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六、右手七,左腳點地,右腳踢。」這是趙本山在春晚的戲謔臺詞,但是這也是很多腦中風後遺症患者的真實寫照
腦中風是我國幾大高發疾病之一,尤其是北方地區,在春秋兩季由於溫差較大,成為了腦中風高發季。
67歲的老人Kevin Baird不幸就患上了腦中風,但幸運的是他在中風後24小時內,接受了幹細胞的注射,在完成第一階段的治療後,Kevin Baird感受到了明顯的治療效果。在治療前,他上肢無力並且有嚴重的言語障礙,現在他的手已經可以自由控制了,但還有輕微的面部下垂。核磁共振結果顯示,Kevin Baird的腦組織並沒有進一步受損。
對於中風患者來說,最關鍵的是在腦神經元死亡前爭分奪秒地「搶救」它們。該案例的初步結果表明,靜脈注射的幹細胞進入人體後能聚集在人體需要的部位——即受損的腦組織周圍。
目前對中風有效的治療方法是通過溶解或移除血塊或其它方式疏通阻塞,以恢復受中風影響的部分大腦的血液流通,如取出血凝塊和藥物溶栓,但這些治療方法對許多患者來說很難實現。
幹細胞治療中風所涉及的基本機制包括抗凋亡、抗炎、促進血管和神經的再生、形成新的神經細胞和神經迴路、抗氧化和血腦屏障的保護。研究表明幹細胞能夠修復受損的神經組織,具有治療腦中風後遺症的潛力。
截止目前,在clinicaltrials.共有47項幹細胞在GOV上註冊治療中風的臨床研究。這些臨床研究表明,幹細胞在治療中風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
2018年8月,我國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的科研團隊在《Stem Cells Translational Medicine》發表了為期4年涉及18名患者的新研究結果,證明了實驗室擴增的自體內皮祖細胞治療缺血性中風的長期安全性,支持了這類療法的可行性,為進行更大規模的II期試驗提供了科學依據。
解放軍總醫院第七醫學中心(原陸軍總醫院)以國內著名神經外科專家徐如祥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於2018年8月開始《神經幹細胞腦內移植治療缺血性腦卒中致癱的II期臨床研究》。目前該研究課題進展順利,值得一提的是,該臨床研究團隊關於神經幹細胞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的Ⅰ期臨床研究結果,已經於2019年6月26日發表在《幹細胞轉化醫學》國際期刊上。Ⅰ期臨床研究結果反響良好,顯示出一種特殊的人源神經幹細胞系對於偏癱性中風(身體的一側無力或癱瘓)後運動功能恢復的治療潛力。
2020年2月19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物審評中心批准了間充質幹細胞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的臨床試驗申請,今年7月6日由北京天壇醫院等機構聯合開展了評估缺血性耐受人骨髓間充質幹細胞(it-hMSC)治療缺血性腦卒中後遺症的Ⅰ/Ⅱa期臨床試驗,對於中國幹細胞治療腦卒中後遺症的研究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綜上所述:隨著再生醫學技術的發展,中風後的恢復取得了重大的進展。幹細胞在中風領域的治療潛力讓眾多的研究者和患者充滿希望,國內外研究證實幹細胞治療腦中風,能明顯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相信未來中風問題能被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