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研究發現「島葉」是與菸癮有關的大腦區域

2021-01-10 央視網
美研究發現「島葉」是與菸癮有關的大腦區域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29日 10:29 來源:新華網

  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大腦中一個名為島葉的區域受損後,菸民的菸癮就會消失。但科學家同時提醒人們,千萬不要因此將損傷大腦作為戒菸的方法。

  美國南加州大學的安託萬·貝沙拉等人25日在《科學》雜誌上介紹說,島葉又稱腦島,位於大腦外側裂深處,約一個硬幣大。他們最初注意到這一特殊區域是因為一位患者中風前後的迥異表現。這位菸民中風前每天要抽兩包煙,但在中風導致島葉受損後卻一支煙也不抽,說是「身體忘記了抽菸的欲望」。

  科學家因此推測,對島葉的損害有可能幫助戒菸。他們於是選取了19名島葉受損和50名大腦其他部位受損的吸菸者進行進一步研究。這些人在腦部受損前都有兩年以上的吸菸史,每天吸菸都超過5支。研究結果發現,島葉受損的19人中有13人成功戒菸,至今沒有反覆;其他50人中有個別人成功戒菸。總體來看,島葉受損者戒菸最容易。

  貝沙拉認為,新發現具有巨大的藥理學潛力。但他同時強調,由於人體許多日常功能都與島葉有關,在根據這一發現研究戒菸新方法時應避免殃及人的食慾等正常機能。

  此前已有研究發現,島葉會被某些與致癮物質有關的信號激活,比如看到有人吸毒時,島葉就會有所反應。但與大腦其他部位相比,科學家以前在研究致癮物質時很少關注島葉。(張忠霞)

