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療法助中風小鼠修復受損大腦 患者未來有救了?

2020-11-27 網易科技

(原標題:新療法助中風小鼠修復受損大腦)

科技日報華盛頓8月22日電 (記者劉海英)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醫學》雜誌上的一項中美合作研究表明,一種新療法能有效提高中風小鼠的腦神經細胞數量,加速其運動和感覺功能的恢復。

這一療法實際上是兩種治療手段的結合。第一種是通過手術將人類神經幹細胞移植到受損腦區,它們會轉變為神經元和其他腦細胞;第二種是向腦內注入一種名為3K3A-APC的化合物,這種化合物已被證實可幫助培養皿中的神經幹細胞發育成神經元。

在實驗中,研究人員製造了中風小鼠模型,中風一周後向其腦內移植神經幹細胞和3K3A-APC化合物。一個月後對小鼠運動和感覺功能的測試結果表明,接受聯合治療的小鼠表現明顯好於沒有植入兩種物質或只植入一種物質的小鼠,而且在使用了3K3A-APC化合物後,移植幹細胞的存活數量及其轉化為神經元的數量也明顯增多。

為了確認植入幹細胞的作用,研究人員用毒素殺死接受該療法的小鼠腦內幹細胞轉化的神經元。在使用毒素前,這些小鼠的運動和感覺功能測試結果良好,但使用毒素後,則明顯退步,回復到了治療前的狀態。這一結果表明,植入幹細胞轉化的神經元對小鼠運動和感覺功能改進起到了明顯作用。

在另一項實驗中,他們對小鼠受損腦區幹細胞轉化的神經元與附近腦區——初級運動皮層區神經細胞的連接狀態進行檢測後發現,與服用安慰劑的小鼠相比,植入幹細胞和3K3A-APC化合物的小鼠有著更多的神經連接。此外,接受治療小鼠腦內幹細胞轉化的神經元對外界刺激的反應也更強烈。

研究人員表示,下一步他們將通過臨床試驗來驗證這一組合療法是否會刺激中風病人大腦神經元的生成,進而改進其運動和感覺功能。如果對人類也有效,將極大加快中風患者康復的速度,距實現通過創建新的神經元來幫助受傷大腦自我修復的夢想又近了一步。

總編輯圈點

中風中風,腦脈不通,口眼歪斜,小便頻促。中風襲擊老年人,從偉人到平民都不放過,且難以恢復。中風簡直就像半個死刑,但神經幹細胞帶來了希望,只要能實現老鼠身上的療效,數千萬病人和家屬就能逃過病魔殘忍的控制。我們祝這項研究前途光明吧。

