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自然》:「改寫」基因,延長壽命!基因編輯療法取得重要進展

2021-01-09 騰訊網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頂尖學術期刊《自然》今日在線發表了一篇關於基因編輯療法的重要論文。科學家們使用一種新型單鹼基編輯技術,治療模擬人類早衰症的小鼠,通過修改致病基因,讓動物的壽命延長了一倍多

這種早衰症名為哈金森-吉爾福德早衰症候群(簡稱HGPS)。和很多致命遺傳病一樣,它由基因突變而引起。具體來說,是編碼核纖層蛋白A的基因LMNA中,特定位置的一個鹼基C(胞嘧啶)變成了T(胸腺嘧啶)。兩條LMNA基因中有一條出現這種小小的變化,後果就非常嚴重。突變基因產生的毒性蛋白在細胞核內積累,引起DNA損傷。最終,患HGPS的孩子從1、2歲就開始快速衰老,大部分患者的壽命不超過15歲。

▲導致哈金森-吉爾福德早衰症候群的基因突變(圖片來源:參考資料[2])

「幾乎所有遭受這種疾病的孩子都是因為基因上特定的單個突變,這一事實讓我們思考,也許我們有一些工具可以從根源上解決問題。」這項研究的主要負責人之一、美國國家人類基因組研究院(NHGRI)的Francis Collins博士說。

科學家們所說的這類工具便是直接糾正遺傳缺陷的基因編輯技術。此次研究中用到的是一種腺嘌呤鹼基編輯器(ABE),由Broad研究所劉如謙(David Liu)博士的研究團隊在2016年開發,能夠精確地進行鹼基替換。與CRISPR基因編輯技術不同的是,單鹼基編輯器不需要「剪切」DNA雙鏈,而更像是在遺傳密碼文檔中使用「查找+替換」功能,找到要更換的字母,改寫成正確的字母。

▲單鹼基編輯器治療早衰症的原理(視頻來源:參考資料 [3];Credit:Ernesto del Aguila III, NHGRI)

為了測試這種基因編輯技術的有效性,研究團隊最初從早衰症患者身上獲得了一些結締組織細胞,進行體外實驗。結果顯示,90%的患者細胞中,LMNA基因可以被單鹼基編輯器糾正

取得初步成功後,研究人員開展了動物實驗,以腺相關病毒(AAV)為載體遞送ABE。基因突變的早衰小鼠在出生後不久,接受了一次基因編輯治療。幾周後,研究人員檢查這些小鼠的心臟、肝臟以及主動脈等一些重要的器官組織,發現很多細胞內的LMNA基因已被成功糾正。治療6個月後,多種細胞中的LMNA基因也仍然保持著正確序列,而細胞內突變基因產生的毒素蛋白則顯著減少

▲早衰小鼠出生後不久接受了一次基因編輯療法(圖片來源:參考資料 [2])

最令人鼓舞的是,基因治療不僅讓早衰小鼠變得更年輕有活力,還延長了小鼠的壽命。原本只能存活7個月左右的早衰小鼠,經過一次治療,壽命延長到了近18個月,接近正常的平均壽命(2年)。

「我們非常高興地看到,實驗室裡的研究有望發揮出治療效果。」參與這項研究的Jonathan Brown教授說,「我們的最終目的是想要開發出治療人類早衰症的方法,當然我們還需要在動物模型中回答幾個關鍵問題。」

圖片來源:123RF

在《自然》雜誌同時刊發的評論文章中,相關專家對這項研究成果給與了積極的評價:「用鹼基編輯治療人類疾病,當然要確保這種幹預措施的安全性。在此基礎上,假如這種方法在關鍵組織中成功修復了早衰引起的改變,意味著這種方法有望幫助那些具有相關突變基因的人延續健康、延長壽命,並改善生活質量。」

值得一提的是,在許多科學家的努力下,其他一些治療早衰症的療法也正在取得積極進展。2020年底,美國FDA批准了首款專門治療這種早衰症的新藥,可以幫助患者緩解症狀。

參考資料

[3] DNA-editing method shows promise to treat mouse model of progeria. Retrieved Jan. 7, 2021, from https://www.genome.gov/news/news-release/DNA-editing-method-shows-promise-to-treat-mouse-model-of-progeria

