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願拖累子女,湖南一79歲患癌老人挖洞等死:老年人也需要「存在感」

2020-12-16 今日女報

請在wifi環境下觀看視頻↑↑↑

《勸孝歌》有言:慈烏尚反哺,羔羊猶跪足。人不孝其親,不如草與木。

12月15日,湖南邵陽。12日,武岡一79歲患癌老人挖洞等死的視頻引起熱議。

現場視頻顯示,一名老人蹲坐在一洞內的罈子中。隨後,現場數人合力將老人從洞中抬出。

對此,武岡市宣傳部工作人員表示,老人並非自己挖洞等死,也不是孤寡老人。

據悉,現年79歲的老人之前一直跟兒子住北京,身患淋巴癌加重後,叫兒子陪他回來,想葬在老家。回來後,老人看上了一處墓地風水,請人買壇挖洞,兒子給他換新衣服後一起前往,沒想到,老人藏了小刀在壇內割腕自殺。目前,老人傷勢不重,已和兒子返回北京。

讓人唏噓的是,老人出洞之後,說的第一句話卻是「我不想拖累子女」——人們都說父母的愛最無私,從這位老人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父母對子女的真情,哪怕風燭殘年到了最後時刻,他依舊在為兒女考慮。

只因不想拖累兒女,便打算割腕自殺,為了兒女,連自己的命都可以不要,這就是父母對子女的愛,無私而又偉大。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句詩用到這裡再合適不過,到死,心裡還在牽掛著兒女,怕兒女受拖累、怕自己給兒女帶來困擾。

這就是父母,在他們眼裡,子女的幸福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


大嘴觀點

「最害怕生病,增加子女的負擔」,「最害怕拖累子女,成為孩子的累贅」……

這些從老年人口中說出的擔憂,聽起來顯得那樣苦澀。

正確看待老年人,需要老年群體自身的正確定位,也需要年輕人端正態度。環顧四周,老年人在社會運轉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家庭中,成千上萬的老年人為照顧孫輩殫精竭慮;在大專院校、科研單位和企業,仍活躍著一些被返聘的科研骨幹;在社區裡,老年人成為志願服務活動的中堅力量;在電視螢屏上,老中醫以身傳經,為更多人傳授養生知識……

老年人有年老體弱的弱勢,但在知識技能積累、經驗和閱歷、參與公益的積極性上,都有獨特的優勢。

看看我們國家的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有多少是60歲乃至80歲以上的老年人。

在大嘴看來,當養老服務體系基本完善後,如何滿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讓他們真正能夠老有所為、老有所樂顯得更為緊迫。

對於老人來說,子女的陪伴就是對老人最好的關愛。

如果子女工作太忙無法經常回家探望老人,也要定期打電話回家聊家常。如果回了家,能陪父母吃頓飯,幫他們打掃屋子,修補一下平時他們無法修理的日常用品,或在電話中向父母匯報一下近期的生活情況,讓父母了解兒女生活狀態的同時,也能掌握父母的日常起居。這都能讓父母感到心情愉悅,心滿意足。

