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基因編輯的神經元能修復中風大腦 還讓失明小鼠恢復視力

2020-11-23 前瞻網

中風通常會導致永久性殘疾,永久性失明、帕金森等神經退行性疾病威脅著越來越多人群……但將來,通過使用移植的新的健康神經元替換死細胞,可以修復中風導致受傷的大腦。而且,經基因編輯「二次發育」後的神經元,還成功地讓失明小鼠重見光明。

中風大鼠恢復正常活動功能

瑞典隆德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將人類皮膚細胞重新編程為神經細胞,然後將其移植到大鼠的大腦中,成功地恢復了中風大鼠的活動能力和觸覺。該研究現已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

「移植六個月後,我們可以看到新細胞如何修復中風對大鼠大腦的損害。」Zaal Kokaia教授與高級教授Olle Lindvall、研究員Sara Palma-Tortosa表示。

隆德團隊和其他研究人員此前的幾項研究表明,可以將源自人類幹細胞或重新編程的細胞的神經細胞移植到患有中風的大鼠的大腦皮層中,從而使這些大鼠運動得更好。

但是,尚不知道移植的細胞是否能夠以恢復正常運動和感覺的方式在大鼠腦中正確形成連接。

而在近日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們又收穫了新的突破。他們還證明了宿主大腦真的與移植的神經細胞形成了功能連接。形成連接後,小鼠有很大機率恢復正常運動和感覺。

研究小組在研究中使用了幾種先進的方法——電子顯微鏡,基於病毒的追蹤技術,移植細胞中活性的激活和光遺傳學。通過這些手段,他們在受損的神經迴路中,形成了準確的連接。「我們已經看到,來自移植細胞的纖維已經生長到大腦的另一側,即我們沒有移植任何細胞的那一側,並建立了連接。以前的研究都沒有證明這一點。」

「令人驚奇的是,(我們)發現實際上有可能修復中風受損的大腦,並重建失去的神經連接。該研究希望,將來有可能用新的健康神經細胞代替死亡的神經細胞。在中風患者中,即使要實現這一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Olle Lindvall教授表示。

在這一過程中,研究人員使用了在實驗室經過重新編程的人類皮膚細胞,重組後形成神經細胞。然後,將它們移植到大鼠的大腦皮層中——這是中風後最常見的受損區域。

研究人員將進行進一步的研究。「我們想更多地了解移植的細胞如何影響另一半大腦。我們還希望更深入地了解移植如何影響記憶等大腦的常見智力功能。此外,我們還將研究這些移植可能的副作用。安全性是當然,對於將來要在臨床上使用的細胞移植而言,這極為重要。」

失明小鼠恢復視力

上海的科學家在實驗室測試中發現,一種新穎的基因編輯方法可以再生視網膜神經節細胞,從而使患有永久性視力障礙的小鼠恢復視力。

該技術還可以將特定的神經膠質細胞轉化為神經元,從而能夠幫助患有帕金森氏病的小鼠恢復運動功能。

來自中國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中心的研究小組說,實驗室結果為各種神經退行性疾病的臨床治療提供了一種頗具潛力的選擇——如帕金森氏病、阿爾茨海默氏病、肌肉營養不良、凍傷和某些類型的失明。

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Mu-ming Poo稱,接下來會在猴子身上進行實驗室測試。如果所有動物測試都證明有效,他們希望該結果可以進一步投入人體臨床健康應用。

Poo補充說,這樣的方法在國際上享有盛譽,並且不會引起道德爭議,因為它們不影響生殖細胞,也不會影響子孫後代。

據悉,人類神經系統中的神經元,在受傷或死亡後一般無法再生。其他各種原因——例如藥物和遺傳因素,也可能導致神經元死亡,從而引發不同的神經退行性疾病。

據估計,全世界有超過1億人患有神經退行性疾病(如漸凍症、阿爾茲海默症、帕金森症),並且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增加,這一數字有望增加。

由視網膜神經節細胞死亡引起的永久性失明,是另一種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該特定種類的神經元,起著連接眼睛和大腦的唯一橋梁的作用。

在對小鼠的實驗室測試中,研究人員發現,源自視網膜神經節細胞層上神經膠質細胞的視網膜神經節細胞可以作為天然神經元,對光刺激做出反應,並能夠將視覺信號傳遞至大腦。

研究小組的首席研究員楊輝說:「我們發現,這種技術可以使視網膜神經節細胞受損的小鼠恢復對光的敏感性。」

同樣,研究人員發現該方法可以將星形膠質細胞(astrocytes)有效地轉化為多巴胺神經元。對帕金森氏病小鼠的行為測試還顯示,它們的運動功能障礙得到緩解。

關於這項研究的論文於4月8日晚發表在知名生物期刊《細胞》(Cell)上。

期刊評價指出,以往的研究都集中在利用RNA靶向CRISPR系統來直接降低遺傳病模型中有害的突變轉錄本,而這項研究卻利用這些工具在體內進行治療性的細胞命運轉分化,因此非常有參考價值。

