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編輯事件核心CCR5竟影響神經元再生,或有助中風後恢復

2020-12-05 騰訊網

2018年11月26日,賀建奎團隊宣布首次獲得基因編輯的人類嬰兒,在全國乃至世界範圍內引起軒然大波,有關科學和倫理的討論被推向頂峰[1]。

試驗中誕生的雙胞胎是否真的能夠獲得與天然CCR5-Δ32突變攜帶者相同的對愛滋病的抵抗力,我們無從考證。但是CCR5作為治療靶點,還有新的驚喜在等著我們。

根據《細胞》雜誌發表的最新研究成果,抑制CCR5,可以幫助小鼠在腦卒中或腦損傷發生後更快地恢復運動和認知能力,攜帶CCR5-Δ32突變的人群,也被證實在腦卒中發生後有更強的恢復能力[2]

這項在腦卒中治療史上意義非凡的研究,來自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大衛格芬醫學院的 S. Thomas Carmichael博士和他的研究團隊。

通訊作者S. Thomas Carmichael博士

CCR5全名C-C趨化因子受體5,是愛滋病毒感染的目標之一。有研究表明,抑制CCR5可以增強小鼠的學習和記憶功能,解決愛滋病相關的認知缺陷[3]。

那麼抑制CCR5是否能幫助解決其他疾病造成的認知缺陷呢?

腦卒中和腦損傷都是導致成人神經系統障礙的主要原因。腦卒中後出現運動障礙的老年人不在少數,大約50-60%的腦卒中患者留有運動障礙的後遺症[4]。創傷性腦損傷(TBI)就更不用說了,記憶、語言行為障礙長期伴隨患者完全不是新鮮事[5]。

如果CCR5也能夠促進腦卒中和腦損傷之後的大腦恢復,將是一個令人心潮澎湃的好消息。

一般情況下,CCR5的主要表演舞臺在大腦的小膠質細胞中,大腦皮層神經元的CCR5表達量極其低微。但是小鼠發生急性腦卒中之後,大腦皮層神經元,尤其是梗死組織周圍的神經元,CCR5表達水平顯著上升。直到腦卒中發生後的28天,CCR5依舊保持著不正常的高表達量。

腦卒中發生後,梗死組織周圍神經元CCR5表達量明顯升高

那就意味著,腦卒中造成的神經損傷,很有可能與CCR5的高表達有關。為了驗證猜想,在小鼠卒中的前3天,研究人員沉默了預期卒中部位的CCR5基因,以減少運動皮質神經元中的CCR5表達,檢測小鼠的運動能力

果然,治療組小鼠腿腳更加利索,走路更加穩當,不像對照組的小鼠,兩隻前腿明顯有點不協調。同樣走個網格,治療組小鼠的腳步失誤率是5.9%,而對照組的失誤率足足是它的兩倍,達到11.27%。

並且,抑制CCR5帶來的好處持續存在,在為期兩個月的觀察過程中,實驗組小鼠的活動一直比對照組要靈活

黑色:發生腦卒中的小鼠腳步失誤率;紫色:接受抑制CCR5治療的小鼠腳步失誤率

既然找到了CCR5這麼好的靶點,那絕對不可以放過它,不是,錯過它!

由於CCR5和愛滋病的密切關係,在FDA已經批准的抗愛滋病藥物中,馬拉威若就是通過拮抗CCR5起作用的。研究人員一點不耽誤,馬上試了試藥物抑制CCR5是否也能夠成功促進腦卒中小鼠的運動能力恢復。

福兮?禍兮?

在小鼠發生腦卒中後24小時,研究人員開始為小鼠腹腔注射馬拉威若(100mg/kg),治療持續到第9周。

雖然藥物治療要比基因編輯治療在操作上靠譜得多,但是起效確實慢了一點兒。直到第三周,研究人員才觀察到治療組小鼠在網格上行走狀態優於對照組。接受治療小鼠的失誤率為7.5%,對照組的失誤率為15.7%。

好在,停止給藥之後,藥物治療帶來的運動能力優勢也可以保持下去。治療3周後停止給藥,在第9周時,小鼠的失誤率為27.4%,而未接受過治療的小鼠失誤率達到37.3%。

