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患者的福音:刺激大腦神經或有助身體恢復

2021-01-09 人民網

原標題:中風患者的福音:刺激大腦神經或有助身體恢復

中風後會影響記憶力、活動能力和語言交流能力。

  中新網8月20日電 據外媒19日報導,最新的一項研究顯示,刺激大腦主管運動部分的神經可能有助於改善中風後的恢復。患有中風後,會影響人的記憶力、活動能力和語言交流能力。

  研究人員用小鼠做試驗顯示,接受大腦刺激的小鼠比沒有接受刺激的小鼠跑得更快和更遠。這項研究可以幫助解釋大腦是如何恢復的,並可以幫助找到新的治療方法。

  在中風過程中由於大腦缺氧一些腦細胞死亡,而血塊也導致供應大腦的糖分被切斷。

  通常對中風患者的處理集中在快速治療以減少對大腦的損傷上,但是後期的恢復也很重要。大腦的細胞可以在後期重新「連線」,可以起到一些修復的作用。

  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的研究小組用光學纖維精確刺激的方法在動物上做試驗,看看這種方法是否對病患大腦恢復有幫助。研究人員用這種方法來刺激負責運動皮質層的大腦神經元。在刺激7天後,接受這種刺激的小鼠可以走得更遠,10天之後,則可以走得更快。

  研究人員認為刺激有助於中風後大腦之間細胞的重新連線。並發現腦細胞之間重新形成的新連線中所含的化學物質水平更高。

  研究人員還表示,可以預見將來可以把它作為為中風患者恢復治療的方法, 因此可以想像這對那些數百萬中風患者將會有多麼重要。但目前這種方法還無法用在人身上試驗。

(來源:中國新聞網)