參考資料:https://www.pnas.org/content/early/2020/04/02/2000690117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0/04/200408102150.htm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0)30286-5

http://global.chinadaily.com.cn/a/202004/09/WS5e8e7f62a310e232631a4eae.html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研究人員利用基因療法使失明小鼠恢復部分視力
    在某些形式的失明中,眼睛的某些部分仍然可以工作,但對光敏感的細胞受損會破壞視力。現在,一家名為Nanoscope的公司的研究人員利用基因療法繞過受損細胞,使完全失明的小鼠恢復一定程度的視力。當光感受器被光激活時,它們會向其他視網膜神經元發出化學信號,包括所謂的雙極細胞,這些細胞再將信號發送到視神經和大腦進行處理。不幸的是,這些光感受器在許多眼疾中都會受損,例如與年齡有關的黃斑變性和視網膜色素變性。即使電路的其他部分仍然是功能性的,這也會損害視力。因此,對於新研究,研究人員試圖繞過光感受器細胞,直接激活雙極細胞。
  • 新療法助中風小鼠修復受損大腦 患者未來有救了?
    (原標題:新療法助中風小鼠修復受損大腦)
  • 幹細胞分化神經元細胞,變身「超級替補」,讓失明小鼠恢復視力
    不僅是青光眼,還包括缺血性視網膜病等眼疾都會使得視神經節細胞死亡,導致永久性失明,有非常多的人陷入病痛的折磨。擅長基因編輯技術的楊輝研究組探索出了一條獨特路徑:他們從國外科研報導中發現了一種小巧的RNA編輯工具,可以比較安全地進入生物體內進行基因編輯,從而讓膠質細胞轉變成多能幹細胞,再重新分化成科學家需要的神經元細胞。
  • 《自然》最新論文:細胞再生恢復小鼠視力
    中新網北京12月3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項衰老領域的研究發現,小鼠眼睛的神經元可以被重編程到一個更年輕的狀態,讓它們重新獲得視力再生和恢復的能力。這項研究進一步揭示了衰老機制,為青光眼等年齡相關性神經元疾病的治療指出了新的潛在靶點。
  • 眼球神經細胞再生或能恢復視力
    可重編程到「年輕態」  眼球神經細胞再生或能恢復視力  科技日報北京12月2日電 (記者張夢然)據英國《自然》雜誌2日發表的一項逆衰老研究突破,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科學家將小鼠眼睛的神經元,重編程到一個更年輕的狀態
  • 基因編輯事件核心CCR5竟影響神經元再生,或有助中風後恢復
    如果CCR5也能夠促進腦卒中和腦損傷之後的大腦恢復,將是一個令人心潮澎湃的好消息。 一般情況下,CCR5的主要表演舞臺在大腦的小膠質細胞中,大腦皮層神經元的CCR5表達量極其低微。
  • 視力下降問題獲突破,哈佛採用重編程神經元法,恢復小鼠一半視力
    研究結果發現,可通過把小鼠眼睛的神經元重編程到一個更年輕的狀態,讓其視力獲得再生和恢復。而來自歐洲的科學家則選擇將猶他電極陣列植入相應神經元,通過控制注入大腦的電流量形成眼內閃光,讓小鼠更快完成識別,從而完全繞開了對眼睛的需求。眾所周知,我們的視覺系統很複雜,不但有接收入射光的感光器,在這些感光器和大腦之間還存在著至少三種類型的神經元。
  • 基因編輯技術將成「光明使者」
    讀過作家海倫·凱勒的作品《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們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失明患者對光明的嚮往。如今,科技的突飛猛進,正一步步助力那些失明患者實現重見光明的夢想。近期,我國科學家利用基因編輯技術,首次在小鼠模型上實現了視神經節細胞的再生,並且恢復了永久性視力損傷模型小鼠的視力,引發醫學領域的轟動。
  • 基因編輯技術將成「光明使者」
    近期,我國科學家利用基因編輯技術,首次在小鼠模型上實現了視神經節細胞的再生,並且恢復了永久性視力損傷模型小鼠的視力,引發醫學領域的轟動。基因編輯技術,指能夠讓人類對目標基因進行定點「編輯」、實現對特定DNA片段修飾或者改變的技術。
  • 失明老鼠恢復視力?科學家這項研究厲害了
    出品|網易科學人欄目組 卡麥拉微信|公號ID:WYKXR163目前,最新一項研究表明,科學家通過將視網膜的「啞細胞(dumb cells)」轉變成為能夠可見的細胞,首次使失明老鼠恢復了視力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研究人員通過基因療法,「重組」神經元細胞成為視杆細胞和視錐細胞(眼睛的感光結構),從而逆轉實驗小鼠的失明狀況。
