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老人都害怕得中風?6個後遺症,拖累的不止是病人!

2020-12-08 騰訊網

腦中風和冠心病、癌症並列,被稱為對人類健康威脅最大的三種疾病。與其他兩個相比,腦中風是由於極高的發病率、死亡率和致殘率牢牢佔據著這個「寶座」。

腦中風的患者,發病往往會造成殘障,不但個人不方便,甚至還需要整個家庭付出代價。那腦中風的後遺症到底有哪些?

發生腦中風後,這些後遺症可能跟你一輩子

1、麻木

麻木是腦中風後遺症中比較輕微而且常見的,主要是患側的肢體,尤其是肢體的末端出現諸如針刺感、反應遲鈍等的感覺異常。大部分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但會使患者心情較壓抑。

2、癱瘓

癱瘓多表現為單側肢體、面部肌肉等的運動障礙,是及其常見的腦中風後遺症。腦中風癱瘓最多的表現形式是偏癱,與此同時除了經常會伴隨同側肢體的感覺障礙,也偶爾會出現同側視野缺損。

3、失語

失語是腦血管病的常見症狀,表現為患者對語言的表達、理解能力喪失,可以是不能表達自己,或無法理解他人。比如雖然知道自己的名字,但無法說出或是能聽懂他人的話語,卻無法使用自己的語句交流等。

4、失認失用

失認失用是指患者無法通過自身的感覺去正確認知周邊事物,亦無法準確完成有目的的動作。故而腦中風患者極需家屬的細心照顧,因為外人常常難以理解他們的表述,而他們也無法順暢的與他人溝通。

5、外貌改變

腦中風患者發病後多出現鼻唇溝變淺,口角下垂等外貌改變,對患者,尤其是還在青壯年的患者自尊心、自信心的打擊是非常巨大的,常常導致患者出現精神方面的障礙。

6、精神和智力障礙

許多患者因為種種原因可導致人格改變、記憶力減退、消極悲觀、抑鬱寡歡等,這時一定要及時開導,耐心陪伴,以免患者一時想不開造成嚴重後果。

一般來說,初次的腦中風發作症狀都較輕,恢復也較快,然而復發的腦中風則兇險的多。首次發作後的半年內,是腦中風復發的高峰期。那麼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還可以做些什麼來避免腦中風再次復發呢?

做好三件事,避免中風復發

首先,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心態。中風患者易出現消極悲觀的情緒,而這是非常不利於中風的康復和預防的。家屬應多開導患者,解除患者的思想負擔,營造良好的修養環境,並多加陪伴,給患者足夠的安全感,使患者能夠保持穩定的情緒。

其次,積極治療原發病。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是2010年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發布的預防腦卒中指南中提及的三大危險因素。有這些疾病的患者應注意堅持服藥,日常監測血壓血糖和血脂,將病情控制在較好的水平。

