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醫改醫院過度治療花樣翻新 濫用大型設備檢查

2020-12-04 騰訊網

為降低醫院對藥品收入的過度依賴,各地衛生主管部門結合新醫改,推出了一些控制性措施。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一些醫院授意醫生多開大型設備檢查,如核磁共振、CT等。「大型設備檢查費用上去了,藥品收入佔比也就下降了。該降的沒降,不該升的反而升了。」

過度醫療久治難除,而且不斷花樣翻新,究竟該如何切除這一毒瘤?

現象

一患者放7個支架

真相:放3個以上失去臨床意義,多1個回扣2000元

濟南某公司一位副總經理因為心梗住院,接受支架治療手術,先後被放進7個支架,花了十幾萬元。

「支架放3個以上就失去臨床意義,放7個純粹變成賣支架。」山東省胸科醫院醫學工程部主任毛樹偉說,就心臟病治療而言,搭橋手術是最好的方案,但現在醫生普遍不願做搭橋手術,而傾向於放支架。

據了解,國產支架出廠價一般為3000元,賣到醫院價格漲到1.2萬元,進口支架到岸價6000元,用在病人身上漲到近2萬元。

一些醫生不願搭橋而偏愛支架,不僅因為支架利潤多,還因為醫生能拿回扣。齊魯醫院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醫生坦言,「每個支架醫生能拿到10%至15%的回扣。」這意味著,每給病人放一個進口支架,醫生至少能拿到2000元,「這是支架用量越來越大的根本原因」。

延伸

抗生素最常被濫用

對象:領導幹部、公費醫療及醫保病人成為受害者

與支架、瓣膜、鋼板等植入性醫療器械類似,抗生素是目前最常被濫用的藥品。山東省臨沂市河東區一位體重34公斤的未成年患者,只因為感冒,在基層診所被用24萬單位的慶大黴素連續打了3天,引起急性腎小管壞死,結果住院治療1個多月。

浙江大學醫學院肖永紅等人調查,我國抗生素原料人均年消費量比一些發達國家高几倍。世衛組織推薦的抗菌藥物院內使用率為30%,因為國情等原因,我國衛生部門設置的底線則是60%。

腫瘤是過度治療的又一重點領域。「病人檢查出腫瘤,家屬一般會傾盡所有治療,否則會認為對不起病人。一些醫生抓住這種心理,拼命用藥、用最好的藥。」山東日照市一位基層醫院院長說,一支化療藥動輒幾千元甚至幾萬元。治療的結果往往是人財兩空。

重症監護也存在過度治療現象。記者採訪發現,一位退休幹部因腦溢血成植物人,在重症監護室(ICU)躺了一年去世,花了100多萬元,一個人把單位全年醫藥費花光。

一些醫院的臨床病例顯示,領導幹部、公費醫療及醫保病人,更容易成為過度治療的受害者。

推手

過度檢查只為謀利

其他:醫生怕漏診誤診,只能用設備大撒網檢查

「一住院,不管最近是否做過相同的檢查,病人所有指標都要重新檢查一遍。」山東一位臨床醫生透露, 院內有些科室讓病人每天查一次肝功、血常規;有的醫生以病情需要為由,多開CT檢查,有的病人甚至每月做一次,「完全不顧CT檢查易造成輻射損害、應嚴格時間間隔的規定。」

山東省千佛山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陳自平大夫說,過度檢查的一個原因是醫生經驗不豐富,難以判斷病情,怕漏診誤診,所以用設備大撒網檢查。

「另一個原因是醫患關係緊張,醫生免責意識較強,助推了過度檢查。」陳自平大夫說,醫療事故糾紛採取舉證責任倒置的辦法,作為被告人的醫生需要自證清白,使得一些醫生濫用儀器設備檢查。比如,神經外科手術中,本來手術前後只需做兩次腦電波檢測,但一些醫生每隔幾分鐘就做一次,目的就是留證據。

過度檢查的最大推手仍是謀利。近幾年,不少醫院在發展大旗下,爭相購買大型醫療設備,陷入技術至上的惡性競賽。最近,由中國醫學裝備協會發布的國內CT市場發展報告顯示,2010年中國CT銷售增長率高達31.5%。「現在國家規定基本藥物零差率了,從藥品上賺不來錢,只能多上設備,多開檢查。」山東日照一位衛生院院長坦言。

聲音

「十二五」取消以藥補醫

處方:醫生醫院不再從藥品和大型設備檢查中謀利

「如果一條魚病了,是魚的問題;如果一池子魚病了,就是水的問題。」山東省千佛山醫院工會主席於建國說。有關專家表示,不實行醫藥分離,不改變以藥(含醫療設備檢查)養醫,過度醫療就不可能根治。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採購處處長謝力說:「只有醫生和醫院不再從藥品和大型設備檢查上謀利,過度醫療才能真正遏制。」改革的辦法是切斷醫院藥品和檢查收入的來源,對這部分收入實行上繳,或是實行醫藥分離,把藥劑科從醫院劃出去。