腦損傷除了會造成運動損傷,還會損傷海馬迴路,導致顯著的學習和記憶缺陷[6]。後天性腦損傷的小鼠,也可以通過抑制CCR5來促進大腦恢復

在發生急性腦損傷的前兩周,小鼠接受了抑制CCR5的治療。與沒有接受治療的小鼠相比,無論是敲除CCR5基因還是藥理性抑制CCR5,治療組小鼠都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識別任務對象,學習和記憶能力也更強

通過對腦組織的檢測,研究人員發現,抑制CCR5可以保護腦卒中和腦損傷之後逐漸減少的神經元棘突,還能促進棘突的生長,有了這些小棘突,神經元之間才能構成連接,行使正常的記憶、運動等功能。

抑制CCR5對神經元棘突有保護作用

這些發現無疑是令研究團隊十分興奮的,他們迫不及待想要知道抑制CCR5是否也能夠在人體中發揮如此神奇的作用。但是顯然,找一對夫妻來說服他們同意敲除自己後代基因的做法是非常不正確的。於是,研究人員找到了特拉維夫腦急性卒中隊列研究(TABASCO)。

TABASCO是一項對輕度至中度腦卒中患者進行長期觀察分析的隊列研究[7],在446名接受了認知評估的患者中,共有68名CCR5-Δ32突變的攜帶者。CCR5-Δ32突變會造成CCR5功能的缺失,在抵抗愛滋病感染中,就已經顯示出了重要作用[8]。

事實證明,攜帶有CCR5-Δ32突變的人群,在腦卒中和腦損傷發生後的大腦恢復方面,也是得天獨厚的天選之子

雖然突變的攜帶人群和非攜帶人群在病變位置、梗死體積等方面沒有差別,但是攜帶突變的患者大腦恢復得更快,記憶、語言、注意力和總認知得分都優於非攜帶者。

抑制CCR5,雙亮氨酸拉鏈激酶DLK和環磷腺苷效應元件結合蛋白CREB表達上調,介導小鼠運動能力恢復

這是首次報導可以幫助人類腦卒中和腦損傷發生後的大腦恢復的基因突變,是一項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研究[9]。

科學家們甚至已經有了抑制CCR5的候選藥物。如果馬拉威若被證明在人體中同樣可以促進大腦修復,將是更加令人興奮的發現,它將「改變遊戲規則」[9]。

編輯神叨叨

我們可能永遠都不會知道雙胞胎所受到的全部影響。

參考文獻:

[1] https://huanqiukexue.com/special/pphd/bangdan/2018new/index.html

[2] Mary T. Joy, Einor Ben Assayag, Dalia S. Stone, el. CCR5 Is a Therapeutic Target for Recovery after Stroke and Traumatic Brain Injury[J]. Cell, 2019, 176(5): 1143-1157.DOI:10.1016/j.cell.2019.01.044

[3] Zhou M, Greenhill S D, Huang S, et al. CCR5 is a suppressor for cortical plasticity and hippocampal learning and memory[J]. eLife, 2016.DOI:10.7554/eLife.20985

[4] Schaechter J D. Motor rehabilitation and brain plasticity after hemiparetic stroke.[J]. Progress in Neurobiology, 2004, 73(1): 61-72.DOI:10.1016/j.pneurobio.2004.04.001

[5] Ma V Y, Chan L, Carruthers K J, et al. Incidence, Prevalence, Costs, and Impact on Disability of Common Conditions Requiring Rehabilit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Stroke, Spinal Cord Injury,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ultiple Sclerosis, Osteoarthritis, Rheumatoid Arthritis, Limb Loss, and Back Pain[J]. Archives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2014, 95(5): 986-995.DOI:10.1016/j.apmr.2013.10.032

[7] Assayag E B , Korczyn A D , Giladi N , et al. Predictors for poststroke outcomes: the Tel Aviv Brain Acute Stroke Cohort (TABASCO) study protocol[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oke, 2012, 7(4):0-0.DOI:10.1111/j.1747-4949.2011.00652.x

[8] Maayan S , Zhang L , Shinar E , et al. Evidence for recent selection of the CCR5-Δ32 deletion from differences in its frequency between Ashkenazi and Sephardi Jews[J]. Genes and Immunity, 2000, 1(6):358-361.DOI:10.1038/sj.gene.6363690

