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檢查後9個月確診肺癌,家屬怒告醫院索賠30萬元丨醫眼看法

2020-11-27 醫脈通

作者:劉嚴

本文為作者授權醫脈通發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太難了!醫生不但要忙著出診、值班、科研、教學,還得提防患方日後來算後帳。


案件回顧


2016年8月18日,患者肖某因主訴「咳嗽1-2年,晨起咳嗽明顯,目前入睡明顯,乾咳,自述有痰,偶爾黃痰,不發熱」至北京某知名三甲醫院就診,診斷為咳嗽。2016年8月24日,患方再次至醫方處就診,門診病歷記載:病史同前。……Imp:肺氣腫、肺間質纖維化。2016年9月8日病歷載:病史同前。Rx:6個月複查胸部HRCT。2017年6月患者出現聲音嘶啞,到多家醫院就診,最終被診斷為分化差腺癌


2017年7月3日至2017年8月2日,患者至北京某三甲專科醫院住院治療,出院診斷為:


1.左肺腺癌,T4N2M1c,IV期,肺門淋巴結繼發惡性腫瘤,胸膜繼發惡性腫瘤,肺繼發惡性腫瘤,縱隔淋巴結繼發惡性腫瘤,骨繼發惡性腫瘤,腦繼發惡性腫瘤,放射治療,EGFR,ROS-1,BRAF,KRAS,ALK陰性。

2.聲帶麻痺。

3.前庭功能減退。

4.甲狀腺結節。

5.肺部感染。


此後,患者多次接受化療。


2018年4月17日,患者醫治無效去世,死亡原因:肺惡性腫瘤,骨髓抑制,呼吸衰竭。


在患者死亡後,患者家屬將首診醫院訴至法院。患方認為,醫方系具有較高醫療水平的三甲醫院,其作為患者的初次接診醫院未對患者的疾病發展風險進行告知和建議,而是醫囑患者6個月後複查,導致患者經過9個月的發展出現明顯症狀後才到醫院檢查,並已發生癌症轉移。患方認為醫方的誤診行為導致患者延誤治療後死亡,要求法院判決醫方賠償各項損失約30萬元。


醫方認為,患者的損害後果不是醫方診療行為導致,而是其自身疾病的自然轉歸,不同意患方的索賠要求。


訴訟中,經患方申請,法院委託鑑定中心對醫方對患者的診療過程中有無過錯,如有過錯,與患者死亡的損害後果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係及原因力大小進行鑑定。


2019年10月19日,該鑑定中心出具鑑定意見,分析如下:


1.肺癌是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之一,早期肺癌多無明顯症狀,多數患者確診時已屬晚期,致肺癌整體5年生存率低。本例未行屍體解剖,病理死亡原因不明。據現有病史資料,患者系左側肺癌繼發多處轉移及骨髓抑制、肺部感染死亡,其最終死亡符合自身疾病的發展及轉歸。


2.肺結節是一種臨床中常見的現象,包括良性結節和惡性結節,惡性肺結節早期發現比較隱匿,如果不早期幹預,其病程迅速、惡性度強、預後差。2016年8月18日主因咳嗽1-2年就診,2016年8月19日CT檢查,顯示左上肺結節,最大徑2.3cm,密度均勻,有分葉,CT值為32.4HU,同時有肺門飽滿和縱隔多發小淋巴結,影像診斷左肺上葉結節明確,其影像學表現提示惡性結節可能。本例患者時年53歲,吸菸10支/天*40年,未戒菸,具有肺癌高危因素,醫方在門診記錄中對影像學發現的肺部結節未予記錄及初步診斷,未進行肺癌風險評估及進一步檢查,不符合診療規範,視為過錯,與患者肺癌診治延誤有關。


3.患者為惡性腫瘤死亡,屬於自身疾病的發展及轉歸,與醫方的診療行為無直接因果關係。惡性腫瘤臨床診療目的為延長生存期,改善生活質量,肺癌治療目前主要採取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影響惡性腫瘤患者生存期的因素較多且並不確切,統計學結果不能證明具體患者早期得到適當診治可以獲得的生存期,但早診早治才有可能提高肺癌的治療效果。本例,患者從在醫方就診發現肺部結節到惡性腫瘤明確診斷間隔9個月,同時影像學資料證實疾病存在明顯進展或惡化,提示患者喪失了早期就診時的救治並獲得更好治療效果的機會。


