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又稱為腦卒中,而腦梗,是中風的一種,稱為缺血性腦卒中。
「一人中風,全家發瘋;一人癱瘓,全家癱瘓」。這是人們對於中風的總結,可見中風對於整個家庭的幸福指數,會造成影響。
中風,越來越趨於「年輕化」?
中風,具有「高復發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的「三高」特點。現在進入寒冷的冬季氣溫對於血管造成較強傷害,會增加腦中風的發生機率,需要警惕。
中風,常被認為是「老年病」。但近年來,中風逐漸把「黑手」伸向了中青年人。根據統計全世界範圍內每21秒,就有一個人腦中風患者發病。
我國,每年有近150萬人死於腦梗塞,佔我國每年總死亡病因的51%,倖存下來的患者,70%左右不同程度喪失勞動力、40%左右重度殘疾。所以預防中風至關重要。
預防中風,提醒:忌四物,戒三習,血管不易堵
忌四物
食物一:油炸、肥肉等高脂食物
油炸、肥肉等食物,屬於高脂類食物,攝入過多,會增加血管的負擔,甚至會加速血栓形成,時間長了便會增加中風的風險。
研究發現,與低脂肪飲食相比,經常吃高脂飲食的絕經後,女性患腦梗死的風險高出40%。
脂肪攝入過多進入體內會儲存在血管內,導致甘油三酯和膽固醇含量逐漸升高,促使動脈粥樣硬化,增加中風風險。
食物二:鹹菜、臘肉等高鹽食物
鹹菜、臘肉等食物屬於高鹽類食物,會使人的鹽分攝入超標,增加血壓升高的風險研究顯示高達9.5%的心血管代謝死亡,與鹽分攝入過多有關。
攝入鹽分過多,會增加心臟的負擔,甚至會誘發猝死的風險,食鹽當中含有的成分是鈉元素誘發血壓升高,引發高血壓等疾病,增加中風的風險。
有些人特別喜歡吃加工肉類食物,而這類食物含有的鹽分也比較高,並且肉質的源頭得不到保證,攝入過多便會增加身體患病風險。
食物三:可樂、雪碧等高糖飲料
可樂、雪碧等高糖飲料,一直受到大眾的喜歡,喝一瓶,就會讓人們攝入糖分超標,攝入糖過多,會刺激體內胰島素水平升高,血管緊張度增加,誘發高血壓。
糖分攝入過高,體內無法消耗,就會轉化為脂肪誘發肥胖,哈佛大學的專家分析發現,每天飲用含糖飲料1~2倍增加26%的二型糖尿病風險,增加16%的中風風險。
食物四:蛋糕、漢堡等含反式脂肪酸食物
比如奶油、蛋糕、漢堡等,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物,是一種人體幾乎無法消耗掉的「壞」脂肪酸,又被稱為「餐桌上的炸彈」。
生活中人們使用的更多是人造奶油,也是反式脂肪酸的一種,這類脂肪會增加「壞」蛋固醇的含量,降低「好」膽固醇的量,更容易增加血管動脈硬化的發生。
戒三習
1、久坐
現在已經進入寒冷的冬季,很多人久坐不運動,甚至有些人一坐一整天,長期久坐不運動便會增加中風的風險。
經常運動的人,出現中風的風險,比不運動者降低25%~30%,久坐不運動,不僅誘發身材肥胖,增加中風機率,還會影響血液流通速度。
建議大家一定不要久坐,不運動應該儘量適當活動,每座下45分鐘就要站起身活動5分鐘,更有助於加快血液流動,預防血管堵塞。
2、吸菸
吸菸有害健康,吸菸會損傷血管增加血管硬化的進程。
煙霧中含有的一氧化碳與血液中血紅蛋白結合,降低血液中的含氧量,促使血管壁內皮細胞缺氧,血管彈性降低,誘發動脈硬化。
香菸中的尼古丁成分會讓人上癮,促使紅細胞聚集白細胞沉積,血液濃度升高很容易誘發血管堵塞,熬夜時吸菸,血液濃度比正常時升高8倍。
3、熬夜
晚上12點之後睡覺就已經算熬夜,長時間熬夜血管會發生病,理性改變出現血管痙攣的情況,誘發危險。
熬夜會打亂心腦血管,生物中導致體內過多分泌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讓血管收縮,血液濃度逐漸增加。
對於本身患心腦血管疾病的人,熬夜會加速血栓的形成,引發急性心梗腦梗等,所以戒掉熬夜的壞習慣,保證充足睡眠。
不想與中風「沾親帶故」?記住:二控,或能保護血管
一控體重
無論是什麼原因引發的中風,都會隨著體重的增加而升高,想要預防中風,一定要注意控制體重,不要超重和身材肥胖。
普通人最好將身體質量指數(BMI)控制在24以下。心腦血管不好的人,更要嚴格要求,BMI以20~22之間為宜。
想要控制體重,一定要管住嘴,邁開腿,雙管齊下,不可節食減肥,多進行有氧運動,可以消耗脂肪,降低中風的風險,走路是最簡單最有效的瘦身方法。
二控情緒
最近幾年中風越來越趨於年輕化,緊張的情緒也是誘因之一,長期處於高壓之下,緊張的情緒,會讓腦動脈持續收縮和痙攣,導致血壓升高。
緊張情緒會促使兒茶酚胺腎上腺皮質激素大量分泌,加速動脈硬化的形成,預防中風,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緒,保持輕鬆平和的心態。
良好的心態是健康的基礎,不論身體是否患有疾病,請你一定要調整自己的情緒,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