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中風不要緊?當心引發大中風!

2020-12-08 浙江在線

2018-10-31 09:11 |柯橋日報 |本報記者 葉紅

10月29日,第13個世界卒中日    小中風不要緊?    當心引發大中風!    10月29日是第13個世界卒中日,今年的主題是「戰勝卒中,再立人生」。記者了解到,腦卒中每年呈增長趨勢,作為致死率最高的一種疾病,腦卒中正影響著許多人的生命。    「臨床上發現不少認知上的誤區,非常要不得。」紹興市中心醫院卒中中心主任劉初民告訴記者,不少人認為小中風不要緊,一些已有過小中風病史的病人並未有規範治療的經歷。「任性」張大伯二次中風半身偏癱    今年年初,家住柯巖街道的張大伯在家庭聚會時突發疾病:嘴巴變歪,剛開始還能斷斷續續說話,沒幾分鐘,變得啞口無言,連聲音都發不出來了,再加上他臉色變差等因素,家人趕緊把他送到醫院救治。醫生確診他患了小中風。由於送醫及時,張大伯並無性命之憂,經一番治療後,沒留下明顯後遺症。    然而這次突發疾病的經歷,並未給他和家人敲響警鐘。雖然張大伯有高血壓病史,可醫生建議的按時服藥、少油少鹽、適量運動等建議,他並未完全聽進去,生活得還是比較「任性」。果然,前不久,張大伯再次中風了,情況比之前嚴重得多,半個身子都偏癱了,才讓張大伯真的感到害怕。    「小中風是大家的俗稱,醫學上叫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一般來說,持續幾分鐘,會比較快恢復。但這其實是個中風的信號,一旦再次發作,那就很可能會有嚴重後果。」劉初民說,一旦發現小中風,一定要配合醫生找出高危因素,比如是高血壓、糖尿病還是其他疾病引起,對症治療。    他表示,卒中即中風,分為腦梗死和腦出血。不管是哪一種,致死率、致殘率都非常高。而提前幹預是比較好的預防腦卒中的方法。    在臨床上,他還發現另外一個讓人很著急的現象。很多人認為,只有跌倒了才是中風,其實,從醫學角度來說,腦卒中有很多種外在表現。比如,一側嘴角流口水、不能說話或說話含糊不清;一邊胳膊和腿無力;一側面部麻木或沒有知覺;頭暈、看不清東西等;劇烈的頭痛;突然的意識喪失等,這些都屬於腦卒中的症狀。高危人群留意卒中先兆    記者了解到,與腦梗死相關的疾病有很多,比如糖尿病、肥胖、高血壓、風溼性心臟病、心律失常,以及有睡眠或呼吸問題的人員,比如大家比較常見的有呼吸暫停症的人員,或者生活習慣特別不健康的人群等,這些都屬於高危因素,需要特別注意。一旦發現有以下情況,一定要儘快就醫:    一:讓患者微笑一下。如果患者笑的時候面部不對稱,一側不能笑,提示患者得了腦卒中,是面癱的標誌。    二:讓患者雙手平舉保持10秒鐘,如果10秒鐘內一側肢體突然墜落,提示是肢體偏癱。    三:讓患者說一句非常難說的話,這句話對於很多正常人也不太好說。但如果說時有困難或是找不著詞,意味著失語,就是有語言障礙。    三者中,任何一個符合條件都意味著是腦卒中。   

