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頭痛 早發現中風的徵兆

2020-12-07 99健康網

  近幾年出現腦中風的情況越來越多,關於腦中風的危害相信大家都應該有所以了解,所以各位患者或是患者家屬一定要多了解這方面的知識,才能及時的進行治療。突然昏眩,眼前漆黑一片,幾秒後就會恢復,這是腦中風的早期徵兆。下面我們詳細說一下關於中風的前兆以及中風病因和危害都有哪些。

  中風早期前兆是什麼?

  對於尋常百姓而言,有時候中風的徵兆很難辨識,中風患者常因家人沒有及時發現其中風的徵兆,延誤救治而使患者腦部受損甚至喪命。當發現出現以下一種或幾種症狀時,要謹防腦中風,這些可能是腦中風的前兆。

  ◆ 乏力嗜睡

  約四分之三患者有此類症狀,這種乏力沒有明確誘因,無緣由的乏力、嗜睡、頻繁打哈欠是最大特點,這些常是大腦皮層和網狀激活系統缺血的表現。

  ◆ 性情反常

  患者在此時性格一反常態,或多語急躁,或沉默寡言,或幼稚滑稽,或出現短暫記憶力、反應力減退等。多是大腦額葉出現了供血不足。

  ◆ 突發頭痛

  出現難以忍受的局限性頭痛,如頭痛由全頭痛變為局限性頭痛、間歇性頭痛變為持續性頭痛、頭痛時伴有噁心嘔吐的症狀。這常是蛛網膜下腔出血或其他腦出血的先兆。

  ◆ 頭暈目眩

  忽然頭暈目眩,站立不穩,甚至暈倒,還可伴有耳鳴、復視或噁心欲嘔,但很快恢復正常。若患者不是體位性低血壓、低血糖、頸椎病等,這些表現常是中風前兆。

  ◆ 單眼發黑

  一隻眼睛忽然看不見東西,幾秒鐘到幾十秒鐘後恢復視力,這可能是腦缺血引起的視力障礙,是中風即將發作的信號。這與大腦供血不足,影響了視覺中樞有關。

  ◆ 言語不利

  表現為舌頭忽然變得僵硬,說話吐字不清,或突然聽不懂別人的語言,常呈一過性出現。這與大腦動脈供血不足,影響了大腦皮層語言中樞的功能有關。

  引起中風的高發病因

  1、高血壓

  高血壓也是目前而言公認的引起腦中風的首要的危險因素。且血壓的高低以及高血壓的持續時間是與中風的發生率成正比關係。如果高血壓長期得不到控制,將大大增加中風的發生機會,即使無明顯症狀的高血壓病患者也是如此的。

  2、高脂血症

  因為高脂血症的患者血液之中的膽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會大量增高,而高密度脂蛋白大量減少。這些改變將促進膽固醇的沉積,形成動脈硬化,並增加血液黏度。故降低血脂就是中風防治的一個重要環節。

  3、糖尿病

  糖尿病常會合併心腦血管疾病,從而使動脈硬化加重,增加血液黏度,使中風的發生機會明顯增加。而且一旦糖尿病患者出現中風,其恢復程度和預後比較於非糖尿病患者明顯差。因此,預防糖尿病很重要。

  4、心臟病

  心臟病是腦中風的常見危險因素,如冠心病、心房纖顫、心功能不全等,都是中風的危險因素。據統計,冠心病患者的缺血性中風的發生率要高於無冠心病病人的近5倍。心─腦血管系統本是一個體系,當心臟輸出血量以及循環的血量減少之時,腦部的血液供應也相對減少,這就增加了其發生中風的危險。

  中風對人體有哪些危害

  1、偏癱

  這個危害會導致患者的半邊身體不能自如的活動,嚴重的影響患者的生活,造成的精神打擊特別大。支配隨意運動的神經纖維叫錐體束。

  2、蛛網膜下隙出血

  多由於先天性腦血管畸形破裂所致,發病者以青少年較多,一般在30歲前,破裂患者常有癲痴發作史。先天勝腦內動脈瘤破裂所致者多在青年以後,以4歲以上者為多見,破裂前常無任何症狀,少數患者由於腦內有少量血液外滲,可有輕微頭痛,動眼神經、視神經、三叉神經等腦神經損害,眼球運動障礙,視野缺失及頸背部疼痛、嗜睡等症狀。老年人以動脈硬化引起出血者為多見