綜上,作出鑑定意見認為:患者系左側肺癌繼發多處轉移即骨髓抑制、肺部感染死亡,其最終死亡符合自身疾病的發展及轉歸。醫方在對其診療行為中存在過錯,與其死亡雖無直接因果關係,但造成患者喪失了早期就診時的救治並獲得更好治療效果的機會,與患者生存期延長受損或死亡進程加快有因果關係,綜合考慮患者病情的嚴重性及醫方過錯程度,建議醫方的過錯在患者死亡後果中的原因力大小為輕微。


法院根據鑑定意見書,認定醫方的診療行為存在過錯,與患者的死亡雖無直接因果關係,但與患者生存期延長受損或死亡進程加快有因果關係,應承擔輕微責任。但判決書同時指出,因我國法律並未對生存期賠償予以規定,且患方主張的各項費用均為治療患者原發病產生。


在庭審過程中,醫方同意按5%的責任比例對患方的合理損失進行賠償,法院最終賠償患方營養費292.5元、喪葬費2540.1元、死亡賠償金67990元、精神損害撫慰金30000元;醫方承擔一半案件受理費和鑑定費。


誤診承擔法律責任嗎?


誤診,即醫務人員由於觀察檢查不周,不認真不仔細,導致漏診或給出錯誤的診斷。診斷的目的在於確定疾病的本質,並隨之選擇有針對性的及時治療,使病情能夠向好的方面轉歸。因此把不正確的診斷看作是錯誤的,把不及時、不全面的診斷也同樣看作是錯誤的。


誤診在教科書中或臨床上尚缺乏嚴格的分類。我們結合現行臨床上比較通用的分類,並根據誤診性質和程度的不同,試將誤診分為下述五個類型:診斷錯誤、延誤診斷、漏誤診斷、病因判斷錯誤、疾病性質判斷錯誤。


之前已經有很多誤診的案件被報導,比如體檢中心胸部攝片漏診肺癌,心臟手術前漏診肺癌轉移,跌傷後醫院攝片漏診骨折,懷孕被誤診月經不調,宮外孕被誤診。這一類漏診誤診的案件往往事實比較清楚,特別是一些有影像學資料的案件,責任也容易被認定。


根據法律規定,當患者在醫院檢查治療時,患者和醫院之間已經形成了醫療服務合同關係,醫院應當嚴格遵守醫療衛生管理法律、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範、常規,嚴格按照有關程序進行檢查及治療,如果醫院在診治過程中沒有對患者進行全面檢查,導致患者嚴重疾病被漏診,因錯過最佳治療期而惡化,即使醫院漏診的行為不構成醫療事故,患者仍可追究醫院的違約責任,即對與漏診有關的損失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診療過錯中的誤診有什麼具體表現?


誤診被看做是一種醫療過失,所有醫生都在努力的避免出現誤診。但實際上,每一位醫生都會出現誤診,即使再高明的醫生也不能倖免。但誤診並不見得都是過失,由於各種疾病均具有複雜的發展過程,在典型的症狀和體徵還沒有表現出來的時候,醫生往往難以確診,只有疾病充分發展後,各種支持診斷的表現才逐漸明朗化,此時才能夠確立正確診斷。而之前的錯誤診斷並不構成過失。


在判斷誤診過程中醫方是否存在過錯時,會主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 醫生在診斷過程中是否符合診療常規


診療常規是衡量醫生執業過程是否有過錯的重要規範,任何違反診療常規的操作都可能被認定為過錯。


常見的過錯包括:未詳細採集病史,忽略關鍵病史;未全面查體,忽視患者重要體徵;未認真分析病因,未按照診療常規為患者進行必要的輔助檢查;忽視患者提供的就診記錄和檢查結果,導致重要陽性結果未被及時關注;不重視輔助檢查的異常結果,未能進一步完善檢查;明確診斷時沒有及時請上級醫生給予指示、請會診或轉診上級醫療機構;未能向患者和家屬詳細說明病情。


2. 醫生在診斷過程中是否存在不負責任的情況


有些誤診並非是違反診療常規導致的,而是由於醫生馬虎從事、疏忽大意、對工作不負責任造成的。比如忽視患者症狀變化、病情進展,導致診斷延誤;拿錯患者的化驗單或輔助檢查報告單;出具影像學報告時疏忽大意漏掉病灶;直接忽視輔助檢查中可提示疾病診斷的陽性結果;未及時追蹤病理診斷報告並通知患者。