1540948305000

相關焦點

  • 「小中風」 症狀輕、風險大
    「小中風」就是這樣一張具有中風預警作用的「黃牌」。作為中風的「前奏」,「小中風」的發生是在提醒患者,必須立即採取幹預措施,以免遭遇「紅牌罰下」的結局。     特點:病情輕,易忽視   通常所說的「小中風」,指的是病情較輕、症狀持續時間較短、可自行恢復的一類中風,如缺血性中風。
  • 小中風是什麼?發作時該這樣處理
    大醫課堂 關於小中風 你一定得知道 大病來襲前,多有一些蛛絲馬跡,有心的人一眼識破及時預防,防止了災難性的後果。
  • 什麼叫做「小中風」 小中風五大症狀經常出現
    寒冷季節也是中風的高發季節,而中風死亡率和致殘率都很高,發生中風之後想要身體完好無損,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而在發生中風之前的幾小時或幾天,身體往往會出現一些症狀,這也稱為小中風。小中風又稱為中風預兆,一般患者在發生小中風後1-2周內會發生大中風,而如果能夠在小中風發作時及時治療,那麼可以很大程度的減少中風危害。
  • 「小中風」是「大中風」前兆 輕微症狀別忽視
    【連網】(記 者 趙芳 通訊員 江榮 劉茗月)中風是冬季的高發疾病之一,說起中風大家並不陌生,嚴重的中風大家都會及時就醫,但是對於小中風,多數人並不重視。小中風經常是大中風的前兆,但因為手臂沒力、口嘴歪斜、說話不清等這些預警症狀都是一過性,持續數分鐘到幾小時,且程度很輕,容易被市民或者醫護人員所忽略。
  • 小中風是中風發生的前兆嗎?出現這些症狀千萬別大意!
    大家都聽說過中風,但是卻對小中風不甚了解,那麼到底什麼是小中風呢?為做到早發現和早治療小中風,家庭醫生在線採訪了廣東省中醫院腦病科大學城醫院主治醫師許浩遊,他就此做了詳細的回答。   小中風是中風發生的前兆嗎?   什麼是小中風?許浩遊主治醫師指出,小中風是中醫的一個概念。
  • 中風能中醫治療嗎?專家:有一定治療效果
    原標題:中風能中醫治療嗎?專家:有一定治療效果   據悉,在我國,腦中風已超過惡性腫瘤成為第一致死病因,每年有150萬人死於腦中風,同時也是中國成年人殘疾的首要原因。   卒中俗稱中風,根據病情輕重,分為大中風和小中風。大中風病情嚴重,多為腦梗死。
  • 廣美教授一周兩次大中風,一個治療救了他
    病例:廣美教授一周兩次大中風,取栓救了他「我們是兩個想不到,都發生了!」日前,廣美的李教授在妻子的陪伴下回省醫複診,李太太說。第一個想不到,是李教授竟然發生一周兩次大中風,嚇壞人了。美術教授兩次大中風後康復期的畫,當然無法與病前相比,但與死裡逃生一樣,能拾筆再畫對於他而言已經是奇蹟。
  • 中風前身體有15大徵兆 避免腦功能障礙就靠它了!
    這樣看來,中風發病因素並不單純、突發又比較緊急,但在這場風暴到來前,超八成中風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先兆。據日媒報導,日本千葉大學與東京大學等研究團隊,日前發表了一項調查結果稱,平時不苟言笑之人比笑口常開的人,患上腦中風的機率高出1.6倍。除此之外,還有哪些中風徵兆是被我們忽視的?仔細觀察下面這15大中風徵兆,及早預防你就可以躲過一劫!
  • 當心中風!牢記四原則,關鍵時刻能救命!
    中風又稱「腦卒中」,隨著不良生活習慣的泛濫,中風已漸漸成為現代人的健康殺手《柳葉刀》雜誌的研究表明每周工作55小時以上中風風險增加33%看到這條推送還在加班的盆友們,小編默默心疼你們,並提醒大家注意身體當心中風!
  • 別忽視「小中風」症狀,它是預防中風的最好方法
    中風還分大小,傷害也不同,小中風常常是中風出現的早期徵兆,所以提高對小中風症狀的關注度很有必要。但是日常生活中往往大部分人都會忽略,因為小中風症狀持續時間很短,有的甚至只會出現2-3分鐘就會自行緩解。
  • 醫生:這個部位別瞎按,當心中風找上門
    醫生提醒:這個部位千萬別瞎按,當心中風找上門對此醫生表示,有研究顯示,頸部按摩發生腦血管意外的機率在四十萬分之一到三百萬分之一。平常很多人喜歡扳脖子,覺得當脖子發出咔咔的響聲的時候,疲憊也會隨之消失,其實這是一個非常傷害血管的習慣,扳脖子可能會使頸椎動脈突然阻斷,導致大腦缺血,引起腦梗,中風等。
