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研究發現,愛情是一針強心劑,也是一件易碎品

2020-11-29 一到無窮大

愛情是文學永恆不變的主題,這個似乎成了文學創作中的真理。很多作家謳歌美好的愛情,也有很多作家把愛情描述為悲劇。不管是讚美還是批判,愛情在人們的眼中總是捉摸不定的。但是,在科學家那裡,他們認為愛情是可以研究的,而且,研究結果表明,愛情是強心劑,也是易碎品。

愛情是強心劑,意思是說愛情能讓陷入其中的人感覺充滿了動力。愛情是易碎品,意思是說愛情持續的時間不長,來得快去得也快。

倫敦大學的安德烈亞斯-巴特爾斯和澤米爾-澤基曾經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來探究愛情的神經生物學相關性。他們招募了很多年紀20出頭並宣稱自己是「真心地、深深地、瘋狂地相愛」的年輕男女作為受試者,讓他們觀察自己心儀之人的照片,並用圖像記錄大腦的變化。隨後,作為對照,他們又把照片換成沒有強烈愛慕之情或性慾望的一般朋友,但是年齡、性別及交往時間是相同的。

結果表明,在看到戀人的面容時,受試者腦內幾個分離的區域同時激活了,包括島葉、前扣帶回、尾狀核、小腦等處,而有些區域的活性則降低了,包括部分大腦皮層、杏仁核。已知島葉、前扣帶回是對於處理情感刺激非常重要的區域,尾狀核和小腦是與感受和運動整合相關的區域;而杏仁核是人的情緒、攻擊和恐懼的中樞。

這個研究表明,看到戀人的面容會促進某種情感反應,同時降低攻擊性或者恐懼反應。這一點好像與平常人們的體驗是一致的。

愛因斯坦醫學院的路西-布朗研究小組重複了這個研究,不過稍有區別的是,他們選擇了才墜入愛河不久的年輕人(2~17個月不等)。

研究結果證實了安德烈亞斯他們的研究。但是,有一個顯著的區別:新受試者的腹側被蓋區激活得更加強烈。這說明了什麼呢?腹側被蓋區是大腦對於強烈歡愉感覺的反應中樞,也是毒品海洛因、古柯鹼激活大腦的一個關鍵區域。

正如吸食了海洛因、古柯鹼的癮君子一樣,新墜入愛河的戀人們的判斷力顯著下降,這在寄託了感情的戀人中表現得更加明顯。這也教給我們一個判斷人是否戀愛的方法:要是他(她)突然表現得判斷力大不如前,那麼他(她)很有可能是戀愛了。

腹側被蓋區反應的是人的強烈歡愉感覺,而這種強烈的感覺持續的時間不長。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愛情就像吸毒,讓人上癮,同時快感消失得也快;失戀後的痛苦就像毒品藥效過去以後產生的那種空虛、難受。

腦科學對人們愛情的研究部分證實了人們的一些關於愛情的感覺:愛情是美好的,能讓人精神亢奮;愛情是讓人盲目的,能讓人判斷力下降;愛情同時也是短暫的,這股熱情很可能很快就會消散。明白了愛情在大腦中的反應,也許人們在面對到來的愛情時能夠更加理智,珍惜這段戀情。

