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新論文:被編輯過的CCR5基因或致壽命縮短

2020-12-07 品玩

賀建奎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已經過去半年多,但與之相關的 CCR5基因研究還在逐漸被披露。

《自然醫學》於 6 月 3 日刊登的一篇研究論文發現,攜帶兩個 CCR5 基因失效拷貝(即兩個 CCR5 基因變異)的個體,與至少有一個 CCR5 基因拷貝的個體(一個 CCR5 基因變異)相比,有 21% 的可能會在 76 歲前去世。

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尚未查明。

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人口遺傳學家拉斯馬斯·尼爾森(Rasmus Nielsen),和他的博士後研究員魏馨竹(Xinzhu Wei)進行了這項研究。他們利用英國生物銀行(UK Biobank)的數據,統計了近 41 萬個樣本。

英國生物銀行曾對 40 至 69 歲間的 50 萬名志願參與者樣本進行過基因測序,建成迄今世界上最全的大規模人類信息資源庫。

基因編輯嬰兒風波

2018 年 11 月,賀建奎發表了一個基因編輯嬰兒的研究成果。他使用 CRISPR/Cas9 基因編輯技術對胚胎的 CCR5 基因進行了編輯,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誕生,其中露露只有一個 CCR5 基因變異,而娜娜兩個 CCR5 基因都變異了。

CCR5 是愛滋病毒進入細胞的兩個受體之一,因此理論上,藉助基因編輯技術改造或刪除掉 CCR5 基因,就能對愛滋病病毒免疫。此前的研究提供了支持,大約 11%的英國人口有 CCR5 突變基因,他們對愛滋病毒天然豁免。在斯堪地那維亞半島部分地區,CCR5 基因突變的比例更高。

賀建奎

這件事在當時引起了軒然大波。一方面,胚胎幹細胞是基因編輯領域的敏感區域,所做修改可能影響嬰兒所有的細胞,包括生殖細胞。2015 年,中山大學黃軍團隊就嘗試對胚胎進行基因編輯,雖然並未移植到人體內,並且在 14 天內銷毀,但依然引起了巨大的爭議。

另一方面,對 CCR5 基因進行編輯來預防愛滋病這一做法,在必要性上存在很大爭議。目前已有成熟的醫學手段來防止胎兒遺傳父母的愛滋病毒,基因編輯的方法不僅沒有必要,而且隱藏著未被徹底研究明白的風險。

CCR5 基因和壽命的關係

在賀建奎宣布研究結果時,拉斯馬斯·尼爾森和魏馨竹正在開發一種計算工具,計劃利用英國生物銀行的數據,尋找基因突變與壽命之間的聯繫。

他們正好也選擇了 CCR5 這個基因,因為所有哺乳動物基因組都有 CCR5,它在動物生物學中具有重要作用。

在對比過樣本的基因信息和壽命紀錄後,他們發現帶有兩個 CCR5 基因失效拷貝的人有著更高的死亡率。前者壽命平均縮短 1.9 年。而僅帶有一個 CCR5 基因失效拷貝的人,其死亡率並不比正常人高。

CCR5 基因

但這項研究還存在著一定不足。馬裡蘭州貝塞斯達市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的分子免疫學家菲利普·墨菲指出,研究樣本均在 41 歲或以上,並且排除了任何先前死亡的人,或者沒有報名參加英國生物銀行的病人。他同時表示,研究人員 「在現有信息的基礎上已經做得很不錯了」。

「我認為很難證明基因是完全有益的,這是值得考慮的事情。」 魏馨竹說,「即使我們解決了技術難題和道德問題,但如果我們不知道它是否會產生有害影響,我們真的可以編輯基因嗎?」

而之前的研究表明,除了縮短壽命的風險,CCR5 基因突變還會帶來其他危害。比如,可能使人們更容易受到其他感染,如西尼羅河病毒或流感。來自西班牙醫生的一份報告顯示, CCR5 基因突變的人更容易死於感染。

神秘的 CCR5 基因

有趣的是,CCR5 基因的突變同樣可以帶來能力的增強。

2019 年 2 月,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神經生物學家阿爾西諾·席爾瓦(Alcino J. Silva)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帶有一個 CCR5 基因失效拷貝的小鼠變得更加聰明了。