  • 天寒地凍北風吹,這個疾病要當心!
    天寒地凍北風吹,這個疾病要當心!美國人很早就意識到中風快速識別和即刻行動的重要性,創建了「FAST」原則,這個意思為「快速」的詞語代表了腦中風的常見症狀和即刻撥打急救電話。
  • 喝酒容易中風嗎 中風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現在中風患病人群越來越多,覆蓋的年齡層也越來越廣,影響自己的健康還會連及家人。那麼中風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這是很多人比較關心的問題,還有喝酒容易中風嗎?了解中風的原因可以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避開這些因素,降低患中風的風險,下面一起來看看。喝酒容易中風嗎?
  • 工業廢氣一氧化氮其實能預防中風
    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冬季溫度低,容易引起血管收縮、痙攣,致使血流不暢;另一方面,寒冷讓機體活動力減弱,腦、心肌、內臟血液灌流減少,而當心腦血管供血供氧不足,就容易突發心絞痛,心腦梗塞等。  此外,冬季排汗減少,水也喝得較少,使得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緩慢,甚至形成凝血塊。漸漸地,血液運輸的氧氣不夠,更容易增加引發腦梗塞和心肌梗塞發作的機率。
  • 全球每6秒會有一人中風,睡覺一個特徵,警惕中風已來臨
    每年的10月29日就是世界腦卒中日,大家可能對腦卒中這個名稱比較陌生,但它在臨床上還有另一個名稱「中風」!中風雖然叫這個名字,但是卻與「被風吹」並沒有關係,這是一種出現在腦血管上的病變。由於患者長期存在高血壓、高血脂又或者是糖尿病,但是病情一直都沒有得到穩定控制,所以逐漸發展為了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最終就造成了中風發作!
  • 【住院醫師科普月月講】科學防治中風 你所不知道的中風小知識
    【住院醫師科普月月講】科學防治中風 你所不知道的中風小知識 2020-11-27 16: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肩頸酸痛去按摩 32歲女子按出頸動脈夾層引發中風
    原標題:肩頸酸痛去按摩 32歲女子按出頸動脈夾層引發中風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記者林琳通訊員劉姍姍)32歲女白領長期對著電腦辦公,感覺肩頸疼痛,便想通過按摩來緩解症狀
  • 血管堵塞,容易引發中風,腦梗真的是這樣?看看醫師怎麼說?
    一、血管堵塞容易引發這三種情況①頭暈在平常要注意多觀察自己身體所表現的特徵,如果在短期的時間內出現頭暈,頭痛,渾身無力等情況就要大家提高警惕,因為當血管受到堵塞的時候,腦部會因為供血不足而發出一些反應,容易出現頭暈噁心嘔吐等症狀,所以如果短期時間內出現這種症狀,可以建議大家去醫院進行檢查和治療,避免病情惡化。
  • 中風或小中風後6個月 是中醫調治康復的黃金期 越早越好
    中風或小中風後一旦有後遺症,建議在病後6個月的黃金康復期試試中醫調理,越早越好。張醫師還特別提起一位病情比較有代表性的病人——吳師傅夜裡12點多,發覺手腳有點發麻,以為只是「睡麻了」,凌晨5點多,他起床上班,才發現出了大問題——從臉到腳,左半邊全麻了,動彈不得。
  • 「打嗝」傳遞6種疾病信號,有這些情況就要當心了……
    經常打嗝,可能被6種病盯上 打嗝不僅受消化系統的影響,當它同時伴有其它典型症狀出現時,就要當心可能是器官出問題了。尤其是持續打嗝超過12小時的時候。 打嗝+言行遲緩:中風預警 發生在後腦部位的中風,容易引起頑固性打嗝,而且在女性中更常見。對於老年人來說,反覆打嗝有可能是腦中風前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