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糾紛:對陽性檢查結果未重視而漏診,使患者失去最佳治療機會

2020-12-06 騰訊網

【摘要】王某某因反覆發作性頭痛到縣醫院治療,糖類抗原19-9測定值為102.26U/ml,高出正常值的上限兩倍多,縣醫院對該項檢測結果未予重視,後到外院被診斷為胃賁門低分化腺癌,因病情惡化死亡。二〇一九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法院經審理認為,縣醫院對患者王某某檢查指標出現異常時因其重視不夠,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患者失去最佳治療機會,酌定縣醫院對王某某死亡的過錯參與度為35%,賠償442191.95元。本文取材於司法裁判案例。

【關鍵詞】腫瘤標誌物,檢查結果,醫療糾紛,漏診,胃癌

原告訴求

2018年8月15日,王某某因反覆發作性頭痛到縣醫院治療,縣醫院以王某某患神經血管性頭痛收入院住院治療,2018年8月16日檢驗報告單顯示:糖類抗原19-9測定值為:102.26U/ml(正常值0-37),高出正常值的上限兩倍多,縣醫院對該項檢測結果未予重視,亦未將可能引起糖類抗原19-9測定值升高的原因告知王某某,更未告知要查明該指標的原因。

2018年8月17日王某某病情好轉,在縣醫院的同意下辦理了出院手續,醫生仍未告知要定期檢查糖類抗原19-9。直至2019年1月1日王某某因反覆咳嗽、氣喘1月餘再次到縣醫院入院治療,經檢查糖類抗原19-9測定值為2697.81 U/ml,縣醫院才告訴王某某該檢測結果,該檢測意味著惡性腫瘤,王某某便立即要求轉上級醫院治療。

縣醫院同意後,王某某於2019年1月9日到解放軍476醫院住院治療,經該院檢查治療後,建議轉腫瘤科治療。王某某遂於2019年1月11日到福建省腫瘤醫院住院治療,被診斷為胃賁門低分化腺癌累及胃體、胃底伴左鎖骨上窩淋巴結轉移伴肝胃間隙、膈肌腳後方、腹腔及腹膜後、髂總多發淋巴結腫大,左肺小結節轉移待排,縱隔及雙肺門淋巴結轉移等,即王某某被診斷為胃癌且已屬晚期。

後王某某多次在福建省腫瘤醫院、南平市第一醫院、省立醫院等醫院治療。王某某所患疾病治療後不容樂觀,給其本人及親屬帶來了極大的精神負擔,雖然王某某積極治療,依舊因病情惡化於2019年6月24日死亡。

.患方觀點

原告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判決縣醫院賠償四原告醫療費用等各項損失1103813元。

.醫方觀點

診療過程中,主治醫生多次對糖類抗原CA19-9升高問題向患者王某某進行提示,並要求做CT輔助檢查,以便診斷,王某某拒絕配合檢查,並要求出院,縣醫院已經醫囑要求三個月內複查腫瘤標誌物,但王某某未遵醫囑進行複查,未能及時發現糖類抗原CA19-9升高的原因的主要過錯在於患者自身。本案中的損害結果既患者死亡的損害後果的原因為胃癌,是王某某自身疾病,並非縣醫院造成,死亡後果與縣醫院無因果關係,四原告要求縣醫院承擔80%賠償責任有違常識和法律規定。

患者王某某頭痛住院,前後只有3天,是以頭痛為主訴入院,本次住院的主要目的是排除頭部疾病。期間主治醫生考慮患者王某某平素常反覆頭疼,常自服止痛藥物改善頭疼,入院前1年餘因反覆便血伴肛門疼痛,已就診於縣醫院肛腸科,進行過腸鏡檢查,該次完善相關檢查主要為了排除腦動脈瘤、血管炎等顱內病變,因考慮患者44歲,既往有腸道疾病,故予完善消化系+雙腎+婦科彩超、女性腫瘤標誌物5項等項檢查,縣醫院已在合理限度內儘量完善對患者各項機能的檢查。

女性腫瘤標誌物5項檢驗報告單出來後,只有糖類抗原CA19-9測定的數值輕度升高,因該腫瘤標誌物臨床中存在假陽性的可能,不能作為確診癌症的指標。主治醫師已重視糖類抗原CA19-9升高的問題,要求患者進一步檢查肺部CT平掃等項目的檢查。