老人保持美好心情的更有利於身體健康。


內容整理自《新京報》《西安商報》《柳州晚報》《北方新報》「現場眼」 「武子哥點評專欄」等

編輯:陳大嘴

相關焦點

  • 湖南一莫氏老人連續自殺,只為不拖累子女!
    村民楊慶元堅持認為,老人自殺是明智的選擇,「自己不用被病痛折磨,也不拖累子女。這是一種『安樂死』。」但他認為,老人選擇自殺必須要滿足幾個條件:年齡在70歲以上;生活不能自理;經濟條件差;子女生活比較困難;得了無法治癒的疾病。楊慶元說,最近8年自殺的5位老人基本都滿足這些自殺的條件。
  • 湖南獨居老人離世多日無人知 屍體已高度腐爛(圖)
    6月19日,家住株洲天元區大嶺社區的李建設死在自家床上,被發現時屍體已高度腐爛。一星期後,相似的悲劇又在株洲石峰區上演:一六旬老人死在出租房內多日。連日的調查,記者發現,獨居老人之死,不僅與其孤僻的性格有關,還因為疏遠的親情和鄰裡。
  • 銀齡關懷④ | 為何老年人易陷保健品騙局?子女的陪伴,才是良藥
    編者按:保健品騙局一次次上演,老年人「心甘情願」受騙的背後,是子女關愛與陪伴的缺失。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約有2.54億,佔總人口的18.1%。我們如何給予他們更多的理解和幫助?
  • 老年人的黃昏戀,子女應該抱有什麼樣的態度?支持是還是反對?
    老年人黃昏戀甚至再婚,這是當今社會較為普遍的現象。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核心家庭數量逐漸增加,老年人在晚年越來越需要依靠老伴兒,老伴兒不僅能給老人提供精神上的安慰還有生活上的照料。孤單老人黃昏戀找到一個老伴兒共度晚年,這不僅是個人情感需求的滿足,對於社會來講,也是一項重要的社會工程。之所以對老年人黃昏戀持有支持態度是因為黃昏戀能減少喪偶老人在精神上的孤獨感。老年人喪偶後生活單調,子女多忙於工作,較少估計老人的情感需求,老人通常不會在子女面前表露自己的情感需求,所獲得的心理支持不多。
  • 79歲老人將廢舊木材變廢為寶,雕刻技藝直追專家!老人:就圖一樂
    八年間共創造作品100多件,件件精品卜德富老人今年79歲,是河南省封丘縣人。人生難得有一愛好,這可能就是愛好的魅力吧!其實,在一開始卜德富老人的家人並不支持他弄木雕,一是因為老人都這麼大歲數了,怕他身體吃不消。退休本來就是要退下來好好休息了,但這麼一弄比年輕人還著魔,實在是擔心他累著。二是因為做木雕免不了要用各種工具,這樣整日叮叮咣咣的稍有操作不慎就有可能傷著自己,所以為安全考慮,卜德富老人的兒女也不是很支持。
  • 口服敵敵畏不死?廣州一團夥高價售賣保健品詐騙老年人
    辦案民警說,店鋪負責人楊某體(男,21歲,廣西貴港人)不但不願給老人退款,還大肆宣稱其公司是合法經營,並稱警方的行為幹擾了他們的正當經營。正是由於他們的叫囂和裝腔作勢的模樣,更加引起了民警的懷疑。隨著調查的深入,一個以高價銷售保健品專門詐騙老年人的團夥漸漸露出端倪,石圍塘派出所抽調精幹警力成立專案組,對案件展開全面偵查。
  • 63歲獨居老人突然去世,屋內滲水才被發現,網友:子女去哪兒了?
    數據顯示,截至18年末,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24949萬,佔總人口的17.9%,65歲以上老年人口達16658萬,佔總人口的11.9%,人口老齡化是我國人口結構變化的主要趨勢。另外,據中國工業信息網發布的中國空巢老人數量趨勢預測,到2020年,中國空巢老人數量將達到1.2億,到2030年,這一數字將增加到2億。
  • 滯留醫院4個月了,子女都不願接她回家
    金陵晚報報導六合區人民醫院骨科病房27床,81歲老太周素華孤零零地躺在病床上。2006年9月14日,老人遭遇車禍住進醫院,早就可以出院。但子女們卻沒有一個人願將老人接回家。「我又沒有錢用,又不能回家,還是死了算了。」說到這,病房裡的老太落下了眼淚。
  • 子女強行辭退 99 歲獨立老人的保姆:這意圖就差寫臉上了
    99歲的曹爺爺是教師出身,經濟獨立,有四兒兩女,原本他和老伴都由保姆胡女士照顧,對其非常滿意,其間還給她漲了工資。今年3月老伴逝世後,其子女卻因鄰裡傳言把保姆辭了,老人想請回卻遭到反對,哭訴道:「子女統一戰線針對我」。99歲的老人能思路清楚、正常說話。
  • 什麼才是老年人真正需要的「養老」?
    《周禮·地官·大司徒》也提到:「以保息六養萬民:一曰慈幼,二曰養老。」當前,我國已經存在一定的人口老齡化的現象。國家統計局2011年4月28日發布了以2010年11月1日零時為標準時點的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主要數據中提到,60歲及以上人口佔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個百分點,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佔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個百分點。
