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 初明 主任醫師原創
腦是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腦幹、大腦、小腦分別掌管著生命、意識、平衡等關鍵要素。說起頭痛,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幾乎所有人都遇到過,但是要問大家引起頭痛的原因是什麼,相信很多人都回答不上來。
如果人體的顱內壓增高的話,很容易引起頭痛,它是神經外科比較常見的臨床症候群。臨床上,很多腦部疾病,特別是引起腦部結構性改變的疾病,都可以引起顱內壓升高。可能很多人對此感到非常的陌生,甚至都沒有聽說過顱內壓增高。接下來,初明醫生就為大家揭開它的神秘面紗。
你知道什麼是顱內壓增高嗎?
顱內壓是顱腔內容物對顱腔壁所產生的壓力,顱內容物包括腦組織、腦脊液和血液,三者的體積與顱腔容積相適應,使顱內保持一定的壓力。當顱腔內容物的體積增加或顱腔容積縮小超過顱腔可代償的容量,並出現頭痛、嘔吐、視神經乳頭水腫三大症狀時,我們稱之為「顱內壓增高。
其實顱內壓增高絕大多數有明確的病灶,比如我們常見的腦膜瘤、膠質瘤、腦出血、腦膜炎等疾病,都會引起顱內壓增高。所以,總的來說,顱內任何因素能夠引起顱內容積改變、炎性病變、出血性病變等情況,都會造成顱內壓增高。
因受顱內壓力的直接影響,90%的病人一頭痛為主要症狀,並伴隨著噁心、嘔吐,且因顱內壓會經腦膜及視神經鞘傳遞到眼球內,常常發生暫時性視力模糊、甚至喪失,尤其是在排便或咳嗽時特別常見,但大多數人幾秒鐘後就會自行恢復。同時,頭暈、頸部僵硬、搏動性耳鳴也是臨床表現的常見症狀。
大家是否已經對顱內壓增高有了一定的認識呢?我們的大腦是一個神秘又複雜的器官,各機體都由腦指揮,一旦腦部出現了問題,往往會引起全身的不適。所以當它發出求救「信號」後,在治療方面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顱內壓增高后的治療策略,減輕頭痛少走彎路
一般來講,當出現頭痛、嘔吐等症狀時,首先要到醫院做相關的身體檢查,確認病因後,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配合治療。前面我們已經說過,引起顱內壓增高的因素有很多種,所以,臨床上要根據病人病情來進行對症治療,一般為手術治療和保守治療兩種方式。
一、對症處理
降低顱內壓,減輕腦水腫,這樣才能有效減輕顱內壓增高給患者帶來的痛苦。一般可分為脫水治療、激素治療、冬眠低溫療法、穿刺外引流術或減壓術等來進行治療。
二、去除病因
去除病因是處理顱內壓增高最理想的方法,如清除血腫、切除腫瘤、控制感染、腦脊液分流等。
初明醫生提醒大家:因為顱內壓增高的病因有很多種,所以具體的治療方案要根據患者的病因來進行決定。所以,在治療方面,臨床上分為對症處理和對病因治療兩方面,對症處理只是暫時控制顱內高壓,需明確病因後,再進行手術治療。
好了,相信大家無論是在顱內壓高的症狀、病因、臨床表現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認識。接下來,初明醫生告訴大家,日常生活中我們該如何避免顱內壓高的發生。
該如何避免顱內壓增高,日常預防是關鍵
日常時候要規律,平時多注意休息,早睡早起避免熬夜,這樣才可以調節身體機能,減少顱內壓高的發生。如果有顱內壓偏高的情況,降顱壓的藥物一定要隨身攜帶,不舒服的時候進行藥物及時的服用,可以有效緩解這種疾病的發生。多以各種新鮮水果、蔬菜、豆製品食物為主,平常可以適量補充一些蛋白質,少吃燻、烤、醃製、油炸性食物,及戒菸戒酒。
最後,初明醫生提醒大家:如果出現頭痛症狀進行性加重,或頭部外傷後有劇烈頭痛並伴有嘔吐者,應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雖然很多時候顱內壓升高症狀不是特別明顯,但所導致的後果是非常兇險的,所以,一定要對顱內壓升高引起足夠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