今年初,衛生部部長陳竺在全國衛生工作會議上強調,「十二五」期間要全面取消以藥補醫,革除醫藥費用不合理上漲及藥品濫用的機制。人們期待:早日告別過度醫療。

相關焦點

  • 「過度醫療」久治難除 萬元支架醫生回扣2000塊
    新華社發治療心血管病人,醫生不願「搭橋」,偏愛「支架」萬元支架醫生獲回扣2000塊據新華社電 衛生部門要求降「用藥收入比重」,一些公立醫院就提高「設備檢查收入比重」。一個心血管病人被放7個支架,血管成了「鋼鐵長城」——「過度醫療」久治難除,而且還不斷花樣翻新。
  • 胡大一:說說過度檢查、過度治療
    患者高度緊張,到鄭州三甲醫院看病,門診看後即收住院(掛的專家是做冠心病介入的),次日做了冠狀動脈造影,結果完全正常,將患者轉回濟源。這個造影是典型的過度檢查!(1)患者為無任何冠心病危險因素的女性;(2)無胸悶或胸痛,根本無冠狀動脈造影的適應證。
  • 魏子檸:中國醫改三個階段的哲學淺思
    醫院盲目擴張,出現萬張床位的超大型醫院;為了醫院發展和醫務人員的福利待遇,院長張口閉口談論的都是經濟收入,成為名副其實的「老闆」;醫務人員通過開大處方、大檢查、大治療等「製造」病人,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商人」。第二階段的結果 第一階段建立的覆蓋全民醫療保障體系逐漸「解體」,尤其是合作醫療制度,一夜之間化為烏有。有些地方把公立醫院全部賣掉,以致於現在投入巨資重新建設新的公立醫院。
  • 大慶32所公立醫院改革 患者每年可少花5800萬
    8月1日零時起,大慶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面推開,大慶市32所公立醫院將全部取消藥品加成(中藥飲片除外),同時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提高診查費、治療費、手術費、護理費、康復費、心理治療費和中醫等醫療項目價格,降低CT、磁共振等大型醫用設備檢查治療和檢驗價格。  大慶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的主要目標是什麼?
  • 【論文故事】中國抗生素濫用,都是基層醫院的錯?
    基層醫院抗生素濫用問題嚴重研究人員從中國6個經濟發展程度不同的省份中隨機選取了48家基層醫療單位,經過篩選最終確定了39家基層醫療單位(其中城鎮23家,農村16家),並對它們進行了回顧性調查。調查選取了這些醫療單位2009年~2011年的數據,共包含7311次門診就診記錄和2888次入院治療記錄。
  • 醫療機構賺黑心錢 重複收費 過度檢查 過度治療超標準收費
    2、超標準收費柘榮縣中醫院、古田縣中醫院、霞浦春暉護理院、屏南縣醫院等單位違規行為:黑光治療(PUVA治療)、雷火灸、中藥蒸汽浴治療、中藥熱奄包治療、射頻電療等收費與實際開展項目不符;監護病房實際無設置符合ICU標準卻收取監護病房床位費
  • 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許可迎來巨變!深入解讀衛健委的「第一把火」
    新政策對醫療行業的影響深遠新政策的實施,使部分設備配置審批權限的下放、部分設備無需再經審批即可配置,對醫療機構增加配置大型設備將會起正向激勵作用。諸如PET-CT、手術機器人等會加速走進國內大醫院,而如CT、MR等設備也或將加速走向鄉鎮衛生院等基層醫療機構。
  • 案例丨美國醫改的「知行合一」
    這次,葛文德收下了,把錢捐給了他在波士頓做外科醫生的醫院。葛文德自從二十世紀90年代開始給《紐約客》寫專欄,從分享自己的從醫經歷開始,對醫療行業進行深入觀察,逐漸成為美國醫療業的「良心」和鼓吹醫改的先鋒。他的兩本書《清單革命》和《最好的告別》都有了中文版,可以說是對醫改的兩個癥結點的深挖。
  • 康寧醫院上半年營收超4億元,或存過度治療風險 精神病院二度「奔 A...
    可惜首戰折戟,兩年後,康寧醫院捲土重來。金融投資報記者注意到,除了精神病治療這個獨特業務外,其業績也令市場津津樂道。  康寧醫院2017年披露的招股書顯示,2014年-2016年以及2017年上半年,公司分別實現營收2.96億元、3.44億元、4.15億元及2.83億元;淨利潤分別為5119.86萬元、5162.19 萬 元 、 6555.10 萬 元 及3030.55萬元。
  • (小城醫改探索)山東五蓮縣的破冰之旅
