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對中風有自我保護機制

2020-11-24 人民網

  本報倫敦2月25日電 (記者劉海英)對於中風患者來說,時間即是生命,及時的治療會挽救患者垂死的腦細胞,從而避免一系列嚴重後果。最近英國牛津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小鼠大腦內的一種特殊蛋白,會在中風時起到保護腦細胞的作用。這一大腦自我保護機制的發現,對於未來中風的治療以及其他神經退行性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義。

  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小鼠研究發現,在小鼠大腦海馬體的一個特定區域中,含有一種名為錯構素的蛋白,這種蛋白會產生一種特殊物質,使得腦細胞在缺少氧氣和葡萄糖時依然能夠存活。而在海馬體的其他部位,因缺少了這種錯構素的反應,在大腦血液供應被阻斷後,則會因養分不足而死亡。

  研究人員指出,當大腦供血被中斷,即會發生中風。在中風後幾分鐘,至多一小時至兩個小時內,腦細胞會因為缺少氧氣和其他營養而死亡。所以,對於中風的治療來說,時間即是生命。研製出具有神經保護作用的藥物,保護大腦細胞免受損害,對於中風治療來說十分重要。

  牛津大學的此項發現,第一次揭示了大腦具有的內源性神經保護作用機制。通過刺激錯構素,即可對大腦細胞提供更好的保護。「如果我們阻斷錯構素,腦細胞就會因血液供應中斷而死亡;而如果我們將錯構素激活,腦細胞則會存活下來。」該項研究領導者、牛津大學的阿拉斯泰爾·巴肯教授說。

  目前,研究人員已經能夠確認錯構素保護大腦細胞的生物路徑。他們表示,這一機制的發現,對於開發具有神經保護作用的新藥具有重要作用。下一步,研究人員將致力於開發可以模擬錯構素作用的小分子藥物,而這不僅有助於中風的治療,對於其他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如阿爾茨海默症和運動神經元疾病的防治,都具有重要意義。