在這種「低級錯誤」下出現的誤診,常被成為責任性誤診。雖然是一些「低級錯誤」,但如果在忙碌的臨床工作中不能集中精力,保持高度的責任心,認真負責地檢查核對,這種錯誤實際上很容易發生。  


3. 醫療機構所在地區的診療水平


對於疾病的明確診斷依賴於醫療機構的硬體水平和軟體水平,硬體水平主要就是各種檢驗檢查設備儀器,而軟體水平是醫生的理論水平、經驗,當然還有醫院的管理、質量控制、風險防範水平。但在判斷過錯程度上,醫療機構的級別、條件及醫生水平固然是需要考慮的因素,但往往更加著重於醫療結構所在地區的診療水平。也就是說,如果一種疾病在此地區確診率較高,那麼造成誤診往往要承擔較大的責任。因為,在同一地區會診、轉診是比較容易實現的,基層醫院如果認為確診有難度,應該及時轉診,否則就會被視為過錯。


如何越過肺部結節的坑?


肺部結節是臨床上常見的病變,隨著人們更加重視體檢,很多無症狀的肺部結節被檢出。肺部結節一般直徑小於3cm,可能是某些惡性病變的早期,也可能是良性病變。對於肺部結節的診斷來說,病理診斷絕對是金標準。而影像學檢查雖然會對結節的性質有一些臨床提示作用,比如邊界是否清楚,有無分葉、毛刺,密度是否均勻,CT值的範圍等。但要想通過影像檢查就明確結節的性質,誤診的風險太大了。


在訴訟實踐中,有影像學檢查提示惡性病變,手術切除肺野後病理結果顯示慢性炎症而導致醫方敗訴的;有影像學檢查提示良性病變,觀察中病變快速進展引發訴訟的;有肺組織穿刺活檢後確診惡性腫瘤,但因為穿刺導致併發症或穿刺後出現腫瘤肺外轉移,而被認為診療過錯被索賠的;還有醫生告知患者肺部結節不排除惡性病變,患者詳細檢查後發現為良性,向醫生索賠醫藥費、誤工費和精神損失費的(理由可能是不但花錢、浪費時間做了「沒有意義」的檢查,還被嚴重「嚇到了」)。更多的情況是本案中遇到的,醫生對於影像學檢查中提示的肺部結節,當時認為不能判定為惡性,畢竟患者既往有慢性肺病的病史。最終建議觀察,定期複查胸部CT。而患者未能遵醫囑定期複查,等到出現嚴重症狀時,病變已經明顯增大。


如果對於肺部結節過於積極,不但浪費醫療資源,還可能造成患者過度接受檢查、花費巨大,並且導致不必要的焦慮。但如果不怎麼積極,往往可能導致疾病不能早期診斷,延誤治療。如何把握分寸,如何與患者溝通,也是門學問。


2016年《中國肺部結節分類、診斷與治療指南( 2016年版)》發布,2018年《肺結節診治中國專家共識(2018年版)》發布,對於肺結節的評估、處理策略都給予了詳盡的推薦意見。跟著指南走,雖然不見得能避免臨床誤診,但診療過程有依據,臨床風險大大減少。


