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大腦袋小,胸前掛對刀」,打一昆蟲,你首先聯想到的是不是螳螂?
不過,這回「胸前掛對刀」的不是螳螂,而是要比螳螂更厲害一點:螳螂的「大刀」只能180°揮舞,而它的「大刀」則可以360°無死角進攻。
它叫眉斑東螳蛉。這也是它第一次在我們寧波境內被認出來。
眉斑東螳蛉。單從外形看,還蠻像螳螂的。林海倫 攝
「大刀」可360°出擊
雖然都是「胸前掛對刀」,眉斑東螳蛉和螳螂既「不沾親」也「不帶故」,前者屬於脈翅目,後者屬於螳螂目。
和螳螂不同,眉斑東螳蛉對大多數人來說是「生面孔」。
這或許和它不足2釐米的「身高」有關,一眨眼就容易錯過;這或許跟它的分布有關,眉斑東螳蛉分布於福建居多,在浙江也有分布記錄,但在寧波是第一次被認出來。
雖然都自帶「兇器」,眉斑東螳蛉和螳螂的「大刀」還是有蠻大區別的:
在自然狀態下,眉斑東螳蛉前肢的前臂是向下反折的,後臂位於上方;當它準備發起進攻時,前臂則會收縮在後臂上方。
也就是說,眉斑東螳蛉前臂的「肘關節」是可以做360°旋轉的。相比之下,螳螂前肢的前臂總是位於後臂上方,只能做180°旋轉,無法反折。
準備發起進攻時,眉斑東螳蛉前肢的前臂向上收縮。林海倫 攝
兩對翅膀更像蜻蜓
除了「胸前掛對刀」,眉斑東螳蛉和螳螂還有其他相似之處,比如「肚大腦袋小」,比如頭上都有一對綠色的複眼。
除了螳螂,眉斑東螳蛉在長相上還跟另外一種昆蟲蜻蜓有幾分相似,都擁有兩對透明的翅膀。
值得大家「細品」的是眉斑東螳蛉的前翅,長約12毫米,比後翅略長;前翅的主脈前緣有細小的擴展,這個特徵在昆蟲界比較罕見。
此外,它的每片翅翼靠近頂端的位置均有一個棕褐色的翅痣。
當它休息時,翅膀會收縮到腹部的背面。這樣一來,從正前方看,它的左右翅會呈直角狀。
在寧波的野外,眉斑東螳蛉還蠻孤獨的。
和它同屬螳蛉科的「近親」只能在《中國昆蟲圖鑑》上看到,關係最近的「親戚」是同屬脈翅目的草蛉和蝶角蛉、蟻蛉。其中,蝶角蛉和蟻蛉也並不常見。
眉斑東螳蛉的頭與螳螂的頭很相似,複眼很大呈綠色,觸角呈念珠狀。林海倫 攝
眉斑東螳蛉會用蜻蜓一樣的翅膀飛行,動作十分敏捷。林海倫 攝
「蛉佔蛛巢」有點彪
別看眉斑東螳蛉個頭小小,不起眼,作風卻十分「彪」。
它的成蟲可不是「吃素」的,而是以捕捉小昆蟲為主;它的幼蟲則是寄生在蜘蛛的卵囊中。
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在自然界中,蜘蛛綱的種類多數具有護卵的習性。有的在產下卵後,就會守在卵囊邊;有的會將卵囊隨身馱著;更有甚者,會用吐出來的蛛絲在葉子上「蓋」一間「育嬰房」……
面對如此盡心盡責的蜘蛛綱的「媽媽」們,眉斑東螳蛉「媽媽」想要將卵產在蜘蛛囊裡,首先就要將護卵的蜘蛛「媽媽」幹掉。
在傳宗接代這件事上,眉斑東螳蛉那對「大刀」可能就是最有力的進攻武器了。
【來源:寧波晚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