相關焦點

  • 科學界首次發現愛情對大腦的影響
    原標題:科學界首次發現愛情對大腦的影響  央廣網重慶3月23日消息(記者劉湛)由西南大學心理學部鄒枝玲副教授和中國科技大學、西奈山醫學院(美國)學者聯合撰寫的論文《愛情引起的大腦的改變———一項靜息態功能磁共振研究》近日在國際學術期刊《人類神經科學前沿》上刊出。這是科學界首次發現愛情對大腦的具體影響。
  • 屠呦呦獲諾獎:給中醫發展打了「強心劑」?
    近年來,由於西醫的迅速發展,中醫逐漸邊緣化,這是客觀事實,而「青蒿」以及「青蒿素」為中國贏得了首個自然科學領域的諾貝爾獎之後,讓許多支持中醫的人信心滿滿地藉此機會大談這對中醫發展的意義,認為諾獎為中醫發展打了一針「強心劑」,其實這是誤解。
  • 給新冠研究者打一針強心劑
    本文刊載於《三聯生活周刊》2020年第42期,原文標題《給新冠研究者打一針強心劑》,嚴禁私自轉載,侵權必究任何一個獎項都是人評的,肯定都會有爭議,諾貝爾獎當然也不例外。布倫博格最初認為澳抗是血友病的標誌物,但進一步研究發現大部分B肝患者的血液裡都含有這種抗原,他這才意識到自己意外地發現了科學家們尋找已久的B肝病毒。這一發現意義重大,從此醫生們可以通過檢查澳抗的存在,間接地發現隱藏在血液裡的B肝病毒的蹤跡,從而杜絕因輸血導致的B肝傳染。
  • 豆瓣8.9《返老還童》:勇氣才是愛情裡的強心劑
    他遇到了黛西,他的童年玩伴,也是會和他一直相愛的人。多年後他成為了邁克船長的船員,在大海和異國他鄉度過了幾年的時光。邁克船長的船被美國海軍所徵用,他們遭遇了日本潛水艇但只有班傑明回來了!班傑明的愛情開始了,他來到紐約,看到了黛西糜亂的生活。
  • 大腦中12個與愛情有關的區域
    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在大腦中發現了12個與愛情相關的區域。當一個人墜入愛河時,大腦神經網絡的12個特定區域將被激活。它們負責愛情的情緒、報酬以及智力激發等。Lewis, West Virginia University通常,人們可能認為愛情存在於心裡,但是,根據腦成像研究發現,人們墜入愛河其實是因為受到大腦中12個特定區域的驅使。紐約雪城大學心理學和神經學助理教授史蒂芬妮-奧蒂克(Stephanie Ortigue)說「在了解愛情之前,大腦裡已經充滿了愛情。
  • 科學發現愛情產生和大腦有緊密聯繫,看完文章你也許就學會戀愛!
    我們知道萬事萬物只有人類能夠感知世界,能夠研究和發現工具的奧秘,同時每一個人都具有感情色彩。這一系列的進化,其實人類的身體並不是主要的方面,真正的演化秘密在於大腦之中,因為每一個人的大腦似乎都隱藏著巨大的秘密,甚至可以人類的大腦進化,遠遠超出我們人類本身的進化。
  • 最新研究:科學家發現大腦物質與意識之間的聯繫線索
    來自德國和希臘的科學家研究團隊,最近發現了人的大腦所具有的幾種新的特性,這些新特性可以解釋我們獨特的智力和意識是如何出現的,及其我們的大腦物質與意識之間的聯繫。這一重要研究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的《科學》雜誌上。
  • 中科大學霸揭秘愛情:掃下大腦就知「愛不愛我」
    愛情是種簡單化學反應處於戀愛中的人們,當看到對方,甚至想到對方時,總會覺得心裡有一種既特別又美妙的感覺。在科大研究人員看來,這是因為當人們墜入愛河時,大腦和體內會產生許多化學物質,這也是人們常稱的「愛情是靈魂的化學反應」。
  • iCloud蘋果強心劑 AndroidWP7雲服務對比
    而此次蘋果方面也是將雲服務作為最為重要的一環進行了介紹,相信大家從我們的文章當中了解到了iCloud的一些具體情況,那麼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目前智慧型手機作業系統當中雲服務都有哪些。此次蘋果iCloud宣布免費,並且功能得到了很大的加強,可以說是對蘋果的一針強心劑。
  • 多巴胺與愛情
    多巴胺也是大腦的"獎賞中心",又稱多巴胺系統。  其實,我們的大腦中有一個愛情中心,就是下丘腦,下丘腦分泌的多種神經遞質,比如多巴胺,腎上腺素,就像丘比特之箭,當一對男女一見鍾情時,這些戀愛興奮劑就會源源不斷的分泌出來,於是我們有了愛的感覺,享受愛的幸福,甜蜜甚至眩暈,陷入其中無法自拔,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也是「多巴胺們」在發揮作用。