診療不易,切記步步當心。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骨髓移植15例9死 死者家屬向珠江醫院索賠700萬
    骨髓移植15例9死 死者家屬向珠江醫院索賠700萬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6月14日 10:44 來源: 南方都市報
  • 在醫院吃了試驗藥,一周後身亡!家屬索賠,法院這樣判…
    這起訴訟中,死者家屬根據《受試者知情同意書》索賠150萬元,而申辦者卻稱並未籤訂臨床試驗合同,不應賠償。記者日前從廣州中院獲得這份終審判決,解答了上述問題。參加臨床試驗後死亡醫院被判存在醫療過失2012年8月18日6時30分,年事已高的阿順(化名)因「言語不清1小時,伴左側肢體乏力」送至某醫院急診,
  • 做磁共振檢查稱被嚇出幽閉恐懼症 患者起訴醫院索賠
    林某因神經衰弱,到醫院做顱腦磁共振檢查。誰知,因儀器孔洞狹窄,他當場嚇得大呼小叫,並認為自己因此患上「幽閉恐懼症」,起訴醫院索賠3.5萬元。昨悉,礄口區法院一審判決駁回林某的全部訴訟請求。  2014年6月10日,林某因神經衰弱到武漢一家醫院神經內科就醫,13日進行顱腦磁共振檢查。
  • 妻子檢查出愛滋後致丈夫感染 男子訴醫院索賠
    事發後,王鑫質疑院方為何在體檢時不告知自己妻子疑似患愛滋病一事,並起訴了知情的婦幼保健院。法律界人士對北京青年報記者表示,保障愛滋病人隱私權的相關規定,與婚檢機構的工作條例存在衝突。  婚檢女方疑似愛滋 無人告知男方  2015年3月,王鑫和未婚妻葉青在永城市婦幼保健院進行婚檢,檢查報告出來後,醫生單獨叫住了葉青。
  • 確診肺癌晚期後,她已堅持7年:癌症有什麼大不了?
    她叫郭紅,來自廣州,今年53歲,2012年被確診為肺癌中晚期,至今帶癌生存超過7年。本文以採訪對象的第一人稱進行敘述。確診肺癌中晚期,我忍不住大哭了一場2012年3月,我在公司的例行體檢中被查出肺部有陰影。給我做檢查的是一個老醫生,很有經驗。他指著胸片的結果告訴我,這一塊陰影的形狀不好,建議我趕緊去醫院做個CT排查。
  • 老太神經手術後顱骨穿孔身亡 家屬質疑醫院違規
    神經手術後顱骨竟穿孔  死者家屬向醫院索賠36萬,海珠區法院暫未宣判  本報訊 (記者吳秀雲 實習生 蔣結桃) 65歲的湖南老太因為面頰疼痛住進了醫院,沒想到手術後沒多久就魂歸天國,經法醫鑑定,發現老太太的顱骨有一個0.3X0.3釐米的圓形孔洞,家屬認為醫院違規操作,將老太顱骨洞穿,又沒積極預防手術後併發症造成老太死亡
  • 廈門呼吸病醫院以高精尖診療技術精準抗擊肺癌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 劉蓉 通訊員 吳雪梅 李曉蘭 廈門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供圖)肺癌已是全世界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每年因肺癌死亡的人數多於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腸癌死亡人數的總和。為呼籲全球各國關注肺癌的防治,提高人們的防癌、抗癌意識,世界肺癌聯盟把每年的11月定為「全球肺癌關注月」。今年11月是第二十個肺癌關注月。
  • 我們分析了北京3年的醫療訴訟,結果…… | 醫眼看法
    我們分析了北京3年的醫療訴訟,結果…… | 醫眼看法
  • 濟南中醫白癜風醫院,皮膚ct檢查白癜風準不準確呢
    濟南中醫白癜風醫院,皮膚ct檢查白癜風準不準確呢 時間:2020-12-03 16:33 濟南中醫白癜風醫院 談到白癜風,大家都知道它是一種皮膚病。白癜風的類型不同,症狀也不同,多數人只知道一種,不知道另一種。
  • 每經9點|全國累計確診1287例新型肺炎病例;火神山醫院將於2月1日...
    19個省(區、市)報告新增疑似病例1118例。全國共有30個省(區、市)報告疫情,新增青海省。截至1月24日24時,衛生健康委收到29個省(區、市)累計報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1287例,其中重症237例,死亡41例(湖北省39例、河北省1例、黑龍江1例)。已治癒出院38例。20個省(區、市)累計報告疑似病例1965例。