  3、引發一系列併發症

  多因中風後遺症患者抵抗力低下,易發生各種併發症,如肺炎、尿路感染、褥瘡等,隨時都威脅患者的生命。

  4、偏身感覺障礙

  這個症狀是腦中風患者需要重點防治的,不然的話就會導致患者失去感知能力。偏身感覺障礙指患者半側的痛覺、溫度覺和本體覺障礙。

  5、發病率高

  發病率是指十萬人口中一年新發病的頻率。中風的世界平均發病率約為200/10萬/年,最高為日本,每年每10萬人中就有290人發生中風。我國各地年均發病率為219/10萬。推算下來,我國每年有200多萬人發生中風。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增高,老年人比例逐漸增長,中風發病率會越來越高。

  6、腦栓塞

  腦栓塞可以在極短的時問內發展到高峰,在所有腦血管疾病中是發病最快的。少數病例可以逐漸發展,多因血栓部位繼發血栓向近延伸,腦梗死逐漸擴大或腦水腫等原因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心肌梗死引起者多見於老年人;風溼性心臟病引起者,一般年齡較輕口發病時可出現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持續時間較腦出血為短。

  7、致殘率高

  大量資料表明,經搶救存活的中風患者中,50%~80%留下不同程度的致殘性後遺症,如半身不遂、講話不清、智力減退、關節僵硬、攣縮等,甚至出現痴呆。其中約有3/4患者喪失勞動能力,有16%長期臥床或住院,2/3需人幫助料理生活,只有10%-20%的患者可達到基本痊癒。

  8、腦血栓形成

  本病男性多於女性,大約有25%的患者在發病前有短暫的腦缺血發作史。其發病比腦出血緩漫,常有些未引起注意的前驅症伏,如頭暈、頭痛、一側肢體麻木、無力等。發病多在血壓較低與血流較緩漫時,常在睡眠中或安靜休息時發病。如睡眠覺醒後發現口角歪斜、肢體不靈活,偏癱、舌頭髮硬而不靈活,甚至失語等表現。患者一般神志清楚少數患者有輕度神志不清,大多數患者在發病後24小時左右逐漸清醒。

  9、死亡率高

  死亡率指某地某年每10萬人口的死亡數,中風的死亡率一般在100/10萬上下。據世界衛生組織對57個國家統計,有40個國家中風列為前三位死亡原因。我國中風死亡率為116/10萬,佔全部死因的第二位。

  10、腦出血

  腦出血的發病年齡多在50一70歲,多數患者發病前有高血壓病史。寒冷季節發病較多。主要表現為頭部劇烈地疼痛,隨即頻繁嘔吮,接著意識逐漸模糊,常在幾分鐘或幾十分鐘內發生昏迷,呼吸深沉且帶有蔚聲,面色潮紅或蒼白,全身大汗淋漓,大小便失禁,血壓升高,偶爾出現抽搐等。

  預防為主

  所有可能引起血管堵塞或是破裂的原因都是中風的危險因素,那如何預防中風呢?

  1、 積極治療已有的心血管疾病

  比較多見的是: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等等。針對這些因素,我們便知道了如何預防中風。

  保持正常的血糖,血脂、血壓水平,減少血管受到的損害和承受的負荷。所以,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的治療才是重中之重。

  如果患有高血壓、高血脂或糖尿病,請務必及時正規的治療,因為這些看似並不痛苦的疾病會帶來令人痛不欲生的中風。

  2、戒菸戒酒

  煙和酒對於血管的損傷尤為巨大,戒菸酒是很重要的預防中風手段。

  3、定期體檢

  定期的體檢也很必要,如果能提早發現危險因素,並在其對血管造成破壞之前及時控制,對預防中風非常有利。一旦有人中風請第一時間撥打「120」,進入醫院才能得到救治!