本文來源:科技日報社-中國科技網 責任編輯:李德雄_NT2021

相關焦點

  • 大腦如何識別不同的氣味?移植幹細胞可修復大鼠中風受損的大腦
    1,移植的幹細胞可修復大鼠中風受損的大腦 來源:轉化醫學網 近日,瑞典隆德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將人類皮膚細胞重新編程為神經細胞,然後將其移植到大鼠的大腦中,成功地恢復了中風大鼠的活動能力和觸覺
  • 經過基因編輯的神經元能修復中風大腦 還讓失明小鼠恢復視力
    中風通常會導致永久性殘疾,永久性失明、帕金森等神經退行性疾病威脅著越來越多人群……但將來,通過使用移植的新的健康神經元替換死細胞,可以修復中風導致受傷的大腦。而且,經基因編輯「二次發育」後的神經元,還成功地讓失明小鼠重見光明。
  • 科普:細胞「貨物」轉運體可助修復受損腦細胞
    新華社北京7月26日電  美國研究人員近日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發表的報告顯示,細胞「貨物」轉運體——外泌體不僅對大腦神經元和神經迴路的發育不可或缺,而且能夠幫助受損的腦細胞恢復健康。這一發現將有助醫學界開發腦發育相關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新方法。  外泌體是細胞對外分泌的一種小囊泡,能被受體細胞吸收,在細胞之間運輸物質和傳遞信息。此前研究發現,外泌體與癌症和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細胞間通信有關,但人們還不清楚外泌體在腦發育中的作用。  美國斯克裡普斯研究所等機構的研究人員檢測了來自健康神經元的外泌體和瑞特症候群患者身上提取的神經元的外泌體。
  • 中風患者的福音:刺激大腦神經或有助身體恢復
    原標題:中風患者的福音:刺激大腦神經或有助身體恢復 中風後會影響記憶力、活動能力和語言交流能力。   中新網8月20日電 據外媒19日報導,最新的一項研究顯示,刺激大腦主管運動部分的神經可能有助於改善中風後的恢復。
  • 科學家發現修復大腦新方法:中風有望通過藥物治癒
    (原標題:Scientists seek drug to 『rewire』 adult brain after stroke)網易科技訊 2月21日消息,據研究人員稱,遭受中風折磨的患者未來有一天或許能夠通過藥物幫助大腦「重新連線」,讓受損大腦區域負責的任務被其它區域接管
  • 幹細胞與腦中風|腦卒中患者的福音!幹細胞療法不斷取得進展!
    目前,中風的治療僅限於中風事件後3-4小時的急性期,而對於中風後的恢復期,醫學上尚未有行之有效的療法。 新研究 用新的健康神經細胞取代中風患者的死亡神經細胞。
  • 科學家首次成功修復小鼠受損視神經
    科學家讓小鼠的視神經(負責將視覺信息從眼睛傳遞到大腦)在被完全切斷之後,成功實現了再生,並發現視神經可以重新沿襲之前的路徑,重建與大腦合適部位的聯繫。   這項前無古人的修復工作或能幫助盲人重見光明。   在科學家重建小鼠的視神經之前,小鼠的症狀類似於人類的青光眼,這是除白內障之外的第二大致盲原因。
  • 全世界每年有550萬人死於中風,幹細胞成為治療中風新選擇
    2020年10月7日,《幹細胞轉化醫學》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了治療缺血性中風的新途徑。研究發現羊水幹細胞可以恢復神經的可塑性——大腦的變化和適應能力,提高認知,取代由於缺血性中風導致的神經元受損或丟失。
  • 67歲腦中風患者幹細胞治療後效果明顯!
    核磁共振結果顯示,Kevin Baird的腦組織並沒有進一步受損。 對於中風患者來說,最關鍵的是在腦神經元死亡前爭分奪秒地「搶救」它們。該案例的初步結果表明,靜脈注射的幹細胞進入人體後能聚集在人體需要的部位——即受損的腦組織周圍。
  • 移植幹細胞來源的神經細胞,可修復大腦受損的神經環路
    很多神經系統疾病,包括中風,腦外傷,和神經退行性疾病(帕金森病和阿爾茲海默病等),都會導致腦內神經元的丟失和神經連接的破壞,進而產生嚴重的神經功能障礙,比如偏癱,運動遲緩,肌肉僵直,學習記憶能力受損等。然而包括人在內的成年哺乳動物大腦神經再生能力十分有限,對於這些神經元丟失導致神經連接破壞和神經功能受損的疾病,臨床上缺乏有效治療措施。
  • 外媒:研究人員藉助新型抗衰老療法恢復小鼠視力
    外媒稱,科學家12月2日說,他們已經用「裡程碑式」治療方法恢復了小鼠視力,讓細胞恢復到更加年輕的狀態,並且未來可能有助於治療青光眼和其他與年齡相關的疾病。辛克萊說:「我們希望兩年內(在臨床試驗階段)用這種方式治療人類患者的青光眼問題。」報導稱,這種療法基於胚胎發育階段人體細胞的特性。在這一階段,細胞可以自我修復和再生,不過隨著年齡增長,這種能力迅速下降。
  • 幹細胞治療:幹細胞療法,讓大腦自我修復成為可能
    通過治療從中風到車禍創傷的過程,神經外科醫生Jocelyne Bloch知道大腦無法自我修復。但現在,她和她的同事可能已經找到了神經修復的關鍵:Doublecortin陽性細胞。
  • 向大腦精準靶向注射幹細胞治療中風臨床研究獲FDA批准
    ,這些患者的年齡段在35歲至75歲之間,並且都在中風後6至12個月有持續性殘疾。看起來這些細胞正在改變大腦受損區域的環境,因此更有利於再生。也就是說,這些細胞可能釋放了一些刺激梗塞區域修復的因子。早在2013年,美國史丹福大學的一項研究中,31歲的患者Sonia Coontz中風2年後部分右側肢體仍然癱瘓,口齒不清,需乘坐輪椅。
  • 基因療法產生新的神經元來治療亨廷頓舞蹈病
    亨廷頓舞蹈病(HD)是一種罕見的疾病,其特徵是異常的舞蹈症,是由亨廷頓(Htt)基因突變和大腦紋狀體區域的神經變性引起的。由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前教授,現領導中國暨南大學腦修復中心的陳功博士領導的研究小組開發了一種新型基因療法,可在HD小鼠模型中再生功能性新神經元。該研究成果已於2020年2月27日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 研究發現音樂療法有助於中風患者康復
    3月6日,據外媒報導,英國安格利亞羅斯金大學的一項新研究發現,音樂治療對急性腦卒中患者的神經康復以及他們的情緒都有積極的影響。腦卒中俗稱「中風」,目前已成世界範圍內致死第二大原因、致殘第三大原因。
  • Nature Neuroscience:發現大腦中風後自我修復新功能
    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研究人員最新發現,人類大腦在中風後,其室管膜細胞也在發揮修復受損傷部位的作用。醫學界一直認為,大腦在受中風創傷後,只有一種幹細胞負責進行自我修復,即通過這種幹細胞分化新的神經細胞來修復受損部位。
  • 中國發布|科學家在心包液中發現可修復心臟的新細胞 或為心臟受損...
    這一發現可能為心臟受損的患者帶來新的治療方法。該研究7月16日在線發表在Immunity雜誌上。Kubes實驗室與Fedak實驗室合作,發現了一個特殊Gata6+心包腔巨噬細胞,在治癒小鼠心臟損傷中起了作用。該細胞在心臟損傷的小鼠的心包液中被發現。
  • 國際最新研究:血液置換可減輕小鼠中風症狀或促中風治療
    中新網北京8月26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一篇神經科學研究論文稱,使用從健康小鼠身上獲得的全血置換中風模型小鼠的血液,可以減輕後者的中風症狀。這一發現或能推動開發治療中風的方法。中風會造成血腦屏障的破壞,也會引起腦外的全身反應。
  • 大腦對中風有自我保護機制
    本報倫敦2月25日電 (記者劉海英)對於中風患者來說,時間即是生命,及時的治療會挽救患者垂死的腦細胞,從而避免一系列嚴重後果。最近英國牛津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小鼠大腦內的一種特殊蛋白,會在中風時起到保護腦細胞的作用。這一大腦自我保護機制的發現,對於未來中風的治療以及其他神經退行性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