責編:張鑫

相關焦點

  • 美男子中風傷腦 菸癮忘光
    美男子中風傷腦 菸癮忘光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28日 09:16 來源:     美國一名中風患者在康復後驚奇地發現,他似乎「忘記」了自己原來每天兩包煙的習慣。
  • 中風傷腦「忘掉」菸癮
    中風傷腦「忘掉」菸癮  最新研究發現,腦島部位損傷有助於戒菸,可能催生戒菸速效藥  美國一名中風患者康復後,發現自己「忘記」了中風前的菸癮,而他自己根本沒有戒菸的念頭。美國研究人員認為,這是因為該患者大腦的腦島部位在中風時受了損傷。腦島位於大腦外側裂深處,周圍被大腦皮層包裹。
  • 研究發現兒童肥胖與大腦關鍵區域的結構差異有關
    根據劍橋大學的一項新研究,與正常體重兒童的大腦相比,兒童肥胖與認知控制相關區域的大腦結構差異有關。但是,領導這項研究的科學家強調,由於他們的大腦結構不同,因此無法說出肥胖是否會導致這些腦部變化或兒童是否肥胖。全世界約有1.24億兒童肥胖。
  • 吸菸改變青少年大腦結構:影響腦島大小和容量
    新華社記者白禹攝參考消息網3月5日報導 美國媒體稱,長年吸菸會改變大腦處理尼古丁刺激信號的方式,從而讓人產生難以抗拒的渴望和滿足感。據美國《時代》周刊網站3月3日報導,在最近的研究中,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精神病學和藥理學教授埃戴絲·倫敦及其研究團隊發現,年輕吸菸者的大腦特定區域確實與非吸菸者存在差別。
  • 加拿大研究表明戒菸難與大腦處理香菸方式有關
    資料圖眾所周知,菸癮一旦染上便難以戒掉。儘管有人說吸菸能緩解壓力,使心情愉悅,還能緩解減停用藥後出現的心理症狀,但吸菸終究只是有百害而無一益。菸癮為何如此難戒?日本BUZZAP網站3月12日援引最新研究成果指出,其原因和大腦緊密相關。此前有說法稱,尼古丁中毒使吸菸者對香菸產生了依賴,但最新研究成果表明,這和他們的大腦接受香菸的方式有關。簡而言之,就是他們的大腦容易接受關於香菸的積極信息。報導稱,加拿大研究者指出,吸菸成癮的人接受來自香菸的積極信息和消極信息時的反應截然不同。
  • Science:大腦島狀皮質區域負責疼痛感知與疼痛學習過程
    但是大腦的哪一部分參與了這種學習過程了呢?我們已經知道一段時間叫做杏仁核的腦區對於「威脅學習」非常重要。但是現在,來自EPFL的Ralf Schneggenburger實驗室的科學家發現,實際上由島狀皮層發出了這樣的「警告」。眾所周知,島狀皮質在大腦外側溝內深處摺疊,可以對我們自己身體的感覺進行編碼。
  • 研究發現大腦灰質影響疼痛感知
    新研究發現,負責處理內部思維和注意力的大腦區域中灰質較多的人對於疼痛的感覺比其他人來的弱。  大腦包含灰質與白質,其中灰質主要負責信息處理,而白質負責連接大腦各個不同的區域。最新的研究發現如果特定大腦結構發生細微的變化,特別是控制思維和注意力的區域出現了變化以後,人的疼痛感覺能力就會受到影響。
  • 大腦中12個與愛情有關的區域
    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在大腦中發現了12個與愛情相關的區域。當一個人墜入愛河時,大腦神經網絡的12個特定區域將被激活。它們負責愛情的情緒、報酬以及智力激發等。大腦神經網絡的12個與愛情有關區域 Graphic by James W.
  • 大腦區域與不確定性未來有關
    這種紋狀體是一個與廣泛性焦慮症相關的大腦區域。      「潛在的未來威脅的不確定性和模糊性對於了解焦慮和焦慮症的產生至關重要。」來自美國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College)的主要作者JustinKim博士說。「個體處理這種不確定性的能力與大腦特定區域內灰質的關係。」這項研究已經發表在APA的《Emotion》期刊上。
  • 島葉膠質瘤切除手術究竟難在哪?手術技巧及前沿進展解讀
    大腦中動脈主要分為蝶骨段(M1)、腦島段(M2)、島蓋 段(M3)、側裂周圍段(M4)及終末段(M5)。其中M1段發出的豆紋動脈經過前穿質,途經杏仁核的後面,主要供血內囊區域,側面觀豆紋動脈以扇形方式放射狀延伸至幾乎整個內囊。低級別膠質瘤切除常以豆紋動脈扇形面為腫瘤切除的內側界面。島葉的靜脈回流由外側裂的淺表靜脈及大腦中深靜脈引流,但變異較大, 各個靜脈引流區域範圍並不恆定。
  • 薄荷香菸可以改變大腦 比普通菸癮大難戒
    原標題 [研究發現:薄荷香菸能「改變大腦」 比普通菸癮大難戒]  添加了薄荷醇的香菸會讓吸菸者感受到一股清涼的氣息進入喉嚨,並往往被認為「威力」小於普通香菸
  • 最新研究稱抑鬱症患者自殺與大腦結構改變有關
    川大華西醫院放射科、華西磁共振研究中心主任龔啟勇、賈志雲博士和心理衛生中心教授況偉宏等專家,通過利用先進的影像醫學技術研究發現,大腦前額葉和邊緣系統等腦區的特徵性異常和神經通路受損可能與抑鬱症自殺行為有關。  專家研究自殺未遂者大腦  黃雲(化名)是成都人,兩年前與丈夫離婚後,黃雲始終沉浸在痛苦之中。
  • 美發現大腦中通往記憶區域的通道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大學歐文分校10日發布新聞公報說,該校研究人員藉助最新發明的技術,看到人類大腦中通往記憶區域的一條通道,這一發現將有助於及早診斷阿爾茨海默氏症(早老性痴呆症)。 公報說,藉助這項新技術,研究人員利用核磁共振儀,拍攝到負責大腦記憶的一條通道的清晰圖像。研究人員對一批18歲至89歲的志願者進行了為期一年的測試,取得滿意效果。
  • 和左撇子相關的基因 還與大腦負責語言的區域有關?
    科學家發現人體4個大腦基因區可能促使嬰兒成為「左撇子」,同時,這4個大腦基因區也可能是左撇子擁有較好語言技巧的原因。雖然當前科學家對左撇子的研究未能有效確定任何精確的「左撇子基因」,但能夠將其縮小至人類基因組中的特定區域,之後研究人員發現左撇子行為特徵可能是胎兒大腦在子宮和身體微管中發育過程的副產物。
  • 廣東影像研究發現失眠與大腦中的白質束異常有關
    新華社廣州4月14日電(記者肖思思)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13日發布消息稱,該院影像科研究團隊應用一種高端的MRI技術,通過研究發現失眠可能是因為患者大腦中的白質束異常表現所引起。該研究結果4月5日發表在世界頂級醫學影像期刊《放射學》(Radiology)上。
  • 法科學家發現大腦長期儲存記憶的區域
    新華網巴黎7月5日電(記者楊駿)法國波爾多大學科學家布盧諾·邦滕皮及其研究小組最近通過研究終於發現了大腦儲存並調出舊時記憶的區域。據稱,這一發現為今後人們有針對性地治療記憶退化病人提供了可能。  邦滕皮等人早先的研究表明,大腦海馬區對於記憶的形成起著重要作用,但這種作用只是暫時的,這一區域並不構成記憶最終的儲存地。
  • 那些和左撇子相關的基因,還與大腦負責語言的區域有關?
    4個大腦基因區可能促使嬰兒成為「左撇子」,同時,這4個大腦基因區也可能是左撇子擁有較好語言技巧的原因。雖然當前科學家對左撇子的研究未能有效確定任何精確的「左撇子基因」,但能夠將其縮小至人類基因組中的特定區域,之後研究人員發現左撇子行為特徵可能是胎兒大腦在子宮和身體微管中發育過程的副產物。
  • 數學之美:美在哪?為什麼?從人的大腦中哪裡來?
    對數學與情感進行交叉研究的情感數學的最新研究指出,數學會如情感一樣如何幫助解釋諸如美的情感,「當我們認識到模式時,無論是看到對稱性、組織整體的一部分還是解決難題等,我們的大腦都會獎勵我們。」「當我們發現某種偏離模式的新事物時,譬如當有一些意料之外的新模式出現時,大腦會再次獎勵我們,我們會感到高興和興奮。」數學之美從人的大腦中何處來?
  • 大腦研究發現,愛情是一針強心劑,也是一件易碎品
    他們招募了很多年紀20出頭並宣稱自己是「真心地、深深地、瘋狂地相愛」的年輕男女作為受試者,讓他們觀察自己心儀之人的照片,並用圖像記錄大腦的變化。隨後,作為對照,他們又把照片換成沒有強烈愛慕之情或性慾望的一般朋友,但是年齡、性別及交往時間是相同的。
  • 巴黎科學家發現大腦長期儲存並調出記憶的區域
    法國波爾多大學科學家布盧諾·邦滕皮及其研究小組最近通過研究,發現了大腦儲存並調出舊時記憶的區域。這一發現為今後人們有針對性地治療記憶退化病人開闢了新路。 邦滕皮等人早前的研究表明,大腦海馬區對於記憶的形成起重要作用,但這種作用只是暫時的,這一區域並不構成記憶最終的儲存地。大腦儲存並調用長期記憶的區域很長時間以來一直沒有被發現並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