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每6秒會有一人中風,睡覺一個特徵,警惕中風已來臨

2021-01-15 騰訊網

每年的10月29日就是世界腦卒中日,大家可能對腦卒中這個名稱比較陌生,但它在臨床上還有另一個名稱「中風」!根據世衛組織的數據表明,全世界每6個人中,就有1個人可能會出現腦卒中,而平均每6秒鐘,就有1人因腦卒中而死亡。

中風雖然叫這個名字,但是卻與「被風吹」並沒有關係,這是一種出現在腦血管上的病變。由於患者長期存在高血壓、高血脂又或者是糖尿病,但是病情一直都沒有得到穩定控制,所以逐漸發展為了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最終就造成了中風發作!

腦中風在臨床上主要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由於大腦動脈、頸動脈出現了血栓堵塞,造成缺血性腦中風(腦梗)出現。而另一種則是腦動脈血管出現了破裂,誘發了腦出血,臨床也將其稱為出血性腦中風(腦溢血)。

近些年腦中風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反而呈現出逐漸年輕化趨勢,青中年比例就佔據了全部患者的41%!這和飲食水平上升、工作環境變化等多個因素有關。

提醒:如果在睡覺時突然有「流口水」表現,當心就是腦中風來報導的信號!

睡覺流口水其實是很多人都出現過的情況,在早上醒來後能明顯感覺到面部的黏膩感、枕頭溼潤。通常流口水都和睡眠姿勢不佳、口腔疾病等因素有關!

但是,如果近期經常向著一側流口水,無論怎樣變化姿勢,都是向著同一方向,這就需要警惕起來。因為任何的肌肉活動,都是受到了大腦的中樞系統支配。當大腦神經系統受到損害後,支配面部、舌頭的肌肉就會失去靈活性,患者因此出現嘴歪、流口水等症狀;

而且,在正常情況下,舌頭肌肉會自主配合吞咽口水,但是當神經系統損傷後,患者就不能完成吞咽工作,除了會有流口水症狀外,還可能在夜間突發嗆咳並醒來。當患者吐出舌頭時,能驚險看到舌頭歪到了一側,並可能伴隨口唇發麻症狀。

除了流口水之外,患者還可能會出現以下幾個表現:

1、中樞性面癱:睡覺流口水是中風前的一個信號表現,而在中風出現時,患者還會有典型的面癱症狀,也就是面部一側嘴歪、眼斜,這同樣和中樞神經受損有關;

2、語言障礙:比如近期說話突然吐字不清、表達不出自己的意圖等,都可能和腦梗有關。因為在出現腦梗之後,患者運動性語言中樞系統就會處於缺血氧狀態,甚至是軟化或壞死,因此出現語言障礙,這也是患者容易留下的後遺症之一;

3、眼前一黑:這種情況在臨床上稱為一過性黑曚,患者往往會突然的眼前一黑,但持續時間並不長,可能僅僅是幾秒、十幾秒左右,這是因為視網膜缺血導致的。要知道眼動脈就是頸動脈的分支,如果頸動脈出現了血栓,就可影響到視網膜的正常供血;

4、頻繁打哈欠:有近80%的腦中風患者,在病發前夕出現了頻繁打哈欠的症狀。這主要是因為供給腦組織的血管出現了堵塞,導致腦組織持續處於缺血氧狀態,呼吸中樞嚴重缺氧的情況下,就會誘發哈欠反射。有部分患者還會出現嗜睡、精神不振等症狀表現。