然後時複查、複診。按時複查複診可以有效觀察腦中風後的功能恢復情況,方便隨時調整治療、康複方案,能有效防止中風復發。

同時,重視中風先兆症狀。當出現頭暈、頭痛、肢體麻木、性格反常、嗜睡等異常現象時,一定要警惕是否是中風發作,應及時就醫。

最後,養成良好飲食、起居習慣。堅持低鹽低脂低膽固醇飲食,多食新鮮水果蔬菜,戒菸戒酒,早睡早起,適當外出活動。

目前我國約有500-600萬中風患者,其中有75%的患者不同程度的喪失了勞動能力,更有40%左右重度殘疾,這多麼悲哀。假如我們平常能多加注意,是不是就能活的更加健康、開心呢?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中風後遺症有哪些症狀?中風後遺症能好嗎?中藥治療腦中風治癒率85%...
    中風「又名「腦卒中」,是中國常見的疾病之一。我國每年中風新發病例超過350萬[1] ,目前已成為我國致死排名第1位的疾病。即使倖存下來,患者大多會出現中風後遺症, 75%的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殘疾、部分或全部喪失獨立生活和勞動能力。 中風後遺症有哪些症狀?
  • 請注意了有7種病症大多數是中風了
    中風是怎麼回事,為什麼會中風呢,這是大家都比較關心的話題了,其實,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大家還是得多注意保養一下的。人體的每一個零部件在生活中都有很重要的作用。而一旦中風就不能自己維持自己的生活,甚至還會給其他家人帶來不便,且中風的後果較為嚴重。所以老人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防止中風。
  • 中風或小中風後6個月 是中醫調治康復的黃金期 越早越好
    「如果突然出現手腳麻木、不靈活;偶爾意識模糊和頭暈;東西拿不穩、走路不穩;胸悶心悸氣喘等情況,要及時就醫,特別是有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粥樣硬化的病人。」都市快報詠芝元國醫館張瓞(音同「疊」)安副主任中醫師提醒。中風或小中風後一旦有後遺症,建議在病後6個月的黃金康復期試試中醫調理,越早越好。
  • 中風腦血栓。腦溢血等過了危險期如何康復療治癒留下的後遺症!
    據最近統計:我國現有中風患者7000萬人;中風後經醫院搶救過來的患者有輕重之分;輕者經過容栓,出院後很快恢復正常行動也可恢復自如,稍微更重一點的患者在醫院出院後也要留下後遺症行動不便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就是洗臉刷牙,上廁所,吃飯都從問題;如果是重症患者且歲數偏大的話就只有放棄治療了吧!
  • 湖南一莫氏老人連續自殺,只為不拖累子女!
    在莫秋蓮心中,「只要睡到土裡就一切都解脫了」。今年3月中風癱瘓後,莫秋蓮在床上躺了4個月才能下床,但再也無法獨自出門,只能在地上爬行。自從癱瘓後,莫秋蓮就計劃著各種自殺的方式。她曾想去桃江縣城醫院打安樂針,但醫生不肯;她也曾想多吃幾顆安眠藥就此長眠,但老伴不讓。但莫秋蓮並不死心,她告訴記者,早晚有一天,她要爬出門,淹死在門前的水塘裡。
  • 中風後遺症很痛風?這6種治療方法要謹記,做好康復治療是關鍵
    中風後遺症對於很多人來說是比原發疾病更加痛苦的一種症狀,因為痛風后遺症往往會導致患者偏癱,出現肢體功能不全,並且還會伴有口眼歪斜的症狀。通常也就需要在出現中風後遺症的早期及時進行康復治療,否則是很容易導致患者終身半身不遂的。
  • 老人中風偏癱 打亂一家人生活
    浙江在線8月7日訊 每個人都談癌色變,其實,癌症並不是我國國民健康的頭號殺手,中風才是!我國居民的死亡原因,排名前三的分別是中風、缺血性心臟病、肺癌。據《中國腦卒中防治報告2018》統計,我國每12秒就有一人發生中風,每5位死亡者中就至少有1人死於中風。
  • 中風的16個前兆,儘早發現能救命
    每年的5月25日是世界預防中風日,中風又稱腦卒中,具有發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殘率高的特點。日常生活中掌握這些中風知識,可救人一命。 6、不能直走 , 步子不自覺地向左右傾斜,甚至突然跌倒。 7、既便一動不動 , 手指也會抖顫。 8、不能用手畫出直線 。 9、不能握住筷子 , 甚至不能把食物夾住放入口內。 10、改變了以往的飲食嗜好。
  • 小中風不要緊?當心引發大中風!
    10月29日是第13個世界卒中日,今年的主題是「戰勝卒中,再立人生」。記者了解到,腦卒中每年呈增長趨勢,作為致死率最高的一種疾病,腦卒中正影響著許多人的生命。    「臨床上發現不少認知上的誤區,非常要不得。」紹興市中心醫院卒中中心主任劉初民告訴記者,不少人認為小中風不要緊,一些已有過小中風病史的病人並未有規範治療的經歷。
