

B.至少存在以下一種症狀:

腦脊液開放壓低(<6cmH2O)

硬膜外血貼術後症狀持續改

表明有活動性腦脊液漏

顱腦MRI表現為顱內低血壓

C.近期無硬膜穿刺史

D.不能歸因於其他疾病

2

引起顱內低血壓的病因

雖然顱內低壓是硬腦膜腦脊液滲漏的直接結果,但引起腦脊液漏的硬腦膜損傷的具體位置通常不確定,而計算機斷層掃描(CT)脊髓造影和鞘內釓核磁共振(MR)脊髓造影是定位脊髓腦脊液漏最敏感的成像手段,由於後者空間解析度較低,因此比放射性核素腦池造影更受歡迎。雖然理論上在進行脊髓造影時存在腦疝的可能,但目前還沒有關於這方面的報導。

從圖1的診斷標準可以看出,腦部MRI在評估顱內低壓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腦MRI可以通過一些特異徵象來確認可疑的醫源性/創傷引起的低顱壓患者,但是要排除其他可能引起類似症狀的病因。

顱內低血壓的特徵性MRI表現(圖2),包括瀰漫性硬腦膜強化(80%-100%)、硬膜下積液/血腫(27%-69%)、靜脈充血(75%)、垂體充血(敏感性不明)和腦下垂(10%-62%)。腦下垂或向下移位是一種高度特異的MRI特徵,包括腦橋向斜坡壓平,橋前或橋周腦池消失,以及小腦扁桃體下移。

圖2

翻譯版如下:

瀰漫性硬腦膜均勻強化

硬膜下積液/血腫

顱內靜脈充血

垂體充血

腦下垂或向下移位

腦橋被斜坡壓平

橋前池或視交叉周圍消失

小腦扁桃體下沉

圖3 矢狀位T1加權腦成像(D)顯示,與初始成像(A)相比,腦橋下垂:腦橋靠在斜坡上和橋前池變平(箭頭),胼胝體向下下垂(彎曲箭頭),中腦橋角變窄(箭頭),以及小腦蚓部輕微下移(星號)。

T2加權軸位圖像(B和E)顯示最初的軸外間隙與硬腦膜增厚(B,箭頭)相稱,間歇性發展為雙側明顯的硬膜下積液(E,箭頭)。T1WI增強後軸位圖像(C和F)顯示瀰漫性、均勻的硬腦膜強化,額葉凸面(箭頭)硬腦膜有輕度增厚。

在一些嚴重或慢性顱內低血壓的病例中,硬腦膜增厚/強化可能突出,甚至可能累及硬脊膜(圖4)。

圖4 長期存在腦室-腹腔分流和慢性過度分流的患者,增強掃描顯示明顯的硬腦膜增厚和強化,包括幕上(A,箭頭)、幕下(B,箭頭)和椎管(C,箭頭)受累。

許多學者認為,顱內低血壓並不是顧名思義的顱內壓下降問題,而是顱內腦脊液容量的喪失。這個發現最初是基於一些具有典型臨床症狀和陽性影像學患者的腦脊液壓力正常而提出。

多項研究未能證明腦脊液壓力和影像學表現之間的相關性,更進一步支持了這一說法。

那低腦脊液容量又如何解釋呢?基於Monroe-Kellie學說(圖5A),由於靜脈腔內壓力較低,而顱內靜脈容量較大,腦脊液容量的損失可以通過增加顱內靜脈腔內的血管容量來補償。而靜脈腔內的壓力較低,導致顱內靜脈容量較大,在增強MRI上表現為靜脈充血、平滑的硬腦膜強化和垂體充血(圖5B)。

圖5(A)根據Monroe-Kellie學說,由於靜脈腔的壓力較低,而顱內靜脈容量較大,因此腦脊液(CSF)容量的損失可透過增加腦脊液(CSF)的顱內血管容量來補償,而不是增加動脈腔內的血管容量。

(B)血容量增加在增強磁共振掃描上表現為靜脈充血(箭頭)、硬腦膜強化和垂體充血(箭頭)。腦下垂(星號)是由於顱內腦脊液容量減少而失去浮力所致。

重點:腦脊液容積減少代償顱內血管容積增加,且靜脈增加大於動脈!!!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模式代表血腦屏障(BBB)外腦實質外血管體積的增加,而不是血腦屏障的病理性破壞。靜脈充血和腦脊液壓力的喪失可能會阻礙正常的腦脊液吸收,典型的表現為細小的瀰漫性硬膜下積液,沒有明顯的腫塊效應。