[9] https://journals.lww.com/neurotodayonline/Fulltext/2019/02210/New_Target_Could_Enhance_Stroke_and_TBI_Recovery_.16.aspx

本文作者 | 王雪寧

相關焦點

  • 經過基因編輯的神經元能修復中風大腦 還讓失明小鼠恢復視力
    中風通常會導致永久性殘疾,永久性失明、帕金森等神經退行性疾病威脅著越來越多人群……但將來,通過使用移植的新的健康神經元替換死細胞,可以修復中風導致受傷的大腦。而且,經基因編輯「二次發育」後的神經元,還成功地讓失明小鼠重見光明。
  • 中風患者的福音:刺激大腦神經或有助身體恢復
    原標題:中風患者的福音:刺激大腦神經或有助身體恢復 中風後會影響記憶力、活動能力和語言交流能力。   中新網8月20日電 據外媒19日報導,最新的一項研究顯示,刺激大腦主管運動部分的神經可能有助於改善中風後的恢復。
  • 神經幹細胞有望再生腦細胞 有助找回遺失的記憶
    原標題:神經幹細胞有助找回遺失的記憶 不過,美國科學家最新研究表明,未來有望利用神經幹細胞再生人腦細胞,幫助恢復記憶。   據每日科學網站報導,最近,美國再生醫學研究所副主任阿什克·謝蒂及其團隊將提取的神經幹細胞移植到海馬體中,發現其幫助恢復了記憶。相關研究發表在《幹細胞轉化醫學》雜誌上。   據謝蒂介紹,海馬體在學習、記憶及情緒控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隨著年齡增長體積會不斷縮小,導致記憶力明顯下降。
  • ccr5基因缺失或導致多重癌變
    hiv患者都非常熟悉一種叫做ccr5受體的基因,它不僅是hiv病毒進入人體逆轉成病毒庫的主要門戶,也是基因編輯療法治癒的主要突破口
  • 恢復神經元能量可促進脊髓損傷後軸突再生
    線粒體在這些神經元的胞體、丘體、Ranvier節和軸突終末有較高的積累。最新研究認為在突觸區,線粒體調節鈣和三磷酸腺苷水平,從而維持突觸的傳遞和結構。線粒體動力學的缺陷會導致神經元運輸、傳遞和代謝的缺陷。
  • Nature 新論文:被編輯過的CCR5基因或致壽命縮短
    賀建奎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已經過去半年多,但與之相關的 CCR5基因研究還在逐漸被披露。《自然醫學》於 6 月 3 日刊登的一篇研究論文發現,攜帶兩個 CCR5 基因失效拷貝(即兩個 CCR5 基因變異)的個體,與至少有一個 CCR5 基因拷貝的個體(一個 CCR5 基因變異)相比,有 21% 的可能會在 76 歲前去世。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尚未查明。
  • 科學家利用簡單的藥物配方實現腦細胞再生
    科學家們在尋找一種可以恢復因中風、腦損傷和阿爾茲海默症等疾病而失去大腦功能的藥物方面向前邁出了一步。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四種小分子的組合將膠質細胞轉化為具有功能的神經元。膠質細胞能夠為神經元提供支持並保護神經元,而神經元是大腦中實現思維功能的細胞。
  • 愛滋病病毒「幫兇」CCR5基因添新「罪證」:阻礙中風康復
    科技日報北京2月27日電 日前,美國加州大學研究人員在《細胞》雜誌上撰文指出,CCR5基因阻礙中風患者康復。此前研究表明,CCR5基因還是愛滋病病毒進入細胞的主要幫兇。早在1996年,科學家就發現CCR5基因控制產生的CCR5蛋白是HIV病毒進入人體T細胞的主要受體之一。
  • 賀建奎編輯的CCR5基因 純合突變死亡率增加
    賀建奎在一對雙胞胎上動了基因刀,編輯了胎兒身上CCR5基因,以用來免疫愛滋病。但是,現在有趣的是,CCR5首先被鑑定為HIV病毒的共同受體,CCR5是否除了在抗愛滋病病毒的作用以外,還是不清楚。
  • 為什麼說震驚社會的「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後果不堪設想
    「首例」、「愛滋病」、「基因編輯」「嬰兒」,這幾個關鍵詞組合在一起,爭議鋪天蓋地席捲而來,讓我們先簡單回顧一下事情經過——「基因編輯嬰兒」事件經過26日,深圳南方科技大學的科學家賀建奎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天宣布
  • 基因編輯技術將成「光明使者」