  • 高考作文全民寫作大賽:老人的孤獨源於被子女需要
    而我們卻很難讓他們停下來,因為他們心中知道,子女需要他們,勞動並快樂著。我能夠做什麼,我要做什麼,將考驗著我們的選擇能力。我們一直在需要著別人,同時被別人需要著。如果有一天,發現自己並不那麼重要了,心中自然會顯得失落。不知,你是否聽到過一個老人和兒子關於麻雀的對話。我們似乎對待自己的父母耐心不足。如今,咱們身邊的老年人越來越多。他們從被需要轉化為了需要人。
  • 湖南一獨居老人身患癌症,害怕死後沒人管,竟挖坑等死
    現在有很多人都在外地工作,並且工作也都比較忙,平時沒有那麼多時間回家看看父母,所以父母在家是比較孤單的,尤其是一些空巢老人更是孤單,有的甚至突發疾病死亡都沒有人知道。而近日在湖南武岡發生的這件事則更加令人難受,一名身患癌症的獨居老人,害怕死後沒有人管,結果這個老人竟然挖坑等死。
  • 87歲老人從事「大尺度模特」,交24歲女友,兒女嫌他丟人斷絕關係
    有一位老人姓李,年輕的時候生了很多孩子,有5個兒子3個女兒。那時候李老漢很年輕,16歲就上戰場衝鋒陷陣,後來老人晚年該享受子女照顧了,可是孩子們都避而不談給父親養老的事,無奈之下李老漢以撿垃圾為生。在一次偶然的情況下,李老漢在美術學院做了一回"裸模",給的錢多生活有保障,而且還不耽誤李老漢撿垃圾。
  • 老人活到多大年齡合適?壽命太長會怎麼樣?
    可是,隨著時代的進步發展,生活條件的提高,人們活到90歲的都大把存在,許多同事一問起他們的爺爺奶奶,都是90多歲,並且身體很健朗,還能自己照顧自己,這種身體健健康康的活著確實是子女的福氣。「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父母也是子女的牽掛,雖然父母到了90多歲,一般子女也有60多歲了,但是,父母在讓我們覺得我們和死亡之間隔堵牆,父母不在了,子女們就是直面死亡了。
  • 幫子女在美國買房,自己住養老院?移民後父母怎麼辦?
    之前在錢江晚報上看到一則報導,說一位住養老院的82歲大伯,年輕時是學霸,精通四國語言,做科研工作。唯一的女兒,持綠卡在美國定居。女兒要在美國買房,資金困難,老倆口就把在杭州的唯一一套住房賣掉,支援女兒。70多歲的時候,他倆開始四處租房,平均兩年換一次房子。等到80歲時,中介不願再把房子出租給他們。
  • 70至79歲是壽命危險期,中醫教您五秘訣穩步跨過去,回到60歲!
    而70至79歲就是影響老年人長壽的危險階段。而進入80歲以後,這些疾病會出現下降趨勢,精神和機體的健康有可能恢復到60至69歲年齡段那樣的水平。專家發現,在70至79歲這個年齡段的老年人每月平均有兩次健康問題。令人驚訝的是,80至89歲這個年齡段的老年人,每月的健康狀況卻與60至69歲年齡段的人一樣穩定。
  • 科學家在高齡 79 歲的老人身上發現新神經元生成
    【Technews科技新報】一項研究首度表明,健康的老人不論男性或女性,都能與年輕人一樣產生新的腦細胞!但上個月由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神經外科教授 Arturo Alvarez-Buylla 領導的團隊,剛於《自然》期刊發布一份顛覆認知的研究結果,表明人類大腦自青春期後就完全不再有新神經元生成,如果從成人大腦中發現神經生成,那是萬中選一的極罕見現象。
  • 2018.02:子女對父母的照料時長對其照料表現的影響研究(紀競垚)
    很多研究表明,照料患病或失能老人的主力仍是家庭成員,特別是子女,因此本文中照料者的角色介入主要聚焦於家庭照料者,特別是子女的角色介入狀況。對於家庭照料角色介入問題的研究主要包括兩個維度。一是介入概率問題,具體包括家庭成員的介入次序,即當老年人需要照料時,主要由誰提供照料,以及影響角色介入次序的因素或機制。研究表明,子女或配偶是老年父母的主要照料者,對於兒子兒媳或女兒女婿的作用,研究結果不一。
  • 老年人為何會覺得孤獨,問題在老年人自身,看月亮媽媽的勵志人生
    調查顯示絕大多數老人都知道保健品是騙人的玩意兒,可是他們依然,不知女的反對堅持購買保健品。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父母太孤獨寂寞了。很多父母和子女雖然做在同一個屋簷下,但是從來不進行任何交流。為什麼現在的子女如此不孝順父母呢?其實這與子女是否孝順沒有任何關係,主要原因是這些老人已經完全與社會脫節,他們已經無法適應自己兒女的生活。
  • 農村怪象表面孝順,實則是「假孝順」,子女行為令老人心寒
    現代社會,以往的"父母在,不遠遊"的思想逐漸退出社會主流,尤其是因為我國城市發展的特殊性,北上廣城市存在大量的優質工作崗位,並且吸引的是全國的青年一代。中國養老現狀但是,一線大城市的房價也難以負擔,即使人到中年,也很難買上市中心的一套房子。更不要說,讓一個剛剛立足的年輕人在一線城市負擔老人的養老成本和醫療成本。其實從整個社會的發展來看,養老問題很早就在社會中凸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