隨後,增加的硬膜下間隙壓力使橋接的硬膜下靜脈擴張,最終導致這些靜脈撕裂和硬膜下出血。

眾所周知,儘管進行了詳細的檢查,但在許多SIH病例中並不能發現硬膜外腦脊液漏。只有少數SIH患者的脊髓造影會以小的硬腦膜缺損或甚至腦脊液-靜脈瘻的形式定位腦脊液滲漏部位,而緩慢和間歇性的腦脊液滲漏可能不明顯(見圖6)。

此外,大滲漏的滲漏部位可能很難確定,因為在成像之前可能發生廣泛的對比劑外溢(脊髓造影)。

圖6 腦脊液靜脈瘻圖示。在腦脊液-靜脈瘻中,脊椎蛛網膜下腔和相鄰的椎旁靜脈之間的直接交通允許腦脊液流失到靜脈循環中。脊髓CT圖像可顯示「椎旁靜脈高密度」徵象(箭頭),表示鞘內對比劑正在流入椎旁靜脈。很高比例的腦脊液靜脈瘻(>80%)與神經根袖狀憩室(箭頭)相關,這意味著病理生理上的聯繫。

另外,MRI徵象並不是SIH孤立的、具有高度特異性的徵象,約20%的顱內低血壓患者的MRI表現可以是正常的。當處理慢性頭痛病例時,影像人員應該注意,結合多種徵象來分析可以減少漏診。

3

鑑別診斷

顱內低血壓很容易被誤診為Chiari I畸形(圖8),因為這些實體在相似的臨床表現背景下有共同的小腦扁桃體下沉的影像學表現。此外,垂體增強可以模仿垂體瘤,硬膜下出血可以錯誤地歸因於創傷或術後併發症。

圖8 枕大孔水平的軸位CT(A)和T2加WI(B)序列(B)每隔1年顯示小腦扁桃體下移和枕大孔(箭頭)變窄。

同一患者入院時的T1WI(C)顯示顱內低血壓的典型MRI表現:垂體充血(箭頭)、中腦/腦橋向下下垂(箭頭)以及小腦扁桃體下降(星號)。另一例Chiari 1畸形(D)患者的T1加權矢狀面圖像顯示典型的「釘狀」小腦扁桃體(星號)外觀,但腦幹(箭頭)外觀正常。

最後,硬腦膜強化具有廣泛的鑑別診斷,包括轉移性疾病、炎性和感染性腦膜炎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圖9)。必須小心確認均勻的硬腦膜瀰漫性強化,特別是當這一發現不伴有其他顱內低血壓的MRI表現時。

圖9(A)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增強後T1加權軸位圖像顯示局灶性硬腦膜強化(箭頭);(B)瀰漫性轉移性乳腺癌患者增強後T1加權軸位圖像顯示硬腦膜強化(箭頭),其間有局灶性結節狀腫塊(箭頭);(C)右耳乳突炎局灶性細菌性腦膜炎患者增強後T1加權軸位圖像顯示病灶區域不對稱、光滑,右側顳部硬膜和軟腦膜強化(箭頭)。

4

預後

在成功治療腦脊液漏後,觀察到腦部MRI表現的可逆性(圖7)。影像表現的改變通常在幾天到幾周的範圍內,晚於臨床的改善。

圖7 自發性低顱壓患者磁共振成像表現的縱向演變。大約在發病前一年,患者的腦部MRI(A和E)正常。表現時,患者頭痛急劇惡化,此時MRI圖像(B和F)顯示薄而光滑的硬腦膜強化(B,箭頭)以及中腦扁平(F,箭頭)和胼胝體下垂(箭頭)。最初表現(C和G)三天後,短期隨訪MRI顯示厚腦膜強化(C,箭頭)和持續性腦下垂(G,箭頭)。雖然在廣泛的檢查後沒有明確的病因被確定,但患者的症狀和MRI結果在4周後自然並完全消失(D和H)。