無論是腦梗或腦出血,都具有起病急的特點,患者往往會突然發病。所以在平時,大家應注意各種出現的身體異常。特別是本就有三高疾病的中老年人,更是要積極控制原發疾病,並定期進行複查,一旦有類似症狀出現,就應第一時間就醫檢查。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中風高發期到了
    卒中又稱「中風」、「腦中風」。今年世界卒中日的宣傳主題是關注「六分之一」,即提醒世人,全球每六個人中有一個人可能在一生中得一次中風病;每6秒鐘,就有1人死於中風,有1人因中風而終身殘廢。專家呼籲公眾重視預防中風和中風復發。  氣溫驟降,中風高發  立冬至立春是一年之中預防中風的重要時節。秋冬和冬春交界換季時節,由於氣溫突變,中風發病率也較平時高得多。
  • 中風,越來越趨於「年輕化」?提醒:忌四物,戒三習,血管不易堵
    中風,又稱為腦卒中,而腦梗,是中風的一種,稱為缺血性腦卒中。「一人中風,全家發瘋;一人癱瘓,全家癱瘓」。這是人們對於中風的總結,可見中風對於整個家庭的幸福指數,會造成影響。中風,越來越趨於「年輕化」?中風,具有「高復發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的「三高」特點。
  • 為什麼中國人容易中風
    在我國,中風而亡的患者並不少見。中國卒中學會發布的流行病學調查數據表明,我國現有中風患者1494萬人,每年新發病例330萬人,每年腦血管病死亡154萬人,存活者中80%左右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 由此可見,眼下,加強對中風的防治已經迫在眉睫。那麼,究竟該如何進行科學防治呢?
  • 5.25世界預防中風日 | 早期篩查 科學防治
    今年5月25日是第15個「世界預防中風日」。「腦卒中」(Cerebral Stroke) 又稱「中風」、「腦血管意外」(Cerebral Vascular Accident,CVA),是由於腦血管突然發生破裂出血或因血管堵塞造成大腦缺血、缺氧而引起。
  • 1/3卒中患者曾「小中風」 近半人入院已「極高危」
    記者獲悉,我國患者對中風預警信號「小中風」普遍缺乏認識,導致中國46%患者一入院就已達「極高危」。  現狀 中國近半中風患者入院已達「極高危」  卒中也就是俗稱的「中風」,在我國平均每12秒鐘就有一人發病,每21秒鐘就有一人死於卒中,它已經成為我國第一位死亡原因。
  • 為何中風的人越來越多?原因逃不出這4點,趕緊避開!
    後來送到醫院,被告知老聶原本就有高血壓,吵架一激動,血壓上來了,才導致中風。 中風的發病率 《柳葉刀》曾在去年發表過《1990-2017年中國及其各省的死亡率、發病率和危險因素分析》報告,分析的結論是中國人目前第一大死因是中風。
  • 男子運動後衝冷水澡導致「中風」,只因1個疏忽!千萬要警惕
    文章開頭,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你覺得什麼病最嚇人?相信大多數人腦海中第一個會想到「癌症」,不過,今天悟太醫可要給你敲下另一種病的警鐘,它就是——中風!中風又叫腦卒中,具有致殘率高、死亡率高的特性。據相關數據統計,中風已成為國人死亡的「頭號病因」,每年因中風死亡的人數超過200萬。並且,中風天冷時高發,天熱時也不少見。
  • 為何「中風」越來越多?多半都是拖出來的!這三個習慣,儘早戒掉
    而臨床上,腦中風又可以分為缺血性腦卒中(腦梗塞)和出血性腦卒中(腦溢血)兩種,我國大約12秒就會有一個人患上中風,每21秒就有人死於中風,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第1位的死亡原因!  中風多半都是「拖」出來的!
  • 為何「中風」越來越多?都栽在這「3個字」上,不看後悔
    而臨床上,腦中風又可以分為缺血性腦卒中(腦梗塞)和出血性腦卒中(腦溢血)兩種,我國大約12秒就會有一個人患上中風,每21秒就有人死於中風,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第1位的死亡原因!中風多半都是「拖」出來的!在發生腦卒中之前,許多人會有一些「小中風」症狀,小中風又被醫生稱為「暫時性缺血中風」,其常常發生於中風前的幾天之內,因為小中風的症狀較輕,病發短暫且症狀常見,所以常被大家忽略。若置之不理,三個月內中風機率可達30%至50%。因此,及時發現中風的前兆信號,對於預防中風來說至關重要。身體4處發出信號,趁早就醫!
  • 小中風是中風發生的前兆嗎?出現這些症狀千萬別大意!
    如果是腦梗塞、腦卒中的症狀比較輕微,或者中風症狀是一過性出現的,那這些情況就被認為是小中風。而且,從學名上來說,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也屬於小中風,以及小動脈比如是一個小的穿支血管出現輕微的梗塞,或者局灶性功能的下降,症狀很輕微的這些情況,大家也可以認為它們是小中風。   那小中風與中風有什麼聯繫呢?
