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思考,我能夠為社會做些什麼?
我們總是憧憬著未來,嚮往著遠方。這一份美好,似乎顯得很愉快。只是,快樂有時很簡單,有時候卻很難。
我們總是習慣於家長為我們忙前忙後。而我們卻很難讓他們停下來,因為他們心中知道,子女需要他們,勞動並快樂著。
我能夠做什麼,我要做什麼,將考驗著我們的選擇能力。我們一直在需要著別人,同時被別人需要著。如果有一天,發現自己並不那麼重要了,心中自然會顯得失落。
不知,你是否聽到過一個老人和兒子關於麻雀的對話。我們似乎對待自己的父母耐心不足。如今,咱們身邊的老年人越來越多。他們從被需要轉化為了需要人。作為子女或公益志願者,他們都是非常需要關心的人。
我們都知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只是,老人受知識限制,總是有許多比較離譜的想法。但是,作為晚輩,又不能夠說什麼。不過仔細想想,難道是我們做得不夠好嗎。我想,這在一種「你不懂」和「這是為你好」的怪圈中徘徊。
這樣的爭論,總是在不歡而散中結束。不過,我們為何常常能夠對陌生人很禮貌,卻會對身邊的親朋好友發脾氣呢。這個著實是個問題,或許,我們已經清楚知道,對他們發脾氣可能帶來的後果。只是,這種傷害會埋藏在心裡。
隱形的傷害總是在發生著,老人們將降地覺得自己老了,不願意打擾孩子們。同時,為了躲避嘮叨,子女可能會減少回家的次數。
子女常常勸老人需要自己的業餘生活,可是,子女總是老人心中最大的牽掛。如果不能夠做些什麼,總是感覺自己會成為一種負擔。他們已經沒有勇氣再說年輕。可是他們的心中裝著太多的事情,子女的生活,子女的孩子的教育及工作等。
咱們國家的父母,似乎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很難走出這種操心的狀態。為了不給子女添麻煩,大不了自己孤獨點。
每個人都會變老,作為年輕人,不妨多些時間,和身邊的老人多交流交流,聽聽他們的故事。畢竟,每個老人心中都有許許多多的故事,或許可以幫助你認識到你和父母之間的問題所在。
我們可能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努力。但是,父母可能會說你這不好,那不好。但是,他們心中永遠覺得你是最棒的,你可以做更好,需要獲得更好的生活。或許,他們為給你的太少太少而感覺愧疚。有時候,雙方的愛,總是以爭吵的方式體現出來。
我們,感謝父母給了我們全部的愛。不想讓他們太辛勞,僅此而已。隨著年齡增大,和他們談心的機會變得越來越少了。真的懷念,和他們無話不談的日子。
雙方都以自己的方式,為對方著想。這種被需要的感覺,值得深思。
給父母最好的禮物,是陪伴。我可以做到,你呢?
以上據#高考作文全民寫作大賽#《2018年上海卷:「談被需要的心態」》而作,歡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