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編輯嬰兒」的餘波仍在繼續。
去年11月底,來自中國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一時間引發軒然大波。
一年後的今天,《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披露了賀建奎投給國際頂尖期刊《自然》和《JAMA》的部分論文手稿,揭露了當時的一些研究細節,其中不乏令人震驚的信息。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報導截圖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稱,今年早些時候收到了兩份賀建奎提交給《自然》和《JAMA》但未出版的手稿,描述了去年在中國出生的首對基因編輯嬰兒的誕生,以及人類和動物胚胎的實驗室研究。
這篇題為《基因編輯抗HIV雙胞胎的誕生》的論文長達4699字,作者正是中國生物物理學家賀建奎,一年前,舉世矚目的雙胞胎女孩基因編輯就是由他進行完成的。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稱,兩份草稿是賀建奎在2018年11月底編輯提交給《自然》和《JAMA》這兩本雜誌的,並沒有被發表。
手稿稱,雙胞胎的基因編輯實現了醫學上的突破,可以「控制愛滋病的流行」,但是,手稿中並沒有數據表明這一結果。這篇文章很大程度上忽略了論文其他地方暗示編輯出錯的數據。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將未發表的手稿分享給了四位專家,一位法律學者、一位體外受精醫生、一位胚胎學家和一位基因編輯專家,他們無一例外對這一手稿發表了負面態度:
賀和他的團隊提出的關鍵聲明沒有數據支持;
嬰兒的父母可能承受了部分壓力,才同意參加實驗;
研究所假設的給醫療領域帶來的福祉是可疑的;
研究人員在確認他們所做的編輯是有效的之前,就著手「造人進行基因編輯「。
歷史上,丹麥生物學家詹森(Wilhelm Ludwig Johannsen,1857-1927)在1909年根據希臘文「給予生命」之義,創造了「基因(Gene)」一詞。從那時起,人類便開始了一場對基因的不斷探索之旅,只為解開生命的密碼。
那麼,什麼是基因編輯?
基因編輯能給人類帶來什麼?
用基因編輯來定製一個嬰兒,這件事離我們有多遠?
如果有一天這項技術真的可以應用到人類身上,你願意冒著巨大的風險修改自己的基因嗎?
以下是「造就」四年來發布的關於基因編輯的相關文章和演講,分別從學術、社會和倫理等層面,集中分析了基因編輯技術將給人類帶來的機遇和挑戰。(點擊圖片可查看詳細內容)
CRISPR技術先驅張鋒:
定製嬰兒離我們還很遙遠
作為CRISPR這項技術的先驅,張鋒在談到它的潛在風險的時候認為,科學家、媒體、政策制定者、生物倫理學家都有義務和責任參與討論。
作為科學家,我們能幫助傳達這項技術是什麼,幫助解釋它是什麼,了解這項技術的潛力有多大。
我非常重視的一件事是如何把CRISPR變成真正的治療工具,以便治病救人。這離我們還比較遙遠。
至於「定製嬰兒」和諸如此類的東西,我覺得更加遙遠。我們對生物機理缺乏足夠的了解,甚至沒法想像那些東西會是什麼。目前,我們連導致鐮狀細胞病的基因變異都治不好,哪怕一個變異都搞不定。
轉基因人時代為期不遠
人人成神,還是自我毀滅?
美國範德堡大學科學史學家麥可·貝斯(Michael Bess)在他的著作《被重新設計的人類子孫:生物工程社會裡的生活》(Our Grandchildren Redesigned: Life in a Bioengineered Society)一書中說:
生物工程將是滌蕩人類的下一波技術浪潮,它的影響之深刻,將超越以往任何一次工業革命。
我們將因此獲得一種強大的能力,但我們可能沒有足夠的智慧來很好地控制它。
他還提出一種可能,當人類可以通過生物強化技術使自身能力達到空前水平的時候,生於貧窮之家的人就很難出人頭地。這將使貧富差距始終存在,難以解決。如果我們無法在全社會普及這樣的技術,屆時全球性的生物學分支階層就會出現。
「我們必須謹慎,但沒有理由認為這些技術天生就和美好的世界不相容。選擇權在於我們,無論是作為個人,還是作為家庭、社群、國家和人類的一份子。在所有這些層面上,如何為這種迅速的變化做好準備,我們將面臨一系列艱難的選擇。」
美國權威報告允許編輯人類基因,
你怎麼看?