醫生告知檢查肺部CT平掃、胃腸鏡檢查,患者王某某均表示不查,其認為自己以血管神經性頭痛住院,該次入院前一年已經進行過腸鏡檢查,未見異常,認為縣醫院開出肺部CT檢查就是過多的檢查項目,不同意再做雙肺CT平掃,並要求出院。這一點說明患者不積極配合檢查,導致無法確診,該點在《出院記錄》中已明確記錄。

主治醫生在出院醫囑出院後3月複查糖類抗原15-3,實際即檢測女性腫瘤標誌物5項或3項,只要病人遵醫囑到縣醫院複查,必然能儘早對胃癌進行確診,但王某某並未遵醫囑三個月內來縣醫院複查或其他醫院檢查。導致胃癌未能更早確診的主要過錯方為王某某。

2018年8月15日至8月17日的《出院記錄》出院診斷第3點有明確載明糖類抗原19-9測定升高原因待查;輔助檢查載糖類抗原19-9測定102.26U/ml、雙肺CT平掃拒查,醫囑三個月內複查腫瘤標誌物,因此不存在忽略糖類抗原CA19-9的升高異常之處;且糖類抗原19-9測定102.26U/ml輕度升高,不能確診有癌症,須結合其他診療方法動態觀察。

四.鑑定意見

x縣醫院對王某某診療行為的過錯與王某某的死亡結果之間存在一定因果關係,其原因力為次要,建議參與度為30%-40%。

五.庭審意見

縣醫院作為二級乙等醫院,是區域性醫療預防技術中心,具備在患者王某某檢查指標出現異常時引起足夠重視的能力,並有告知、提醒患者的義務,但因其重視不夠,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患者失去最佳治療機會。縣醫院的過錯與患者王某某病情被延誤,並最終病重不治具有因果關係,原告請求縣醫院賠償王某某醫療費及其死亡所造成的損失,合理部分,應予支持。

縣醫院辯解已經多次就糖類抗原CA-199升高問題向患者王某某進行提示,因王某某拒絕進一步檢查,且未遵醫囑要求三個月內複查腫瘤標誌物,病情延誤在患者自身。本院認為,患者未遵醫囑及時複查屬實,但縣醫院重視並提醒患者的證據不足,縣醫院上述辯解,不予採信。

但王某某罹患的是一種惡性腫瘤,死亡率極高,延誤治療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存活機率,並非導致其死亡的主要原因。根據雙方在王某某病情延誤中的過錯程度,結合縣醫院等級、醫療水平等因素,酌定縣醫院對王某某死亡的過錯參與度為35%。

六.法院判決

二〇一九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法院判決,x縣醫院賠償給原告各項損失合計為442191.95元。

