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開頭,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你覺得什麼病最嚇人?
相信大多數人腦海中第一個會想到「癌症」,不過,今天悟太醫可要給你敲下另一種病的警鐘,它就是——中風!
中風又叫腦卒中,具有致殘率高、死亡率高的特性。據相關數據統計,中風已成為國人死亡的「頭號病因」,每年因中風死亡的人數超過200萬。
並且,中風天冷時高發,天熱時也不少見。這不,前些天,就有人跑步後突發中風了——
跑完步衝涼睡覺,醒來突發腦梗死
正值三伏,天氣悶熱難耐,浙江杭州的王先生於是想著運動運動出下汗,去外面跑了幾圈。回到家,汗流浹背,他直接衝了涼水澡,打開空調睡了。
結果醒來後,王先生發覺自己的左手左腳不聽使喚了,手機拿不穩,走路也一拐一拐。
一開始他以為是睡姿不好引起的,但漸漸的症狀越發嚴重,整個左半邊身體都很麻,且講話也變得口齒不清,像大舌頭一樣。
最後,他被家人急忙送去醫院。經檢查診斷,王先生是得了腦梗死,也即「中風」。
通過靜脈溶栓治療,3天後王先生左手左腳基本恢復正常。不過他回想發病過程,實在百思不得其解:自己沒什麼慢性病,怎麼就中風了呢?
神經內科醫生分析,王先生突發中風,與大量出汗,又沒有及時補充水分有關。
因為出汗後,人體大量缺水,此時血容量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產生血栓;加上王先生平時吸菸,血管本就有些狹窄。
多重危險因素疊加,就成了誘發中風的「禍首」。所以,中風並不是無緣無故突然發作的。
除了出汗吸菸,下面幾個原因也容易導致中風。
這5個原因,也是中風元兇
1、三高
患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人,中風的可能性要遠高於正常人。
三高會對血管狀態造成較大影響,比如,容易在血管壁上形成斑塊,促使血管管腔狹窄,進而引起中風等一些列心腦血管疾病。
此外,心臟病患者同樣更易突發中風,比起正常人,甚至達到5倍以上。
2、肥胖
肥胖的人與普通人相比,發生中風的機率會高40%,並且越胖,機率越大。
因為肥胖人群往往內分泌及代謝功能紊亂,容易患上高血壓、高血糖等慢性疾病,損害血管,引發中風。
3、吸菸
長期吸菸,不僅會加快人體心率,升高血壓,還會造成機體凝血機制紊亂,導致心腦血管病變,猝死中風風險增加1~2倍。
4、高脂高鈉飲食
平日裡飲食不當,偏好高糖、高鹽、高脂肪的食物,也是中風的幫兇之一。
特別要注意的是,高膽固醇患者,中風發病率比常人高1.3~2.9倍。
5、缺乏鍛鍊
中風發生還與經常久坐、缺乏鍛鍊有關。
長時間沒有運動的人,體內血管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硬化,嚴重時可能誘發中風。
3個動作識別中風信號
突發中風,最好的救治時間就在發病後的3小時內。
因此,一旦發現患者有眩暈、頭痛、肢體麻木、行走困難等症狀,應及時呼叫120。
另外,中風高發人群,可嘗試做以下3個動作,作為臨床上判斷中風的初步依據:
動作一:笑一笑
讓患者咧嘴笑一下,觀察其口角有無歪斜、流口水等表現。
動作二:抬手臂
讓患者試著抬高兩隻手臂,觀察抬的高度是否相同,有無出現其中一隻手臂無力舉起,或堅持時間短的現象。
還可與患者用力握手,感受一下雙手力量有無差別。
動作三:說一說
讓患者說幾句話,看看患者的語言表達是否流暢,有無出現答非所問、吐字不清的情況。
前面三項中,任何一項出現異常,都可能提示患者發生腦卒中。這時切記要抓緊時間,儘早將患者送到醫院中進行診治。
天熱防中風,做好這6點
中風危害不可小覷,那麼平時該如何預防中風呢?
1、控制原發病
控制原發病是預防中風的一個關鍵。
高血壓、高血糖等慢性病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堅持長期服藥,以有效控制血壓、血糖。
2、大量喝水
飲食上最好以清淡為主,低鹽低糖低脂,避免暴飲暴食,遠離菸酒。可多補充這種食物:
菊苣梔子茶——中風「剋星」,早晚泡一杯,風去無蹤!
菊苣梔子茶,茶方出自《金匱要略》,取菊苣、梔子、葛根、桑葉、蒲公英,洗淨加水煎服,每日兩次,飯後服用;
1)菊苣,性味微苦、鹹、涼,有保肝,降尿酸,鎮痛,促進傷口癒合,提高免疫力等作用。
2)菊苣富含菊苣多糖,對尿酸和高甘油三酯血症均有降低的作用,作用持久穩定,
3)梔子中富含的梔子苷可通過促進尿酸排洩,以降低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
4)葛根可通經活絡,桑葉能疏散風熱,對於緩解痛風來說很有利。一般飲用7天左右,尿酸就會有明顯的降低。
3、適當多動
日常多進行運動鍛鍊,有利於避免肥胖,還能促進血液循環,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含量,從而減少中風的機率。
建議選擇柔緩的運動,包括散步、瑜伽、太極拳等。
4、規律作息
調節好作息習慣,也是預防中風的重點。
建議勞逸結合,儘量減少熬夜,成人每天應至少保證7小時的睡眠時間,最好在晚上11點前入睡。
5、穩定情緒
情緒激動的人,血壓容易失控,更可能突發中風。尤其是血壓本就偏高的人更要注意,一定要保持緩和的情緒,遇事要冷靜。
6、定期體檢
有條件的情況下,建議每半年進行一次體檢,查看血壓血糖方面是否異常。
4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體檢時,最好加上腦血管功能的相關檢測,有助於儘早發現腦血管病,及時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