  • 中風一次腦細胞死亡數百萬
    雖然人們知道,耽誤心梗和中風病人的救治時間,會給最終的救治結果帶來關鍵的影響,但人們並不清楚,發作一次中風究竟能給患者的大腦帶來多大的損害。最近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科學家藉助先進的技術手段獲得了驚人的答案:一次中風可導致數百萬個腦細胞死亡。
  • 中風老漢「灸」一個月想扔拐 記者體驗神奇針灸
    62歲的中風患者陳先生表示,自己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來的,針了沒幾天,就想扔拐棍了。  「真是奇蹟,針灸一個月我老伴能動了!」  「要不是萬大夫,我這還得多遭不少罪。」11月20日上午9點,大眾網記者在濟南市中醫院針灸科體驗採訪時,遇到了一個特殊的病人。  今年62歲的陳先生,原本躺在床上一動不動。
  • 聽音樂有助治療中風
    中風具有發病急、常留後遺症和死亡率高等特點,是醫學界公認的頑疾。芬蘭研究人員在20日出版的英國《腦》雜誌上發表文章說,如果給中風病人每天聽幾小時他喜愛的音樂,將大大有利於病人身體痊癒。
  • 65歲父親中風臥床,做以下幾點,暴脾氣慢慢改善,醫生稱讚!
    新宇的父母退休前是老師,退休後老人們也很會安排自己的生活,學習國畫,旅遊,同學聚會,豐富日常生活讓新宇心生羨慕,但19年父親突然中風,讓美好的一切戛然而止,中風偏癱後,父親的脾氣變得特別暴躁,總和照顧他的母親吵架,或者躺在那裡一言不發,不吃不喝,為此剛強的母親偷偷掉了不少眼淚
  • 關於中風康復,別陷入這些誤區!
    許多患者,尤其是高齡老人發生中風後,很可能會留下後遺症,輕者可能只是行動不便> 治療中風偏癱、不會說話、不能吃飯的最好辦法就是打針吃藥,大部分中國老百姓基本上都是這樣認為的。
  • 不願拖累子女,湖南一79歲患癌老人挖洞等死:老年人也需要「存在感」
    12日,武岡一79歲患癌老人挖洞等死的視頻引起熱議。現場視頻顯示,一名老人蹲坐在一洞內的罈子中。隨後,現場數人合力將老人從洞中抬出。讓人唏噓的是,老人出洞之後,說的第一句話卻是「我不想拖累子女」——人們都說父母的愛最無私
  • 中風高發期到了
    約80%的腦出血病人由高血壓引起 圖/全景  文/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顱腦科副教授 吳運泉  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卒中又稱「中風」、「腦中風」。今年世界卒中日的宣傳主題是關注「六分之一」,即提醒世人,全球每六個人中有一個人可能在一生中得一次中風病;每6秒鐘,就有1人死於中風,有1人因中風而終身殘廢。專家呼籲公眾重視預防中風和中風復發。  氣溫驟降,中風高發  立冬至立春是一年之中預防中風的重要時節。秋冬和冬春交界換季時節,由於氣溫突變,中風發病率也較平時高得多。天氣寒冷,為什麼容易導致中風呢?
  • 腦梗塞中風還能康復嗎?如何治療好?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如果不是爸爸得了腦梗塞我還不知道心腦血管病的發病率那麼高,自從爸爸發病後我就找了很多腦梗塞方面的資料,自己也快成半個醫生了
  • 75歲老太兩次中風後沒能等到手術機會
    都市快報訊 70歲的李大爺2年前被確診為陣發性心房顫動,但他沒當回事,吃藥有一搭沒一搭,不好好堅持抗凝治療,前段時間,李大爺出門買菜途中突發腦卒中(中風),雖然取栓手術順利,但還是落下了嚴重的後遺症,右側身體偏癱,說話口齒不清。
  • 那些年,我得過的雅思後遺症……
    隨著網絡文化越來越繁茂中國人民得「病」的花樣也越來越多就「後遺症」來說,種類也不少比如追星女孩們的#演唱會後遺症#科研狗的#試驗後遺症#夜貓子們的#蹦迪後遺症#當然也少不了患者最多患病時間最集中的#假期後遺症#今天,小潤想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和烤鴨們息息相關的
  • 中風後手腳無力還能恢復嗎?專家指導康復來恢復最大限度的功能
    因為很多人中風後,會出現手腳無力或偏癱的情況,想要解決這種情況,就需要通過康復訓練來實現。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粵東醫院康復醫學科的喻勇醫生表示,康復的主要原則,就是以功能康復為目標,幫到病人恢復最大的功能。而中風之後的康復訓練是也專門的一門學科,要掌握正確的鍛鍊方法,才能讓讓中風後的身體儘快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