相關焦點

  • 研究:肥胖會降低大腦的可塑性,阻礙患者從中風或腦損傷中恢復
    一項世界首創的研究發現,嚴重超重的人不太可能對大腦進行重新布線,找到新的神經通路,這一發現對從中風或腦損傷中恢復的人有重要意義。在《腦科學》上發表的一篇新論文中,來自UniSA和迪肯大學的研究人員表明,肥胖者的大腦可塑性受損,使得他們不太可能學習新任務或記住東西。
  • 迷走神經刺激喚醒昏迷15年的植物人 這是腦損傷患者的福音or困惑
    「我對自己以及合作者說,『如果我們通過迷走神經去刺激那些通路,能否提升植物人患者的警覺性呢?」現在看起來,這個問題的答案絕對是肯定的。這名34歲的男子因病情嚴重而被選為被試者。「如果我把這名患者的大腦掃描圖給你看,你會看到他的左半腦已經完全損壞。
  • 新療法助中風小鼠修復受損大腦 患者未來有救了?
    科技日報華盛頓8月22日電 (記者劉海英)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醫學》雜誌上的一項中美合作研究表明,一種新療法能有效提高中風小鼠的腦神經細胞數量,加速其運動和感覺功能的恢復。第一種是通過手術將人類神經幹細胞移植到受損腦區,它們會轉變為神經元和其他腦細胞;第二種是向腦內注入一種名為3K3A-APC的化合物,這種化合物已被證實可幫助培養皿中的神經幹細胞發育成神經元。在實驗中,研究人員製造了中風小鼠模型,中風一周後向其腦內移植神經幹細胞和3K3A-APC化合物。
  • 聽音樂有助治療中風
    中風具有發病急、常留後遺症和死亡率高等特點,是醫學界公認的頑疾。芬蘭研究人員在20日出版的英國《腦》雜誌上發表文章說,如果給中風病人每天聽幾小時他喜愛的音樂,將大大有利於病人身體痊癒。
  • 經過基因編輯的神經元能修復中風大腦 還讓失明小鼠恢復視力
    中風通常會導致永久性殘疾,永久性失明、帕金森等神經退行性疾病威脅著越來越多人群……但將來,通過使用移植的新的健康神經元替換死細胞,可以修復中風導致受傷的大腦。而且,經基因編輯「二次發育」後的神經元,還成功地讓失明小鼠重見光明。
  • 向大腦精準靶向注射幹細胞治療中風臨床研究獲FDA批准
    ,這些患者的年齡段在35歲至75歲之間,並且都在中風後6至12個月有持續性殘疾。看起來這些細胞正在改變大腦受損區域的環境,因此更有利於再生。也就是說,這些細胞可能釋放了一些刺激梗塞區域修復的因子。早在2013年,美國史丹福大學的一項研究中,31歲的患者Sonia Coontz中風2年後部分右側肢體仍然癱瘓,口齒不清,需乘坐輪椅。
  • 《柳葉刀》:拯救中風患者的腦細胞!新藥改善術後神經功能,死亡風險...
    全球範圍內,每年約1700萬人經歷中風。在中國,這也是成年人致死、致殘的首位病因。缺血性中風(俗稱腦梗)最為常見,大腦血管中的血栓引起的腦組織缺血會導致腦細胞死亡,進而影響語言、視覺、運動等功能。
  • 大腦對中風有自我保護機制
    本報倫敦2月25日電 (記者劉海英)對於中風患者來說,時間即是生命,及時的治療會挽救患者垂死的腦細胞,從而避免一系列嚴重後果。最近英國牛津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小鼠大腦內的一種特殊蛋白,會在中風時起到保護腦細胞的作用。這一大腦自我保護機制的發現,對於未來中風的治療以及其他神經退行性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義。
  • 華山醫院團隊:神經受損上肢癱瘓,「換個大腦」有望恢復功能
    華山醫院 供圖單側手臂癱瘓患者有望恢復上肢功能。在中樞性偏癱患者中,雖然一側大腦半球損傷難以修復,但另一側大腦半球仍保持完好。研究發現,一側大腦具有同時控制雙側上肢的潛能。這一研究成果由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手外科團隊提出。
  • 神經刺激部分喚醒植物人 為腦損傷後意識恢復鋪路
    現在,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大腦中一種實驗性的低強度神經刺激(現在已被批准用於治療抑鬱症和癲癇)能夠成功地將一個人變成醫生所說的「最低意識」狀態。儘管這與全面甦醒的情況相去甚遠,但研究報告的作者認為,這一發現暗示了在腦損傷後恢復意識的一條主要途徑。   儘管如此,一些醫生和腦損傷專家仍然對這種治療是否真如所描述的那樣有效表示懷疑。
  • 中風偏癱後還能恢復正常行走嗎?
    腦卒中(中風)偏癱後還能恢復正常行走嗎? 腦中風,又稱腦卒中,包括腦梗死和腦出血,嚴重危害患者的生活質量,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沉重負擔。
  • 大腦如何識別不同的氣味?移植幹細胞可修復大鼠中風受損的大腦
    1,移植的幹細胞可修復大鼠中風受損的大腦 來源:轉化醫學網 近日,瑞典隆德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將人類皮膚細胞重新編程為神經細胞,然後將其移植到大鼠的大腦中,成功地恢復了中風大鼠的活動能力和觸覺
  • 大腦神經可塑就是大腦系統更新的過程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主題是大腦神經可塑性,用簡單的話解釋,就是電腦的系統升級,也可以叫系統更新。因為我經常會提到大腦可塑性,所以很多家長對這種可塑性提出了很多問題。之前科學界認為大腦裡的神經是不能再生的,出生時有多少,就永遠固定在那個數字上了,隨著年齡的增長,神經元還會死亡,人就慢慢衰老了。加州大學最開始是在老鼠身上實驗發現了神經可塑性,也就是神經元可以再生。後來在人類的大腦裡發現了海馬體,它負責存儲、檢索記憶。如果海馬體可以再生神經元,那麼生出新的神經元,就會通過學習再進入大腦,然後跟著其他皮層裡的神經元協同作戰,幫助人類日常生活和學習。
  • 大腦神經可塑就是大腦系統更新的過程
    神經元是大腦裡面基礎的單元,每個神經元都有獨特的功能,或者由幾個神經元素組合到一起,幫人類執行一些人體的活動、語言、情緒、思維、行為等等。之前科學界認為大腦裡的神經是不能再生的,出生時有多少,就永遠固定在那個數字上了,隨著年齡的增長,神經元還會死亡,人就慢慢衰老了。加州大學最開始是在老鼠身上實驗發現了神經可塑性,也就是神經元可以再生。
  • 67歲腦中風患者幹細胞治療後效果明顯!
    對於中風患者來說,最關鍵的是在腦神經元死亡前爭分奪秒地「搶救」它們。該案例的初步結果表明,靜脈注射的幹細胞進入人體後能聚集在人體需要的部位——即受損的腦組織周圍。 目前對中風有效的治療方法是通過溶解或移除血塊或其它方式疏通阻塞,以恢復受中風影響的部分大腦的血液流通,如取出血凝塊和藥物溶栓,但這些治療方法對許多患者來說很難實現。
  • 人iPS細胞恢復了中風大鼠的運動感覺能力
    例如,儘管遇到了一些困難,將神經幹細胞移植到大腦受損或患病區域被認為是一種潛在的治療選擇。現在,瑞典隆德大學的研究人員找到了一條利用誘導多能幹(iPS)細胞衍生皮層神經元治療中風大鼠的途徑。修復神經損傷對科學家和醫生來說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仍然是神經科學許多研究的最終目標。例如,儘管遇到了一些困難,將神經幹細胞移植到大腦受損或患病區域被認為是一種潛在的治療選擇。
  • 愛滋病病毒「幫兇」CCR5基因添新「罪證」:阻礙中風康復
    科技日報北京2月27日電 日前,美國加州大學研究人員在《細胞》雜誌上撰文指出,CCR5基因阻礙中風患者康復。此前研究表明,CCR5基因還是愛滋病病毒進入細胞的主要幫兇。早在1996年,科學家就發現CCR5基因控制產生的CCR5蛋白是HIV病毒進入人體T細胞的主要受體之一。
  • 癱瘓者的福音!晶片植入人腦控制身體動作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4月13日報導,24歲四肢癱瘓患者伊恩·伯克哈特在接受腦晶片移植後,晶片通過解碼神經信息調節肌肉動作,因此現在拿起咖啡杯,刷信用卡對他對他來說都不是問題。這是首次人們利用大腦晶片控制身體動作。《自然》雜誌稱,這項裡程碑式進展讓百萬癱瘓和中風患者獲得希望。
  • 手經常麻木,是「中風」的症狀嗎?什麼是中風?
    手麻木通常是由神經或臂中的一條神經的損傷、刺激或壓迫引起的。但未必是中風。但影響周圍神經的原因可能是大腦或脊髓的問題,而這通常是中風的結果。中風可導致雙眼復視、視力模糊或視力喪失。2.說話困難或困惑。中風會損害表達自己或理解語言的能力。3.嚴重的頭痛。突然,嚴重的頭痛,也許是你所經歷過的最壞的,是一種常見的中風症狀。中風是由於腦血流阻滯或腦溢血而引起的神經系統急症。
  • 防止中風的十項措施,收藏起來,對付中風很有用!
    中風是中老年人當中非常常見的疾病之一,致死、致殘率都非常高。但是中風在發作之前並非是無跡可尋的,在生活中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注意一些生活細節,加以防範,在很大程度上就可以儘量避免中風的發生。1.多吃土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