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中風和冠心病、癌症並列,被稱為對人類健康威脅最大的三種疾病。與其他兩個相比,腦中風是由於極高的發病率、死亡率和致殘率牢牢佔據著這個「寶座」。
腦中風的患者,發病往往會造成殘障,不但個人不方便,甚至還需要整個家庭付出代價。那腦中風的後遺症到底有哪些?
發生腦中風後,這些後遺症可能跟你一輩子
1、麻木
麻木是腦中風後遺症中比較輕微而且常見的,主要是患側的肢體,尤其是肢體的末端出現諸如針刺感、反應遲鈍等的感覺異常。大部分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但會使患者心情較壓抑。
2、癱瘓
癱瘓多表現為單側肢體、面部肌肉等的運動障礙,是及其常見的腦中風後遺症。腦中風癱瘓最多的表現形式是偏癱,與此同時除了經常會伴隨同側肢體的感覺障礙,也偶爾會出現同側視野缺損。
3、失語
失語是腦血管病的常見症狀,表現為患者對語言的表達、理解能力喪失,可以是不能表達自己,或無法理解他人。比如雖然知道自己的名字,但無法說出或是能聽懂他人的話語,卻無法使用自己的語句交流等。
4、失認失用
失認失用是指患者無法通過自身的感覺去正確認知周邊事物,亦無法準確完成有目的的動作。故而腦中風患者極需家屬的細心照顧,因為外人常常難以理解他們的表述,而他們也無法順暢的與他人溝通。
5、外貌改變
腦中風患者發病後多出現鼻唇溝變淺,口角下垂等外貌改變,對患者,尤其是還在青壯年的患者自尊心、自信心的打擊是非常巨大的,常常導致患者出現精神方面的障礙。
6、精神和智力障礙
許多患者因為種種原因可導致人格改變、記憶力減退、消極悲觀、抑鬱寡歡等,這時一定要及時開導,耐心陪伴,以免患者一時想不開造成嚴重後果。
一般來說,初次的腦中風發作症狀都較輕,恢復也較快,然而復發的腦中風則兇險的多。首次發作後的半年內,是腦中風復發的高峰期。那麼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還可以做些什麼來避免腦中風再次復發呢?
做好三件事,避免中風復發
首先,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心態。中風患者易出現消極悲觀的情緒,而這是非常不利於中風的康復和預防的。家屬應多開導患者,解除患者的思想負擔,營造良好的修養環境,並多加陪伴,給患者足夠的安全感,使患者能夠保持穩定的情緒。
其次,積極治療原發病。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是2010年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發布的預防腦卒中指南中提及的三大危險因素。有這些疾病的患者應注意堅持服藥,日常監測血壓血糖和血脂,將病情控制在較好的水平。
然後按時複查、複診。按時複查複診可以有效觀察腦中風後的功能恢復情況,方便隨時調整治療、康複方案,能有效防止中風復發。
同時,重視中風先兆症狀。當出現頭暈、頭痛、肢體麻木、性格反常、嗜睡等異常現象時,一定要警惕是否是中風發作,應及時就醫。
最後,養成良好飲食、起居習慣。堅持低鹽低脂低膽固醇飲食,多食新鮮水果蔬菜,戒菸戒酒,早睡早起,適當外出活動。
目前我國約有500-600萬中風患者,其中有75%的患者不同程度的喪失了勞動能力,更有40%左右重度殘疾,這多麼悲哀。假如我們平常能多加注意,是不是就能活的更加健康、開心呢?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