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見身後有人叫你
千萬不要猛回頭
因為……
可能發生靈異事件
不,你想多了
猛回頭可能讓血管崩潰,尤其是頸動脈裡面有斑塊的人,一旦斑塊受刺激脫落,堵在腦血管裡,很可能造成腦梗(中風的一種),這件事更可怕。
當然,今天的重點不是「千萬別猛回頭」,而是怎麼對付頸動脈斑塊。
1、斑塊是怎樣形成的
斑塊就像沉積在水管的「水垢」,會讓局部血管壁失去彈性、變得僵硬;斑塊如果往血管內凸出,還會導致血管內狹窄,影響血液流動速度和流量。
動脈上長斑,就叫動脈粥樣硬化,全身的動脈血管都有可能發生。頸動脈粥樣硬化的危害大:半數以上的中風都跟它有關。
我國年齡超過40歲者頸動脈斑塊的檢出率為41.3%;中老年人(45歲以上)已經確診中風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即小中風)的病例中,頸動脈硬化斑塊檢出率達76%。
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過程,與水管中水鏽形成的過程有點類似:
血液中的血脂(尤其是壞膽固醇)增加→當血管內膜受損,沉積在血管壁上→形成斑塊。
由於頸動脈結構獨特、血流速度較快,其血管內膜比一般的血管更容易讓受損,使得血脂在此處沉積,形成頸動脈斑塊。
2、什麼樣的斑塊危險
但不少人將斑塊簡單粗暴地理解為:軟的不好,硬的好 ,因為軟斑易脫落會引發腦梗死,硬斑則不會。 其實,這種認知並不全面。大家談論的軟斑、硬斑,實際上是在說斑塊的穩定性。
易損斑塊可以說是存在於人體內的一枚枚「不定時炸彈」。
正常情況下,斑塊表面包裹著 一層纖維帽保護。易損斑塊在情緒激動、劇烈運動、酗酒、寒冷等情況下,造成血壓升高、血流衝擊或者血管痙攣時,纖維帽就會破裂,使斑塊內的脂質等物質湧出,導致紅細胞、血小板等聚集,形成血栓,假如堵塞住腦血管,將引發急性腦梗死。
3、這些人群要注意
據中國慢病前瞻性研究一項分析顯示:約1/3的中國成年人有頸動脈斑塊
中國人的平均頸動脈內中膜厚度是0.70 mm,並且隨年齡增加而增厚,每10年增厚0.08 mm
在40-49歲的年齡段中,僅有6%有斑塊
在50-59歲的年齡段中,有21%有斑塊
在60-69歲歲的年齡段中,有41%有斑塊
在70-89歲人群中,有63%存在頸動脈斑塊
4、這些不良習慣要警惕
吸菸
吸菸的人,頸動脈更容易長斑塊。據這項研究,吸菸者的斑塊患病率為36%,明顯高於不吸菸者的28%。
三高飲食
高鹽飲食:會增大高血壓的風險,高血壓會加速血管硬化。
高糖飲食:可能引起血糖和胰島素水平增高,增加誘發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
高脂飲食:會讓更多油脂沉積在血管壁上,誘發動脈硬化。就像廚房下水道中的油汙,時間久了會導致下水道堵塞。
運動少
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加血管彈性。久坐不動自然會影響液循環,導致血管內垃圾堆積,易形成粥樣硬化斑塊。
喜歡熬夜
熬夜會打亂生物鐘,使機體分泌過多的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從而使血管收縮、血流減慢、黏稠度增加。
酗酒
大量飲酒不但可導致腦血流量減少,還可損害肝臟影響脂質代謝,脂類代謝異常是公認的動脈粥樣硬化危險因素。
頸動脈斑塊本身不穩定,或受到外力刺激(如猛回頭),可能破裂產生碎屑。這些碎屑脫落後可能阻塞腦部血管,造成缺血或梗塞。
1、阻塞小血管:
阻塞較細的血管(腔隙性腦梗死),造成的腦組織缺血面積很小,表現與阻塞的區域相關,可能出現頭暈、行動困難、視物模糊等,也可能無症狀。
2、阻塞較大血管:
阻塞的血管較粗、形成的腦部壞死組織面積較大,即我們通常說的腦梗(中風)。
一般會出現頭暈、昏厥、摔倒,一側胳膊或腿沒有力氣,說話含糊不清,一側身體感覺異常,看不清楚、大小便失禁等症狀,嚴重者可能出現偏癱,甚至有生命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