    近期,我國科學家利用基因編輯技術,首次在小鼠模型上實現了視神經節細胞的再生,並且恢復了永久性視力損傷模型小鼠的視力,引發醫學領域的轟動。基因編輯技術,指能夠讓人類對目標基因進行定點「編輯」、實現對特定DNA片段修飾或者改變的技術。基因編輯技術憑藉其高效率進行定點基因組「編輯」的優點,在基因研究、基因治療和遺傳改良等方面,展示出巨大潛力。
  • 基因編輯技術將成「光明使者」
    近期,我國科學家利用基因編輯技術,首次在小鼠模型上實現了視神經節細胞的再生,並且恢復了永久性視力損傷模型小鼠的視力,引發醫學領域的轟動。基因編輯技術,指能夠讓人類對目標基因進行定點「編輯」、實現對特定DNA片段修飾或者改變的技術。
  • 「基因編輯嬰兒」讓世界譁然,這位科學家的底線在哪裡?
    11月26日,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的前一天,一則「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的消息引爆網絡,驚動全球。這兩天,「基因編輯嬰兒事件」持續發酵。目前,所有涉事方均已澄清和賀建奎(基因編輯嬰兒試驗的主要負責人)關係。事件經過:2018年11月26日,賀建奎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雙胞胎姐妹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
  • PNAS:「關閉」特定基因有助於修復損傷神經元
    2018年12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大腦和脊髓中的神經元在受傷後不會再生,這是與身體其他部位顯著不同的地方。當你的手指被割破時,你可能會在幾天或幾周內恢復;然而,當你的脊髓被刺穿時,你可能永遠不會再走路了。現在,在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了手臂和腿部周圍神經再生的關鍵步驟。
  • 「電子人」來了:新研究稱基因改造的神經元或有助植入物連接
    一項3月20日發表於《科學》的研究顯示,活動物體中某些類型的神經細胞的電學特性,可通過基因改造使其表面產生導電聚合物而改變。論文通訊作者之一、美國史丹福大學電氣工程系教授鮑哲楠表示,這項研究有望實現對特定細胞群的電控制,可能會帶來方方面面的改變——從治療癲癇等疾病的新療法,到更好地將假肢與神經連接等。
  • 斑馬魚大腦再生之謎破解!都是新形成神經元的功勞
    人類則不同,我們只在胎兒階段才有這種再生能力。然而,斑馬魚在進化上與人類有親緣關係,因此擁有與人類相同的腦細胞類型。那麼,斑馬魚的再生潛力在人類身上也能被激活嗎?中風、顱腦損傷、阿爾茨海默氏症以及帕金森氏症等目前的不治之症能通過再生治癒嗎?
  • Nature再論基因編輯嬰兒風險:CCR5突變與壽命縮短有關
    32突變基因的個體無法被 HIV 病毒的一些常見毒株感染。在去年的「基因編輯嬰兒」事件中,為了讓一對女嬰獲得對 HIV 病毒的抵抗力,賀建奎在其胚胎中通過基因編輯改變了CCR5基因,編輯後的基因與天然的CCR5 ?32突變不同,其影響仍然未知。
  • 眼球神經細胞再生或能恢復視力
    可重編程到「年輕態」  眼球神經細胞再生或能恢復視力  科技日報北京12月2日電 (記者張夢然)據英國《自然》雜誌2日發表的一項逆衰老研究突破,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科學家將小鼠眼睛的神經元,重編程到一個更年輕的狀態
  • 從基因編輯嬰兒談CRISPR-Cas9和CCR5
    作者:1°C2018年11月26日,朋友圈刷屏「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報導稱「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CCR5)經過CRISPR-Cas9基因編輯,這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
  • Science:研究揭示大腦與眼睛神經元再生機制
    (圖片來源:Www.pixabay.com)現在,來自聖母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俄亥俄州立大學和佛羅裡達大學的研究人員揭示了關鍵的基因網絡,這些網絡調節著確定神經元是否會在某些動物中再生。研究作者,巴黎聖母院生物科學系教授戴維·海德說:「這項研究表明視網膜神經元可以再生。我們現在認為,大腦中神經元的再生過程將是相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