  • 治療癌症打「一針血」完事?最新研究結果來了…
    他稱,自己的團隊研究發現,腫瘤死亡率與瘧疾發病率呈現負相關關係,瘧原蟲對治療癌症有幫助,10名病人中,有5人治療效果明顯,其中2人可能被治癒。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官網顯示,陳小平團隊與鍾南山院士等團隊合作,已經在多家醫院開展瘧原蟲免疫療法的臨床試驗。
  • 被愛情衝暈了頭?大腦在墜入愛河時發生了什麼
    愛情的腦科學我們掃描了 100多 名處於熱戀中的人的大腦。我們注意到,那些墜入愛河不久的人(8個月內),他們大腦中與強烈的浪漫愛情感覺相關的區域活動頻繁;而那些熱戀時間較長的人(8到17個月),大腦中與深度依戀感相關的區域表現出了額外的活動。這告訴我們,大腦很容易墜入愛河,但深深依戀感的產生需要時間。
  • 被愛情衝暈了頭?| 大腦在墜入愛河時發生了什麼
    費雪的研究在關於愛與性的領域中頗具地位。她從生物學和神經科學的角度解讀愛的本質,觀點新穎獨特,常常帶給我們不小的衝擊。以下,是費雪在採訪中告知我們的信息,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她是如何理解愛和性的。愛情的腦科學我們掃描了100多名處於熱戀中的人的大腦。
  • 七夕特輯 | 戀愛中的大腦:愛情和依戀有何區別?
    01 愛情從何而來研究人員使用fMR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掃描了100多個熱戀中人的大腦,發現那些剛剛陷入愛河(戀愛時間不超過8個月)的人,大腦區域中的很多活動與愛情有關。:大腦結構會受到文化環境影響,認為「哦,這種感覺就是浪漫的愛情,就像我喜歡巧克力一樣」,還是「大腦中存在著特定的區域」,決定著我們的愛情?
  • 研究發現:「愛情荷爾蒙」催產素有望治療自閉症
    新華社成都3月21日電(記者吳曉穎)科學家發現,有「愛情荷爾蒙」之稱的催產素對自閉症症狀有改善作用。電子科技大學研究人員發現,催產素使高自閉特質個體對積極的面部表情產生了注意偏好。這一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精神神經內分泌學》上。
  • 「童星」淪為「賺錢機器」親人的一針生長抑制劑,使她半生陰影
    紀寶如奶奶在和紀寶如父母商量後,狠心的將紀寶如帶到一家私人醫院,打了一針抑制生長劑,也就是這一針,讓她的身高永遠停留在了149釐米。藥物的違規使用?親人的冷漠以及針劑對身體變化的影響,讓紀寶如的童年蒙上了一層灰暗的紗,也讓她對奶奶痛恨不已。就這樣,身高149釐米的紀寶如帶著一身傷痛長大了。
  • 愛情語錄短句:愛情不過也是這樣
    一.不知道是我傻,還是你太過狠心,在愛情裡我把你當成我的唯一,而你卻把我當作其中之一.二.我一直都感到傷心的是,我們曾經也是被人羨慕的戀人,現在卻比陌生人還要陌生.三.後來其實也沒什麼了不起,畢竟人的一生中難免會有不糾葛、失落、孤獨、迷茫,甚至惆悵.
  • 孩子的大腦潛能是否可以被開發,這五大方法,讓你養出個聰明娃
    你和偉人之間只差一個大腦潛能開發班!」以上有著遠大宏願的廣告語,莫不在訴說著近些年來育兒圈地震級的大事——大腦潛能開發班的橫空出世。這一新興培訓機構的出現,無疑給那些想讓孩子變得更聰明,早日成為神童的家長打了一針強心劑。
  • 耳聾基因 遠不止一針致聾
    「一針致聾」這樣的「事故」相信大家已不陌生,MT-RNR1耳聾基因也漸漸被人們熟知。MT-RNR1基因突變是「一針致聾」的罪魁禍首。回想起小時候也是福大,打了那麼多針還能聽見世界的聲音,真得感謝老媽的良好基因。目前有不少地方政府會為新生兒免費提供普惠性的「耳聾基因篩查」,重點就是檢測MT-RNR1的突變。據北京日報2013年3月2日報導,在北京出生的20萬名新生兒中,發現了522名MT-RNR1基因突變的兒童(約佔0.3%)。
  • 腦科學日報:保護大腦的抗體衛士源於腸道;浪漫愛情的神經機制
    1,【Nature】腸-腦新發現!保護大腦的抗體「衛士」居然源於腸道來源:轉化醫學網先前人們認為中樞神經系統,尤其是大腦,是免疫功能低下的脆弱部位,而近幾年的研究顯示,大腦受到了腦膜的特殊保護,可以抵禦細菌和病毒入侵,但是其防禦機制長期以來一直是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