報告還稱,天然缺乏 CCR5 的個體從中風中恢復得更快。而且,至少攜帶一個 CCR5 基因失效拷貝的個體似乎在學業上表現得更好。

這項研究的部分結果曾在 2016 年對外展示過,賀建奎公布結果時甚至引發了一種猜測:胚胎基因實驗不是為了預防愛滋病,而是為了增強人類。

但在香港基因編輯科學家峰會上,賀建奎否認了這個說法:「我看過那篇論文,還需要更多獨立驗證。我反對使用基因組編輯進行增強。」

儘管發現了 CCR5 基因突變的好處,但席爾瓦依然不贊同貿然對基因進行編輯:「刪除基因就好像移除了汽車剎車。」

「這輛車的速度會快得多,但傷害的風險也會更高」 席爾瓦說,「正如修補大腦發育可能導致疾病一樣。進化已經很努力了,給了我們正好需要的基因。」

相關焦點

  • Nature再論基因編輯嬰兒風險:CCR5突變與壽命縮短有關
    除去 CRISPR 基因編輯嬰兒在倫理上存在的許多問題,事實上,現在據我們所知,引入CCR5基因的突變是十分危險的,因為我們並不完全了解新引入的突變會對人體造成怎樣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它可能不是大多數人想要的突變。就平均概率而言,擁有這一突變會更糟糕。一項新研究發現,CCR5?
  • Nature子刊:CCR5基因再出新成果,CCR5編碼的LncRNA會促進愛滋病病毒的感染能力
    2018年11月26日,賀建奎團隊對外宣布,一對基因編輯嬰兒誕生。隨即引發輿論風暴,被各界輿論一致譴責,賀建奎本人也因此被調查。詳情點擊:賀建奎進行的基因編輯嬰兒,死亡率增加,預期壽命會縮短2019年6月17日,Nature 子刊 Nature Immunology 雜誌刊登了題為:CCR5AS lncRNA variation differentially regulates CCR5, influencing HIV disease outcome
  • 基因編輯嬰兒弊大於利?研究人員發現有可能導致壽命縮短!
    基因編輯嬰兒弊大於利?研究人員發現有可能導致壽命縮短!實際上,就平均而言,你有了這種基因突變的話反而會更糟。」更短的壽命CCR5是一種位於免疫細胞表面的蛋白質,而碰巧,愛滋病毒恰恰就是利用這種蛋白質作為進入這些細胞的一個通道。但是,大約有10%的歐洲後裔的CCR5基因發生了突變,這種基因突變會改變這種蛋白質,並且能防止愛滋病毒感染。
  • ccr5基因缺失或導致多重癌變
    hiv患者都非常熟悉一種叫做ccr5受體的基因,它不僅是hiv病毒進入人體逆轉成病毒庫的主要門戶,也是基因編輯療法治癒的主要突破口
  • 一波三折:Nature Medicine再發文,證實賀建奎敲除的CCR5基因,缺失...
    該論文稱,CCR5除了作為 HIV 病毒進入細胞的受體,還起到了抑制記憶和突觸連接的作用,小鼠實驗表明,敲除CCR5基因,不僅可以使小鼠更聰明,而且還能改善中風後的大腦恢復問題。但論文作者強調,敲除CCR5基因對人類的影響目前還無法預測。敲除CCR5會減少壽命?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22期:基因編輯嬰兒壽命不及常人?突變基因...
    基因技術的應用領域包括基因檢測、基因編輯、基因診斷、基因治療和基因克隆等方面。在上周的周報中提到,5月27日,在貴州貴陽舉行的「2019數博會生命大數據高峰論壇暨第四屆基因組雲計算技術開發者峰會(GCTA 4)」上,連續4年參與數博會的華大基因攜新的黑科技到來——用手機進行個人全基因組測序分析。同時,華大基因自主開發的多組學交互式數據挖掘系統Dr.Tom也在大會上亮相。
  • Nature:延長小鼠壽命,基因編輯技術帶來治癒早衰的希望
    千百年來,人們對於逆轉衰老的探索卻從未停止,雖然近年來醫學的發展使人類壽命在不斷延長,但衰老卻始終不可逆轉。近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 Broad 研究所 David Liu 博士研究團隊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他們利用 CRISPR 基因編輯技術,首次在小鼠體內實現了衰老逆轉。
  • Nature子刊:每天暴露於藍光,果蠅壽命縮短 | 人長時間看手機,或會折壽!
    美國奧勒岡州立大學17日在國際著名期刊《Nature》的子刊、衰老與疾病機理期刊《Aging and Mechanisms》發表的論文《Daily blue-light exposure shortens lifespan and causes brain neurodegeneration in Drosophila》指出,暴露在現在常見於手機、計算機屏幕的藍光下
  • 全球第二例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現身中國
    發表在《輔助生殖與遺傳學期刊》的論文截圖根據研究者介紹,他們進行此項研究的目的是對CRISPR技術在早期人類胚胎的精準基因編輯方面的應用進行評估並制定原則,從而為未來遺傳性疾病的治療提供了可能研究者通過基因編輯技術CRISPR,對這些受精卵中的基因ccr5進行編輯,結果發現26個人體胚胎細胞中,僅有4個細胞的基因成功被修飾,基因編輯的脫靶問題突出,表明該技術存在大量瓶頸。此次實驗的所有胚胎在三天後均被銷毀。研究者之所以選擇該基因,是因為部分人群如果攜帶有ccr5突變基因,那麼他們則擁有抵抗HIV病毒的能力,該突變基因能改變CCR5蛋白,使其能夠阻止HIV病毒對人體免疫細胞的入侵。
