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是文學永恆不變的主題,這個似乎成了文學創作中的真理。很多作家謳歌美好的愛情,也有很多作家把愛情描述為悲劇。不管是讚美還是批判,愛情在人們的眼中總是捉摸不定的。但是,在科學家那裡,他們認為愛情是可以研究的,而且,研究結果表明,愛情是強心劑,也是易碎品。
愛情是強心劑,意思是說愛情能讓陷入其中的人感覺充滿了動力。愛情是易碎品,意思是說愛情持續的時間不長,來得快去得也快。
倫敦大學的安德烈亞斯-巴特爾斯和澤米爾-澤基曾經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來探究愛情的神經生物學相關性。他們招募了很多年紀20出頭並宣稱自己是「真心地、深深地、瘋狂地相愛」的年輕男女作為受試者,讓他們觀察自己心儀之人的照片,並用圖像記錄大腦的變化。隨後,作為對照,他們又把照片換成沒有強烈愛慕之情或性慾望的一般朋友,但是年齡、性別及交往時間是相同的。
結果表明,在看到戀人的面容時,受試者腦內幾個分離的區域同時激活了,包括島葉、前扣帶回、尾狀核、小腦等處,而有些區域的活性則降低了,包括部分大腦皮層、杏仁核。已知島葉、前扣帶回是對於處理情感刺激非常重要的區域,尾狀核和小腦是與感受和運動整合相關的區域;而杏仁核是人的情緒、攻擊和恐懼的中樞。
這個研究表明,看到戀人的面容會促進某種情感反應,同時降低攻擊性或者恐懼反應。這一點好像與平常人們的體驗是一致的。
愛因斯坦醫學院的路西-布朗研究小組重複了這個研究,不過稍有區別的是,他們選擇了才墜入愛河不久的年輕人(2~17個月不等)。
研究結果證實了安德烈亞斯他們的研究。但是,有一個顯著的區別:新受試者的腹側被蓋區激活得更加強烈。這說明了什麼呢?腹側被蓋區是大腦對於強烈歡愉感覺的反應中樞,也是毒品海洛因、古柯鹼激活大腦的一個關鍵區域。
正如吸食了海洛因、古柯鹼的癮君子一樣,新墜入愛河的戀人們的判斷力顯著下降,這在寄託了感情的戀人中表現得更加明顯。這也教給我們一個判斷人是否戀愛的方法:要是他(她)突然表現得判斷力大不如前,那麼他(她)很有可能是戀愛了。
腹側被蓋區反應的是人的強烈歡愉感覺,而這種強烈的感覺持續的時間不長。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愛情就像吸毒,讓人上癮,同時快感消失得也快;失戀後的痛苦就像毒品藥效過去以後產生的那種空虛、難受。
腦科學對人們愛情的研究部分證實了人們的一些關於愛情的感覺:愛情是美好的,能讓人精神亢奮;愛情是讓人盲目的,能讓人判斷力下降;愛情同時也是短暫的,這股熱情很可能很快就會消散。明白了愛情在大腦中的反應,也許人們在面對到來的愛情時能夠更加理智,珍惜這段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