早在2017年2月,美國國家科學院曾發布一份長達261頁的研究報告,題為《人類基因編輯:科學、倫理和治理》,它認為在條件高度受限的情況下,美國應該允許科學家從事編輯人類活胚胎的研究,特別是,在有很大可能可以防止嬰兒罹患嚴重遺傳疾病而且不存在「合理替代方案」時,編輯人類精子、卵子和胚胎的臨床試驗應該得到允許。該報告在當時即引發了極大的爭議。
這份報告對當今可用的所有強大生物技術工具進行了評估,並分析了科學家科學家之所以想要對人類遺傳物質進行編輯的四大原因。
雖然報告支持在受限條件下允許設計嬰兒,但也提出了可能會引發的各種棘手問題:
通過編輯基因來增強能力是否會加劇不平等現象?
這種能力增強是否會變得非常普遍,以至於變成強制性的措施,就像如今的疫苗接種?
父母應不應該擁有通過基因改造增強自己孩子的權利?
為安撫宗教和文化方面的不安,針對基因編輯的監管法規應該走到哪一步?
還有沒有我們尚未想到的風險?
點擊圖片,看完整視頻
我們正在顛覆進化論,再造伊甸園 |沈玥
有三個問題困擾了人類幾千年:我是誰,我從哪來,我要去哪裡?
究竟我們的生命的本質是什麼,我們從怎麼樣的一個形式,演化而來,我們未來可能會變成什麼樣子?
四十億年前,生命主要是依靠隨機突變和自然選擇的一個方式去生存的,而我們現在正在通過基因編輯、合成生物學等技術加速進化過程,使它成為一種可以是非自然選擇、定向變異的過程。
人類顛覆進化論後,有沒有可能開始扮演上帝?那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點擊圖片,看完整視頻
為了更美、更強、更聰明,
你願意冒死修改自己的基因嗎?| 吳立剛
希望變得更聰明、更強壯、更美麗,是根植於人類心靈深處的渴望。
基因編輯技術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復那些有遺傳缺陷的基因。
如果我們有90%的概率能用基因編輯治好你的疾病,但是有1%的風險可能讓你產生一種新的疾病,甚至是癌症,你願意被基因編輯嗎?
而人類一旦踏上了基因治療之路,我們就不可避免地面臨基因改良的問題。
為什麼我們不可以把我們的肌肉變得更強壯?
讓我們的大腦變得更聰明?
又或者是兩者結合,肌肉又強壯,大腦又聰明?
點擊圖片,看完整視頻
為何高中生都能操作的基因編輯,
會是諾貝爾級的神器?| 羅永倫
構成我們每個人遺傳信息的最基本的單元,可以用四個字母來代替,就是A,T,C,G,它們構成了我們所有的遺傳信息。
我們身體裡面,大概有數萬億個細胞,每個細胞都帶著一整套完整的基因組信息,把這些信息都提取出來,裝在一個一個小小的U盤裡面,它的數量是可以裝滿一艘鐵達尼號。
而一個小小的鹼基字符的錯誤,則有可能會導致疾病的發生。
任何的技術都是一把雙刃劍,主要是我們怎麼去掌握它,怎麼去應用它,怎麼去調控它,把它用在對我們好的一面,避免它用在對我們不好的一面。
點擊圖片,看完整視頻
基因編碼了你的一切,
每個人都是條字符串 | 陳鋼
每個人的信息都被編碼在了基因組裡,我們有了基因組數據,可以推測出表型信息。換句話說就是,我有了你的基因組,我可以知道你是什麼樣子的。
大自然把兩艘泰坦尼克的數據塞到幾十億個字符裡,然後我們試圖去把這幾十億個字符給還原出來。人類已經能夠做到從基因組預測各種各樣的表型,構建起了表型和基因組之間的關係。
當然這裡面也涉及數據安全的問題。
如果我們能夠構建這樣的數據,我們就能夠打開一把鎖,開啟一個全新的世界。我們可以用基因組數據加上其他數據,一起建立起我們對生命、對醫療、對健康的全新認識,推開一個新的世界。
點擊圖片,看完整視頻
是什麼讓我們衰老? | 陳霖
再生醫學並不是一個新的理念。
就像機器人一樣,你壞了哪個零件,我給你修哪個零件或者換哪個零件。這只是科幻嗎?不是,它正在逐步成為現實。這就是再生醫學實現的範疇。
它將從組織工程、細胞層面的治療和基因治療三個層面來攻克疾病,延緩衰老。
我們將有可能在基因出問題之前,也就是在疾病爆發之前,及時治療。但這中間有很大的倫理上的問題,所以這條路還很長,很遠。
基因修復的未來不是夢。這是上帝的領域,我們已經插手了。
點擊閱讀原文,報名參加2019 REMIX大會。
無論贊不贊成基因編輯,都可以先點個「在看」再走