新冠病毒專題

癌症突破

智慧之光

熱門前沿

相關焦點

  • 最新《自然》:「改寫」基因,延長壽命!基因編輯療法取得重要進展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頂尖學術期刊《自然》日前在線發表了一篇關於基因編輯療法的重要論文。科學家們使用一種新型單鹼基編輯技術,治療模擬人類早衰症的小鼠,通過修改致病基因,讓動物的壽命延長了一倍多。
  • 劉光慧/湯富酬等開發延長壽命、抗衰老基因療法
    人類基因組中有多少個衰老調控基因?這些基因參與衰老調控的分子機制是什麼?能否在分子層面「操控」這些基因以延緩機體的衰老?這些都是衰老研究領域亟待解決的重要科學問題。細胞衰老是器官乃至個體衰老的基礎,這一過程受到遺傳和環境等多種複雜因素的影響。儘管已有研究報導了一系列細胞衰老相關基因,但仍可能存在大量未知的衰老調控基因,且其調控衰老的具體分子機制尚不明確。
  • 英媒:基因編輯療法獲得突破性進展
    報導稱,CRISPR/Cas9基因編輯系統使科學家得以對脫氧核糖核酸(DNA)進行精確修改,它的發明者珍妮弗·杜德納和埃瑪紐埃爾·沙爾龐捷還贏得了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丹·皮爾教授發表在美國《科學進展》雜誌上的同行評議報告稱,研究表明,這一系統可用於治療動物的癌症。
  • 英媒:基因編輯療法獲得突破性進展
    報導稱,CRISPR/Cas9基因編輯系統使科學家得以對脫氧核糖核酸(DNA)進行精確修改,它的發明者珍妮弗·杜德納和埃瑪紐埃爾·沙爾龐捷還贏得了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丹·皮爾教授發表在美國《科學進展》雜誌上的同行評議報告稱,研究表明,這一系統可用於治療動物的癌症。
  • Nature:延長小鼠壽命,基因編輯技術帶來治癒早衰的希望
    千百年來,人們對於逆轉衰老的探索卻從未停止,雖然近年來醫學的發展使人類壽命在不斷延長,但衰老卻始終不可逆轉。近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 Broad 研究所 David Liu 博士研究團隊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他們利用 CRISPR 基因編輯技術,首次在小鼠體內實現了衰老逆轉。
  • 我們為什麼需要基因療法
    ▉寫在前面 近年來,隨著人類基因組計劃取得超乎預想的進展,基因測序、RNA-seq等技術的突飛猛進,基因療法(gene therapy)的熱度在迅速提高,我們看到一級市場融資升溫
  • 基因編輯獲2020年諾貝爾獎,「編輯」壽命離普通人還有多遠?
    Doudna博士因發現了基因編輯中最犀利的工具——「魔剪」CRISPR/Cas9技術而獲得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魔剪」技術可以在生物體基因組中插入、刪除、修改或替換特定基因片段,從而治療疾病、延長壽命、甚至獲得超能力……基因編輯技術從1970年誕生以來,一直被認為是人類「長生不老」的關鍵鑰匙之一。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利用基因編輯技術治療疾病已經不是難題。
  • 生命可被重新編輯?美國自然雜誌:基因編輯或使人進化升級!
    Doudna博士獲得,她們發現了基因編輯中的「魔剪」CRISPR/Cas9技術,該技術能夠對生物基因組中的特定基因片段進行編輯,在具有治療、延伸壽命潛力的同時,甚至可能賦予超能力!基因編輯技術自誕生以來就一直富有神秘色彩,在劉慈欣的小說中,有這樣的技術通過編輯人類的基因,使得人類能夠以草木為食。而在現實生活中,基因編輯技術經過五十年的發展已經在一些疾患治療中得到應用。
  • 一文看懂基因編輯和基因療法七大最新進展
    2、黃斑變性基因療法效果顯著,有望擺脫定期注射Regenxbio公司公布了基因療法RGX-314頗具前景的1期臨床試驗中期數據,該療法用於治療溼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wAMD)。AMD可用的療法包括靶向VEGF(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的眼內注射藥物(例如再生元的Eylea和羅氏的Avastin和Lucentis)。
  • 基因編輯療法或使癌細胞永久失活
    據《科學進展》雜誌日前報導,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一項研究證明,CRISPR/Cas9系統在治療侵入性癌症方面非常有效,這是在尋找癌症治癒方法邁出的重要一步。       研究人員開發的一種基於脂質納米顆粒的新型遞送系統CRISPR—LNP,可專門針對癌細胞並通過基因操作將其破壞。
  • 基因編輯普通人壽命還有多遠?未來10到20年……