  • 永久性視力損傷還有希望恢復嗎?這件事或有轉機
    原標題:永久性視力損傷或有望恢復 科學家首次在小鼠模型中實現  新華社上海4月9日電(記者張建松)利用先進的基因編輯技術,我國科學家在治療神經性疾病的基礎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首次在小鼠模型上,成功恢復永久性視力損傷小鼠的視力,同時還基本消除了帕金森模型小鼠的疾病症狀。
  • 原本永久性視力損傷重見光明,患帕金森症再成運動健將,實驗小鼠...
    比如,視神經節細胞死亡導致永久性失明,多巴胺神經元死亡導致帕金森症。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獲悉,日前,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楊輝研究組首次在成體中實現了視神經節細胞的再生,恢復了永久性視力損傷模型小鼠的視力。研究人員還將膠質細胞轉分化成多巴胺神經元,消除了帕金森疾病的一些症狀。
  • 修復衰老大腦時代來臨?自然最新封面:重編程視神經恢復視力
    當地時間12月3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Nature)以封面報導的形式發表了一項研究,研究團隊利用基因治療誘導小鼠眼睛的神經元重編程到一個更年輕的狀態,讓它們重新獲得視力再生和恢復的能力。研究還進一步揭示了衰老機制,為青光眼等年齡相關的神經元疾病的治療指出了新的潛在靶點。
  • 科學家發現眼球神經細胞再生或能恢復視力
    雜誌2日發表的一項逆衰老研究突破,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科學家將小鼠眼睛的神經元,重編程到一個更年輕的狀態,讓它們的視力獲得再生和恢復。該研究為人類進一步揭示了衰老機制,同時為青光眼等年齡相關性神經元疾病的治療指出了新的潛在靶點。
  • 可重編程到「年輕態」 眼球神經細胞再生或能恢復視力
    可重編程到「年輕態」眼球神經細胞再生或能恢復視力據英國《自然》雜誌2日發表的一項逆衰老研究突破,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科學家將小鼠眼睛的神經元,重編程到一個更年輕的狀態,讓它們的視力獲得再生和恢復。該研究為人類進一步揭示了衰老機制,同時為青光眼等年齡相關性神經元疾病的治療指出了新的潛在靶點。
  • 哺乳動物可返老還童了 復旦校友恢復了老年小鼠視力
    我們知道細胞分化,緣於基因的特異性表達。而這當中的調節功能,就屬於表觀基因組的範疇了。  表觀基因組,就是在不改變原本DNA序列的情況下,以特定模式開啟或關閉基因的系統。  哺乳動物可返老還童了?復旦校友恢復了老年小鼠視力  而它隨著時間推移,最重要的一個變化就是DNA甲基化。
  • 中風患者的福音:刺激大腦神經或有助身體恢復
    原標題:中風患者的福音:刺激大腦神經或有助身體恢復 中風後會影響記憶力、活動能力和語言交流能力。   中新網8月20日電 據外媒19日報導,最新的一項研究顯示,刺激大腦主管運動部分的神經可能有助於改善中風後的恢復。
  • 中國學者用人工光感受器助失明小鼠復明
    新華社倫敦3月6日電(記者張家偉)中國研究人員6日在英國《自然·通訊》雜誌上發表報告說,他們通過在失明小鼠眼底植入一種新研發的人工光感受器,讓它們的視覺得以恢復。如果這種技術發展成熟,未來或許能幫助因黃斑變性等疾病而視力下降或失明的患者重見光明。
  • Nature:基因編輯新技術有望治癒基因缺陷病
    最近,發表在《自然》期刊上的一篇文章闡述了Salk研究所(Salk Institute)研發的一種利用CRISPR/Cas9系統的創新型基因編輯技術,可以高效地對不分裂細胞進行基因編輯,為基因缺陷疾病治療打開了一扇全新的大門。位點特異性的基因整合一般是通過同源定向修復途徑(homology-directed repair, HDR),不過它在不分裂細胞中並不適用。
  • 眼損傷「元兇」竟成「幫手」,通過近紅外光刺激可恢復視力
    科學家將其和基因療法結合治療致盲疾病,開發出一種新療法,可恢復視力。近日,巴塞爾分子和臨床眼科研究所(IOB)的科學家與哥根廷的德國靈長類動物研究中心(DPZ)-萊布尼茲靈長類動物研究所的同事一起,在基於基因療法的基礎上,利用近紅外光激活退化的光感光器,開發了一種新的治療方法,致力於造福盲人恢復視力。這項研究發表在《科學》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