本文首發:醫學界神經病學頻道

本文作者:MaGic

責任編輯:章麗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患者突發言語不清、步態搖擺……千萬別漏了這個病因
    其不良反應一般少而輕,噁心、口腔金屬味較為常見,偶見嘔吐、腹瀉、腹痛、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然而極少數患者會因為服用此藥患上腦病!對於甲硝唑腦病,應及早判別,及時停藥。實踐出真知,下面來看看三個該病實例以及如何將該病與其他腦病進行區分。
  • 患者出現復發性失語、頭痛和意識模糊,這個檢查要想到……
    對於有血管危險因素的患者出現復發性失語、頭痛和意識改變,該如何診斷和鑑別診斷?近期Neurology雜誌臨床推理系列報導了一例73歲老年男性出現復發性失語、頭痛和意識模糊,一起看看其臨床推理過程吧。
  • 繼發性頭痛的紅色和橙色警示徵象——SNNOOP10(下)
    許多偏頭痛患者述其在體力活動期間頭痛增加,可模仿體位性頭痛,但這些患者通常水平臥位後不會消退。體位性頭痛是一個紅色警示徵象,因為它是顱內低壓的常見症狀。➤ 直立性特徵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少,並且可能被其他頭痛症狀掩蓋。
  • 31歲媽媽頭痛6天成植物人,醒來第一句話讓人鼻酸,這個病要當心
    抽搐的可怕之處,不在於患者可能咬傷自己,而是肌肉強直後,呼吸肌若受到影響不能正常工作,會導致窒息,人體缺氧4-6分鐘後,大腦會出現不可逆的損傷,嚴重的會成為植物人。家人惶惶不安地聽著醫生的建議:轉到綜合實力更強的醫療機構,希望多一些。
  • 別拿頭暈當小疾 精準醫療助您「暈」籌帷幄
    對於反覆出現的頭暈,可以是內耳疾病所致,也可以是腦動脈狹窄甚至閉塞,造成腦細胞缺血引起,還可以是因為高血壓、低血壓、心臟疾病、肺部疾病、睡眠障礙、精神因素、藥物因素等引起。 2.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眩暈發作持續數分鐘,常伴有共濟失調、構音障礙、復視或視野缺損;老年患者伴有血管病的危險因素。 3.前庭性偏頭痛 自發性或位置性眩暈,每次發作持續數秒到數天,有偏頭痛病史,眩暈發作時伴或不伴發偏頭痛症狀,眩暈有偏頭痛特異誘因所誘發。
  • 查明病因,有些高血壓手術能根治
    漏診誤診,讓高血壓患者很痛苦  6月17日,由省醫學會高血壓專科分會主辦,省人民醫院高血壓科承辦的「2012年河南省醫學會高血壓專科分會學術年會」在鄭州舉行。  目前,我省高血壓患者有2000萬。五個河南人中,就有一個是高血壓患者。而大部分的患者存在於廣大基層、農村。
  • 一表縱覽:繼發性高血壓的常見病因、篩查和診斷
    引起繼發性高血壓的疾病種類繁多,涉及多個系統,臨床上容易漏診和誤診。繼發性高血壓的常見病因有哪些?篩查和診斷方法分別是什麼?本文通過一張表格對上述問題進行概括。繼發性高血壓大約佔高血壓的10%~20%。隨著臨床診療水平的提高,繼發性高血壓的檢出率也相應增加。
  • 莫名的出現頭痛,可能是這種原因造成的,嚴重時會危及生命
    當顱腔內容物的體積增加或顱腔容積縮小超過顱腔可代償的容量,並出現頭痛、嘔吐、視神經乳頭水腫三大症狀時,我們稱之為「顱內壓增高。 其實顱內壓增高絕大多數有明確的病灶,比如我們常見的腦膜瘤、膠質瘤、腦出血、腦膜炎等疾病,都會引起顱內壓增高。所以,總的來說,顱內任何因素能夠引起顱內容積改變、炎性病變、出血性病變等情況,都會造成顱內壓增高。
  • 令人頭痛的「頭痛」-頭痛原因解析!
    頭痛病因眾多,多以病因結合發病機制來分類,診斷時首要根據臨床特點來決定的(一)原發性頭痛1.偏頭痛青年女性多見,多有家族史,特徵為突然發作性頭部劇烈疼痛,可自行或藥物緩解,間歇期無症狀,易復發(1)有先兆的偏頭痛:臨床較少見,多有家族史,常在青春期發病
  • 江陰22歲小伙頭痛欲裂又查不出病因 竟是腎上腺長了腫瘤
    22歲的小健身體一直不錯,但是近一個多月,他經常會出現頭痛、心悸、噁心、嘔吐的症狀,甚至有時候半夜被疼醒起來吐。他去鎮上的醫院也沒查出是什麼原因。8月2日一早,小健突然感覺胸悶呼吸困難,並且面色蒼白,還咳血!