(責任編輯:陳加勇)

相關焦點

  • 中風猝死前的死亡信號,身體出現4個徵兆要小心,或可救人命
    「血栓」,中風也會因此找上自己。雖說腦中風是突然性的,但在中風發作前,身體也並非是毫無徵兆,以下四個症狀出現,就可能是腦卒中發出的信號:突然出現的劇烈眩暈或頭痛高血壓和高血脂患者,對於頭痛或頭暈應該都不陌生,但是當中風發作前,這種情況就會有些許變化。
  • 別忽視「小中風」症狀,它是預防中風的最好方法
    中風還分大小,傷害也不同,小中風常常是中風出現的早期徵兆,所以提高對小中風症狀的關注度很有必要。但是日常生活中往往大部分人都會忽略,因為小中風症狀持續時間很短,有的甚至只會出現2-3分鐘就會自行緩解。
  • 入冬後中風高發,高危人群千萬控制好情緒!
    現在雖是初冬,但全國大部分地區已經天寒地凍,氣溫較低,加上臨近年末工作忙,此時最易誘發中風(腦出血),尤其是有高血壓的病人。所以有高血壓的人千萬要注意控制血壓,最大限度地減少腦溢血意外的發生。
  • 中風前身體有15大徵兆 避免腦功能障礙就靠它了!
    這樣看來,中風發病因素並不單純、突發又比較緊急,但在這場風暴到來前,超八成中風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先兆。據日媒報導,日本千葉大學與東京大學等研究團隊,日前發表了一項調查結果稱,平時不苟言笑之人比笑口常開的人,患上腦中風的機率高出1.6倍。除此之外,還有哪些中風徵兆是被我們忽視的?仔細觀察下面這15大中風徵兆,及早預防你就可以躲過一劫!
  • 牢記「中風」發生的3個徵兆,提前識別這些異常,關鍵時刻可救命
    說到中風,相信大家對這種疾病並不陌生,作為一種腦血管病變,它的出現會給生命健康帶來極大的威脅。中風俗稱「卒中」,一旦發生之後,往往會誘發偏癱,這種損害是不可逆的。所以對於中風,預防勝於治療,及時發現中風的前兆,可以有效防止偏癱發生。中風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呈現出「直線上升型」的發病率,所以年齡越大,越有必要預防中風。
  • 中風的16個前兆,儘早發現能救命
    每年的5月25日是世界預防中風日,中風又稱腦卒中,具有發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殘率高的特點。日常生活中掌握這些中風知識,可救人一命。 這16種表現,可能是中風前兆 中風大體可以分為「遠期」 預兆和「近期」預兆。 遠期預兆:如果您有以下4種表現,提示可能在半年到三年內有中風危險。
  • 81歲老人突發中風 社區醫院針藥同治讓他站了起來
    秋冬是中風的高發季節。日前,南京石門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多科聯手,成功讓一位81歲中風偏癱患者成功站了起來,創造了基層醫院中西醫結合急救的生命奇蹟。 11月17日中午12點,家住六合的謝老先生坐在凳子上看電視,突然頭暈,隨後歪倒在地上。
  • 男子突發頭痛失明 竟是兇險的垂體瘤卒中
    突發頭痛失明 確診垂體瘤卒中49歲的陶先生一直以來視力都不錯,但是近半年來他發現雙眼的視野有些變窄,眼睛兩邊可以看到的『餘光』變少了,而且這種情況日趨嚴重。陶先生以為是開始「老花」了,一直沒當回事。近日,陶先生發現雙眼視力大幅度下降,已嚴重影響到生活起居。
  • 「小中風」 症狀輕、風險大
    缺血性中風主要表現為突發一眼失明或復視(看東西有重影),口齒不清,半邊肢體麻木、無力、活動障礙,半邊面部麻木,頭暈,站立不穩等。缺血性中風發作時間短,大多不超過1小時,5~20分鐘最常見,最長不超過24小時。   特別提醒:「小中風」的症狀輕微、發作時間不長、大多能自行緩解,很容易被患者忽視。
  • 小中風不要緊?當心引發大中風!