    Doudna博士因發現了基因編輯中最犀利的工具——「魔剪」CRISPR/Cas9技術而獲得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魔剪」技術可以在生物體基因組中插入、刪除、修改或替換特定基因片段,從而治療疾病、延長壽命、甚至獲得超能力……
  • 基因編輯療法或使癌細胞永久失活 相關證明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
    據《科學進展》雜誌日前報導,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一項研究證明,CRISPR/Cas9系統在治療侵入性癌症方面非常有效,這是在尋找癌症治癒方法... 據《科學進展》雜誌日前報導,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一項研究證明,CRISPR/Cas9系統在治療侵入性癌症方面非常有效,這是在尋找癌症治癒方法邁出的重要一步。研究人員開發的一種基於脂質納米顆粒的新型遞送系統CRISPR—LNP,可專門針對癌細胞並通過基因操作將其破壞。
  • 基因編輯技術:能讓人類永生下去?
    在最近的一次採訪中,丘奇稱,他的研究和其他基因編輯項目,有助於延長人類壽命,甚至逆轉衰老過程。丘奇向Medium表示,他正在探索數種生物學途徑,逆轉衰老過程的影響。這些途徑包括延長端粒存活時間的嘗試。但是,丘奇警告稱,儘管取得了多項有希望的進展,最終的解決方案不大可能簡單到只是服用一個藥片。
  • 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又取得了哪些爆發式進展?
    原標題: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又取得了哪些爆發式進展?,短短2個月內,又取得了哪些進展,引發了哪些爭端呢?從2015年11月中旬到2016年1月中旬,不到兩個月時間就有十個重大的CRISPR進展(包括專利大戰)衝上新聞頭條。更重要的是,其中的每個進展都在引導遺傳學研究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獨家深度報告:基因編輯改寫人類的未來
    但是直到過去五年,隨著CRISPR技術出現並且迅速成為目前最受歡迎的基因編輯手段,誕生於上世紀70年代末的重組DNA技術才真正被視為在人類新藥研發中取得了革命性進步。 許多專家和投資者都認為基因編輯具有類似「手術刀」的潛力,可以從根本上治療從癌症到罕見遺傳病的大量疾病。基因編輯技術可能代表了藥物研發的新紀元。
  • 2017 年基因編輯療法盤點 | 人類成功「敲除」突變致死基因,並向...
    近年來,隨著可以對具體基因進行編輯的 CRISPR 技術出現,基因編輯的難度開始大幅降低,越來越多的生物學家和醫療學者開始鑽研,如何讓基因編輯更安全、更有效。基因剪輯的成果也因此越來越多。2017 年,是基因編輯療法集中爆發的一年。今年《自然》評選的年度十大科學人物中,就有兩個和基因編輯療法有關。
  • 基因編輯療法進展:鐮狀細胞病與地中海貧血症
    文 | 科學未來人 基因編輯法治病的案例可能會越來越多。最近美國兩家基因編輯公司Vertex Pharmaceuticals、Crispr Therapeutics剛給一位密西西比州的患者做了基因編輯治鐮狀細胞病療法。今年2月份,德國一位患者也接受了基因編輯治β地中海貧血症療法。
  • CRISPR基因編輯療法獲FDA再生醫學先進療法認定
    )資格,CTX001 是一種研究性,自體基因編輯的造血幹細胞療法,將用於治療嚴重的嚴重鐮刀型細胞貧血病(SCD)和輸血依賴性β地中海貧血(TDT)。基於 CRISPR 研發出的 CTX001 是一種研究性、自體、基因編輯的造血幹細胞療法,正在 TDT 或重度 SCD 患者中進行評估,其中患者的造血幹細胞被改造為在紅細胞中產生高水平的胎兒血紅蛋白(HbF;血紅蛋白 F)。HbF 是攜氧血紅蛋白的一種形式,出生時天然存在,後被成人血紅蛋白所取代。CTX001 引起的 HbF 升高有可能緩解 TDT 患者的輸血需求,並減輕 SCD 患者的痛苦。
  • 生長激素受體基因的突變或能延長壽命
    以色列海法大學最新發現,生長激素受體基因的突變可能延長一些人壽命。該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科學進展》期刊上,研究團隊概述了他們對幾組不同男性群體的生長激素受體基因缺失的研究。 生長激素與細胞表面的生長激素受體相接觸,這些生長激素受體觸發信號,告訴細胞加速生長,或在某些情況下釋放被稱為生長因子的分子。
  • 新研究發現基因編輯療法CRISPR系統或使癌細胞永久失活
    新研究發現基因編輯療法CRISPR系統或使癌細胞永久失活 科技日報 | 2020-11-23 09:34:10 據《科學進展》雜誌日前報導,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一項研究證明,CRISPR/Cas9系統在治療侵入性癌症方面非常有效,這是在尋找癌症治癒方法邁出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