  • 總是頻繁頭暈頭痛,八成是這個問題上門,早清楚早好
    「經常眩暈,伴有或不伴有頭痛,可能患有前庭性偏頭痛。」長沙市第一醫院眩暈診療中心副主任醫師餘孝君提醒。長沙市民劉女士今年56歲,從20多歲開始就時不時出現頭痛。每次發病前眼前有閃光的感覺,持續幾分鐘後會出現左側頭部搏動性疼痛感,噁心想吐。蒙頭睡幾個小時候後頭痛症狀會消失,也沒有太影響生活和工作。
  • 頭疼胃疼等找不到病因可看精神科 心理疾病的「求救信號」你要讀懂
    頭疼胃疼等找不到病因可看精神科 心理疾病的「求救信號」你要讀懂時間:2020-10-11 23:18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頭疼胃疼等找不到病因可看精神科 心理疾病的求救信號你要讀懂 全國慢性疼痛患者超1億人,其中腰腿痛發病率 。
  • 「腦闊疼 」慢性頭痛病人中 約有89.1%的人都是因為這個病
    56歲的林阿姨,患頭痛十餘年,先後到多家醫院各個科室就診,均未查出明確病因。後因使用抗抑鬱藥物,頭痛略有緩解,神經內科的醫生因此診斷為抑鬱症。由於長期依賴止痛藥,患者胃痛、腹脹等胃腸道反應明顯,然而頭痛的問題依舊不能解決,近幾個月還不斷加重,嚴重影響她的生活質量。
  • 大腦裡出現「花邊徵」,病因竟是……
    因出現精神症狀幻覺請神經科會診。平時血氣分析都提示呼吸衰竭,本人不同意用呼吸機。會診看病人,家屬訴幻覺有2個月,總自言自語,對著窗戶說話,和以前故去的老同事聊天。家屬認為是年齡大了,未介意。無發熱,無抽搐,無頭痛嘔吐。查體:嗜睡狀態,反應遲鈍,無法進行語言交流。
  • 醫療糾紛:對陽性檢查結果未重視而漏診,使患者失去最佳治療機會
    二〇一九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法院經審理認為,縣醫院對患者王某某檢查指標出現異常時因其重視不夠,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患者失去最佳治療機會,酌定縣醫院對王某某死亡的過錯參與度為35%,賠償442191.95元。本文取材於司法裁判案例。
  • 提醒:出現以下異常,別忽視
    大腦被人們稱為身體的總司令官,這個司令官位於人體最高的位置,別看它「位高權重」,若是人們不好好地保護它,仍然會有一系列的疾病對其造成侵犯。比如腦出血和腦梗就屬於臨床上比較常見的症狀,不過,這兩種疾病在發生的時候由於症狀比較相似,所以患者和醫生都很難直接對其進行分辨。
  • 突發頭痛 早發現中風的徵兆
    近幾年出現腦中風的情況越來越多,關於腦中風的危害相信大家都應該有所以了解,所以各位患者或是患者家屬一定要多了解這方面的知識,才能及時的進行治療。突然昏眩,眼前漆黑一片,幾秒後就會恢復,這是腦中風的早期徵兆。下面我們詳細說一下關於中風的前兆以及中風病因和危害都有哪些。
  • 高血壓患者要注意,一旦出現這4個症狀,十有八九是腦出血發生了
    高血壓是目前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目前我國至少有3億患者,但對於高血壓的治療,很多人仍存在認識上的誤區。很多人認為高血壓不能「斷根」,不少患者還乾脆不吃藥,擔心吃了藥就沒法停下來,這些觀點都是錯誤的。根據目前的醫學水平,大多數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確實需要長期服用降壓藥甚至需要終生服用。
  • 患者出現快速進行性丘腦痴呆,雙側丘腦T2高信號,你的診斷是?丨臨床...
    患者出現快速進行性丘腦痴呆,雙側丘腦T2高信號,你的診斷是?
  • 經常頭痛別忽視,可能是腦癌的前兆,醫生:老年人應當多注意
    頭痛,顱內高壓和局灶性症狀。每年腦瘤的發病率約為1.9至5.4人(每年100,000人),佔全身各種腫瘤的1%至3%。該疾病可發生在所有年齡段,大多數年齡在20-40歲之間。病變部位和病理特徵隨年齡而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