相關焦點

  • 醫療糾紛:延誤診斷和治療過錯,使動脈夾層患者喪失挽救生命機會
    朱某某因劍突下疼痛、頭暈到x縣人民醫院就診,後患者死亡,死亡診斷主動脈夾層。二〇二〇年六月十一日法院經審理認為,雖然即便是及時將患者轉診至上級醫院,也未必一定能夠挽救患者的生命,但醫方延誤診斷和治療的過錯,未能有效控制收縮壓等過錯,沒有儘早建議轉院的過錯,使患者喪失通過恰當治療可能挽救生命的機會。判決被告承擔30%的賠償責任,賠償236043.65元。
  • 醫療糾紛:惡性腫瘤誤診為良性腫瘤,導致鱗癌未能及時診斷和治療
    8月10日患者轉住被告重症醫學病房進行治療,醫生告知家屬患者病情有好轉,開始有意識,繼續當前治療。患者家屬帶著病理切片前往x省腫瘤醫院和x醫科大學x醫院病理科,病理分析結果均為病檢組織存在鱗狀細胞癌。但此時患者已不適合進行放化療。2017年9月10日患者去世。
  • CT檢查後9個月確診肺癌,家屬怒告醫院索賠30萬元丨醫眼看法
    患方認為,醫方系具有較高醫療水平的三甲醫院,其作為患者的初次接診醫院未對患者的疾病發展風險進行告知和建議,而是醫囑患者6個月後複查,導致患者經過9個月的發展出現明顯症狀後才到醫院檢查,並已發生癌症轉移。患方認為醫方的誤診行為導致患者延誤治療後死亡,要求法院判決醫方賠償各項損失約30萬元。
  • 醫療糾紛:未行穿刺活檢誤診骨轉移,並錯誤地使用放射性核素治療
    被告對原告的錯誤診斷行為,對原告造成了如下損害:1.身體更加虛弱,頭髮迅速脫落,抵抗力迅速下降;2.耽誤了最佳治療時機,使原告最終不得不進行手術;3.造成原告嚴重經濟損失,並對原告身心造成嚴重傷害。故原告訴至法院提起本案訴訟。
  • 患者籤字拒絕檢查回家後「死亡」,醫生能免責?
    在臨床上,醫護人員會經常碰到一種令人頭疼的情況是——患者不配合檢查治療。既然是患者拒絕檢查,那麼之後患者因此出現了啥問題,是不是都和醫務人員沒關係呢?如果你這麼想,那就是太天真了!
  • 慈銘體檢被質疑漏診淋巴瘤,29歲小夥一年放化療27次求生
    段宇飛認為,如果不是慈銘體檢的漏診,這一切本來是有機會挽救的。從2019年到2020年,段宇飛共經歷9次化療和18次放療,治療花費近60萬,體重從180斤一度降到120斤。母親王秀英認為,慈銘的體檢報告耽誤了兒子最佳的治療時間,遂導致癌細胞擴散至腦中樞。
  • 醫療糾紛:住院行電針推拿等中醫治療,無醫護人員值班致患者猝死
    在李某某心臟突發疾病,被告作為診療機構,沒有值班醫護人員、患者病情變化時醫務人員未及時到場,且到場後未採取搶救措施。綜合考慮,由被告應承擔50%的賠償責任,即223354.05元。【關鍵詞】醫療糾紛,腰間盤突出,賠償責任,中醫推拿,心臟病一.原告訴求原告是李某某的近親屬,李某某於2019年2月26日由於腰間盤突出、腰椎骨質增生在被告x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住院治療(住院號4782),交納住院押金600元,辦理了新農合醫療保險入院,經過檢查李某某心音響亮,心率70次/分,律齊,心臟各瓣膜聽診區未聞及病理性雜音,血壓130/80。
  • 新醫改醫院過度治療花樣翻新 濫用大型設備檢查
    現象一患者放7個支架真相:放3個以上失去臨床意義,多1個回扣2000元濟南某公司一位副總經理因為心梗住院,接受支架治療手術,先後被放進7個支架,花了十幾萬元。「支架放3個以上就失去臨床意義,放7個純粹變成賣支架。」
  • 單純HPV16/18陽性行陰道鏡檢查有可疑病變患者的子宮頸組織病理...
    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婦產科陰道鏡門診就診的年齡為21~65歲、HPV16/18陽性、細胞學檢查結果為陰性或未明確診斷意義的不典型鱗狀上皮細胞(ASCUS)、陰道鏡檢查有可疑病變的患者,收集其子宮頸組織的病理檢查結果進行回顧性分析。
  • 心太大 上海六成大腸癌初篩陽性居民未按建議接受腸鏡檢查
    近年來本市積極研究和推廣癌症篩查適宜技術,組織開展人群篩查,大力推進癌症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患者生存改善的效應顯著。2013年起本市啟動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社區居民大腸癌篩查」,已完成大腸癌篩查444.3萬人次,並追蹤到確診癌前期病變患者1.85萬人,大腸癌患者3895人,其中早期比例達45.5%,是篩查前本市平均水平的3.5倍。
  • 分析了158個真實案件,這項研究梳理出醫療糾紛的成因