    「臨床上發現不少認知上的誤區,非常要不得。」紹興市中心醫院卒中中心主任劉初民告訴記者,不少人認為小中風不要緊,一些已有過小中風病史的病人並未有規範治療的經歷。「任性」張大伯二次中風半身偏癱    今年年初,家住柯巖街道的張大伯在家庭聚會時突發疾病:嘴巴變歪,剛開始還能斷斷續續說話,沒幾分鐘,變得啞口無言,連聲音都發不出來了,再加上他臉色變差等因素,家人趕緊把他送到醫院救治。醫生確診他患了小中風。
  • 什麼叫做「小中風」 小中風五大症狀經常出現
    寒冷季節也是中風的高發季節,而中風死亡率和致殘率都很高,發生中風之後想要身體完好無損,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而在發生中風之前的幾小時或幾天,身體往往會出現一些症狀,這也稱為小中風。小中風又稱為中風預兆,一般患者在發生小中風後1-2周內會發生大中風,而如果能夠在小中風發作時及時治療,那麼可以很大程度的減少中風危害。
  • 乳腺癌的早期徵兆有哪些?早知道早預防!
    乳腺癌對女性的威脅比對男性的威脅要更大,有科學研究表明乳腺癌百分之九十以上發生在女性身上,只有很少的部分發生在男性身上,因此,女性要更加注重乳腺癌的預防,要了解早期乳腺癌的徵兆,做到早發現與早治療。早期乳腺癌的主要徵兆裡面包括乳腺腫塊、皮膚改變、乳頭、乳暈異常等等,如果發現身體不適,有以下徵兆,要及時前往醫院進行檢查,由於有許多徵兆可以分類合併介紹,早期乳腺癌的徵兆主要有:1.無痛性腫塊是乳腺癌早期的主要徵兆,可以用手摸得到,有的也會有局部不適感,尤其是絕經後的女性,有時會感到一側乳房輕度疼痛不適,或一側肩背部發沉、酸脹不適,甚至牽及該側的上臂。
  • 半邊身子發麻,是不是要中風了?腦中風來前的5大徵兆要注意
    腦中風在發生前一般有徵兆,如果能及時發現,採取措施可以挽救自己的性命,因此對於高危人群來講,對於腦中風險的徵兆要了解清楚。 腦中風發生前會有哪些徵兆? 3、視覺異常 在中風發生前大腦的血流量會逐漸減少
  • 56歲女子,頭痛昏迷,查出腦梗,秋冬時節,有7個異常,早檢查
    小兒子聽到響動,跑出來看,發現母親已經昏迷,立刻撥打了120急救電話。 這些年,在飲食上,也沒怎麼忌口,想吃啥就吃啥,這血脂高了,自己卻不知道,而身體出現頭痛、頭暈,也沒有及時檢查,卻埋下了隱患。
  • 男子運動後衝冷水澡導致「中風」,只因1個疏忽!千萬要警惕
    並且,中風天冷時高發,天熱時也不少見。這不,前些天,就有人跑步後突發中風了——跑完步衝涼睡覺,醒來突發腦梗死正值三伏,天氣悶熱難耐,浙江杭州的王先生於是想著運動運動出下汗,去外面跑了幾圈。回到家,汗流浹背,他直接衝了涼水澡,打開空調睡了。
  • 蕭山護士突發中風、懼怕陽光、精神異常 要靠喝人血治病?
    杭州蕭山一位24歲的護士,懷孕一個多月突發中風、腹痛,腹痛還會在腹部四處「遊走」,中風手術之後對症治療,用止痛藥,腹痛沒有緩解,甚至還出現舉止異常、精神錯亂。吃壞了?受刺激了?種種猜測之後,醫生將她的尿液放在陽光下曝曬4個小時,尿液變成咖啡色,確認為卟啉病,這又叫吸血鬼症,患者懼怕陽光,曾有醫生認為靠喝人血治病。
  • 他頭痛劇烈以為中風就診於神經內科,確診為晚期肺癌?菸民「害人...
    一位患者有高血壓病史,出現了明顯頭痛症狀,一側肢體乏力,以為是中風了,住進了神經內科,完善磁共振等檢查,卻發現腦部轉移瘤,再經過進一步確診,其來源是肺癌。肺癌腦轉移早期,症狀並不明顯,僅可通過影像學檢查診斷。當轉移數目較多時,患者可出現頭暈、頭痛、視力模糊等症狀。當腦部腫瘤在顱內生長出現壓迫腦脊液時,可造成腦積水使顱內壓增高。
  • 最常見:頸源性頭痛 最危險:頭脹欲裂腦溢血
    海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體檢中心主任楊松教授提醒,必須高度重視頭痛。因為有些頭痛可能是嚴重疾病的表現,最好及時就醫體檢。頭痛種類多「最常見的頭痛是頸源性頭痛。」楊松介紹說,這種頭痛常伴隨頸椎的活動費力、受限,常常有眼部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