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科幻超能力電影吸引我們的不僅僅是他們超酷炫的特效製作,同時這類型電影給我們呈現的超級英雄同樣領我們著迷,其中也誕生了各種超能力人物,包括蜘蛛俠、鋼鐵人、X戰警、黑衣人、綠巨人、透明人、心靈穿越者等。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由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Emmanuelle Charpentier博士以及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Jennifer A. Doudna博士獲得,她們發現了基因編輯中的「魔剪」CRISPR/Cas9技術,該技術能夠對生物基因組中的特定基因片段進行編輯,在具有治療、延伸壽命潛力的同時,甚至可能賦予超能力!
基因編輯技術自誕生以來就一直富有神秘色彩,在劉慈欣的小說中,有這樣的技術通過編輯人類的基因,使得人類能夠以草木為食。而在現實生活中,基因編輯技術經過五十年的發展已經在一些疾患治療中得到應用。
目前,諾華製藥多個基因編輯療法獲得美國FDA批准,但基因編輯的治療成本卻不是普通人能夠承受得起。例如不久前獲批的諾華製藥基因編輯療法Zolgensma其單次治療費用就高達200萬美元,不少人認為該種療法獲得更能得到一些富豪的青睞,他們希望通過基因編輯「一勞永逸」地實現壽命長度的延伸。
在科學發展的這條康莊大道中,被賦予延伸壽命期望的可不止是基因編輯技術。
2015年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在《自然》子刊上發文證實換血療法能減輕衰老導致的認知能力下降等問題,而Paypal創始人彼得·蒂爾就是這一療法的忠實粉絲,他曾親口承認自己每月都會花費數萬美元進行換血,被人戲稱為「吸血鬼」並成為一部電影人物的原型。但基於換血療法的CRF6019仍處於臨床二期實驗,臨床三期實驗需要未來幾年才能開展。對於消費者而言,成本和安全性仍然是該療法不可避免的問題。
其實早在7年前即2013年,美國哈佛醫學院就曾經在《自然》子刊上發文證實提升人體內NAD+含量能夠幫助延緩衰老。該物質作為一種輔酶在人體細胞及基因各方面的活動中均扮演重要角色。由於NAD+分子太大不能很好地吸收,因而科學家發明了口服NAD+前體補劑萊特維健β-煙醯胺衍生物的方法。
其實,在這類抗衰老產品問世之前,就有不少名人富豪通過私人渠道以實驗製劑的名目天價獲取服用,成為早一批「小白鼠」。
年逾九旬的巴菲特、李超人等更是表現出年齡不符的身體狀態,更是增添了一些神秘色彩。1月1日李超人被媒體拍到和孫子一起祭拜過世髮妻。儘管92歲但身體依舊強健,穿著羽絨服和運動褲,自己登山不用別人攙扶。見到記者拍照還微笑著打招呼,狀態非常好,完全顛覆了高齡老人在人們心中的印象。
繼大衛·辛克萊爾之後,華盛頓大學今井真一郎教授也通過實驗取得重大成果:年輕動物血液中存在一種名叫eNAMPT的酶,基於該分子使用一種簡單的技術成功延伸暮年小鼠2倍以上的壽命,並且使小鼠獲得更為年輕的生理容貌,而該酶恰恰能夠合成β-煙醯胺衍生物。
該項研究成果的發現使得科學家猜測eNAMPT酶有無替代β-煙醯胺衍生物的可能,但從目前的研究進度來看,口服β-煙醯胺衍生物仍然在較長一段時間內的主流地位不會改變。雖然被萊特維健商業化的β-煙醯胺衍生物每月服用成本接近兩千,但並不影響普通高淨值收入人群對它的熱情,通過口服的方式滿足健康衰老、壽命延伸的需求,顯然是人們更樂意接受的。
而回到前面說到的基因療法,雖然該療法具有延伸壽命的潛能,但成本以及當前的發展速度阻礙了它的普及應用,通過基因療法將體內eNAMPT酶穩定在某個水平,提高β-煙醯胺衍生物的療法還需等待十幾年,屆時相比萊特維健β-煙醯胺衍生物的方法可能更值得期待。
隨著時代與科技的不斷發展,人類的平均壽命以及生存質量已經有了明顯提升,但對於「永生」的追求卻從不停歇。諸如萊特維健等口服β-煙醯胺類市場規模已經達到1100億美元,到2025年將達到6000億美元,已經成為大健康產業投資熱點。可以預見的是,以幹預衰老、延伸壽命為導向的科學技術未來仍會受到廣泛追捧,而十年二十年之後,基因「編輯」壽命的技術或許成為又一個「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