  • 肺癌的6個科普,建議收藏!|吸菸者|肺癌|CT|劑量|胸部|廚房|油煙|...
    肺癌是一個致死率極高的惡性疾病,是全球頭號的癌症殺手,而早診斷、早治療是提高肺癌總體治療效果的唯一途徑。專家指出,通過規範化治療和多學科聯合診治,晚期肺癌的總生存時間從過去的2-4個月延長到現在30個月左右。1.
  • 遭遇肺癌,先問醫生這10個問題
    肺癌種類很多,病理確診是一切治療方案的前提。沒有病理確診,再好的醫生也會無從下手。2:腫瘤分期是多少?了解了類型,下一個重要的信息就是分期。也就是說,從影像學檢查上,比如胸部CT,顯示癌症處於什麼階段,惡性程度如何,是否轉移。
  • 原以為慢性支氣管炎,醫院檢查肺癌晚期,35歲婦女後悔應早重視!
    小紅趕緊去醫院檢查,竟然是肺癌晚期,聽到後如晴天霹靂,天昏地暗,誰能想到這麼年輕就患上了這種病。醫生說,小紅不是簡單慢性支氣管炎引起的呼吸道出血,而是肺癌。很多時候,肺癌咳嗽很容易與支氣管炎、肺炎、肺結核等疾病相混淆,經常被忽視。肺癌癌腫刺激支氣管黏膜造成乾咳,無痰或少量白色泡沫痰,肺癌腫塊增大造成支氣管狹窄,咳嗽加重,且多為持續性,是一種阻塞性咳嗽。
  • 家屬要知道的:怎麼樣去檢查並確診是抑鬱症?掛什麼科室?
    文/阿秋有抑鬱症患者家屬和網友問我:怎麼樣去檢查並確診是抑鬱症?掛什麼科室?對於以上問題,我相信這也是許許多多患者家屬,或者疑似自己患有抑鬱症人員迫切想知道的答案和指引,為了讓大家更清晰地了解以及也讓自己的心裡有個數,減少走彎路的挫折,為此我專門為大家來簡單地講講吧。
  • 南部幼兒女教師突感頭部刺痛 醫院確診為腦瘤
    經歷9個小時的漫長手術,切除了雞蛋大小的腦部腫瘤,切除腫瘤檢測情況仍然要等待進一步檢查。丈夫是普通的工薪階層,兒子正在縣城上高中,巨額的手術費,後續未知的康復費用,這一切突如其來的變故發生在南部一位普通的民辦幼兒女教師李一平的身上。
  • 男子做痔瘡手術後突然死亡 家屬:醫院應該負責任
    原標題:男子做痔瘡手術後突然死亡 家屬:醫院應該負責任 做痔瘡手術也可能有生命危險。近日,橋頭鎮的莫先生就在企石醫院做了痔瘡手術,沒想到,兩天之後,莫先生就出現了頭腦發暈、胸悶氣短的症狀,之後便不治身亡。 對此,家屬認為,做這麼一個小手術都出現問題,肯定是醫院的責任。
  • 香港演員曾偉權肺癌去世!治療肺癌要花多少錢?▎肺癌關注月
    11月14日,據港媒報導,TVB的金牌綠葉演員曾偉權因肺癌去世,終年58歲。20個「全球肺癌關注月」,肺癌是中國的第一大癌種,也是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有「癌症第一殺手」之稱。肺癌的原因致癌風險因素大致分為兩類:內源和外源。內源主要是遺傳和年齡,外源主要是生活習慣和環境風險等。肺癌的治療方法與費用肺癌所經歷的階段大概可分為確診(部分患者還會有會診/二次診療)、治療和康復/穩定三個階段。
  • 檢查出肺小結節不重視,年輕高管兩年後確診肺癌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四醫院心胸外科楊澤山主任醫師解釋道,「絕大多數肺小結節影像學表現為境界清晰,邊緣光整屬良性病灶,如炎性假瘤,肉芽腫,增殖灶,肺內淋巴結等,對人體沒有很大危害,一般不需要外科手術的介入,只有少部分腫瘤性質的結節才需進行處理。」 結節良惡性的判斷,與結節大小有一定關係,但也要考慮其他因素,如實性成份、境界邊緣形態等特點。
  • 肺癌是如何靠近我們的?這3個誘因,讓很多人沒有躲開
    大家可能會有一些疑問:「那我怎麼知道CT檢查出來後是不是良性,是不是惡性啊?這要怎麼判斷?」——喬貴賓 胸外科主任醫師 廣東省人民醫院2、這是一個年齡僅僅36歲的年輕女性,在前一段時間她因為月經不調去醫院做檢查,因為處於新冠疫情中,所以在醫院做檢查、住院,都要進行胸部ct的排查。
  • 肺癌引起的咳嗽什麼樣?|支氣管|肺癌|咳嗽|腫瘤|患者|CT|症狀|...
    據央視頻報導,江蘇省江陰市人民醫院胸心外科收治了一名12歲的初一學生,原因讓人意想不到:肺癌。今年4月底,他曾因低熱前往醫院就診,當時結果顯示胸部CT見左下肺磨玻璃結節,不排除炎症可能。抗炎治療後複查CT,結節較前未見好轉。因患者年齡小,手術創傷偏大,所以採取保守治療。直到9月份去醫院複查時,CT顯示結節較之前大致相仿,綜合分析考慮惡性可能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