  • 哈欠連天不一定是犯春困,也可能是中風前兆...…一定要警惕!
    不得不提一下的就是3月,天氣剛轉暖,很多人會突然變成起床困難、上班遲到、精神渙散、有氣無力的「重度春困患者」……深有同感,因為一到春天,咱們都是「特困生」。大白天就呵欠連天時,不少人會用「春困秋乏夏打盹」調侃自己,但他們不知道,有時候,頻繁打哈欠可能是卒中的一種危險信號。臨床資料顯示,70%以上的中風者在發病前5~10天會頻繁打呵欠。
  • 中風一次腦細胞死亡數百萬
    雖然人們知道,耽誤心梗和中風病人的救治時間,會給最終的救治結果帶來關鍵的影響,但人們並不清楚,發作一次中風究竟能給患者的大腦帶來多大的損害。最近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科學家藉助先進的技術手段獲得了驚人的答案:一次中風可導致數百萬個腦細胞死亡。
  • 防止中風的十項措施,收藏起來,對付中風很有用!
    中風是中老年人當中非常常見的疾病之一,致死、致殘率都非常高。但是中風在發作之前並非是無跡可尋的,在生活中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注意一些生活細節,加以防範,在很大程度上就可以儘量避免中風的發生。1.多吃土豆。
  • 老人中風偏癱 打亂一家人生活
    浙江在線8月7日訊 每個人都談癌色變,其實,癌症並不是我國國民健康的頭號殺手,中風才是!我國居民的死亡原因,排名前三的分別是中風、缺血性心臟病、肺癌。據《中國腦卒中防治報告2018》統計,我國每12秒就有一人發生中風,每5位死亡者中就至少有1人死於中風。
  • 一個好好的年輕人怎麼就中風了?中風為什麼越來越青睞年輕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一個看起來好好的年輕人,怎麼就中風了呢?很多人都認為腦中風是老年病,事實是腦中風患者在45歲以下的比例不斷攀升,據查最年輕的中風患者居然只有十幾歲。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徘徊在腦中風的邊緣!現在的年輕人工作壓力大,用腦過度、熬夜吸菸、運動少以及不健康的飲食習慣,都是導致青年人中風增多的原因。
  • 中風腦血栓。腦溢血等過了危險期如何康復療治癒留下的後遺症!
    有個南下老幹部有一萬二千元一個月的退休工資;80多歲中了風因睡覺轉側翻身也要專人護理,就用六千元請了一個護理工專門為他搓澡,翻身,捶捶背揉揉肩。早上把他抱上輪椅推上輪椅逛一下街。一般中風的患者,都是身體上半身不遂,神經失去了知覺。有的患者會麻痺;有的會產生疼痛一般會產生疼痛的患者都有更快康復的預兆,因為疼痛就代表有了知覺有感覺了就有恢復了。
  • 中風的症狀有哪些?中風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原標題:中風的症狀有哪些?中風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相信大家也都了解過中風是一種心腦血管的疾病了。而且,這種疾病在很多時候發作都是不可控的。因此,我們需要了解更多的與這種疾病有關的知識。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中風的相關症狀和其原因吧。   中風的症狀有哪些?
  • 警惕脖子上這塊「斑」,頭暈眼花中風都跟它有關
    ,很可能造成腦梗(中風的一種),這件事更可怕。頸動脈粥樣硬化的危害大:半數以上的中風都跟它有關。我國年齡超過40歲者頸動脈斑塊的檢出率為41.3%;中老年人(45歲以上)已經確診中風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即小中風)的病例中,頸動脈硬化斑塊檢出率達76%。
  • 很可能會影響中風發生的風險
    我們吃到肚子裡的食物,會在細胞和微生物作用下,發生一系列化學反應,從而將食物轉化為能量,維持身體各器官的功能和運轉。將食物轉化為能量的過程,常被稱為代謝。在這一過程中,也會產生多種代謝物,包括脂質、脂肪酸、胺基酸和碳水化合物等。代謝物水平可以在各種因素的作用下發生變化,如疾病、遺傳或環境等,並且還可以作為細胞健康、心血管健康甚至整體健康的指標,在臨床診斷中起著重要作用。每種疾病在不同的發病階段,甚至在出現症狀之前,就已經在代謝物水平上出現變化。
  • 請注意了有7種病症大多數是中風了
    中風是怎麼回事,為什麼會中風呢,這是大家都比較關心的話題了,其實,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大家還是得多注意保養一下的。人體的每一個零部件在生活中都有很重要的作用。而一旦中風就不能自己維持自己的生活,甚至還會給其他家人帶來不便,且中風的後果較為嚴重。所以老人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防止中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