    結果醫療糾紛投訴成因主要有醫方和患方兩方面,醫療糾紛級別主要分布在三級(70.9%)和四級(29.1%)。患方因素包括患者的性別、籍貫、患者言語威脅醫生、對醫療行為存在誤解、住院時間,醫方因素包括醫生違反診療常規、診治不及時、病情評估不充分、突發事件處置經驗不足、技術水平不高,疾病因素包括疾病的治療效果和疾病分類,P值均小於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 孕婦稱產檢HIV陽性未獲告知致女兒感染 事件始末真相
    這個問題一直環繞在費小華的心裡,2月23日上午,他到醫院進行檢查,檢查結果顯示,他並未感染梅毒,HIV抗體為陰性。  而後,他又到宜賓市婦幼保健院,找到婦產科主任劉曉微。費小華提供的錄音資料中,劉曉微稱,姜梅在婦幼保健院從建卡到生產,共經歷劉仁惠、眭瓊和她本人三個醫生,其中劉仁惠是首診醫生。
  • 醫療損害責任糾紛案件中,屍檢到底對誰有利?|醫眼看法
    4.患方對整個治療有異議要求屍檢,但之後未再與醫院進行溝通聯繫,而是決定將遺體火化,導致鑑定機構拒絕受理鑑定委託、無法就診療行為是否存在過錯進行鑑定承擔(40%)責任。醫療糾紛中的屍檢,有哪些相關規定? 說到屍檢的相關規定,就不得不提到2018年頒布施行的《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在第二十六條和第二十七條對於屍檢以及屍體的處理都做出了規定。
  • 初篩/確認實驗室HIV結果相悖,是假陽性還是窗口期?
    一周後反饋結果為確證實驗陰性,詳細檢測結果如下: 作為HIV的初篩實驗室,科室一直嚴格按照《全國愛滋病檢測技術規範》的要求進行,可疑標本的檢測按照篩查實驗的檢測流程規範處理並送報確認實驗室確認,難道是我們的發光檢測結果出現了假陽性?
  • 在宮頸癌篩查中,最容易被「過度檢查」的竟是它!
    病例分析:病例 1:女性,30 歲,因體檢行 HPV、TCT、陰道鏡檢查、全面宮頸體檢。病例 2:女性,36 歲,陰道瘙癢不適,行 HPV、TCT、陰道鏡檢查一起。病例 3:女性,36 歲,未行 HPV、TCT 檢查,直接行陰道鏡檢查。病例 4:女性,47 歲,體檢發現宮頸 HPV16 陽性,TCT 提示低度鱗狀上皮病變。
  • 我們分析了北京3年的醫療訴訟,結果…… | 醫眼看法
    而訴訟案件中有一部分,可能由於各種原因撤訴了,只有部分能夠最終審理結束,獲得一審判決。北京的學者研究分析了2014~2016年三年間北京市全部的醫療損害責任糾紛訴訟案件,結果於2018年11月發表在中華醫院管理雜誌上。
  • 四川宜賓孕婦產檢HIV陽性未獲告知 致新生兒感染
    姜梅告訴澎湃新聞,建卡後,她每個月都要去婦幼保健院檢查,其間的檢查結果正常。一切看似有條不紊地進行著,2017年2月20日,臨產的姜梅住進宜賓市婦幼保健院,她選擇剖腹產讓女兒降生。費小華說,2月20日住進醫院後,醫生抽過一次姜梅的血,家人以為是正常程序,也沒多問,醫生也未告訴產婦及家人抽血是為了什麼。
  • 醫療糾紛: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損傷腓總神經束,導致患者七級傷殘
    【關鍵詞】醫療糾紛,醫療過錯,賠償責任,全髖關節,七級傷殘醫療糾紛、醫療風險、醫藥合規資料來源於「楊某某與xx縣人民醫院、中國xx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xxx市中心支公司醫療損害責任糾紛一審民事判決書(2018)xxxxx民初xxxx號」。
  • 愈她 預見未萊 | 赫賽萊®上市記:助力HER2陽性乳腺癌患者長期...
    Geyer教授帶來了KATHERINE的深度解讀及最新進展。儘管曲妥珠單抗改變了HER2陽性乳腺癌患者的臨床結局,但是HER2陽性早期乳腺癌患者輔助治療使用曲妥珠單抗,10年後仍有約25%的患者會出現復發轉移。新輔助治療使用曲妥珠單抗+帕妥珠單抗雙靶治療後,也仍有約40-60%的患者未達到病理學完全緩解(pCR),而這類non-pCR患者5年內復發風險非常高。
  • 女大學生接受細胞免疫治療後去世引糾紛 專家:監管需重視
    約定cd19-cart的製備費用全部由院方承擔,患者住院期間的其他費用由患者自己承擔。張帆籤字的car-t治療知情及志願同意書。樊女士認為,北京博仁醫院治療過程中存在問題,「缺少了一環重要的檢查,而且搶救的時候也不及時。」記者獲取的一份北京市豐臺區醫調委2020年2月出具調解終結書顯示,2019年12月19日,張帆家屬向醫調委申請醫療糾紛調解,北京博仁醫院於2019年12月19日同意調解並遞交全部材料。同日豐臺區醫調委受理該案。經調解,患方不認可調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