(來源: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Nature Neuroscience:發現大腦中風後自我修復新功能
    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研究人員最新發現,人類大腦在中風後,其室管膜細胞也在發揮修復受損傷部位的作用。醫學界一直認為,大腦在受中風創傷後,只有一種幹細胞負責進行自我修復,即通過這種幹細胞分化新的神經細胞來修復受損部位。
  • 全世界每年有550萬人死於中風,幹細胞成為治療中風新選擇
    每年有550萬人死於中風根據世界中風組織的數據,全世界每年有550萬人死於中風,腦中風87%的中風是由於向大腦供血的血管阻塞導致,屬於缺血性中風。目前使用的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一種被稱為組織纖溶酶原激活劑(t-PA)的凝血溶解藥物。然而,t-PA必須在中風症狀出現後3小時內給予,而即使在3小時內,治癒率也只有十分之一。t-PAs也有其自身的風險,特別是對於那些有出血病史、高血壓、最近有過手術或創傷的患者不適用。
  • Experimental Neurology:如何緩解中風帶來的大腦損傷?-肺臟是關鍵!
    > 中風患者如果其免疫細胞進入大腦
  • Science Daily:發現腦卒中後的大腦修復機制
    點擊查看 腦卒中是一種由於血凝塊堵塞大腦血管,導致血流中斷,因此造成大腦缺氧的狀態。許多神經元(缺氧)壞死後,可誘導機體運動、感覺及認知方面的問題。瑞典隆德大學及卡羅琳斯卡醫學院日前共同發現,大腦中風後,其以一種前所未見的機制產生新神經元。
  • 盤點身體自我保護機制:頭髮變白者不易患癌
    第三軍醫大學大坪醫院睡眠心理中心醫生蔣成剛說,楊先生這種情況是標準的暈血症,不是他膽子小,是人體啟動了自我保護機制,讓因恐懼引起的心跳加快慢下來。   天氣熱時排汗;生病時血液中的白細胞增加;吃東西中毒會嘔吐腹瀉……其實,這些都是人體常見的自我保護現象。那麼,還有一些不常見的人體自我保護現象,你知道嗎?
  • 健忘症其實是大腦的保護機制
    沒錯,你會發現,健忘並不只是老年人的「專利」,對於時下很多年輕人而言,也會經常有「忘記把鑰匙放在何處」的尷尬體驗。  為什麼大腦要花費力氣讓我們遺忘呢?最近,一項發表於《神經元》期刊的最新研究表明,偶然性遺忘可能是由一種大腦的保護機制導致的。這種機制能夠保證我們的大腦不會負載過多信息。換言之,這其實是大腦健康運作的一部分。
  • 澳大利亞專家在杭講演 大腦自我修復不再是夢想
    澳大利亞專家在杭講演 大腦自我修復不再是夢想www.zjol.com.cn 2007年06月11日 06:23:09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
  • 防止中風的十項措施,收藏起來,對付中風很有用!
    對於心腦疾病患者來講,土豆是一種非常好的養生食品,根據印度醫學院教授戈克哈爾博士的研究數據,我們發現那些平均每個星期吃5-6個土豆的人,中風的風險比其他人降低了60%左右。2.多喝牛奶。牛奶當中含有一種特殊的成分——吡咯喹啉苯醌,這種成分可以非常有效地保護腦血管。
  • 科學家發現修復大腦新方法:中風有望通過藥物治癒
    (原標題:Scientists seek drug to 『rewire』 adult brain after stroke)網易科技訊 2月21日消息,據研究人員稱,遭受中風折磨的患者未來有一天或許能夠通過藥物幫助大腦「重新連線」,讓受損大腦區域負責的任務被其它區域接管
  • 辣是植物的自我保護機制
    鳳凰健康:對,剛才您也說,它本身不算一種味道,那為什麼還會有這種物質的存在? 方舟子:對,它那原因當然不是說為了讓我們能吃的,覺得辣了,它那原因是植物用來保護自己的一種東西。 鳳凰健康:為什麼這麼說?
  • 向大腦精準靶向注射幹細胞治療中風臨床研究獲FDA批准
    中風又叫腦卒中,分為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兩種類型,是造成全世界致死和致殘的第二大常見疾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全世界每年有1500萬人患腦卒中,造成約500萬人死亡和約500萬人永久性喪失活動能力。由於中風會引起腦細胞發生不可逆性死亡,傳統的治療方法療效並不理想。
  • 新療法助中風小鼠修復受損大腦 患者未來有救了?
    (原標題:新療法助中風小鼠修復受損大腦)
  • 中風高發期到了
    卒中又稱「中風」、「腦中風」。今年世界卒中日的宣傳主題是關注「六分之一」,即提醒世人,全球每六個人中有一個人可能在一生中得一次中風病;每6秒鐘,就有1人死於中風,有1人因中風而終身殘廢。專家呼籲公眾重視預防中風和中風復發。  氣溫驟降,中風高發  立冬至立春是一年之中預防中風的重要時節。秋冬和冬春交界換季時節,由於氣溫突變,中風發病率也較平時高得多。
  • 幹細胞治療:幹細胞療法,讓大腦自我修復成為可能
    通過治療從中風到車禍創傷的過程,神經外科醫生Jocelyne Bloch知道大腦無法自我修復。但現在,她和她的同事可能已經找到了神經修復的關鍵:Doublecortin陽性細胞。
  • 揭示中風後腦水腫產生機制
    論文共同通訊作者、羅徹斯特大學醫學中心轉化神經醫學中心聯合主任Maiken Nedergaard博士說,「這些發現表明腦部類淋巴系統在中風後大腦的急性組織腫脹中起著關鍵性作用。理解這種由大腦中的電活動風暴推動的動態變化就為開發可能改善中風治療結果的潛在治療策略指明了道路。」
  • 中風患者的福音:刺激大腦神經或有助身體恢復
    原標題:中風患者的福音:刺激大腦神經或有助身體恢復 中風後會影響記憶力、活動能力和語言交流能力。   中新網8月20日電 據外媒19日報導,最新的一項研究顯示,刺激大腦主管運動部分的神經可能有助於改善中風後的恢復。
  • 解密人的15種心理自我保護機制(圖)
    心理自我保護機制普遍存在於人的心理活動中,其功能類似生理上的免疫系統。當人們由於某種原因將要或已經陷入緊張焦慮狀態時,就可藉助心理自我保護機制來減輕或免除內心的不安與痛苦以更好地適應生活。
  • 慢B肝清除過程與自我保護機制
    慢性B肝清除過程指什麼,一種自我保護機制,間接損害肝細胞本來免疫反應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說明免疫細胞已經能夠識別出外來的B肝病毒。當然,隨著大量B肝病毒被免疫細胞所清除,許許多多的肝細胞也會受到破壞,主要原因是B肝病毒屬於嗜肝病毒,它們是主要在肝細胞內大量繁殖複製的。所以,免疫反應的清除越是劇烈,受到病毒感染的肝細胞所造成破壞也越嚴重。
  • 一輩子保護好頸椎!|頸椎病|頸椎|椎動脈|中風|耳鳴|乳房疼痛
    脖子上接大腦,保證血液充沛供給;下接脊柱,是大腦中樞神經的延伸,所以頸椎又有人體「第二大腦」之稱。有了頸椎病,如果不及時應對,不僅會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嚴重的話還可能引發中風、癱瘓等多種嚴重病症。肩周炎072019年新中醫雜誌的《頸源性肩周炎發病與推拿治療機制研究概況》中指出,頸椎病引發的頸神經根、竇椎神經和交感神經受刺激,影響肩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的正常代謝,產生炎症反應,是頸源性肩周炎的發病機制。
  • 如何避免中風患者腦細胞大量死亡?有研究稱漏鬥蜘蛛毒液有用
    如何避免中風患者腦細胞大量死亡?有研究稱漏鬥蜘蛛毒液有用 漏鬥蜘蛛。視覺中國 資料漏鬥蜘蛛是世界上毒性最大的蜘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