    就在這最冷的一天,一個消息不脛而走,縣裡五家公立醫院——人民醫院、中醫醫院、婦幼保健院、皮膚病醫院和洪凝街道衛生院整合組建的五蓮醫療集團宣告成立。 這是山東境內在醫改領域建立的第一家緊密型醫療集團。 這場關乎小城50萬人健康的醫療體制改革將會何去何從,人們不得而知,大家翹首以望,關注著醫改的未來走向。
  • 央視炮轟過度醫療:1個病人超過3個心臟支架
    醫療專家怒斥過度醫療、過度體檢不是為了人民,而是為了人民幣!   什麼叫「過度醫療」,簡單的說,就是超過疾病實際需求的診斷和治療的行為,包括過度檢查、過度護理。  以創收指標論英雄   關於過度醫療,我們來看一個醫生的故事:她是四川綿陽市人民醫院工作人員蘭越峰。
  • 重慶醫改部分收費提高 媒體稱市民多理解
    28歲的市民小劉表示,自己母親想去醫院檢查眼睛,可嘗試了幾次網上預約掛號都失敗了。登錄醫事通官方主頁可以看到,之前,通過該軟體能網上預約掛號的二級和三級醫院共有33家,其中包括西南醫院、新橋醫院、重醫附一院等。何時能恢復掛號?市民可撥打4008-990-120進行諮詢。
  • 【6.6愛眼日】 3項檢查治療在這家醫院眼科免費,別錯過!
    【6.6愛眼日】 3項檢查治療在這家醫院眼科免費,別錯過!為普及全民眼健康科學知識,提高人民群眾愛眼、護眼意識,兗礦新裡程總醫院眼科特推出一系列免費體驗活動。免費活動1:雙眼常規檢查及眼底照相(價值100元)∆德國蔡司Visucam524眼底照相適用人群:50歲以上人群應定期檢查眼底,尤其是視力下降,視物變形,視物遮擋的人群需及時檢查眼底。
  • 速讀長三角:上海市一醫院啟用華東地區首個「零X線導管室」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心臟中心是我國最早設立心血管病專科的大型臨床醫學中心,六院心血管病專科是國內具有學術影響力的學科之一,也是最早開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診斷治療的專業學科之一。經過幾十年的積累沉澱,六院心臟中心正在蓬勃發展,努力對標國內、放眼國際,積極引進先進醫療設備,擴大導管室的規模建制,提升介入治療水平,幫助臨床更加高效安全地完成複雜手術。
  • 減少大醫院門診量悠著點
    按照《意見》要求大型醫院的功能定位,以及嚴格行政管控病人的自然流向,對城市三級醫院經濟來說是產生影響,必將影響到目前經濟收入,收入必將越到天花板,增收進入新常態,醫院面對龐大的成本支出,錢從何來,是政府補貼,還是自行消化,成為擺在醫院面前的難題。通過限制服務範圍限制醫院擴張的動力,不排除行政手段拆分大型醫院的可能。
  • 後疫情時代:醫院面臨「五高」如何「開方」治療?
    新冠疫情的影響和衝擊,門診診療人次和住院人次大幅下降,導致醫院的收入大幅下降,後疫情時代,醫改推進加速發力,醫院面臨「五高」壓力,如何「開方」自救治療,實現醫院發展可持續。
  • 「弄潮」· 福建三明醫改:一場自發性的地方實驗
    如果沒有醫改,尤溪縣總醫院的醫生們或許會為病人開更多的藥。因為醫改前,醫務人員的績效工資與醫院收入掛鈎,藥品、耗材在醫院收入中的比重又很大。醫生多開藥,可以間接提高自己的工資。早在2009年新醫改啟動時,三明的醫保基金便已穿底,但當時的17個國家級試點城市中並無三明。2010年,三明城鎮職工基本醫保統籌基金虧損1.44億元,2011年虧損額達到超過2億元。
  • 2017醫改年終考 | 基層醫改的前世今生
    「基層門可羅雀,大醫院人滿為患」,患者「看病貴」「看病難」一直是醫改的「心頭刺」。為解決這個問題,2017年年初,國務院下發的《十三五」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通知(下稱《規劃》)提出,要在五項制度建設上取得新突破,其中一項是要建立科學合理的分級診療制度。截至目前,全國大部分地區已開啟分級診療工作。
  • 診斷不準可能導致過度治療,超聲、鉬靶、核磁共振怎麼選?
    診斷不準可能導致過度治療,超聲、鉬靶、核磁共振怎麼選?要做什麼檢查?」「醫生,體檢的時候做B超,說是乳房這邊有個腫塊,可能會惡化,要不要切除?」過去的十月,是「乳腺癌關愛月」。 乳腺癌位居女性惡性腫瘤發病率首位。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2017年《中國腫瘤登記年報》顯示,乳腺癌每年新發病例約27.9萬,並以每年約2%的速度遞增。早期篩查,是乳腺癌得以早診早治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