  • 「基因編輯嬰兒」讓世界譁然,這位科學家的底線在哪裡?
    11月26日,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的前一天,一則「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的消息引爆網絡,驚動全球。這兩天,「基因編輯嬰兒事件」持續發酵。目前,所有涉事方均已澄清和賀建奎(基因編輯嬰兒試驗的主要負責人)關係。事件經過:2018年11月26日,賀建奎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雙胞胎姐妹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
  • 賀建奎「基因編輯嬰兒」或面臨更高死亡風險
    11月28日,賀建奎在中國香港召開的第二屆人類基因組編輯國際峰會上闡述了「基因編輯嬰兒」這項備受爭議的研究。該研究使用CRISPR對人類胚胎CCR5基因進行了編輯,以圖讓嬰兒自出生便能夠抵抗HIV,降低其感染愛滋病的風險。但另一方面,由於人類對遺傳信息認知的局限,由此而產生的「基因編輯嬰兒」未來可能面臨著無法預知的風險。因此,這項實驗的貿然開展激怒了整個科學界。
  • 基因編輯獲2020年諾貝爾獎,「編輯」壽命離普通人還有多遠?
    在未來的10到20年通過改變基因來「編輯」壽命的技術一定會出現美國漫威影業的《復仇者聯盟》系列電影在最近幾年火爆全球。電影中,蜘蛛俠在被蜘蛛咬傷後得到了蜘蛛的能力,美國隊長注射血清變身超人,鋼鐵俠則靠著「鈔能力」打造了一身無敵的盔甲。
  • Nature重磅:電穿孔技術可將基因編輯縮短至幾周
    2017年,Kymriah與Yescarta的獲批上市宣告了CAR-T療法時代的到來,也讓我們看到了基因編輯與細胞療法的無限潛力。昨日,一篇發表在《自然》期刊上的研究,則有望進一步加快細胞療法的研發進程。業內諸多專家們表示,這可能會給細胞療法領域帶來重大變革。
  • Nature:單鹼基編輯修復早衰症基因突變,延長小鼠2倍壽命
    該研究通過AAV病毒遞送單鹼基編輯工具對早衰症小鼠進行基因治療,結果表明,在具有早衰症突變的小鼠中,著名的CRISPR基因組編輯的親戚鹼基編輯糾正了DNA錯誤,經過處理的小鼠的壽命約為500天,是未經處理的動物的兩倍多,且沒有可檢測到的脫靶問題。
  • Nature|劉如謙團隊在單鹼基編輯技術治療早衰症中取得新突破
    Brown實驗室合作在Nature發表題為In vivo base editing rescues Hutchinson–Gilford progeria syndrome in mice的論文。文章證實了單鹼基編輯工具ABE在早衰治療中的巨大潛力。研究指出,在低脫靶風險的條件下,ABE能直接逆轉早衰小鼠模型中的致病點突變並明顯改善模型的多種症狀,且單次注射攜ABE的AAV病毒便能顯著延長其壽命。
  • 最新《自然》:「改寫」基因,延長壽命!基因編輯療法取得重要進展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頂尖學術期刊《自然》日前在線發表了一篇關於基因編輯療法的重要論文。科學家們使用一種新型單鹼基編輯技術,治療模擬人類早衰症的小鼠,通過修改致病基因,讓動物的壽命延長了一倍多。
  • 今日《自然》:「改寫」基因,延長壽命!基因編輯療法取得重要進展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頂尖學術期刊《自然》今日在線發表了一篇關於基因編輯療法的重要論文。科學家們使用一種新型單鹼基編輯技術,治療模擬人類早衰症的小鼠,通過修改致病基因,讓動物的壽命延長了一倍多。
  • 賀建奎編輯的CCR5基因 純合突變死亡率增加
    賀建奎在一對雙胞胎上動了基因刀,編輯了胎兒身上CCR5基因,以用來免疫愛滋病。但是,現在有趣的是,CCR5首先被鑑定為HIV病毒的共同受體,CCR5是否除了在抗愛滋病病毒的作用以外,還是不清楚。
  • CRISPR致基因突變結論有誤?《自然》被要求撤論文
    CRISPR致基因突變結論有誤?《自然》被要求撤論文 2017-06-13 03:00:32來源:科技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劉羨 2017年06月13日 03:00 來源:科技日報
  • 劉如謙再出手,一天兩篇頂級論文,再次升級CRISPR基因編輯系統
    劉如謙等人於2016年首次提出的單鹼基鹼基編輯系統比傳統的CRISPR/Cas9編輯系統更可控,但也會在基因組範圍發生隨機的「脫靶」突變,並且檢測這些隨機突變的唯一方法是進行全基因組測序,這是一種既繁瑣又昂貴的方法。因此,基因編輯技術走向臨床應用仍面臨很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