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男子中風傷腦 菸癮忘光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28日 09:16 來源:
美國一名中風患者在康復後驚奇地發現,他似乎「忘記」了自己原來每天兩包煙的習慣。自己根本沒有想要戒菸,菸癮卻戛然而止,這是因為這名患者大腦的腦島部位在中風時受到損傷。腦島位於大腦深處,約一枚硬幣大小,周圍被大腦皮層包裹。
美國研究人員26日說,他們由此受到啟發,對其他一些中風患者進行研究,發現腦島部位損傷有助於戒菸。這項發現可能會給戒菸甚至戒毒帶來新思路。
「忘記」菸癮
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26日出版的美國《科學》雜誌上,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安託萬·貝沙拉是這項研究的主要參與者之一。他曾在艾奧瓦大學做研究,其間偶然聽說一名中風患者康復後「忘記」菸癮的神奇經歷。
這名化名「內森」的患者當時38歲,自述從14歲起開始抽菸,吸菸對他來說是一種享受,從來沒想過要戒菸。但在中風後,內森卻「忘記」了自己的菸癮,雖然並未有意戒除,卻從來不再巴望抽菸,也沒有使用含有尼古丁的香菸替代品。
內森當時說,他最近一次抽菸還是在中風的前一天晚上。他的妻子也說,內森在醫院裡從來沒有再要過一支煙。
內森甚至還習以為常地說:「我的身體忘記了抽菸的欲望。」
內森的病例被送往研究機構登記,引起了貝沙拉的注意,讓他感到十分驚奇。當時他的研究課題是:由中風或其他傷病導致的某些腦損傷後遺症究竟有什麼影響。
並非特例
貝沙拉把內森的經歷描述為「菸癮突然中斷」。
他說,這樣的戒菸「就像關掉電燈開關,很讓人驚奇」。而出於健康考慮努力戒掉菸癮的事例雖然常見,但「那樣的戒菸不那麼有意思」。
貝沙拉受到啟發後,從中風病案庫中挑選了69名患病前有抽菸習慣的患者。他發現,這些患者中19人在中風時遭受了腦島損傷;而這19個人中有13人在中風之後戒斷菸癮,這13人中又有12人是在出現腦損傷後一天之內成功戒菸。他們從那以後不抽菸,也不再有想要抽菸的衝動。
在大腦其他部位遭受損傷的其餘50名中風患者中,也有19人在患病後戒菸,但其中只有4人符合「菸癮突然中斷」的標準。
研究人員說,看來腦島的作用是把身體反應轉化為相應的感覺消息,有點類似感覺指令「總部」,比如心跳加速時,就會讓你有緊張的感覺。如果出現的身體反應是由缺乏某一種物質引起,那麼腦島就會發出指令,讓你產生渴望這種物質的感覺。
戒菸新路
貝沙拉說,這項發現具備巨大的藥理學潛力。如果得到證實,意味著可以通過研製作用於腦島部位的藥物來幫助菸民戒菸。
貝沙拉認為,腦島中存在專門處理尼古丁刺激信號的功能區,因此應該可以製造出專門解決尼古丁上癮問題的藥物,雖然這可能要花上數年時間。
香菸中含有的尼古丁是最容易成癮的物質之一,許多菸民試圖戒菸時半途而廢。美聯社報導說,美國現有大約4400萬菸民,每年有40多萬人死於與抽菸有關的疾病。美國政府大力推動戒菸,但在這一領域面臨巨大挑戰。
貝沙拉同時強調,由於腦島承載許多日常功能,作用於腦島的戒菸藥物或方法必須確保作用範圍限定在與菸癮等不良嗜好有關的區域,避免殃及食慾等正常機能。
其他癮品
貝沙拉的發現讓許多科學家感到興奮。
一些人猜測,腦島中可能還存在與其他物質上癮有關的特殊功能區。
美國全國濫用麻醉品研究所所長諾拉·沃爾科說:「這是一篇很好的論文,一項奇妙的發現。這項研究毫無疑問地表明腦島是大腦中感知麻醉品攝入欲望的關鍵構造。」而攝入麻醉品的欲望正是「成癮的支撐因素」。
沃爾科希望近期開展另一項研究。科學家現在能夠藉助磁能刺激設備暫時改變大腦某些區域的功能,沃爾科希望嘗試利用這種設備刺激腦島部位,看看能否改變腦島功能,從而從另一個角度檢驗貝沙拉的研究成果。
貝沙拉說,除腦島外,大腦中已知與成癮現象有關的還有許多其他因素,他的發現與其他發現並不矛盾,而是為研究成癮現象提供了一種新視角。(陳濟朋)
責編:尹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